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 专题3 胚胎工程 3.3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
教学课时 1 主备教师 高二生物备课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胚胎移植和胚胎分割。(2)认同胚胎移植在胚胎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3)关注胚胎工程的研究进展和应用价值。2.态度观念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胚胎工程的发展前景和现实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养成勇于探索和不断创新的精神。(2)通过向学生介绍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激起学生为社会建设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同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3.能力目标:(1)学生通过阅读、自学、质疑、讨论、训练和总结等环节,逐步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实际应用的能力。(2)通过学习胚胎工程的基本操作方法,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1)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基本程序和应用。(2)胚胎分割的应用意义。(3)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意义。2.教学难点(1)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2)胚胎干细胞的概念和分离途径。
教学准备及手段 ppt幻灯片、以探究法、谈话法、材料教学法相结合。
教 学 流 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动态修改部分
课件提供资料在学生阅读后,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是胚胎工程技术?什么是胚胎移植?一.胚胎工程技术:1.概念:2.类型:胚胎移植、体外受精、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养、早期胚胎培养(即体外胚胎生产)等技术。二.胚胎移植:1.概念: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也就是生产胚胎的供体和孕育胚胎的受体共同繁殖后代的过程。2、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条件):(1)供体和受体具有相同的生理环境;(2)早期胚胎处于游离状态,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 (3)受体对移入子宫的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4)供体胚胎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且移入受体的胚胎的遗传物质不会改变。3.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见下图)(1)供体与受体的选择和处理(2)配种或人工受精(3)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4)胚胎胚胎移植及移植后检查4.胚胎移植的意义(1)加速育种工作和品种改良(2)大量节省购买种畜的费用(3)一胎多产(4)保存品种资源和濒危物种(5)充分发挥优良个体的繁殖潜能学习探究材料:三.胚胎分割:1.概念: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份,4等份或8等份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技术。2.理论基础:细胞的全能性3.物质基础:每个细胞核内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4.特点:每个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特性。克隆5.胚胎的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6.基本操作程序:思考与讨论:(1)有人说:胚胎分割的份数越多,产生的后代数量就越多。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胚胎分割的份数越多,移植的成功率也越低?(2)有什么办法可以克隆更多生物个体?四.胚胎干细胞1.概念:是指来自人或动物的早期胚胎,具有自我复制、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2.特点:(1)形态: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2)功能: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体外培养可增殖不分化。(3)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ES细胞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对它可以进行冷冻保存,也可以进行遗传改造。3.理论基础:细胞的全能性4.干细胞的类型:(见课件)5、主要用途:(1)治疗人类的某些顽症:如脑病(如帕金森症)、治疗脑瘤(癌)、血癌(白血病)等一些顽症。(2)培育出人造组织器官,用于器官移植:成功用干细胞分化出肝细胞、用鸡胚胎干细胞制作心肌片、对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如类风湿病、红斑狼疮等)(3)是研究体外细胞分化的理想材料。 让学生阅读、分析、讨论、归纳。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学生阅读教材资料和图片,让学生自己制作“试管牛”的操作流程和拟出关于操作流程的研究项目:(1)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2)精子的采集和获能;(3)受精;(4)胚胎的早期培养;(5)画出“试管牛”工厂化生产的技术流程图解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得出课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得出课题。由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上述问题,引出胚胎干细胞技术。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