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2 长亭送别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 2-2 长亭送别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18 10:1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2014高中语文 2-2 第1课时 长亭送别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
●主题导读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美好而和谐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爱情,这是人们最向往的境界。“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
第1课时 长亭送别
●画语导入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古往今来,众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人墨客不知留下了多少关于离别的诗词歌赋。可有一段离别的故事至今仍让人柔肠百转难以释怀,它就是道尽“离愁别恨”的绝唱——王实甫的《西厢记》。故事中,一位是身份高贵的相国千金,一位是书剑飘零的布衣书生,他们萍水相逢却一见钟情,然而短暂的欢愉背后却是漫长的离别,这凄恻的一幕在长亭边缓缓拉开……
【字词梳理】
1.正音
筵席(  )  玉骢(  )  迍迍(  )      金钏(  )
笑靥(  )  揾泪(  )  挣揣(  )(  )   草芥(  )
蹙眉(  )  谂知(  )  弃掷(  )      寻思(  )
玉醅(  )  白泠泠(  ) 吁气(  )      口占一绝(  )
谨赓一绝(  )长堤(  )  绣衾(  )  青鸾(  ) 鹧鸪(  )
答案:yán,cōnɡ, zhūn,chu ( http: / / www.21cnjy.com )àn,yè,wèn,zhènɡ,chuài,jiè,cù,shěn,zhì,xún,pēi,línɡ,xū,zhàn,ɡēnɡ,dī,qīn,
luán,zhè
2.辨音
挣扎(  )   占卜(  )  闷杀人(  )    曲牌(   )
挣揣(  )   占领(  )  闷热(  )    曲折(  )
狼藉(  )  煞费苦心(   )
慰藉(  )  煞风景(  )
答案:zhēnɡ,zhènɡ;zhān,zhàn; mèn,mēn;qǔ,qū;jí,jiè;shà,shā。
3.辨形
泪(wèn) 挣 (chuài)
怒(yùn) 不安(zhuì)
乳 (ǎo) 急(tuān)
知(shěn) 笑 (yè)
熟 (rěn) 梦 (yǎn)
答案:揾,愠,媪;揣,惴惴,湍;谂,稔;靥,魇。
【词语积累】
1.词语释义
并头莲:现作“并蒂莲”,并排地生长在同一个茎上的两朵莲花,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比喻
恩爱的夫妻。
倩:请,央求。
破题儿:原为唐宋文人诗赋起首几句。文中指离别的开始。
青鸾:古代神话中仙界报信的鸟。
举案齐眉:东汉梁鸿与妻子孟光非常相爱,每次吃饭,孟光都把端饭的盘子举的高高的,对梁鸿表示敬重。后人用来形容夫妻相敬。
迍迍:行动迟缓的样子。
扶持:留意。
保揣:保重。
玉醅:美酒。
谂知:熟知,深知。
揾拭:揩拭。
厮守:相聚,待在一起。
伯劳东去燕西飞:比喻人的离散。
蜗角虚名:微不足道的名声。
杯盘狼藉: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金榜题名:进士及第。金榜,科举时代俗称殿试录取的榜。题,写。
2.词义辨析
(1)哀求 恳求 央求
“哀求”侧重强调用可怜的样子哀怜地求对方答应。如:尽管犯罪分子掏出一沓厚厚的人民币,跪在地上哀求放了他,但是我们的人民警察丝毫没有为之所动。“恳求”侧重强调诚恳、郑重地求对方答应。如: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央求”侧重强调再三地不得已地请求对方答应。如:老婆婆苦喊央求,被鬼子兵又踢又打,横躺在街上。
(2)爱慕 倾慕 羡慕
“爱慕”侧重强调喜爱。“倾 ( http: / / www.21cnjy.com )慕”侧重强调一心向往。“羡慕”侧重强调希望自己也得到别人具有的一切有利条件。“爱慕”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思想意识。如爱慕虚荣/倾心爱慕。“倾慕”的对象只能是人。如:彼此倾慕/倾慕的心情。“羡慕”的对象是有利的条件。如:羡慕他人/令人羡慕。
(3)安置 安顿 安排
“安置”重在“置”,使工作、生活、物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有适当的位置,或指对人或物的处置各得其所。“安顿”重在“顿”,妥当安排使有着落。“安排”重在“排”,分轻重缓急、先后主次,有条不紊地处置人或事物,多指人事、任务等的处理。如:①2011年退伍军人的安置工作,民政部门已经作了重点安排。②他搬家虽然一月多了,但仍然没有安顿下来。③他大学毕业后,被安排在公安局工作。
【资料园地】
1.走近作者
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大都(北京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早年曾经为官,仕途坎坷,是个不为封建礼法所拘、与倡优(当时的演员)有密切交往的文人;晚年弃官归隐,过着吟风弄月、纵游园林的生活。所作杂剧13种,现仅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其中最著名的《西厢记》共五本,是其代表作,在元代和明代就为人推重,被称为杂剧之冠。
2.背景展示
《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故事直接来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莺莺传》写唐代贞元年间书生张生与少女崔莺莺从恋爱、结合到离异的悲剧故事。所谓“会真”,实质是写偷情艳遇。所以作者抱着欣赏文人风流韵事的态度,对张生始乱终弃的行为加以肯定。但崔莺莺的悲剧形象和悲剧命运赢得了人们的同情,金代董解元将这个故事改编为长篇说唱文学样式《西厢记诸宫调》。
《西厢记诸宫调》摒弃了《莺莺传》的悲剧结局,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张生和莺莺双双私奔团圆作为结尾。从《莺莺传》到《西厢记诸宫调》,崔母从一个性格软弱的老婆婆,成为封建势力的维护者和崔、张婚姻的直接障碍。张生从一个思想感情上存在矛盾的负心汉,变成一个用情专一、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多情种。而莺莺的形象则显现出鲜明的反抗性。《西厢记》和《西厢记诸宫调》相比,在思想内容上更趋深刻,它正面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
3.元杂剧的体例
(1)一本四折一楔子
元杂剧每一本戏大都由四折组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折是表示剧本结构的段落,相当于现代话剧的一幕,一般以曲一套为一折。所谓折,有人认为原是演员所用记录曲词的“摺子”,又叫做“掌记”,是摺叠式的小本手摺,所以叫“摺”,简写成“折”。
元杂剧一般是由四折组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也有少数杂剧是由五折或者六折组成的。如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一本五折,张时起的《秋千记》(已失传)一本六折。另外,王实甫的《西厢记》更为特别,可以说是元杂剧中的长篇巨制。《西厢记》分五本二十一折,突破了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体式。
元杂剧在每本四折外,一般还加有“楔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木工在木器榫头接合处打入一块头尖底宽的小木片,使其更牢固,这块小木片称为“楔”。元杂剧借用这个名称到剧本里,可能是用来说明“楔子”在剧本中的作用——用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端;用在折与折之间,则是衔接剧情。元杂剧中多数杂剧有楔子,少数杂剧没有楔子。
(2)曲白科
曲,是曲子,它是元杂剧的主要构成部分。元杂剧的曲子,用的都是北曲。每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一套曲子,也就是说,每一折有一套套曲,四折就是四套套曲,五折就是五套套曲。每套套曲各用一个不同的宫调,各个宫调都有属于它的若干支曲牌,曲牌的联套方式有规定。元杂剧中每折的套曲由序曲、正曲、尾声一支,如由[正宫·端正好]、[滚绣球]、[收尾]三曲组成一套套曲;长一些的由十几支曲子组成;最长的由二十几支曲子组成。元杂剧中楔子里的曲子大都很短,一般只用一支曲子,也有用两支曲子的,个别用三支曲子。但即使是用三支曲子,不是套曲,只是支曲。元杂剧中每一套曲子的曲词只用一个韵脚,要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元杂剧中每一折的套曲,一般只用一个人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唱,就是说由一种脚色主唱。能够主唱的脚色,是正末或正旦。正末主唱的,叫做“末本”;正旦主唱的,叫做“旦本”。
白,是宾白、说白。早期的元杂剧以唱为主,说白是宾,是辅助,所以称说白为宾白。后来一般不称宾白,通称说白、通白。
元杂剧的宾白,形式多样,丰富多采。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体说来,可以分为韵白和散白两大类。韵白是用诗、词韵语等做宾白;散白是用非韵语的散语,也就是元代的口语做宾白。
韵语宾白主要是在念上场诗和下场诗时使用。脚色出场,一般先念四句上场诗;下场时,有时也念四句下场诗。主唱的正末或正旦大都不念下场诗。另外,在全剧将要结束的时候一般在最后一折最末一支曲子之后,题目正名之前,由一个地位比较重要的人物入场,念一首诗或一首词,或七字句的韵语,概括剧中重要情节,并对剧中事件表明态度。
散语宾白有独白、对白、带白、插白、旁白、分白等样式。独白,是一人独自说白;对白,是二人或二人以上的对话;带白,是唱曲时偶尔插入的几句说白;插白,是主唱脚色在唱曲时,另一脚色插入的几句说白;旁白,是剧中人物对话时,要表明自己的心事,而又不能让对方知道,就采用旁白这种方式,在元杂剧中写作“背云”;分白,是二人各自道白,而所说内容又是互有相关的。
科,是元杂剧中关于动作、表情、效果等的舞 ( http: / / www.21cnjy.com )台指示。如“生拜辞夫人科”,就是生这个脚色做拜辞夫人的动作;“旦做悲科”,就是旦这个脚色做悲伤的表情;“内做风科”,就是里面做刮风的效果。元杂剧的科,是虚拟化和程式化的。所谓虚拟化,是说演员表演大都采用虚拟动作,如开门关门,都是通过虚拟的手势动作来表演;所谓程式化,是说演员表演大都按照一定的规格程式进行。
在元杂剧中,也有把“科”写作“介”的,其实科、介都是关于动作、表情、效果等的舞台指示。一般说来,北曲用科,南曲用介。
(3)脚色
脚色,也称角色,是戏曲中的人物类型,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是根据戏曲中的不同人物和表演上的不同需要划分的,如生、旦等。为什么叫“脚色”呢?所谓“脚色”,在宋代就是人的“履历”的意思。戏曲中借用“脚色”这个名称,作为戏曲人物分行的总称。
元杂剧的脚色,名目繁多,把《元曲选》等书中的脚色概括一下,大致有末、旦、外、净、丑、杂这六种类型,其中以正末、正旦为主。
末类:末是剧中男脚,有正末、副末、小末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末、二末等。各种末类脚色都可以简称作“末”。正末是剧中男主脚,剧中同时有两个末,就用大末、二末加以区别,小末即小末尼。
旦类:旦是剧中女脚,有正旦、副 ( http: / / www.21cnjy.com )旦、贴旦、小旦、老旦、花旦、色旦、搽旦、旦儿、大旦、小旦等,各种旦类脚色都可以简称作“旦”。正旦是剧中女主脚,剧中同时有两个旦就用大旦、二旦加以区别。
外类:元杂剧中的外,可扮男脚,也可以扮女脚;可扮末类脚色,可扮旦类脚色,也可以扮净类脚色。大都是末、旦、净行当的次要脚色。
净类:净在剧中可扮男脚,也可扮女脚,有净、副净、中净。
丑类:宋元南戏中虽然已经有“丑”,但元 ( http: / / www.21cnjy.com )杂剧中大概还没有“丑”这一脚色。因为现存的元杂剧惟一元代刊本《元刊杂剧三十种》,没有“丑”。“丑”这一脚色只出现在明代刊刻的《元曲选》等元杂剧个别戏本中。看来元杂剧中本无“丑”,丑类脚色都由净扮。明人受了南戏的影响,在刊刻元杂剧剧本时增加了“丑”这一脚色。
杂类:大多是脚色不明的其他杂脚,如驾为帝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孤为官吏,细酸为秀才或书生,禾为农人,卜儿为老年妇女或鸨儿,孛老为老汉,徕(lái)或徕儿为小孩,祗候为仆人,邦老为盗贼凶徒,曳剌(là)为兵勇等。杂类中的“驾”、“孤”、“细酸”等名目,大多是金元市语,并不是脚色名称。
4.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一般指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是《窦娥冤》,《汉宫秋》,《倩女离魂》,《梧桐雨》、《墙头马上》。
5.元杂剧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6.元杂剧的四大悲剧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指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7.《长亭送别》化用诗词总结
苏 幕 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满 庭 芳
苏 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东飞伯劳歌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见,谁家女儿对门居,开华发色照里闾,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帐脂粉香,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三春已暮花随风,空留可怜与夜谁同。
鹧 鸪 天
夏 竦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技巧借鉴】
(1)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
全折运用了比喻、夸张、用典、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叠音、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巧用夸张,并与比喻、用典、对比等结合,因情随物而设。
(2)融古代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
作者善于把凝练典雅的古代诗词与通俗流畅的民间口语融为一体,从而形成清丽华美、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
作品融入了不少古代诗词中的语句,其特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语义、情味和表达效果与剧中语境相契合,增添了语言的文采和表现力。如《耍孩儿》中“未饮心先醉”语出唐代诗人刘禹锡《酬令狐相公杏园花下饮有怀见寄》一诗,表现了莺莺在与张生饯别时的极端愁苦。
作品大量运用民间口语,而且善于将它加工成富有文采的文学语言。例如《滚绣球》一曲,可以说是口语的韵律化,通俗自然、生动活泼而富有文采。
(3)景物描写的巧妙运用。
记叙文中有一类是写景的,具体写法有两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是在文章中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的抒发;抒情而不直接写情,这样文章才蕴藉悠远。另一种写法是先写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发对景物的感受,然后写景,还可以把二者交织起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西厢记》是戏曲古典中情境交融最好的典范,尤以《长亭送别》为最。
【图解文本】
●合作探究
1.课文哪些地方突出表现了莺莺珍重爱情而鄙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探究 文中有四处表现了莺莺珍重爱情、轻视 ( http: / / www.21cnjy.com )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1)“幺篇”:“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2)“朝天子”:“‘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3)科白:“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4)“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2.如何评价崔莺莺的性格?
探究 这一折突出地刻画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在她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目中金榜题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不是爱情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临别时不忘嘱咐张生“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与老夫人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同时,她也有深深的忧虑,明确地告诉了张生“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莺莺的态度突出地表现了她的叛逆性格和对爱情的执著。莺莺的离愁别恨,是她对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和抗争,而不仅限于儿女情长。
3.赏析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
探究 全折运用了比喻、夸张、用典、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叠音、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巧用夸张,并与比喻、用典、对比等结合,因情随物而设。例如,“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夸张地表现了感情折磨下的莺莺身心交瘁;“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是夸张兼比喻,写离别之情,达到愁极恨绝、无以复加的地步;“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用了“红泪”和“司马青衫”两个典故,是夸张兼用典,形容伤心之至。作品中的夸张描写,大都将人物感情寄附于客观的事物,借物鲜明生动的形象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叨叨令》一曲,将“车、马、被、枕、衫、袖、书、信”这些常用语都带上“儿”字,加一些叠音形容词,如“熬熬煎煎”“昏昏沉沉”之类,用排比句巧妙组合衔接,并间以反复的感叹,造成音韵的回环往复,产生一唱三叹、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把莺莺柔肠百结的离别苦痛写得哀哀切切,见情见态。莺莺那种如泣如诉、呜呜咽咽的声气口吻,宛然在侧。
4.《西厢记》第五本写张生高中状元,衣 ( http: / / www.21cnjy.com )锦还乡,莺莺“金冠霞帔”,有情人终成眷属。明代流行的金圣叹批点本砍去大团圆结局,崔张分别,亦即剧本的结局,遂令《西厢记》,由喜剧变为悲剧。对金批《西厢记》的结局,谈谈你的看法。
思路提示一 剧中主人公生活的时代,封建礼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坚如磐石,大团圆结局本来就缺少生活依据,而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崔、张爱情走向毁灭是合乎逻辑的结果。状元及第、奉命完婚更是落入了俗套,令人感到先前崔母的刁难是如此的“合理”。金批《西厢记》让崔、张爱情在凄凄切切中收场,揭露了封建礼教对美好爱情的摧残,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批《西厢记》的流行,是历史的选择。
思路提示二 金批《西厢记》的结局昭 ( http: / / www.21cnjy.com )示了爱情的极点便是幻灭的终点,这不符合作者“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美好愿望,也不符合观众希望“花好月圆”的审美心理。从历史的角度看,现代人的婚恋注重自由民主,以至“有情人终成眷属”不再是难以实现的理想,而在封建社会,男女没有恋爱的自由,没有婚姻的自主权,崔、张从一见钟情到两情相悦,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大团圆是这对痴男怨女的最好结局。这也给当时的社会提供了一个好的婚姻模式与范本。金批《西厢记》的改动,是不符合这一美学命题的。
思路提示三 金批《西厢记》纠正了王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甫《西厢记》的缺陷,王本《西厢记》只是给以前的戏曲作了一个总结,并在此基础上为今后的舞台提供了一个常演不衰的模式——才子佳人的故事套路。这个套路,正契合了千百年来前仆后继地艰苦奋斗在科举、求功名漫漫征途上的贫寒士子的人生期望——才华、功名、美人,并道出了他们在努力将自己纳入正统时对于奇迹和机遇的一份浪漫幻想(或说是侥幸心理),这是典型的男性中心和官本位的正统文化演绎。所以,金批《西厢记》的悲剧结尾更具有震撼力。
●文苑小憩
霞光灿烂,赏读经典书卷——感悟
【含英咀华】
(一)
爱情,这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邂逅往往会一见钟情,使两颗心碰撞出火花。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崔莺莺和张生,白娘子和许仙,他们的爱情故事千古流传,如泣如诉。他们皆源于美丽的邂逅,并将之定格为永恒。
从邂逅、相知、喜欢到相爱,犹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剥开一枚荔枝,邂逅是壳,相知是膜,喜欢是晶莹的荔枝肉,相爱是内核,一层层趋向内核,一步步走进内心,没有人不喜欢这迷人的历程。
尽管觊觎邂逅的美丽,但我知道希望的渺茫,而我依然在芸芸众生中执著地搜寻那缕迷人的光线,希望在那美丽的雨巷中邂逅一位丁香一般的姑娘。
(二)
经典爱情,是青油孤灯下的泛 ( http: / / www.21cnjy.com )黄的线装书,它需要读到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经典爱情,是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它忠贞的泪水足可以哭倒长城;经典爱情,是王宝钏寒窑中的爝火,它虔诚的热力足以消熔武夫的铁石心肠;经典爱情,是罗密欧与朱丽叶饮鸩而亡,同栖一穴的矢心不二;经典爱情,是哭瞎眼睛的阿炳的二泉映月,也是罗彻斯特对简爱远隔千里的呼唤……经典爱情在追求的过程中透出美丽,它使“等待”比“获得”更具魅力。经典爱情的琴弦上常常谱满恨曲,经典爱情的花笺上每每写满断肠诗。
经典爱情中的男女,几乎无一不经过身心的煎熬、情感的折磨。耐心、韧性、体谅、包涵是经典爱情特有的代名词。
唾手可得的东西往往不被珍视。爱的尊严一旦被 ( http: / / www.21cnjy.com )轻视,便经不起咀嚼,很快变得乏味。爱情一旦省略必要的发酵,酒就酿成了醋,也就缺少了经典爱情中的那三分幻想,三分诗意,三分激情,剩下的仅是欲的疯狂。
普救寺的山门前,有刚刚矗起的崔莺莺与张生的白 ( http: / / www.21cnjy.com )色大理石雕塑。这对恋人,是躲过孙飞虎以暴力对美的掳掠,是战胜以郑恒为代表的封建权势对美的占有,最后以张生赶考得中,回归到权贵中,才得以成就金玉良缘的。我站在这洁白的仍散发着岁月清新的雕塑前,面对眼下这个纷繁复杂、多姿多彩的世界,我仿佛觉得,千年崔张仍和历史一起呼吸,一起交流,一起思索……
描写离别之苦的诗句
(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王维《送沈子福归江东》
(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7)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8)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李益《写情》
(9)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10)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美文欣赏】
当伊人已化蝶而逝
黄智平
重读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为张生、崔 ( http: / / www.21cnjy.com )莺莺的纯真爱情深深感动,于是信手记下了二人执著的情爱,题为《长亭晚唱》:“翩跹的蝴蝶/牵引我走进回忆的帘幕/丘比特射出的利矢/将两颗滴血的心紧紧串起……”
中国人有着浓浓的恋旧情结,总觉得今不如昔,新人不如故人。沉迷于昔日爱情的行为,刚好切合中国人的怀旧心理。因此,对这种情感许多人总是习惯欣喜地接纳。其实,这种情感与其说是“怀旧”,不如说是“怀己”;与其说是“恋人”,不如说是“恋自”。踯躅地追寻昔日恋人的芳踪,其实你是在追寻自己昔日的青春梦想;为恋人的离去一声声叹息,其实你是在哀叹自己逝去的年华韶光。对年少时期“自己”的执著一念,让你如同戴望舒笔下的乐园鸟,顾然而前行,纵然血迹斑斑,也要把这种情感幻化作生命里的彩虹,不管它缥缈如烟,沉沉如雾。
自恋的情结给了你足够的理由,让伊人如梦般盘旋在心灵的上空,其昔日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连同你的少年情怀一起装进了记忆的睡榻里。
也许,昔日的女友已被岁月洗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铅华,不再绰约如斯;也许,昔日的女友已被世俗消除清纯,不再“和羞走,却把青梅嗅”如昨,但是,你也会依然爱着她——昔日的她!因为,那是你自己的影子。
中国民俗中有这样一句话:“没有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的东西总是最好的。”这涉及到一个“心理距离”,“没有得到的东西”远离你的生活,与现实始终保持着一段若即若离的距离,总是给你留下无限的遐想,犹如镜中观花、水中窥月。当你真正走近花与月时,花与月不再朦胧,精心构筑的蓬莱幻境也许一时之间便会轰然倒塌。
当生活的铁栅门落下时,你永远回不了过去。梦一旦变成现实,便被还原成赤裸裸的面目。
生活本来就是这样残酷,总是给人留下许多缺憾,让人怅惘、迷茫。
当梦横亘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你应该学会放弃,学会选择,走出心灵的困境。
生活选择了你,你就必须遵循生活的游戏规则;你选择了生活,你就应该勇敢地站在刀刃上,用大丈夫之肩,力扛生活、家庭的责任。
我相信有那么一天,当你站在楼阁张望,会发现曾经的自己做梦的同时,也在吞噬着亲人的温情;结茧的同时,也在撕裂着爱人的心扉。
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你会真心坦然一笑;
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你会发现伊人化蝶而逝之后,心空晴朗依旧。
赏析:平淡如水的岁月,渐渐地洗去了我们的浮 ( http: / / www.21cnjy.com )躁,我们又能听到风的轻歌、花的低语,重新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可伊人化蝶而逝之后的苦痛和虚无真的可以填补 我们不要再抱怨命运曾给我们的种种的苦难,快乐的生活在我们的气息之中,伊人的思想在深秋的夜里飞舞。“生活本来就是这样残酷,总是给人留下许多缺憾,让人怅惘、迷茫。”与其沉溺于虚拟的情感漩涡,不如让幸福停留在承诺,留下一生的牵挂,守着一个美丽的梦,来温暖彼此的心灵。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玉骢(zōnɡ) 蹙眉(cù)   弃掷(zhì)  衰草凄迷(qī)
B.笑靥(yàn)   谂知(shěn) 玉醅(pēi)  衰柳长堤(dī)
C.憔悴(qiáo)  须臾(yú)   霎时(shà)  淡烟暮蔼(ǎi)
D.栖迟(qī)    泠泠(línɡ)  揾做(wèn)   凄凄惶惶(huānɡ)
答案:C。A?骢cōnɡ,B?靥yè,D?惶huánɡ。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A.①小姐这壁(边)坐 ②却(副词,表转折)告了相思回避
B.①怨归去得疾(快) ②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扶助)
C.①推(假装)整素罗衣 ②我见他阁(放东西的架子)泪汪汪不敢垂
D.①恨不倩(请,央求)疏林挂住斜晖 ②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装载)得起
答案:D。A?却:恰。B.扶持:当心,留意。C.阁:通“搁”,噙着。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莺莺在长亭送别张生,真是黯然销魂。
B.白马将军杜确救下莺莺,使崔相国一家终于破镜重圆。
C.莺莺有心与张生举案齐眉,怎奈老夫人从中作梗。
D.莺莺对感情是执著的,她害怕这一别从此劳燕分飞。
答案:B。指夫妻之间经离乱或变故后又团圆。这是使用的对象有误。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厢记》与一般的杂剧形式相同,即一本四折另外加一个楔子。
B.王实甫的代表作除《西厢记》外,还有《墙头马上》《倩女离魂》等。
C.“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记》。
D.“碧云天,黄花地”由范仲淹《苏幕遮》词“碧云天,黄叶地”转化而来。
答案:D。A《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B《墙头马上》作者白朴,《倩女离魂》作者郑光祖;C应为《琵琶行》。
5.下列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
B.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
C.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D.视官如拾芥耳。
答案:C。C项是夸张,其他三项是比喻。
6.填空。
(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 。
(2) ,比司马青衫更湿。,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 , 。
(3)夕阳古道无人语, 。
(4)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答案:(1)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2)淋漓襟袖啼红泪伯劳东去燕西飞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3)禾黍秋风听马嘶
(4)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课后强化作业
课内挖潜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
?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1.对[正宫][端正好]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情人分别时痛苦压抑的心情。
B.蓝天的白云,萎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营造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C.“晓来”两句,使客观景色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构成一种“无我之境”。
D.“染”、“醉”二字,不仅把外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
答案:C。“晓来”两句应为“有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境”。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有我之境物皆着我之颜色”,“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该句有主观色彩,当为“有我之境”。
2.对 [耍孩儿]一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青衫”系用典,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
B.“伯劳东去燕西飞”亦系用典,化用了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中的诗句。
C.“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一句是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表现。
D.“眼中流血,心内成灰”是莺莺送别张生时悲戚、依恋、怨恨的集中表现。
答案:C。应为“借酒饯行”,非为“借酒浇愁、及时行乐”。
3.下列对?一煞?一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夕阳”一句,看似平易,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
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启示着读者、观众的丰富联想。
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画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
D.“来时”一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
答案:D。“留恋美景”不当。
4.收尾?一曲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胸 ( http: / / www.21cnjy.com )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主《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中有“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中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请比较分析上面四句曲或词的妙处。
答案:都是写“愁”,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的物象,都饶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进一步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描写都很自然贴切,且意境完整。
5.请根据示例将你自己喜欢的其他一首曲词改写为现代诗。
示例:
?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改写后:
残阳如血,
敲打在她寂寞的心头;
夕阳古道,
淡烟笼罩影绰绰。
望不见远行的人儿,
只听见凄冷的秋风,
煞是使人愁。
似乎耳边还有玉骢马的呼唤,
我多么想让马儿插翅膀,
伴君千山行万水过。
答案:示例1:[四边静] ( http: / / www.21cnjy.com )转眼间已是酒杯横睡/马蹄声重重地踏在我的心上/载着我的留恋相背而行/落日也随他而去/怎知他今宵酒醒何处/我在梦里寻他/可怎能寻觅。
示例2:[一煞]青山你为何挡住去路/是在挽留谁呢/苍翠的树林呀/你为何如此憔悴/傍晚的云气为何要急于挥洒你的身影/小道伴着落日沉静/秋风抚过农田/偶尔听见马蹄声飞扬/将离去的车儿定格。
示例3:青山,你为什么阻隔我送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目光/疏林,你怎么这般无情/淡淡的云气,遮住了情郎的背影/夕阳下的古道如此寂静/恍惚间,耳边响起了马嘶声/莫非是它也不忍分离/唉,情郎,你是否知道我心中的痛苦/我对你的爱恋使我不忍离去/只求你千万别把我忘记。(提示:改写既不是翻译原曲,也不是完全抛开原文创作。正确的做法是:保留原来曲词的意境,尽可能借鉴原来的手法,发挥现代诗歌的特长,进行艺术的再加工、再创造,在富有创造性的语言实践中,加深对原作的理解感悟,提高鉴赏能力了。)
●课外拓展
二、阅读下面《西厢记》片段,完成6-9题。
(初涉爱河的莺莺有着矛盾的心理,尽管她掩饰)
[醉春风]?只见他钗軃 [注]?玉斜横,髻偏云乱挽。日高犹自不明眸,畅好是懒、懒。(旦做起身长叹科)(红唱)半晌抬身,几回搔耳,一声长叹。
我待便将简帖儿与他,恐俺小姐有许多假处哩。我只将这简帖儿放在妆盒上,看他见了说甚么。(旦做照镜科,见贴看科)(红唱)
?[普天乐]晚妆残,乌云 ( http: / / www.21cnjy.com )軃,轻匀了粉脸,乱挽起云鬟。将简帖儿拈,把妆盒儿按,开拆封皮孜孜看,颠来倒去不害心烦。(旦怒叫)红娘!(红做意云)呀,决撒了也!厌的早扢皱了黛眉。(旦云)小贱人,不来怎么!(红唱)忽的波低垂了粉颈,氲的呵改变了朱颜。
(旦云)小贱人,这东西那里将来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是相国的小姐,谁敢将这简帖儿来戏弄我,我几曾惯看这等东西?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红云)小姐使将我去,他着我将来。我不识字,知他写着甚么?
? [快活三]分明是你过犯,没来由把我摧残;使别人颠倒恶心烦,你不惯,谁曾惯?
姐姐休闹,比及你对夫人说呵,我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简帖儿去夫人行出首去来。(旦做揪住科)我逗你耍来。(红云)放手,看打下下截来。(旦云)张生近日如何?(红云)我只不说。(旦云)好姐姐,你说与我听咱!(红唱)
?[朝天子]张生近间,面颜瘦得来实难看。不思量茶饭,怕待动弹;晓夜将佳期盼,废寝忘餐。黄昏清旦,望东墙淹泪眼。
(旦云)请个好太医看他证候咱。(红云)他证候吃药不济。病患、要安,只除是出几点风流汗。
……
(老夫人悔婚使莺莺十分震惊,她悲愤交加)
(旦云)俺娘好口不应心也呵!
? [乔牌儿]老夫人转关儿没定夺,哑谜儿怎猜破;黑阁落甜话儿将人知,请将来着人不快活。
?[江儿水]佳人自来多命薄,秀人每从来懦。闷杀没头鹅,撇下赔钱货;下场头那答儿发付我!
?[殿前欢]恰才个笑呵呵,都做了江州司马泪痕多。若不是一封书将半万贼兵破,俺一家儿怎得存活?他不想结姻缘想甚么?到如今天难着莫(捉摸)。老夫人谎到天来大,当日成也是恁个母亲,今日败也是恁个萧何。……
? [注]軃(duǒ):下垂。
6.“恐俺小姐有许多假处哩”一句,表现出红娘和莺莺的什么特点?
答:
答案:红娘聪慧,对莺莺十分了解;莺莺由于出身地位而爱面子,有时表现出一种虚荣。
7.从哪一句可以看出莺莺对张生的用情之重?(用原文回答)
答:
答案:开拆封皮孜孜看,颠来倒去不害心烦。
8.剧中主人公莺莺是一个知书达理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家闺秀,有高深的文学修养,作者写她的语言就注意化用诗歌名句,请从上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并说明其化用的名句。
答:
答案:“恰才个笑呵呵,都做了江州司马泪痕多”化用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9.莺莺斥红娘说明了什么?她前后行为有无矛盾?有何艺术效果?
答:
答案:表现了莺莺在追求爱情过程中的矛盾心理,她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及其身份与她的爱情追求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借佯怒来掩饰矛盾的心态。她先斥红娘、又求红娘的矛盾表现,使掩饰变得苍白无力,而这些又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真实、可爱。
10.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
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
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
寻不得也么哥,
寻不得也么哥,
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湿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1)流水白云 (2 ( http: / / www.21cnjy.com ))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开头四句,作者用扑朔迷离的笔墨,尽力渲染高士隐逸之地的恬静优美:一叶扁舟横渡溪水,把两岸连接起来;曲径通往处,门前流水潺潺,莹洁如玉;青山把朴拙幽静的村居与喧嚣的浊世隔离开来;白云悠悠,垂罩四野,使人无法寻到高士所居的地方,给人留下一个强烈的悬念。在最后才亮出谜底。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就把已由开头四句极力张扬得令人迷恋沉醉的隐士居处再度强化,更令人向往不已。)
11.创设一个特定场景,写一段描写心理活动的文字,要求真实生动,可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效果。(不少于50字)
答:
答案:我极想打开试卷,可又怕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己看见可怕的结果,就像一个渴睡的人,极想揭开床上的毛毯,又怕钻出一条响尾蛇一样。试卷静静地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慢慢地掀开试卷一角,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了一声,便瘫在椅子上。
12.请仿照下面例句,再写两个句子,使之组成一组排比句。
爱情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缠绵,爱情是 ,
爱情是坐在你身边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的执著相守,爱情是 。
答案:“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凄婉化身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的平等相伴
13.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假如来年春天仍在十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亭:张生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崔莺莺长亭相迎……;张生名落孙山,落魄而还,崔莺莺长亭相迎……;张生一去不复返,杳无音信,崔莺莺长亭思盼……
根据以上三种情景,任选一种情境,写出一段情景交融的话,写成现代诗歌或仿写都可以,要讲究一点文采。
答:
答案:示例一:碧云天,芳草地,东风醒,双燕衔泥。晓来谁奏春归曲 却是百灵啼。
示例二:东山绿,西山青,十里亭,一路相迎。杨花有情点点飞,唤我张郎回。
示例三:长亭外,古道边,春山蹙,一帘雨幕。乱红可曾迷君眼 莫做负心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