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是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属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不朽的红楼”。“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这一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构建整本书的阅读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整本书阅读的“整本”就是要打破碎片化、随意性的阅读壁垒,关注整体语境,将人物、情节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下解读。这里的阅读不是浅层的、单一的,而是深度的、立体的,是包含了多种阅读方式的综合阅读。
《红楼梦》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被誉为“艺术的绝大著作”,它内容深广,折射历史,反映社会,书写人生,是一部艺术化的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百科全书。阅读这样一部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对拓展学生的视野,构建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学习和思考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读完整本书之后,要理清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理解和欣赏人物形象、整体把握小说的主题和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构建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验。
《红楼梦》的版本众多,在推荐阅读版本时,应考虑高中学生的阅读特点和需求。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前八十回以庚辰本为底,后四十回以程乙本为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勘,书页中对疑难字词及文化常识都详细注释,对于学生理解其中的内容有很大帮助,所以选择这一版本让学生阅读。
二、学情分析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对象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虽然他们在高一上学期已经进行过《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但对于《红楼梦》这类长篇小说的整本书阅读经验不足。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业繁忙,加上《红楼梦》的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思想深刻,阅读起来会比较吃力,在完成阅读任务时容易流于敷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阶段性的检测。基于此,将安排学生在寒假假期及高一第二学期的前两个月集中阅读,每周阅读十个章回,以周为单位写读书笔记,并概括每章回的主要内容,教师每周进行检查。在正式授课之前,所有学生已完成《红楼梦》整本书的通读。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浏览和分析《红楼梦》的章回目录,体会章回体小说的回目特点。
(二)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回忆和梳理《红楼梦》的主要情节,根据回目概括内容,理清两条情节主线,体会小说纵横交错的结构特点,提升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三)培养读书的耐性和兴趣,构建并积累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验。
二、教学重点
通过浏览回目、评选“贾府六大事件”的方式回忆小说的内容,梳理主要情节,理清两条情节主线,体会小说纵横交错、层层推进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难点
培养读书的耐性和兴趣,构建并积累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验。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导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那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红楼梦》的学习。清代陈镛的《樗散斋丛谈》中有这样一件事“邑有士人贪看《红楼梦》,每到入情处,必掩卷冥想,或发声长叹,或挥泪悲啼,寝食并废,匝月间连看七遍,遂致神思恍惚,心血耗尽而死。”而现代女作家张爱玲也曾说“人生有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古往今来,《红楼梦》一直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那它究竟为什么能让这么多人如此痴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红楼梦》,来感受它的魅力。
2.出示任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五回的纲领作用,梳理了其中的人物关系,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3.反馈指导:学生通过PPT展示的人物关系图,回忆《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
(二)浏览回目,整体感知
1.出示任务:浏览回目,思考章回体小说回目的特点。
2.师生互动,讨论《红楼梦》回目的特点。
明确:(1)首尾呼应,起于神话终于神话,整体构架比较严谨。
(2)回目都以对偶为主体,语言非常整齐。
(3)回目里有很多的象征、借代、比喻手法。
(三)细读回目,交流成果
1.出示任务:(1)通过回目我们可以发现许多重要信息,请根据回目回忆《红楼梦》的故事情节,评选出贾府的六大事件。(2)同学们共分为六个小组,自由讨论。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分享讨论成果,由其他学生来充当评选官,对所分享的内容进行补充和解释。
2. 反馈指导:明确“大事”的标准是“影响大、篇幅长、描写细”,是关键转折点。六大事件分别为“元妃省亲,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祭宗祠开夜宴,黛死钗嫁,贾府抄家”。
元妃省亲:发生在小说第十六回至第十八回,是贾府最盛大、繁华和热闹的事件,她与前面秦可卿的丧礼互为映衬,衬托出了贾府的鼎盛气派,是贾府家族势力振兴的高潮,也体现了劳民伤财、奢华糜费的风气。也正是因为此事修建起了大观园这座省亲别院,为贾宝玉和姐妹们提供了一个合适的生活情境。
宝玉挨打:关联晴雯撕扇、龄官划蔷、金钏之死、宝玉诉肺腑、袭人晋级等事,无论从事件本身还是《红楼梦》的布局安排、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来说,它都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是整个故事发展中的第一个转折点。它直接表现了贾政与宝玉两种价值观的对立,反映的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对叛逆者的打击与镇压,是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事件。
祭宗祠开夜宴:从全书的艺术结构来看,它是贾府的权势最盛的时刻,将小说前半部分欢乐和谐的表象呈现到了最高处。但它也是贾府由盛转衰的分水岭,自此之后,小说叙事的基调开始由欢乐转向哀怨,表达意图重点转向对各方矛盾的书写。
抄检大观园:是贾府矛盾的公开化,小说中写得很细,牵涉面也很广。它是贾府经济由略可支撑转向破产的转折点,是贾府抄家在小范围内的预演,也是大观园受到世俗势力破坏的典型事件,在此之后,大观园的群芳流散,代表着作者精神家园的坍塌。
黛死钗嫁:宝黛爱情是《红楼梦》表现青春与生命的重要载体,黛死钗嫁代表小说中关于爱情与青春幻想的破灭。小说在前文层层铺垫,又通过娶嫁同一时空下交错进行的方式,呈现出强烈的张力效果,增添了宝黛爱情的悲剧色彩与艺术感染力。
贾府抄家:贾府衰落的标志性大事件,讲述了以贾府为代表的世家大族灭亡前的最后挣扎,是家族兴衰线上的大结局。从内容上看,贾府抄家使整个家族彻底败落,是整个贾府悲剧的高潮;从形式上看,它是两条情节主线最后的交点。贾府抄家是对前面所有重大事件的归结,元妃省亲时的奢华盛况是伏线;宝玉挨打暴露出了贾家后继无人的现状;祭宗祠开夜宴表现出贾府身处危局而不自知的状态,为抄家埋下祸根;抄检大观园是贾府抄家在小范围内的预演;黛死钗嫁是宝黛爱情故事的终点,也是抄家后宝玉出家的前提。
(这一部分是本课时的主要内容,应在讨论和回答的过程中通过提示、对比、排除等方法,引导学生回忆故事情节,准确地归纳出贾府的六大事件。从归纳出的六大事件中还可以看出故事的展开存在两条主线,一条是以贾府为中心,叙述四大家族由盛转衰的过程;另一条是以宝黛钗爱情悲剧为中心,叙述大观园中人物的命运。)
(四)教师总结,提出思考
1.思考:根据回目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是进行长篇小说整本书阅读的一个重要方法,但仅仅依靠回目能不能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呢?
2.反馈指导:回目所显示的未必都是本回的主体事件,对一些经典片段的理解还应该回到文本中去。《红楼梦》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我们在阅读这种长篇小说时可以从回目入手,比如四大名著中的其他三部作品,我们都可以通过回目来大致了解主要故事情节,但仍然需要对重要情节进行精读,对次要情节进行略读等,并且要有整体意识,关注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思考问题:作者为什么要设置两条情节主线呢?
2.红楼梦中塑造的人物都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请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人物,从他的视角出发,根据他的性格和语言特点,用第一人称来记录与其有关的几个重要事件,制作一份“人物日记”。在制作过程中可以运用不同的颜色和图画进行装饰,还可以适当加入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下节课进行交流展示,字数不限。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