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学案(人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学案(人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17 10:3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关于“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关于人文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
2、识记理解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这一观点
过程与方法:情景分析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难点:哲学观点
学习提纲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一)背景:
1、公元前5世纪,在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3、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于是,出现了所谓的智者学派。
(二)智者学派:
1、研究领域: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2、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3、主要观点:
⑴ 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智者学派认为,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因此一切都是相对的,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⑵他们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4、实质: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3、评价
⑴积极:这种思想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⑵消极:但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历史纵横
公民参与城邦的政治生活,需要提高文化素质和能言善辩,于是,出现了一批有偿传授辩论、演说、修辞的技巧和参政知识的职业教师。这些职业教师自称为“智者”,形成了智者学派。反对智者学派的人认为他们巧言善辩、假冒智慧,称其为“诡辩学派”。
智者学派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因此约束力也都是相对的,其兴废都要以人为尺度。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学思之窗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思考:这句话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它的局限性是什么?
答案提示:积极意义是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人的权威,否定神的意志的衡量一切的标准,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本质。
局限性是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二、美德即知识
(一)背景
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2、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卓越思想家,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他针砭时弊,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二)目的: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三)含义:1、苏格拉底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美德就是关于善的知识,于是他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2、他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善包括健康、财富、地位、荣誉以及正义、勇敢等美德。
3、他进一步指出,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的认识。
(四)意义: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祟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资料回放
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不像智者们那样靠传授知识收取学费。他喜欢在大街上市场里或朋友家的客厅里.以提问和交谈的方式讨论各类问题。他喜欢针砭时弊,批判雅典政治领袖。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到雅典陪审法庭的审判被判有罪处以死刑。罪名是腐蚀雅典青年,并否定传统的神,而宣传自己的新神。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一)柏拉图:
1、著作: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在《理想国》一书中.
2、主张: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则负责生产。
3、评价: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亚里土多德
1、主张:真理高于一切。
2、贡献:
⑴亚里土多德的老师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非常尊敬老师,但并不因此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他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表明真理高于一切。

⑵亚里士多德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学。他的研究都是从大量收集材料开始,经过严密的分析、概括、推理,最后才得出结论。
3、地位:亚里士多德学识渊博,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4、意义:⑴他不仅为现代许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而且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⑵他把希腊哲学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包罗宏富的文化遗产。
⑶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历史纵横
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对雅典的民主制度彻底失望,觉得由于个人利益的存在,人们没有办法正确认识真理。因此,他认为人本身和周围世界都是不真实的,世间万物之外存在着的“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理念是万物的本原。理念存在于人类的灵魂中,人类的正确目标就是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理念。亚里士多德非常尊敬柏拉图,但他说“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他在强调理性的同时,也承认感觉是认识的起源,没有感觉、人们不可能理解任何东西。他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充分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本课要旨
○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权威。
○苏格拉底关注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提示:相同点: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
不同点:智者学派否定一切对人的约束,认为人个人所有的需要都是正确的;强调个人自由,忽视社会道德。苏格拉底强调个人的要求必须满足一定的道德规范,也就是“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美德对人的重要性。
二、学习延伸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尽心上》
阅读以上材料,想一想,孟子的思想与古代希腊哪位思想家有何相似之处?
答案提示:孟子强调人要爱人,要有羞耻心,实际上是强调人要有美德,这与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有异曲同工之处。
练习
1.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B. 理念论 C. 逻辑三段论???????????D. 美德即知识
2.智者学派是公元前5世纪出现在希腊的一个新的思想流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其代表人物泰勒斯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 
B.他们主张知识即美德
C.他们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决定作用 
D.他们创立了逻辑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
【答案】C
3.下列关于智者学派的说法错误的是
A.怀疑和否定神的存在 B.以“人”为研究中心
C.是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D.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
【解析】B项和D项是是古希腊智者学派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C项是智者学派产生的社会背景。
【答案】A 
智者学派:
4.智者学派是公元前5世纪出现在希腊的一个新的思想流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其代表人物泰勒斯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 
B.他们主张知识即美德
C.他们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决定作用 
D.他们创立了逻辑学
5.下列关于普罗泰戈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 B.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至高无上
C.根据自然,我们大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 D.其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6.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共同点是
A.重视自然本身的研究   B.重视神话和礼仪的研究  
C.重视对法律的研究    C.重视对“人”本身的研究
7.关于智者学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智者学派又被称为哲人学派或“诡辩学派” B.热衷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
C.在人与法律关系问题上意见完全一致 D.喜欢通过修辞和公开演说来感染民众
8.智者学派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古代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 B.雅典成为政治文化中心
C.参与政治生活成为每个公民生活的重要内容 D.许多思想家个人努力的结果
9.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的影响。下列表述不确切的是
A.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
B.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C.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D.促进了希腊文化的发展
苏格拉底:
10.《三宇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
①墨子 ②荀子 ③老子 ④苏格拉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苏格拉底心目中的优秀个人应具备
①心地善良 ②知识渊博 ③富于教养 ④富有理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可以发现,他们的相同之处除了“述而不作”、善于诲人之外,还有
A.主张德政,反对暴政 B.重视伦理道德的研究
C.提出民本思想 D.认为要尊重人的个体存在
13.围绕着人与神、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期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孔子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具有人文精神
B.老子注重探讨宇宙本源的问题,用以指导人生
C.佛陀关注心灵智慧的觉悟
D.苏格拉底着重讨论的是人与自然的问题
14.18世纪的思想家可以把苏格拉底作为先驱和战友是因为
A.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B.苏格拉底发现了人类知识的有限性
C.苏格拉底发现了人类理性的力量和价值
D.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15.下列内容不属于苏格拉底关于道德方面的主张是
A.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B.道德就是知识
C.知识就是道德 D.知德合一
7.(08江苏,12)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权威
解析:D. 孔子主张维护周朝的礼,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维护君主权威。而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追求的古希腊的民主政治。A、B、C项是二者的相同点。
16.以下对雅典学园的描述,最能体现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是
A.努力探索自然的奥妙 B.系统学习哲学
C.自由探讨和追求真理 D.自由选择科目
解析:C. “我爱吾师,我尤爱真理”宣扬的是对不要局限于老师的教诲,应敢于追求真理的思想。因此C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