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30 22:2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一、单选题
1.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代表在国联会议上强行辩称自己在中国的作战是符合国联宪章的,英、法代表无意反驳日本人的论点;经过几番讨论,国联竟在获得日本政府“邀请”的情况下,派遣了一个调查团前往中国。由此可知( )
A.国际联盟难以发挥实际作用 B.日本建立了军事法西斯专政
C.九一八事变未损害英法利益 D.英法绥靖政策引发中国不满
2.1932年,京剧大师梅兰芳以梁红玉抗金的故事为题材,编演了《抗金兵》,讲的是宋将韩世忠抗金,夫人梁红玉亲自擂鼓助战,取得大捷的故事。这部剧首演于上海天蟾舞台,唱词中“万里山河几多愁,金铁骑豺狼寇”让全场观众潜然泪下。梅兰芳的意图是( )
A.借助传统艺术宣传为国纾难 B.提升京剧艺术服务广大群众
C.推动传统戏曲艺术走向成熟 D.提升艺术获得丰厚经济效益
3.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5年瓦窑堡会议决议改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致中国国民党书》中又明确提出要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这一发展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社会主要矛盾重大变化 B.中国革命新道路成功开辟
C.中共政权建设趋于成熟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面临着亡国灭种还是继绝兴灭的抉择,近代中国第一次出现了民族凝聚力取代离心力成为主流的局面。在政府与人民之间,在不同阶级阶层之间,在不同党派之间,形成了同仇敌忾、亲密合作的关系,民族凝聚力空前强大”。最能佐证这一说法的史实是( )
A.一二·九运动的爆发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D.重庆谈判“双十协定”达成
5.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人民”一词逐渐上升为党的重要理论概念;大革命失败后,“人民”一词有被“群众”“民众”等取而代之之势;1935年后,中国共产党重新启用“人民”的概念,而且对“人民”的内涵进行了新的建构。这一变化( )
A.表明马克思主义已逐渐中国化
B.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密切相关
C.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土地革命道路的探索
D.体现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队伍的不断扩大
6.1935年,有人认为“逃避了现实躲向‘天鹅’‘人鱼’等的乐园里去,这是安徒生童话的特色。”还有人认为“处于苦难的中国,我们不能让孩子们忘记现实,一味飘飘然的钻向神仙贵族的世界里。”这些观点反映了( )
A.东西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 B.中华传统文化地位逐步提升
C.儿童教育受到政府的关注 D.民族危机影响教育价值取向
7.1937年,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在国民党正面战场有序战略撤退之时,迅速挺进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变日军的后方为前线,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给敌人以有力的打击。这可用于说明( )
A.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B.国共合作抗战的重要意义
C.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 D.中共取得了抗战的主导权
8.1936年成立的东北抗日联军官兵的构成,除汉族外还有满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鄂温克族等;1939年,马鸿宾所率81军取得绥西抗战的首次大捷,其中马鸿宾的军兵训练班培养的回汉青年军官和士兵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说明( )
A.国共合作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C.中华民族的团结推动了抗日战争走向胜利
D.中国在东北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抗日活动
9.1938年6月,共产国际评价道:“有史以来,还没有人把军事问题、战争问题说得这样透彻,《论持久战》是一本划时代的著作”。之所以如此评价,主要是该文( )
①客观总结了抗战以来的形势
②极大调动了广大军民抗日的积极性
③扩大了战略反攻时期革命统一战线的范围
④科学论证了对日作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战略理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抗日战争时期,关于边疆史地的期刊达180种之多,占抗战时期全部600余种期刊的3%。这一时期的边疆研究涉及相当广泛,地域涉及西南、西北、东北以及东南(台湾),领域涉及边疆历史、地理、文化、民族、经济建设和开发。这一时期,边疆史地的研究旨在( )
A.唤醒中华民族救亡意识 B.构建边疆史地研究体系
C.提升全体国民文化素养 D.服务于民族战争的需要
11.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愿意“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该宣言体现了( )
A.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基础 B.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中共在政治上日益走向成熟
12.20世纪30年代初,南京政府军事委员会把中国划分为四个防卫区。黄河以北为第一防卫区;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第二防卫区:长江以南及浙闽两省为第三防卫区;两广为第四防卫区。实行这一举措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迅速发展 B.国民党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
C.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 D.华北及东南沿海地区的工商业发达
13.1936年,毛泽东在回答美国作家斯诺关于苏俄、外蒙古是否会援助中国的看法时说,中国人民一旦有了他们自己的政府,开始抗战……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是全世界的事,苏联、英美都不能保持中立。这反映了毛泽东( )
A.坚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B.主张反法西斯国家应该联合起来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念 D.认为中国政府抗战会使环境有利
14.“以战养战”就是运用中国的物质力量来征服中国。据统计,驻华北、华中侵华日军在1939年的自给率分别达到36%和41%,1940年分别达到45%和75%,由此可见( )
A.敌后根据地遭到严重围堵 B.国统区的经济遭受打击
C.日军对沦陷区的野蛮掠夺 D.日军开始调整侵华政策
15.1938年10月,国民政府组织的国民参政会一届二次会议在重庆召开。中共参政员提出《拥护蒋委员长和 国民政府,加强民族团结,坚持持久战,争取最后胜利案》,提案第一条即为“蒋委员长为领导抗战建国的 民族领袖,国民政府为领导抗战建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我全国军民一致信任和拥护。”这能够说明 ( )
A.国共双方为团结抗战加强合作 B.国民参政会保障了抗战的胜利
C.国共两党采用党内合作的方式 D.国共两党的政治方针完全一致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加快向中国东北移民的步伐,在伪满初即制订了所谓“屯田兵”移民和一般“农业移民”的侵略方针。为实现移民侵略,日本政府对本国人民进行欺诈性宣传。日本移民主要配置在沿苏边境一带,山林边缘地区,重要政治、经济、军事和交通的中心地区,日本侵略者认为“选定和取得农耕地,与满洲日农移民成败的关系极大”。1936年,日本政府正式通过了庞大的移民计划,并列为“七大国策”之一。为此,日本和伪满洲国都强化了有关移民机构。截至1944年底,日本移民侵占土地相当于当时东北耕地总面积的1/10,到1945年战败投降为止,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移民达10.6万户31.8万人。
——摘编自孔经纬《一九三一至一九四五年间日本帝国主义移民我国东北的侵略活动》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向中国东北移民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移民中国东北的后果。
17.阅读材料,回到问题
材料
抗战时期,叶剑英受中共中央委派,前往国统区工作。期间,他发表大量的时政和军事文章,宣讲抗战的战局特点和战略问题,以及敌后游击战的经验等。《新华日报》和偏向于国民党的报刊杂志都成为叶剑英宣传的阵地。1938年11月,国共合办游击干部训练班,叶剑英为国民党将领讲授游击战术课,改变了国民党军将领只打正规战的观念。应民主人士之邀,叶剑英多次参加时事讨论活动,并广泛接触军政界各派系爱国人士。1940年,针对国民党顽固势力对中共“破坏抗战,制造摩擦”的污蔑,叶剑英用充分的数据和详实的资料进行反驳,并强调一定要“求得解决(摩擦)的办法”。叶剑英的一系列统战实践为维护全民族团结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谢涛、周竞风《抗战时期叶剑英的军事统战工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抗战时期叶剑英在统战工作中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叶剑英在统战工作中取得成效的原因。
1.A2.A3.A4.B5.B6.D7.B8.C9.B10.D11.D12.C13.D14.C15.A
16.(1)[参考答案]方式:制定侵略方针;欺诈性宣传;政府主导;有目的向重点地区移民;强化移民机构等。
(2)[参考答案]后果:使我国东北的农业生产围绕着日本帝国主义利益进行,是“工业日本,原料满洲”的殖民主义经济政策的具体体现;他们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物资和人力资源进行野蛮掠夺,使之成为日本进行侵略战争的经济后方;使得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进一步殖民地化;严重地破坏了东北地区的农业经济等。
17.(1)宣传抗战,树立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形象;向国民党将领传授游击战经验,支持国民政府抗战;以斗争促团结,维护抗战大局;广交各界爱国人士,为中共敌后抗战争取广泛支持。
(2)日本侵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巩固;中国共产党坚持团结抗战的方针政策;国民党爱国力量和各界民主人士的理解与支持;英美苏等国支持中国团结抗战;叶剑英高超的统战智慧。(三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