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学案(人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学案(人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17 10:5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程标准: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历史史实:
阅读理解概念: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
理解记忆: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思想史实。
历史解释:
分析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含义,探讨该观念形成的历史因素,感悟学西方的艰难与意义。
分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并以洋务运动实践案例予以说明。
分析维新变法思想对中国社会的改造蓝图;结合政治、经济模块相关知识,分析其得以发生的原因,探讨其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发展性选择:
分析传统士大夫阶层在外来冲击下的分化现象。
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的阶段特点及趋势,探讨推动及阻碍这一趋势的因素,感悟不同文明冲突、融汇的历史必然。
课程学习提纲:
一、“开眼看世界”
(一)背景:当英国鸦片走私船开始频繁出没于中国东南海域的时候,清朝君臣只是习惯地称他们为“岛夷”,对岛夷的情况却一无所知。
(二)代表人物:
1、林则徐:⑴活动: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为了解对手,设立译馆,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四洲志》介绍世界三十余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⑵评价: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历史纵横
林则徐向西方学习的做法,遭到封建顽固派的攻击和嘲讽。直隶总督琦善讽刺林则徐购求 “官员向不过问”的“夷书”,有失“天朝大吏”的尊严,林则徐建议朝廷用关税的十分之一制造炮船,以抵抗英国侵略者。道光皇帝对林则徐建议的朱批是:“无理!可恶!”“一派胡言”。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面临着被扼杀的危险。
2、魏源:⑴活动:1842年,魏源完成林则徐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他认为,夷之长技有三:战艇、火器、养兵练兵之法。
历史纵横
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被革职,发往新疆“赎罪”。途经镇江时,他会见魏源。故友相逢,同宿一室。林则徐将一些有关外国情况的资料交给魏源,希望他为救国御侮,筹谋划策。第二年,魏源编撰出《海国图志》50卷。在这部书中,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⑵影响:这就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此后,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也接连出版。
资料回放
是书何以作 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序》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
(二)思想: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于是,他们提山“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
(三)目的:这就是说,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它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四)实践: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帅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
(五)影响:迈出了中国进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学思之窗
魏源“师夷长技”的唯一目的是“制夷”,即抵抗外国侵略者。洋务派“师夷长技”的目的,首先是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其次是在与列强保持“和好”条件下,徐图自强。
思 考
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
答案提示:魏源从反侵略的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 “制夷”为目的。但当时洋务派“师夷”的首要目的却是镇压农民起义,因此两者之间尽管有继承关系,但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
三、维新变法思想
(一)出现——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批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
3、主张:⑴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⑵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⑶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评价: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二)发展——康梁维新思想:
1、时间: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3、主张:
⑴康有为:①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②撰写《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③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说孔子假托古圣先王尧、舜、禹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
④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康有为的观点有力地抨击了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他的这一思想被称为是“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⑵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兴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他说“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只有变法才能图存。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他还强调“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⑶严复:《天演论》--是第一个将西方文化系统地介绍到中国的著作。他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主张,他还用进化论的原理,阐明了中国如能实行变法维新,就会由弱变强,否则就将亡国灭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⑷谭嗣同:《仁学》。是冲决纲常礼教的维新勇士。他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观念,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提倡男女平等。
4、实践:1898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变法,这就是戊戌变法。政治上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文化上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5、评价:
⑴积极:维新思想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反对封建专制,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推动了西学的进一步传播和中国人思想观念的改变。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⑵局限:康梁当时的新文化,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是“托古改制”,没有完全从封建主义旧文化中脱胎出来,创造了“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文化,这是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它是属于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因为,其一,在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力量太弱,不敢于封建制度彻底决裂,不得不借助于古代文化的旧形式来表达新思想;其二,他们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肤浅,不得不通过传统文化来为外来文化找到民族化的表达形式;其三,西学传播的水平还比较低,西政输入较少,需要独创。由于这些原因,
历史纵横
光绪二十四年(即1898年)正月初三,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人,奉光绪帝的命令,在总理衙门接见康有为,询问有关变法事项。顽固派重臣荣禄气势汹汹地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回答:“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之地的。今天祖宗之地都保不住了,祖宗之法还有什么用 就拿总理衙门来说,祖宗之法里并没有,是最近这几年要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设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非变不可!”荣禄被驳得哑口无言。
本课要旨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标志着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
●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
●维新变法思想传播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知识网络
表现:设立 ,编译《 》《 》等
评价:近代中国 的第一人
表现:编撰《 》,主张“ ”
影响:引导人们关注 , 对思想解放有重要 作用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中国面临 的局势
代表人物: 、 、 、张之洞
中体西用 内涵:以封建 为根本, 采用西方 , 以挽救封建统治
实践:开展洋务运动, 创办 企业, 开设 学堂
影响:迈出了中国 历程的第一步
背景: 产生
早期维新思想 代表人物: 、
主张:发展 工商业,学习西方 ,实行
康有为:借 外衣否定君主专制,宣传维新 和
梁启超:宣传伸 ,设 ,变法图存
严复:主张国家属于
意义:起了 作用,是中国近代一次 潮流
【本课测评】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提示: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
【学习延伸】
讨论一下:慈禧太后一直被认为是晚清封建顽固派的最高代表,可她为什么支持洋务运动
答案提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实质维护清统治,而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
练习
康有为:
1.康有为论证君主立宪制的合理,借助的理论是
①儒家今文经学的“三世说” ②西方的启蒙思想
③西方的进化论 ④孔子的伦理道德理论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康有为打出“孔圣人”的招牌宣传维新变法,其策略在于
A.利用传统思想作武器 B.动员士大夫阶层参加变法
C.继承和发展传统思想 D.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
3.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
①弘扬民族文化 ②挽救民族危亡;
③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的根基 ④发展资本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②③
4.清末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A.太平军 B.维新派 C.洋务派 D.义和团
5.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运动
6.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胡适
解析:A 康有为(1858-1927)前期主张维新变法,在守旧派眼中是“太新”;后期是保皇党的代表,主张君主立宪,反对革命,主张保留君主,在革命派眼中是“太旧”。梁启超在袁世凯复辟帝制时,写了《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思想比较能“与时俱进”。D胡适(1891-1962),显然对不上“自戊戌以来”这几个字。
梁启超:
7.维新思想家梁启超的代表作是
A.《海国图志》 B.《各国律例》 C.《变法通议》 D.《定国是诏》
8.“国者,斯民之公产也;至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该言论出自:
A.激进派 B.革命派 C.维新派 D.洋务派
9.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 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中国“向西方学习”进人哪个阶段
A.物质技术 B、政治制度 c.思想文化 D.实业教育
10.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本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用这段话的意思在于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总结中国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C.评价洋务派的活动 D.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11.“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要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段的核心是
A.致富才能自强 B.发展工商业是致富强国的必要条件
C.办学才能振兴工商业,达到致富自强的目的 D.改良政治,是致富强国的根本保证
12.梁启超说:“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族是也。……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梁启超的意图是
A.呼吁中国人联合起来,一致对外
B.促使中国各民族放弃自己民族特性,形成中华民族
C.树立现代民族观,强调民族主义,促进民族觉醒
D.说明满清与汉族都是中华民族,满洲人统治中国是合理的,反清是错误的。
评价:
13.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促进思想启蒙 B.挽救民族危亡 C.推动政治改革 D.发展社会经济
14.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是因为这场运动
A.宣扬了变法思想 B.反对封建专制,提倡兴民权
C.提倡学习西方 D.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
15.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确立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主导地位
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发展
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16.19世纪末,康有为对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变革产生的影响是
A. 率先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主张
B.批判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的腐朽思想
C.提倡西学,全盘否定儒家传统思想道德
D.反对共和革命,维护清朝专制统治
17.导致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
综合:
18.用近代民主思想阐明民主君仆、主权在民道理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郑观应
19.鸦片战争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的思潮。下列在中国思想界引起巨大震动的是
A.太阳中心说 B.相对论和量子理论 C.进化论 D.经典力学
20.1903年,中国《大公报》:“……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固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该文的政治主张,主要是
A.建立民主共和 B.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
C.实行君主立宪   D.向德、俄学习
21.中国近代以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兴办洋务”、“君主立宪”等思想均失败,说明了
A.近代中国要谋求社会进步必须走革命的道路 B.提出这些思想的人都是志大才疏的人
C.近代中国不可能走向富强 D.中国必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22.中国近代的维新思潮内容包括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②自由为体,民主为用③托古改制 ,渐进变革④兴民权,育“新民”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3. “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持上述观点的应是
A.顽固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洋务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24.下列观点倾向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A.“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潮流,顺者昌,逆则亡”
B.“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C.“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D.“天下之大,不患无才,……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
25.法国启蒙思想和中国维新思想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很大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A.法国启蒙思想有完备的体系,中国维新思想还不成熟
B.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性远逊于法国
C.维新思想的社会基础不及法国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远不如法国
26.法国启蒙思想与中国维新思想的相同作用是
A.冲击了封建秩序 B.否定传统文化 C.反对君主政体 D.动员社会革命
27.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君主 B.民权 C.西学 D.科学
28.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29.下列晚清时期的言论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扶清灭洋” D.“轮车、电邮、机械、百出夷人亦妖术也”
30.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林则徐
开眼看世界
魏源
维新变法思想
19世纪90年
代维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