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大荔县大荔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大荔县大荔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15 20:5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概括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及其基本特征;中国绘画的发展脉络及基本特征。初步理解字、书、画的功能和意义。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以文字、画面等有关声像资料,使学生得到有关古代中国文化艺术的基础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把学生视觉、听觉调动起来,展示古代中国的精美艺术品,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课本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通过对比不同时期艺术发展特点,培养学生历史比较分析能力,探究其产生背后的历史背景。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1)探究产生不同艺术形式的时代背景,着重唐楷书,宋风俗画。
(2)培养学生学习古代艺术的兴趣加强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理解“书画同源”。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经过高一历史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学习,已具备了相当水平的文科知识,对中国相关的政治、经济史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讲解内容层次可以适当深化,注重培养学生历史探究能力,这些是本课教学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应注意到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对文化背后政治、经济相关知识点记忆不清,对应能力比较差,这也就给本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探究法、激趣法、演示法完成,突出应用探究法、信息技术资源落实重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还记得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吗?老师请你们回忆一下对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对我印象最深刻就是那幅举行卷轴画,当它缓缓打开呈现在世人面前时,是全世界人的震惊和我们中国人的自豪,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一部分,是我们的骄傲,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我们传统书法绘画艺术之美。
一、穿越时空之寻找书法之美
请同学们来欣赏《龙》字组图,找出这些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引导)
学生讨论:不同点是这些字写法都不一样;相同点事它们都是“龙”字(或者说都是汉字)
问题设置1:书法和汉字的关系?
合作探究: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字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书法艺术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教师总结:
1、 文字之美(文字源流美)
起源:结绳记事→刻竹、木→图画文字→象形字→汉字
发展: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引入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故事)
2、 写法之美(书法字体美)
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展示各种书法,通过图片欣赏对比的方法给学生以直观印象。)
3、 意境之美(书法感情、意境美)
引入意境的概念
通过王羲之的《兰亭序》和张旭的《肚痛帖》体会意境之美
二、穿越时空之寻找绘画之美
指导学生欣赏《长沙马王堆帛画》《人物龙凤图》《清明上河图》《敦煌彩塑》《墨竹》《夫妻宴饮图》《富春山居图》体会古代绘画的形神之美及情感之美.
了解中国画的发展脉络:
远古 萌芽
战国 萌芽→成熟,人物肖像为主
秦汉 文人画成就突出
魏晋 外来风格,中国古代绘画高峰
隋唐 理论总结,出现真正的中国画
两宋 门类丰富
元明清 文人画成就突出
三、穿越时空之戏剧之美
(引入京剧的发展脉络)
原始歌舞→春秋战国优伶→-元杂剧(戏曲艺术走向成熟)→明代昆曲→清代京剧
问题设置:古代文化繁荣发展的因素?
(1)政治因素:分析当时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稳定;社会是否安定或相对安定;
(2)经济因素:分析当时经济是否发展繁荣;
(3)文化因素:分析统治者文化政策是否有利于文化发展;分析民族之间、中外之间是否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
(4)其他:分析当时广大人民群众辛勤劳动的作用。
理论分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客观反映。
能力拓展:今天很多传统的文化逐渐在失传和消逝,我们青少年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如何去保护和发展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