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设计理念】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明清时期中国儒家思想的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情况,而这种巨大的变化无疑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框架时一定要同中国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的变化联系起来,使学生对政治、经济、思想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将中国此时的思想变化与同时代的西方的“文艺复兴”联系起来,比较它们产生的经济基础有什么不同,以及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教学中应贯穿探究学习的理念,大胆提问,共同交流。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
课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李贽的离经叛道,第二部分是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批判,第三部分是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第四部分是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
第一子目讲得是明朝后期思想家李贽,他是将矛 ( http: / / www.21cnjy.com )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第二个子目讲得是明末清初的三位思想家,他们思想诞生的基础是资本主义萌芽得到了缓慢的发展而且自然科学也有一定得发展。他们继承了李贽的进步思想,构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逐渐意识到,一个时代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化是这个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明清反传统儒家思想、反封建专制主义的进步思想的出现正是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不断发展的结果。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
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史料教学法、直观教学法,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还应该向学生传授分析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同时将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
【学情分析】
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
学生经过初中阶段和高一年级 ( http: / / www.21cnjy.com )必修1和必修2的学习,对程朱理学和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得了解,这是学生学习和理解本课内容的基础。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
学生对程朱理学的弊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是他们理性认识明清思想家对封建礼教和政治制度批判的基础。
3.非认知因素分析
学生对程氏兄弟和朱熹比较了解,但对明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期四位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并不熟悉,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对历史文化名人的兴趣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出课程资源丰富的课堂教学来吸引学生有效学习,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结合当时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搜 ( http: / / www.21cnjy.com )集到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在对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了解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激发对祖国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的行为的学习,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意志,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教学环境】
1、学生可能获得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
2、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包括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等
3、http://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儒学网
【教学方法】
材料分析法、对比法、探究法。
【教学思路】
对于本课的讲述我准备从程朱理学入手,一是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解,二是可以从它的弊端出发,所以我会在一开始提两个问题:第一个程朱理学存在的经济基础,第二个它存在的社会环境,同学们会得出结论:程朱理学是在封建经济逐渐失去活力和封建统治走向没落的情况下产生的,这样我们就不难引出这一节的课文。在这节中我们又会对四位思想家的反对封建专制、追求真理的思想和精神进行剖析并层层推进,体会他们思想当中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难点: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及对进步思想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课:
中国儒学思想的发展可谓波澜 ( http: / / www.21cnjy.com )壮阔,从蔚然大宗到备受排挤,从被确立为正统主流到受到强烈冲击,再到新儒学体系建立的风光无限。儒学像“橡皮泥”一样被封建统治者的御用文人们改造得面目全非,随着封建统治的渐趋衰落,旧的儒学思想也成了众矢之的。
环节1
一、“离经叛道”的李贽
多媒体展示:李贽的生平
李贽生活在明朝后期,号卓 ( http: / / www.21cnjy.com )吾,福建泉州人。受教于王学的泰州学派。青年时期生活贫困,到处奔波,中年以后做过二十多年的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事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教师活动1: 从李贽的经历可以得出他的性格如何?
学生活动1: 离经叛道
教师活动2: 什么是"离经叛道"?这里的“经”和“道”是什么?
学生活动2: 这里的“经”主要是儒家的经典,“道”是指儒学中宣扬的“先王之道”和“仁义之道”的所谓正统思想。
探究一:李贽有哪些“离经叛道”的思想?
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
问题:《焚书·答耿中丞》反映了李贽的什么思想?
反映了李贽反对将孔子神圣化
材料二:李贽还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谓圣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
问题:这又反映了李贽的什么思想?
李贽主张人们应该有平等地位,反映了他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尊重普通人的利益和地位;他提出人皆有私,揭露道学先生的虚伪,反映了其反对宋明理学提倡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和对纲常礼教的揭露、批判。
问题:还有什么思想主张呢?
教师活动3:
1、主张男女平等。
2、赞扬改革,竭力赞扬商鞅、吴起等改革家,甚至肯定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军,并认为他们是被封建统治者的残暴统治给逼的。
探究二:分析李贽思想形成的原因?
学生活动3: 讨论解决
多媒体展示:
1、明末的阶级矛盾尖锐。
2、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
3、儒家思想从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到陆王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不断地脱离实际,空谈道理,道貌岸然的嘴脸显露无遗。
4、李贽的个人经历和性格。
多媒体展示:
梁启超说这部书“对于两千年专制政治思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最大胆的反抗,在三十年前——当我们学生时代,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书的影响最早而深。”又说:“此书乾隆年间入禁书类,光绪年间我们一帮朋友曾私印许多送人,作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
教师活动4:梁启超所说何人,所讲何书?
学生活动4: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环节2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1)材料一中黄宗羲提出什么政治思想?除此之外,黄宗羲还有什么政治主张?
反对君主专制,揭露专制帝王的罪恶。
发扬“民本思想”,批判“君为臣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2)材料二中黄宗羲提出什么经济思想?这种思想提出的背景是什么?反映了当时的什么思潮?如何解释该思潮?
工商皆本,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经世致用。
明末清初一些士大夫面对危局努力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他们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和现实相结合的思想.
环节3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材料一“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 ( http: / / www.21cnjy.com )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日知录》
(1)材料反映顾炎武主张
正确区分“亡国”与“亡天下”,人人都有“保天下”的责任。
探究三:区分“亡国”、“亡天下”的内涵
教师活动5: 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2)后人把他的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它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什么传统美德?结合中国的历史,列举几个能体现这种美德的人物或事迹。
学生活动5: 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6: 顾炎武还有什么思想?
学生活动6: 经世致用。
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背景:
(1)、明朝末期内外交困,危机四伏。
(2)、士大夫面对危机,寻求改革方案。
(3)、提倡以史为鉴,提倡研究与结合现实,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
环节4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生平:抗清、著书。
2、进步思想:
继承发展唯物思想,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事物是可以认识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3、代表作:《船山遗书》。
4、评价:启示近代人们的思想方法,划时代意义。
探究三: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
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探究四:三位思想家的共同点
(1)、都参加过抗清斗争。
(2)、都反对君主独裁,主张“人民为主”。
(3)、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4)、不拘泥于旧儒学,构筑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课后小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儒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在汉武帝时期确立正统地位以后的发展演变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但依然有所发展;隋唐时期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宋朝时期,程朱理学兴起,儒学思想走向成熟;明朝理学发展新阶段,“心学”产生;明清之际产生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单元小结: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让我们了解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的综合反映。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分散、保守、落后的自然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决定了政治上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那么思想上也高度集中。而思想的统一正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之所在,也是推动中国统一形成和持续的主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