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 专题3 胚胎工程 3.1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教学课时 2 主备教师 高二生物备课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简述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及受精过程。(2)简述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及其主要特点。(3)认同胚胎工程建立及发展的意义。2.态度观念方面:(1)初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2)通过向学生介绍动物精卵细胞的形成和受精作用,使学生明确对生命奥秘的揭示愈加广泛和深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3.能力方面:学生通过阅读、自学、质疑、讨论、训练和总结等环节,逐步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精卵形成和受精过程,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的发生。(2)哺乳动物的受精过程。(3)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难点:(1)哺乳动物受精过程中精子的获能、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的概念和生理功能。(2)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教学准备及手段 ppt幻灯片、以探究法、谈话法、材料教学法相结合。
教 学 流 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动态修改部分
导入新课:1.高等生物的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2.一个受精卵是怎样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生物个体?3.通常一只母羊只能生1~2只羊羔,远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一般的繁殖方式,可使牛羊等动物快速繁殖呢?从学生的交流、探讨中提出:什么是胚胎工程?动物的早期胚胎是怎样进行的?一.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在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回答如下问题:1)家畜每次射精排出的精子数以亿计,但是通常只有一个精子能够与卵子结合,这能说是一种浪费吗?怎样理解这一现象?2)精子细胞变成精子的过程中,细胞中很多结构会消失,而细胞核和线粒体都保留下来,对这一现象怎样理解?为什么精子中的线粒体集中在尾的基部?1.精子的形成:场所:睾丸的曲细精管(示图)时期:从初性期到生殖机能衰退。过程:(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得出结论)见下图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资料,进行分组讨论,最后归纳总结:1.一个卵泡中能形成几个成熟的卵子?答:正常情况下,一个卵泡只能形成一个成熟的卵子。2.排卵是指卵子从卵泡中排出,还是指卵泡从卵巢中排出?答:是指卵子从卵泡中排出。3.刚排出的卵是成熟的卵子吗?它在母体的什么部位与精子受精?答:刚排出的卵子尚未完全成熟,仅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需要在输卵管内进一步成熟,直到第二次减数分裂的中期才能与精子结合完成受精过程。排出的卵子是在输卵管内与精子受精的。2.卵子的发生:场所:卵巢过程:(3)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在雌性动物排卵前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精、卵结合过程中完成。二.受精:1.概念:指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合子(即受精卵)的过程。2.场所:输卵管3.受精前的准备阶段:(1)精子获能:精子必须在雌性动物的生殖道中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后,才能获得受精能力。(2)卵子的准备:卵子在输卵管中发育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具备与精子受精的能力。4.受精阶段:精子穿越放射冠和透明带;精子进入卵黄膜;雄、雌原核形成;雄、雌原核的融合,产生受精卵。5.生理意义:(1)维持各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2)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生物进化是十分重要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资料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出相关结论并引入课题。1.表中哪种动物的胚胎在进入子宫时发育程度最高?答:比较而言,马的胚胎进入子宫时发育程度最高,其次为小鼠。2.将体外培养的马胚胎移植到母马子宫时,应选择什么阶段的胚胎?如果换成牛怎样处理?答:马应选择囊胚阶段的胚胎。牛在自然情况下,胚胎虽然最早可在8~16细胞阶段进入子宫,但为了提高移植后胚胎的发育率和妊娠率,在实践中通常用发育到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移植。3.为什么说关于动物的体内受精和胚胎发育的研究,会为胚胎工程提供理论基础?请结合本节内容举例说明。提示:胚胎工程的许多技术都是在了解哺乳动物自然条件下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的基础上实现的。本节涉及的哺乳动物体内受精和胚胎发育都是在自然条件下的特点和规律,人们正是在认识了这些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在体外进行有效的模拟,才使卵母细胞能在体外成熟;精子能在体外完成获能;获能精子和成熟卵母细胞能在试管内完成受精;体外受精卵能在人工培养条件下继续发育等,这些都有赖于体内自然条件下的基础研究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青蛙个体发育的过程和放动画观察,引出新课题。三.胚胎发育:(见课本) 学生思考、回答阅读课本、回答问题学生阅读资料,得出结论学生阅读相关的资料,进行分组讨论,最后归纳总结:学生回顾必修2有关受精作用的过程和阅读教材所给资料,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出受精的知识要点。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资料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出相关结论并引入课题。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