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模拟试卷
高二物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
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6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
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是关于布朗运动扩散现象的四幅图片,关于这些图片的说法错误的是
金
100
表示金分子
lmm厚
铅
接触层
表示铅分子
铅
五年后
丙
丁
A.图甲中连接小颗粒位置的折线不代表小颗粒的实际运动情况
B.图乙中墨汁和水彼此进入对方,温度越高扩散越快,说明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
C.图丙中液溴变成溴蒸气,说明扩散现象只能在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之间发生
D.图丁说明扩散现象能在固体之间发生
2.分子间的作用力F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如图所示,「。为分子间的平衡位置。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当r=ro时,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小
B.当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小
C.分子间的作用力总是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
D.分子间的作用力总是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增大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二物理
第二次阶段性模拟试卷
第1页(共6页)
A.α射线、B射线和y射线是三种波长不同的电磁波
B.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核外电子跃迁过程中电子的电势能和动能之和不守恒
C.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增大后减小
D.只要对物体进行不断的冷却,就可以把物体的温度降为绝对零度
4.如图为氢原子能级图,大量处于=4激发态的氢原子,当它们自发地跃迁到较低能级时,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EleV
A.这些氢原子跃迁时最多可产生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4
085
3
-151
B.由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时发出光子的波长最长
2
-3.40
C.核外电子动能减少,电势能增加
D.该氢原子放出光子,能量减少
-13.6
5,有关黑体辐射的研究表明:辐射强度、波长分布与辐射体的温度有密切关系,此研究对治金工
业的迅速发展有巨大贡献。如图所示,图中画出了四种温度下
辐射强度
黑体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据此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在同一温度下,辐射强度最大的电磁波波长不是最大的,也
不是最小的,而是处在最大与最小波长之间
1500K
B.在同一温度下,波长越短的电磁波辐射强度越大
1300K
1100K
C.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
0
D.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2μm
4μm
6.碳14是高层大气中的碳12原子核在太阳射来的高能粒子流作用下产生的,碳14容易发生
衰变放出能量,其衰变方程为4C→4N+X,则
A.X是α粒子
B.X是由质子转变成中子时产生的
C.高能粒子流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重核裂变
D.N的比结合能比4C的大
7.月球夜晚温度低至-180℃,“玉兔二号”月球车携带的放射性同位素238(P)会不断发生
a衰变PuHe+U,释放能量为仪器设备供热Pu可以通过以下反应过程得到,U
+H一p+kn,Np一X+Pu,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1
B.X为电子
C.U+H一→Np+kn为轻核聚变
高二物理
第二次阶段性模拟试卷
第2页(共6页)2022-2023 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模拟试卷
高二物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共 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7 题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每小题 4 分,第 8-10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 6分,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
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D B D B ABC AD BCD
1.【解答】解:A.布朗运动实验中记录的小颗粒每经过一定时间的位置,则实验中记录的折线
表示的是小颗粒各时刻位置的连线,并不是其运动轨迹,故 A 正确;B.图乙中墨汁和水彼此
进入对方,温度越高扩散越快,说明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故 B正确;C.不同物质之间,由
于分子的热运动,总会存在着扩散现象,只是快慢不同(受温度、物体形态等因素影响),相
互接触的两种物质,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故 C 错误;D.图丁说明扩散现象能在
固体之间发生,故 D 正确。本题选说法错误项,故选 C。
2.【解答】解:AB、r0为分子间的平衡位置,引力等于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小,为零,故
A 正确,B 错误;CD、若 r<r0,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若 r0<r<r1,
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增大,若 r>r1,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
减小,故 CD 错误。故选:A。
3.【解答】解:A.α射线、β射线分别是高速氦原子核和高速电子流,
γ射线是光子流,属于电磁波,故 A错误;B.根据玻尔理论可知,
氢原子核外电子跃迁过程中有光子辐射(或者吸收),故电子的电势
能和动能之和不守恒,故 B正确;C.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关
系如图所示,故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不可能先增大后减
小,故 C 错误;D.根据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对物体进行不断的冷
却,物体的温度可以接近绝对零度,但无法达到,故 D错误。
故选:B。
4.【解答】解:A、根据数字组合公式 =6,可知一群氢原子处于 n=4的激发态,当它们自
发地跃迁到较低能级时,最多只能辐射出 6 种频率的光子,故 A 错误;B、根据辐射的能量
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那么在辐射出的光子中,由 n=4 能级跃迁到 n=1 能级辐射出的光
子能量最大,频率最大,波长最短,故 B 错误;C、根据库仑力提供向心力 可得,
2
核外电子的动能 Ek= mv = ,据此可知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核外电子的轨道半
径减小,动能增大,因库仑力做正功,则电势能减小,故 C错误;D、氢原子由高能级向低
能级跃迁,能量减少,放出光子,故 D正确。故选:D。
5.【解答】解:AB.在同一温度下,辐射强度最大的电磁波波长处在最大波长与最小波长之间,
故 A 正确,B错误;C.黑体辐射的强度与温度有关,由黑体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图像
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故 C正确;D.随着温度的升高,黑
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故 D 正确。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B。
6.【解答】解:A.根据核反应前后质量数守恒与电荷数守恒,X的质量数 A=14﹣14=0,电荷
数 Z=6﹣7=﹣1,故 X为电子,故 A错误;B.经 A分析,可得衰变方程 ,
故为β衰变,发生β衰变,X是由中子转变成质子时产生的,故 B 错误;C.太阳辐射的能
{#{QQABKYKUoggoAAAAAQBCUwVACEGQkgGCACgOhFAYIEIBiRFABAA=}#}
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氢核聚变,故 C 错误;D.发生β衰变,反应后原子核更稳定, 的
比结合能比 的大,故 D 正确。故选:D。
7.【解答】解:A、根据质量数守恒可得 238+2=238+k,解得 k=2,故 A 错误;B、根据核反应
过程中,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可知,X的质量数为 0,电荷数为﹣1,即 X 为电子,故 B 正
确;C、核反应方程 U+ H→ Np+k n,代表的核反应并不是轻核聚变,故 C 错误;D、
因为月球车携带的放射性同位素 238( )会不断发生α衰变,且放出热量,能量减小,
所以 的比结合能比 的比结合能小,故 D 错误。故选:B。
8.【解答】解:A.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电效应实验证实了光具有粒子性,故 A正确;B.α
粒子散射实验表明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故 B 正确;C.电子的发现表明了原子不是构成物
质的最小微粒,故 C 正确;D.氢原子光谱的实验研究不能说明原子核有内部结构,只能说
明能级差是不连续的,发射性现象的发现才说明原子核具有内部结构,故 D 错误。故选:ABC。
9.【解答】解:A.A→B过程中气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气体体积增大的过程中对外做功,
W<0,根据ΔU=Q+W 可知 Q>0,说明气体从外界吸热,故 A 正确;BE.B→C 过程中气体做
等温变化,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内能不变,故 B 错误,C.C→D 过程中气体的温度降
低,分子的平均动能介质,则分子撞击器壁的平均撞击力减小,根据 pV=CT 可知 C→D 过程
中气体压强不变,所以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单位容器壁的碰撞次数不断增加,故 C错误;
D.由题图中几何关系知,TA= = ;TD= = ,则 D→A 过程中气体的温度升高了
ΔT=TA﹣TD= ﹣ = ,故 D 正确。故选:AD
10.【解答】解:A、布朗运动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是由于液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时对固体小
颗粒撞击作用不平衡引起的,故布朗运动证明了液体分子在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故 A 错
误;B、水浸润玻璃管现象中,附着层内分子间的距离小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分子间
表现为斥力,故 B 正确;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等压膨胀过程,体积增大,由理想气
体状态方程 =C 得,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变大,但压强不变,所以气体分子单位时
间对单位面积容器壁碰撞次数减少,故 C 正确;D、蔗糖受潮后粘在一起形成的糖块是多晶
体,看起来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也是多晶体的特点,故 D 正确;故选:BCD。
二、实验题:本题共 2 小题,每空 3分,共 18 分
11.【解答】解:(1)根据图中油膜轮廓可知,油膜占有的格数约为 116 个,则油酸膜的面积为
S=116×12cm2=116cm2
(2)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为
测油酸分子的直径为
(3)某同学所得到的油酸分子直径的计算结果明显偏小。
A.油酸未完全散开,则油膜面积测量值偏小,油酸分子直径测量值偏大,A 错误;B.酒精
溶于水,溶液中含有大量酒精,有利于油酸分散开,形成单分子层,实验测量越准确,B错
误;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则油膜面积测量值偏小,油酸分子直
径测量值偏大,C错误;D.在测定 1mL 油酸酒精溶液有多少滴时,滴数多数了 10 滴,则一
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测量值偏小,油酸分子直径测量值偏小,D 正确。
﹣10
故选:D。故答案为:(1)116;(2)6.5×10 ;(3)D。
12.【解答】解:(1)由甲图可知,在光电管中,场强向右,电子所受电场力向左,将滑动变阻
{#{QQABKYKUoggoAAAAAQBCUwVACEGQkgGCACgOhFAYIEIBiRFABAA=}#}
器的滑动端从左向右移动,光电管两端电压变大,场强变大,到达阳极的电子数增多,通过
电流表的电流将会增大;
(2)由动能定理及光电效应方程可得 =hν﹣W0其中 W0=hν0整理得 ν
ν0结合乙图可知,当 Uc=0 时,即图线与横轴的交点为金属的截止频率,即ν0=4.27
×1014Hz;图线的斜率为 ,解得 h≈6.30×10﹣34J s;
故答案为:(1)增大;(2)4.27×1014Hz;6.30×10﹣34J s。
三、计算题(本题共 4 小题,第 13、14 小题各 8 分,第 15 、16 小题各 10 分,共 36 分。解答
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
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8 分)【解答】解:①设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为 S,对右侧气体根据玻意耳定律可列式
p0l3S=p1l4S 代入数据解得 p1=48mHg, 设此时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差为Δh,
Δh=p1﹣p0=48cmHg﹣40cmHg=8cmHg,即此时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为 8cm,
根据几何关系可知需要注入水银柱的长度 l=8cm+2cm=10cm;
②根据第①问分析可知,此时左侧管内水银面距管口距离 x=l1﹣l=11cm﹣10cm=1cm
对左侧气体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可列式 ,可知 T2= = K=360K;
答:①由开口处注入的水银柱的长度为 10cm;②当水银面刚好与左侧玻璃管的管口相平齐
时,右侧玻璃管中气体的温度为 360K。
14.(8 分)【解答】
23 23
解:(1)封闭氧气分子的个数 n= NA= ×6.02×10 (个)=3.8×10 (个)
﹣26
每个氧气分子的质量为 m′= = g=5.3×10 kg
(2)设状态 A 对应氧气的热力学温度为 TA,压强为 pA=1atm,体积为 VA=4L,状态 C 对应
氧气的热力学温度为 TC,压强为 pC=4atm,体积为 VC=1L,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 代入数据解得:TA=TC
即初末位置氧气的温度相同,则整个过程中被封氧气的内能变化量ΔU=0
由图像得,整个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为
W= ×2×10﹣3J+4×105×1×10﹣3J=900J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ΔU=Q+W 代入数据解得:Q=﹣900J
即被封闭氧气将向外界释放 900J 的热量。
23
答:(1)密闭容器中所封闭氧气分子的个数 n 为 3.8×10 (个),每个氧气分子的质量 m′
﹣26
为 5.3×10 kg;
(2)由状态 A到 C的整个过程中,被封闭氧气将向外界传递 900J 的热量。
15.(10 分)【解答】解:(1)根据能级差和能量子公式可得:hν= 解得:ν=
(2)根据光电效应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Ek=hν﹣W0
结合物质波的波长公式 联立解得:λ=
{#{QQABKYKUoggoAAAAAQBCUwVACEGQkgGCACgOhFAYIEIBiRFABAA=}#}
答;(1)该光子的频率为 ;
(2)获得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的物质波波长为 。
16.(10 分)【解答】
解:(1)对两活塞整体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G+p0S+p0 2S=pB 2S+p0S 解得:pB=2p0
(2)A 中气体:初状态,压强为 pA1=p0,体积为 VA1=S ,温度为 TA1=T
末状态,压强为 pA2,体积为 VA2=S( + ),温度为 TA2=T
由玻意耳定律得:pA1VA1=pA2VA2 解得:pA2= p0
B 中气体:初状态,压强为 pB1=2p0,体积为 VB1=2S ,温度为 TB1=T
末状态,压强为 pB2,体积为 VB2=2S( ﹣ ),温度为 TB2=T
由玻意耳定律得:pB1VB1=pB2VB2 解得:pB2=4p0
C 中气体:初状态,压强为 pC1=p0,体积为 VC1=S +2S ,温度为 TC1=T
末状态,压强为 pC2,体积为 VC2=S( ﹣ )+2S( + ),温度为 TC2
对两活塞整体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G+pA2S+pC2 2S=pB2 2S+pC2S
解得:pC2= p0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
解得:TC2= T
答:(1)C 温度变化前,B 中气体的压强为 2p0;
(2)C 中气体最终温度为 T。
{#{QQABKYKUoggoAAAAAQBCUwVACEGQkgGCACgOhFAYIEIBiR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