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30 22:0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选择性必修
上册
古诗词诵读
语 文
无  衣
《诗经·秦风》
作家作品:《无衣》是一首赋体诗,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秦国将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诗歌表现了当时人民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的豪迈之情。
文本精读透解字词
通读全文,解释文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为什么说
长袍
句中助词,无实义
共同对付敌人
同“襗”,贴身穿的衣服
共同行动 
下衣
理解鉴赏名句填空
理解背诵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共三章,均以“岂曰无衣 ”落笔,在反复咏唱中强化了反诘的语气和语意,催人奋进。
B.或同穿一“袍”,或同穿一“泽”,或同穿一“裳”,是说明百姓们从军时贫穷“无衣”,反映了他们悲愤哀怨、无可奈何的感情。
C.“王于兴师”——秦王要发兵了。为王而战,就是为国而战,古代人的国家观念强烈,为君就是为国。
D.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形,抒发了团结友爱、共御外侮的壮志豪情。
答案 B 
解析 B项错误,是表现百姓宁可“同袍”“同泽”“同裳”,也要奔赴战场,共同杀敌,誓死捍卫祖国的精神。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无衣》中表现战士们同穿战裙,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句子是“       ,       ”。
(2)《无衣》中“      ,      ”表现了君王就要发兵,战士们同仇敌忾的士气。
(3)《无衣》中“      ,       ”表现了战士们修整铠甲和兵器,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状态。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链接高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020·新高考Ⅱ卷)后世多将军队中的同事称为“袍泽”,这个词源自《诗经·秦风·无衣》中“       ”和“       ”两句。
与子同袍
与子同泽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作家作品: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张若虚诗作存世的仅两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唐诗中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江边月夜下朦胧、清幽的景象,尽情赞美大自然的奇景,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爱情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汇成了一种情、景、理相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文本精读透解字词
通读全文,解释文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一同
形容波光荡漾 
月光
曲折的样子
花草茂盛的原野
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飞霜,比喻从空中洒落的月光
微细的灰尘
明亮的样子
完尽
只见,仅见
飘荡江湖的游子
同“徘徊” 
此处指守候在家的思妇

捣衣石,捶布石
追随
月光
照射
幽静的水潭
潇水与湘江
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月光)洒满江畔的树林
理解鉴赏名句填空
理解背诵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题目为“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很好地概括了整首诗歌写到的主要景象:春、江、花、月、夜。
B.诗人把游子与思妇之间的离愁放到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中,月圆人不圆的对比反衬,使得离愁产生了更感人的情感力量。
C.诗歌将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
D.全诗悲怆感人,乘船出行的游子,楼上思夫的妇人,他们距离远隔而心灵互思的情感浓郁而悲凉。
答案 D 
解析 D项,“他们距离远隔而心灵互思的情感”的说法属于曲解文意。作者只是借“游子”“思妇”两个独立的意象来表达游子思妇这种比较普遍的离愁,并没有具体写他们“互思”的语句。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描写月亮从潮水中升起的雄阔景象。
(2)《春江花月夜》中通过“流霜”的比喻和“白沙”的烘托表现月光洁白明亮的诗句是“         ,           ”。
(3)《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由江面到天空,描写出辽阔旷远、空明澄澈的景象。
(4)《春江花月夜》中将人生与明月联系在一起表达哲思的诗句是“         ,           ”。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链接高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020·浙江卷,有改动)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将 进 酒
李 白
作家作品:《将进酒》是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诗人豪饮高歌,借酒消愁,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诗中交织着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的情怀,体现出诗人强烈的豪纵狂放的个性。诗中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文本精读透解字词
通读全文,解释文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高大的厅堂
为……悲伤
形容柔软的黑发
有兴致
酒杯的美称 
暂且
应当
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
不为世所用,默默无闻
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 
尽情地
欢乐戏谑
为什么
缺少
直须、应当
牵出,拿出
排遣
理解鉴赏名句填空
理解背诵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生命的渺小脆弱。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间的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诗人乐观自信、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入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D.《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表达了施展抱负的愿望。“天生我材必有用”是本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答案 D 
解析 D项,“‘天生我材必有用’是本诗的主旨”错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两句是本诗的主旨。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句子是“        ,        ”。
(2)在《将进酒》中,“        ,           ”两句是诗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慨之语,充分肯定“饮者”的地位。
(3)在《将进酒》中,以黄河的永恒伟大反衬生命短暂渺小脆弱的句子是“           ,           ”。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作家作品:《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苏轼为悼念妻子王弗而作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词人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上片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下片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上片写实,下片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
文本精读透解字词
茫然不相知
隐约迷离的梦
窗户
相看
想来
理解鉴赏名句填空
理解背诵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
B.“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三句,词人想象死别后,如果再相逢,亡妻容颜苍老,形体衰败,已经“鬓如霜”,极言时间之久。
C.“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词人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
D.“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后二句,以景结情,读来凄清幽独,黯然魂销。
答案 B 
解析 B项,错在“亡妻容颜苍老,形体衰败,已经‘鬓如霜’”,此处说的是词人自己,因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    ,     ”,开头三句排空而下,感人至深。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     ,      ”两句描写了妻子葬身于千里外的故乡,自己满怀孤寂冷落之情。
(3)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    ,     ”,把现实与梦幻混同起来,把死别后个人的种种忧愤包藏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