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平面直角坐标系--存在性问题专项练习
一、单选题
1.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称三角形为“智慧三角形”.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矩形OABC的边OA=3,OC=4,点M(2,0),在边AB存在点P,使得△CMP为“智慧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为( )
A.(3,1)或(3,3) B.(3,)或(3,3)
C.(3,)或(3,1) D.(3,)或(3,1)或(3,3)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的坐标为,且,在y轴上确定一点P,使为等腰三角形,则所有符合题意的点P的坐标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矩形OABC.O为坐标原点,、,D为OA的中点,P为BC边上一点,若为等腰三角形,则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有几个(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点A的坐标为(﹣3,3),点B的坐标为(2,1),存在x轴一点P,使AP+BP最小,则P点坐标是______.
5.如图,在中,,,以C为原点,所在直线为y轴,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坐标轴上取一点M,使为等腰三角形,符合条件的点M有__________个.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分别平行x、y轴的两直线a、b相交于点A(3,4).连接OA,线段OA长______; (2)若在直线a上存在点P,使△AOP是以OA为腰的等腰三角形.那么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 A(-2,0),B(0,m)两点,且线段AB= 2 ,以 AB 为边在第二象限内作正方形 ABCD.
(1)求点 B 的坐标
(2)在 x 轴上是否存在点 Q,使△QAB 是以 AB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 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果在坐标平面内有一点 P(a,3),使得△ABP 的面积与正方形 ABCD 的面 积相等,求 a 的值.
8.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格点△ABC(顶点在网格线的交点上)的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A(﹣3,5)、C(0,3).
(1)请在网格所在的平面内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写出点B的坐标.
(2)将△ABC绕着原点顺时针旋转90°得△A1B1C1,画出△A1B1C1.
(3)在直线y=1上存在一点P,使PA+PC的值最小,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1)请画出关于轴对称的(其中,,分别是,,的对称点,不写画法,写出、、的坐标)
(2)在轴上是否存在一点,使的值最小,若有,请作出点,并直接写出点的坐标,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在轴上找一点,使得是等腰三角形,求点的坐标.
11.如图是规格为的正方形网格,请在所给网格中按下列要求操作:
(1)请在网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点A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
(2)在第二象限内的格点上找一点,使点与线段组成一个以为底的等腰三角形,且腰长是无理数,画出,则点的坐标是 ,的周长是 (结果保留根号);
(3)作出关于轴对称的.
12.直线AB交x轴于点A(2,0),交y轴于点B(0,2),
(1)若P是x轴上一动点,问是否存在点P,使得S△PAB=3S△OAB,若存在,求出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若P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点,使得P,B,O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全等,请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
13.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三点、、请回答如下问题:(1)如图,在坐标系内描出点A、B、C的位置,求出以A、B、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
(2)在y轴上否存在点P,使以A、B、P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0,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4.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三点.请完成下列问题:
(1)在坐标系内描出点的位置,并画出.
(2)求出以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
(3)在轴上是否存在点使以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5.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个单位长度,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1)请在图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写出点的坐标.
(2)平移,使点移动到点,画出平移后的,其中点与点对应,点与点对应.
(3)求的面积.
(4)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使的面积与的面积相等,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6.△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先将△ABC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到△A1B1C1,△A1B1C1和△A2B2C2关于x轴对称.
(1)画出△A1B1C1和△A2B2C2;
(2)在x轴上确定一点P,使BP+A1P的值最小,直接写出P的坐标为 ;
(3)点Q在y轴上且满足△ACQ为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Q点有 个.
17.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位置如图,,,、的长满足关系式.
(1)求、的长;
(2)求点的坐标;
(3)在轴上是否存在点,使是以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8.如图1,以平行四边形OABC的顶点O为坐标原点,以OC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OA=6,OC=14,∠AOC=45°,D是对角线AC的中点,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AB方向运动到点B,同时点Q从点0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运动,当点P到达点B时,两个点同时停止运动.
(1)求点A的坐标;
(2)连结PQ,AQ,CP,当PQ经过点D时,求四边形APCQ的面积.
(3)当以C、D、Q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时,点Q的坐标为________(直接写出答案即可)
19.如图,在等腰三角形中,底边,腰长为,以所在直线为x轴,以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1)直接写出点A、B、C的坐标.
(2)一动点P以的速度沿底边从点B向点C运动(P点不运动到C点),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单位:s)
①当t为何值时,是等腰三角形?并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
②当t为何值时,与一腰垂直?
20.作图
如图是规格为8×8的正方形网格,请在所给网格中按下列要求操作:
(1)在网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A点坐标为(﹣2,4),B点坐标为(﹣4,2);
(2)在第二象限内的格点上画一点C,使点C与线段AB组成一个以A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且腰长是无理数;
(3)△ABC的周长= (结果保留根号);
(4)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B′C′.
2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网格中,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叫做格点.例如:、都是格点.请选择适当的格点,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网格中完成下列画图,
要求:保留连线痕迹,不必说明理由.
(1)在图1中画出一个以为边且与全等的三角形;
(2)在图2中画出的高线;
(3)在图2中,在轴正半轴上找一点,使;
(4)在图2中,找格点使为等腰三角形,并指出:图中这样的点共有_______个.
22.如图,以矩形OABC的顶点O为原点,OA所在的直线为x轴,OC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OA=3,OC=2,点E是AB的中点,在OA上取一点D,将△BDA沿BD翻折,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
(1)直接写出点E、F的坐标;
(2)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三角形MFE的周长最小?如果存在,求出周长的最小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设顶点为F的抛物线交y轴正半轴于点P,且以点E、F、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若顶点为F的抛物线交y轴负半轴于点P,且以点E、F、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23.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2,2),B(1,0),C(3,1).
(1)画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B′C′,并求出点A′、B′、C′的坐标.
(2)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D,使得△COD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找出满足条件的两个点即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4.如图1,矩形OABC中,OA=3,OC=2,以矩形的顶点O为原点,OA所在的直线为x轴,OC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直线OA上取一点D,将△BDA沿BD翻折,点A的对应点为点A',直线DA'与直线BC的交点为F.
(1)如图2,当点A′恰好落在线段CB上时,取AB的中点E,
①直接写出点E、F的坐标;
②设顶点为F的抛物线交y轴正半轴于点P,且以点E、F、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③在x轴、y轴上是否分别存在点M、N,使得四边形MNFE的周长最小?如果存在,求出周长的最小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在平面内找一点G,连结BG、FG,使四边形A'BGF为正方形,求点D的坐标.
25.如图:在4×4的网格中存在线段AB,每格表示一个单位长度,并构建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1)直接写出点A、B的坐标:A( , ),B( , );
(2)请在图中确定点C(1,﹣2)的位置并连接AC、BC,则△ABC是 三角形(判断其形状);
(3)在现在的网格中(包括网格的边界)存在一点P,点P的横纵坐标为整数(在格点上),连接PA、PB后得到△PAB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有 个.
2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是轴上的点,点是轴上的点,将沿直线翻折使点落在点处,过点作轴交轴于点,已知.
(1)直接写出、两点的坐标.
(2)若在轴上存在某点,使得以、、、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面积为40,求点的坐标.
(3)若点是轴上一动点,当为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点的坐标.
2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与点关于过点且垂直于轴的直线对称.
(1)以为底边作等腰三角形,
①当时,点的坐标为________;
②当且直线经过原点时,点与轴的距离为________;
③若上所有点到轴的距离都不小于1,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以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直线过点且与轴平行,若直线上存在点,上存在点,满足,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
2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第一象限的P,Q两点,给出如下定义:若y轴正半轴上存在点,轴正半轴上存在点,使,且(如图1),则称点与点为-关联点.
(1)在点,中,与为45°-关联点的是________;
(2)如图2,,, .若线段上存在点,使点与点为45°-关联点,结合图象,求的取值范围;
(3)已知点,.若线段上至少存在一对30°-关联点,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
答案
一、选择题
D.B.D
二、填空题
4.(,0).
5.6
6.5 (8,4)或(﹣3,4)或(﹣2,4)
三、解答题
7.
解:(1)由题意知AB=,AO=2,根据勾股定理得
,所以点B的坐标为(0,4)
(2)设Q点坐标为(m,0)
当AB=AQ时,即AQ==,解得:m=或
则此时Q点坐标为(,0)(,0)
当BQ=AB时,BQ=,解得:m=2或-2
而m=-2时与A点重合,则m=2.
则Q的坐标为(2,0)
(3)①
由题意可知p点坐标为(a,3),则p点再y=3这条直线上,连接BP,AP,y=3与y轴的交点为H,与直线AB的交点为G,当a大于0时,如图所示:
此时三角形APB的面积可以由三角形PBG与三角形PGA的面积和求得.
设AB直线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代入点A(-2,0),B(0,4)得:
则G点的纵坐标与P点的纵坐标相等,则把y=3代入,得x=
则此时G点坐标为(,3),则PG=a-=
则三角形PBG与三角形PGA的面积和为:GP×BH×+ GP×OH×= GP(BH+OH)= GP×BO=
即
解得:.
②
当a小于0时,如图所示:
同理①得:PG=-a
则此时有:GP(BH+OH)= GP×BO=
解得:
则综上所述:或
8.
解:(1)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点B的坐标为(﹣2,1);
(2)如图所示,△111即为所求;
(3)作点C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接AC',与直线的交点P即为所求.
如图所示,点P的坐标为(﹣1,1).
9.
解:(1)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
A′(0,2),B′(2,4),C′(4,1);
(2)如图所示:P点即为所求,P(0,-3)
找到B点关于y轴对称点B″,连接B″C,交y轴于点P,
此时PA+PB的值最小.
10.
解:设点,根据勾股定理有
,,
当时,有
=
解得
∴
当时,有
解得或
∴或
当时,有
解得或
∴或
综上所述,P的坐标为或或或或
11.
解:(1)把点A向右平移2个单位,向下平移4个单位就是原点的位置,建立相应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
(2)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寻找满足腰长是无理数的点C,点C的坐标为(-1,1),
,
AC=BC=,
则△ABC的周长为:;
(3)分别找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点,顺次连接,如图所示.
12.
解:(1)存在,
设P(m,0),
∵S△PAB=3S△OAB,
∴PA OB=3×OA OB,
即:|2 m|×2=3××2×2,
解得:m= 4,m=8,
∴P( 4,0)或P(8,0);
(2)如图,△AOB≌△OBP1, △AOB≌△P2OB, △AOB≌△P3OB,
由直角坐标系可得P1(-2,2),P1(2,2),P1(-2,0)
故答案为:(-2,2)或(2,2)或(-2,0).
13.
解:(1)描点如图;
依题意,得AB∥x轴,且AB=3-(-2)=5,
∴;
(2)存在;
∵AB=5,S△ABP=10,
∴P点到AB的距离为4,
又点P在y轴上,
∴P点的坐标为(0,5)或(0,-3).
14.
解:(1)描点如图:
(2)由题意得,轴,且,
(3)存在;
,
点到的距离为 ,
又∵点在x轴上,
∴点的坐标为或.
15.解:(1)如图所示:
点的坐标;
(2)∵点的对应为点
∴向右平移了8个单位,向下平移了7个单位,
分别将点向右平移了8个单位,向下平移了7个单位得到点和点,如下图:
(3)的面积
(4)存在,
当在轴上时,由题意得
解得
∴点的坐标为;
当在轴上时,由题意得
解得
点的坐标为;
综上所述:点的坐标为;;;
16.
解:(1)如图,△A1B1C1和△A2B2C2即为所求作.
(2)如图,点P即为所求作,P(0,0),
故答案为:(0,0).
(3)如图,A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有2个,C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有一个,Q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共有4个.
故答案为4.
17.
解:⑴由.可知,
,
∴.
⑵作轴与点D,
⑶存在.
当点P在x轴的负半轴时,使AP=AC,则为等腰三角形,P的坐标为;
当点P在x轴的负半轴时,使CP=AC,由勾股定理得,CP=AC=5,则为等腰三角形,P的坐标为;
当点P在x轴的正半轴时,使AC=CP,则为等腰三角形,
, ;
所以存在,点P或或.
18.
解:(1)过点A作AH⊥x轴于H,
∵
∴△AO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A点的坐标为(6,6)
(2)∵
∵C点坐标为(14,0)
∵点D是对角线AC的中点
∴点D的坐标为(,),即(10,3)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
当PQ经过点D时,
在和中
∴△
∴
∵
∴
∴
∴
∴四边形APCQ的面积为
即当PQ经过点D时,四边形APCQ的面积为21;
(3)∵
∴
当时,点Q的坐标为(9,0)或(19,0)
当时,设Q点的坐标为
∴
解得,
∴Q点坐标为(,0)
当DC=DQ时,点D在QC垂直平分线上,则点 Q横坐标为
∴Q点坐标为(6,0)
综上,点Q的坐标为(9,0)或(19,0)或(,0)或(6,0)
故答案为:(9,0)或(19,0)或(,0)或(6,0)
19.解:(1)∵△ABC为等腰三角形,
∴OB=OC=BC=4,又腰长AB=AC=5,
∴OA==3,
∴,,;
(2)①当时,与或重合,不可能;
当时,,
解得.
此时,
,.
当时,,此时,解得:,
,即;
②当时,,即,
.
当时,,
即,
.
20.
解:(1)平面直角坐标系如下图所示:
(2)如下图,△ABC即为所求.
(3)∵,,
∴△ABC的周长,
故答案为:.
(4)如下图,△A′B′C′即为所求.
21.
解:(1)如图,;
(2)取点,连交直线于;
(3)取点,连交轴于;
(4)如图:符合题意的点P有10个.
22.(1)(3,1);F(1,2).
(2)存在点M,使得三角形MFE的周长最小.
如图①,作点F关于y轴的对称点F’,连接EF’,与y轴交于点M,则点M就是所求点.
∵.
.
在Rt△BEF’中,,BE=2,根据勾股定理可得,EF’=.
在Rt△BEF中,由勾股定理可得EF=.
∴三角形MFE的周长最小为+.
(3)设点P的坐标为(0,n),其中n>0,
∵顶点F(1,2),
∴设抛物线解析式为.
①如图②,当EF=PF时,,
.
解得(舍去);.
.
.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②如图③,当时,,
.
解得.
③当时,,这种情况不存在.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抛物线解析式是.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23.(1)如图△即为所做的三角形.
其中(2,-2),(1,0),(3,-1).
(2)存在点D使得△COD为等腰三角形,(答案不唯一,正确即可得分)
提示:如图所示,满足条件的点D在坐标轴上的坐标.D1(6,0);D2(,0);D3(,0);D4(-,0);D5(0,5);D6(0, );D7(0,2);D8(0,- );或垂直平分线上任一点即可.
24.
解:(1)①∵矩形OABC中,OA=3,OC=2
∴∠BAO=∠ABC=90°,AB=OC=2,BC=OA=3
∴B(3,2)
∵E为AB中点
∴E(3,1)
∵△BDA沿BD翻折得△BDA',点A'落在BC边上的F处,
∴∠BA'D=∠BAD=90°,AD=A'D
∴四边形ABA'D是正方形
∴A'D=AD=A'B=AB=2
∴A'C=BC﹣A'B=1
∴F(1,2)
②∵抛物线顶点F(1,2),
∴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1)2+2(a≠0)
在Rt△EBF中,∠EBF=90°,BE=1,BF=2
∴EF=
设点P的坐标为(0,n),其中n>0
i)如图1,当EF=PF时,PF2=EF2=5
∴12+(n﹣2)2=5
解得:n1=0(舍去);n2=4
∴P(0,4)
∴4=a(0﹣1)2+2
解得:a=2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1)2+2
ii)如图2,当EP=FP时,EP2=FP2,
∴(2﹣n)2+1=(1﹣n)2+32
解得:n=- (舍去)
iii)当EF=EP时,EP=,这种情况不存在.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抛物线解析式是y=2(x﹣1)2+2.
③存在点M,N,使得四边形MNFE的周长最小.
如图3,作点E关于x轴的对称点E′,作点F关于y轴的对称点F′,
连接E′F′,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M,N,则点M,N就是所求点
∴E′(3,﹣1),F′(﹣1,2),NF=NF′,ME=ME′
∴BF′=4,BE′=3
∴FN+NM+ME=F′N+NM+ME′=E′F′=
∵EF=
∴FN+MN+ME+EF=5+
∴四边形MNFE的周长最小值是5+.
(2)如图4,过点A'作MN⊥x轴于点N,交BC于点M
∴MN⊥BC,∠A'ND=90°,四边形OCMN是矩形
∴ON=CM,MN=OC=2
∵四边形A'BGF是正方形
∴A'F=A'B=AB=2
∴BF=
∴A'M=BM=FM=BF=
∴ON=CM=BC﹣BM=3﹣,A'N=MN﹣A'M=2﹣
∵∠A'DN=∠A'FM=45°
∴DN=A'N=2﹣
∴OD=ON+DN=
∴点D坐标为(5﹣2,0)
25.解:(1)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可得A(0,1),B(-1,-1),
故答案为:0;1;-1;-1;
(2)∵AB2=12+22=5,CB2=12+22=5,AC2=12+32=10,
∴AB2+BC2=AC2,
∴△A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等腰直角;
(3)如图所示:
,
满足条件的点P有8个,
故答案为:8.
26.
解:(1)过C作CE⊥OB于E,
设OA=x,
∵点C(4,8)
∴DC=4,OD=8,AD=OD-OA=8-x,
∵将沿直线翻折使点落在点处,
∴AC=AO=x,
在Rt△DAC中
即
解得x=5
∴点A(0,5),
设OB=m,
∵OE=4,CE=8,
∴EB=OM-OE=m-4,BC=m,
在Rt△CEB中,
即,
解得m=10,
∴点B(10,0);
(2)∵S△ABC=,
点N分两种情况,
当点N在OB上,以NB为底,OA为高,
∴S△ANB=,
则,
解得,
∴ON=OB-BN=10-6=4
∴点N(4,0),
当点N在OB延长线上,以NB为底,CE为高,
∴S△CNB=,
则,
∴解得,
∴ON=OB+BN=10+,
∴点N(,0)
综合点的坐标为(4,0)或(,0);
(3)∵点A(0,5),点B(10,0)
∴AB=,
∵点是轴上一动点,当为等腰三角形,
分两种情况
以AB为腰,则AB=AP,
∴PA=AB=,
点P在OA延长线上,OP=OA+AP=5+,点P(0,5+)
点P在AO延长线上,OP=AP-OA=-5,点P(0,5-),
当AB=BP时,P为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坐标为(0,-5)
以AB为底,则PA=PB
设点P(0,t)
5-t=
∴
解方程得,
∴点P(0,)
综合点的坐标点(0,5+)或(0,5-)或(0,-5)或(0,).
27.
解:(1)①如图1所示
图1
由题意A(1,1),A,B关于直线x=2对称,
∴B(3,1).
故答案为(3,1).
②如图2所示
图2
由题意A(-0.5,1),直线l:x=0.5,
∵直线AC的解析式为y=-2x,
∴C(0.5,-1),
∴点C到x轴的距离为1,
故答案为1.
③由题意A(t-1,0),B(t+1,0),
∵△ABC上所有点到y轴的距离都不小于1,
∴t-1≥1或t+1≤-1,
解得t≥2或t≤-2.
故答案为t≥2或t≤-2.
(2)如图3所示
图3
∵A(t-1,0),B(t+1,0),
∴AB=t+1-(t-1)=2,
∵△ABD是以AB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点D到AB的距离为1,
∴当点D在AB上方时,若直线m上存在点P,△ABD上存在点K,满足PK=1,则0≤b≤3.
当点D在AB下方时,若直线m上存在点P,△ABD上存在点K,满足PK=1,则-1≤b≤2.
综上所述,0≤b≤3或-1≤b≤2.
故答案为0≤b≤3或-1≤b≤2
28.
解:(1)如图所示,作PA⊥y轴于点A,QB⊥x轴于点B,
∵P,,
∴,
∴,
∴和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当时,点Q的坐标为,
∴与为45°-关联点的是;
(2)解:如图所示,
对点P(m,8)()而言,依定义,要使,则有:
为(0,),为(,0),
于是函数()上的点Q即为点P的45°-关联点,
若当点Q在线段MN上时,,则有,
由,得,
解得.
(3)∵点Q和点P在线段AB上,
当点P离B点越近时,点Q的横坐标越小,
∴当点P,Q,B三点重合,点和点和O点重合,
如图所示,
作PE⊥y轴,
∵,
∴,
∵,
∴,
∴,
∴当线段上至少存在一对30°-关联点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