(共20张PPT)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他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风格多样性:既有豪放的,也有婉约的,还有清丽的。豪放的风格占主导地位。
题材: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
作者介绍
一位文武双全,赤胆忠心的爱国大词人
作者介绍
名垂千古大词人,也是是一名让金人闻风丧胆的武将。他曾经带着50多名士兵对阵数万敌军,却毫发无损。
辛弃疾的政治主张是: 主张抗金,恢复中原。
四十多年的仕途,辛弃疾先后7次被弹劾免官,他一直是主战派,和南宋朝廷官员大多是主和派。辛弃疾的仕途之路极其坎坷。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上饶(今江西省上饶)时的作品。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开始,辛弃疾因为主张收复而遭到政敌的排挤、打压、甚至弹劾,所以他就回到了上饶过起了闲居的生活。这期间辛弃疾的活动轨迹都以上饶为中心,所以他也有更多的时间和闲情逸致去领略黄沙岭的风光。
黄沙岭位于江西上饶境内黄沙岭乡,属丘陵山区,山多田少。农业主产水稻、红薯,盛产薯粉、茶叶。辛弃疾在黄沙岭有读书堂。他闲居带湖时常常往来其间。
助读信息
朗读全诗,读出节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朗读指导:语调上扬,要读出欢快的语气。
诗题理解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词牌名
作者夜里经过黄沙岭时创作的一首词。
题目
时间:夜晚
地点:黄沙岭,在今江西省上饶市
诗词注释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④鸣蝉:蝉叫声。
⑤旧时:往日。
⑥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⑦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⑧见:同“现”,显现,出现。
全诗译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边的明月爬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
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从前那熟悉的茅店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
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品读鉴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作者抓住夏夜农村最有特征的景物:“清风”、“明月”、“惊鹊”、“鸣蝉”,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写出了富有生气的夏夜的静谧。
以“惊鹊”的动来突出“明月”的静,下面一句又以“鸣蝉”来写“清风”,清风拂动了树梢,惊醒了蝉的清梦,蝉儿遂鸣叫起来。蝉儿叫了一两声后夏夜又显得更加安静。这两句写鹊惊、蝉鸣,看似写热闹,其实都是为了衬托夏夜的宁静,用的是“鸟鸣山更幽”的方法。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品读鉴赏
“蛙声一片”,“稻花香”,从听觉和嗅觉两方面补充了夏夜的特色。
清风送来阵阵稻花香和蛙鸣声,作者十分喜悦,不仅是美好的自然景色使他陶醉,更主要的是他从蛙鸣声中听到了丰收的喜讯。
小组讨论
这里“说丰年”的主语是谁呢?是谁在“说丰年”呢?
也有人认为这是“蛙”才是“说丰年”的主角,蛙鸣是因为蛙正在昭告着接下来的好收成。古人有蛙鸣为丰收预兆的说法。
有的人认为是农民的对话,是农民在闲聊预测今年的丰收。
有的人认为是作者的自语,作者闻到“稻花香”,听到“蛙声一片”后喃喃自语今年的好丰收。
因为这首词主要是写自然景色,让蛙来做“说丰年”的诉说着会很好,作者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来表达喜说之情,也更有情趣。
诗的前四句作者见到的明月、惊鹊,听到的蝉鸣、蛙声,感受到的徐徐清风,嗅到的稻花香,想到的丰收年,整体上构成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幽美境界。
品读鉴赏
作者以动写静,因为月光明亮所以月亮挂在树枝上可以把鹊儿惊飞,可见夜里的黄沙道分外安静祥和。
这四句诗写出了作者闲居乡村时内心的宁静、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
云遮月移,天色渐暗,残留的几颗星星也似乎越来越远,躲至天外;而星星还未完全隐退,稀稀疏疏的几点急雨就打下来了。
品读鉴赏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七八个”、“两三点”刻画南方夏夜的星和雨,不仅准确生动,而且有一种轻快、活泼感。它不是绵绵春雨,也不是凄苦的秋雨,而是沁人心脾的几点急雨。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两句写的就是发现茅店的过程,运用了倒装的句法。按照正常句法,应该是“路转,忽见溪桥社林边旧时茅店”,现在运用倒装句法,将“忽见”(见即“现”)放在最后。这样写的好处是它表现了那种由盼望、猜测到果然发现的过程。
作者在夜里遇雨,夜色昏暗,不能肯定是茅店就在这里,只记得这茅店设在土地庙旁的树林边。正这么想着、盼望着,峰回路转,茅店突然露了出来。“忽见”两字将作者发现茅店的惊喜之情跃然纸上。
品读鉴赏
小组讨论
作者运用了视觉听觉和嗅觉来写乡村的夜景。说一说作者分别看到了,听到了和闻到了什么。
看到了:明月,别枝,惊鹊,稻花
听到了:蝉鸣,鹊啼,蛙声
闻到了:稻花香
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乡村田园的景色呢?
你是从哪里判断出来的呢?
诗里写的是夏季的景色
蝉鸣,稻花(稻花香),和蛙声都是夏天特有的景色
小组讨论
全诗总结
全诗从视觉,听觉,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田园风光。
前四句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鹊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为热闹;
词的后四句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结构梳理
前四句
后四句
忽现惊喜
喜悦
陶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 惊鹊 (视觉)
蝉鸣 蛙声 (听觉 )
七八个星 两三点雨
旧时茅店 溪头忽见
天气突变
稻香(嗅觉 )
喜丰收
爱田园
课后作业
熟读、背诵,并默写全诗。
用自己的话把全诗的内容讲出来给同学和家人听。
注意:默写时,要注意按照题目、诗人、正文的顺序来写,同时不要写错字,尤其是“鹊、蝉、稻”这几个生字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