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
高一物理试题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试题卷总页数:6页。
2.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需要填涂的地方,一律用2B铅笔涂满涂黑。需要书写的地方一律用0.5mm签字笔书写。
4.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
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所示,某同学将实心球抛出时的速度大小为),该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该速度在
水平方向的分速度大小为
A.v
B.V20
30
5
1
C.
D.0
第1题图
2
2
2.下列哪个措施是为了防止静电产生的危害
A.利用油漆微粒带电进行静电喷漆
B.利用尘埃带电进行静电除尘
C.利用静电吸附进行静电复印
D.利用避雷针尖端放电避免雷击
3.如图所示,A、B是两个电荷量分别为Q、2Q的正点电荷,距离为21,其连线中点为O。关于
0点电场强度大小正确的是
20
12
B.2k9
+)B
21
号
D.8k
第3题图
12
高一物理第1页(共6页)
4,运动会上,运动员将铅球斜向上抛出,铅球在空中运动的部分轨迹如图所示,P点为轨迹上最
高点。若不计空气阻力,则铅球
A.在P点速度大小为零
B.从M点到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C.从P点到W点的过程中,重力做正功,动能减少
第4题图
D.从M点到P点的过程中,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减少
5.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团队对万有引力常量的精密测量研究,为我国自主探测全球重力场提
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已知太阳的质量约为2.0×10"kg,地球质量约为6.0×10kg,地球到
太阳的距离约为1.5×10“m,取万有引力常量为G=6.67×10"N·m/kg。则地球所受太阳的
引力大小约为
A.5.3×1031N
B.5.3×10N
C.3.6×10N
D.3.6×102N
6.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小木块在摩擦力的作用下随水平转盘一起运动。当转速逐渐增大到某值
时木块相对转盘滑动。下列图像中能大致反映小木块离开转盘前所受摩擦力大小与转盘转速
间关系的是(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
第6题图
A
C
D.
7.金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k倍,金星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9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g。忽
略自转影响,则金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
A.9
8
k
k2
B.
8
C.
g
0.9
9
8.,如图所示,饲料投喂机在堤坝边缘以某一水平速度往鱼池中抛掷饲料。堤坝倾角为53°,堤坝离
水面高度为3.6m,饲料投喂机出口距离堤坝地面高度为1.4m。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
度g=10m/s,sin53°=0.8,cos53°=0.6,要使饲料全部洒
1.4m
入水中,则饲料从投喂机中水平射出的速度大小至少为
A.0.6m/s
B.2.7m/s
3.6m
532--
C.3.0m/s
D.4.5m/s
水面
第8题图
高一物理第2页(共6页)重庆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
高一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第I卷 选择题
一、二、选择题(1-8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9-11题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全部
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C D A B D A A B AC BC AD
第II卷 非选择题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12题6分、13题9分,共15分。)
12.(1)B (2分) (2)减小 (2分) (3)1:4 (2分)
x x13 2 3 f (m
2 2
1 (2 ) 2 1
m2) x2 x3 f
.( ) 分 () (3分) m2 m1 x1 x2 g (2分)10 200
(3)大于 (2分)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第14题9分、第15题13分、第16题16分,共38分。)
14.(9分)【解析】
(1)由向心加速度表达式
2
a 2 (R 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分向 T
(2)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G Mm m 2
2
2
(R 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分(R h) T
M 4
2
可知地球的质量 2(R h)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分
GT
15.(13分)【解析】
(1)受力分析可知
F m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分
cos
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为 F 375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分
- 1 -
{#{QQABCYAQggAIQBIAAABCQw1wCAAQkgACAIgOwAAQMEABCRNABAA=}#}
(2)由受力分析 F mg tan 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分
2
向心力公式: mg tan mv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分
r
其中 r R L si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分
可得: v 6m/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分
(3)从启动到稳定地做匀速圆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重力势能增加量与动能增加量之和。
E mgL(1 cos ) 1 mv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分
机 2
可得: E 780J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分
机
16.(16分)【解析】
(1)若小物块P恰好通过最高点C,则最高点C对滑块所受重力恰好提供其向心力
2
mg v m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分
R
可得: vC 3m/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分
(2)若小物块 P恰能到达 D 点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
EPmax mgL mg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分
可得: Ep 12J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分
(3)若要小物块 P不能到达 D 点,且最终静止在水平面上距离 B端 0.4m处
由 Ep 12J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分
又能量守恒定律可知
若第一次经过距离B端0.4m处停下 EP1 mg(L - x) 1.8J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分
若第二次经过距离B端0.4m处停下 EP2 mg(L x) 4.2J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分
若第三次经过距离B端0.4m处停下 EP3 mg(3L x) 7.8J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分
若第四次经过距离B端0.4m处停下 EP4 mg(3L x) 10.2J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分
若第五次经过距离B端0.4m处停下 EP5 mg(5L x) 13.8J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分
又则 EP的可能值有4种,分别是1.8J、4.2 J、7.8 J、10.2 J。
- 2 -
{#{QQABCYAQggAIQBIAAABCQw1wCAAQkgACAIgOwAAQMEABCRN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