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分班考暑假复习作业: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分班考暑假复习作业: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1 16:0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班考暑假复习作业:文言文阅读-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文言文阅读。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句中划分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而/益精
B.其父名/在军书
C.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D.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市   
②数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②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古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4.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①及日中则如盘盂 及:   
②孰为汝多知乎 知:   
5.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6.“孔子不能决也。”对此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孔子学识浅薄比不上孩子
B.孔子不忍心作出判断
C.孔子对待学问实事求是
D.孔子缺乏科学探究精神
文言文阅阅读。
高谈哗众
甲生性坦率,高谈大步,旁若无人。乙生屡①规之。甲曰:“比表自由,无与他人事之。”
他日②,二生乘舟赴某地。舟人喧哗,对语③不相闻。甲生恨之。乙曰:“子亦知喧哗者之为侵人自由乎?然则④子之高谈雄辩,宁⑤异于是?”甲曰:“吾知过⑥矣。”
注释:①[屡]多次。②[他日]一天。③[对语]相互说话。④[然则]既然这样,那么。⑤[宁]怎么,表示反问语气。⑥[过]过错。
7.联系上下文,帮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①乙生屡规之   
A.谋划。 B.规劝。
②对语不相闻   
A听见。 B.传播。
③宁异于是   
A.不同。 B.诧异。
8.把此我自由,无与他人事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9.甲生最后为什么能认识到错了?
   
10.下列选项中,与文言文内容相关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文言文阅读
叶公子高①好②龙,图钩③以写龙,凿④以写龙,屋室雕文⑤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⑥头于牖(yǒu),施⑦尾于堂⑧。叶公见之,弃而还走⑨,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⑩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注释:① 子高:叶公的名字。②好:喜欢。③图钩:衣钩。④凿:古代饮酒的器具。⑤文:通“纹”。⑥窥:偷看;牖:窗。⑦施:延伸。⑧堂:厅堂。⑨还走:转身就跑。⑩是:由此看来。
11.从哪里看出子高喜欢龙?用原句回答。
   
1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3.这个故事讲的是成语   
14.这个成语讽刺了表面上   而实际上并不   的人。
文言文阅读
管仲、隰朋①从②桓公伐孤竹③,春往而冬返,迷途失道④。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⑤之,遂⑥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⑦,夏居山之阴⑧,蚁壤一寸而仞⑨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个
[注释]①管仲、隰(xí )朋:都是齐桓公时的大臣,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②从:跟从。③孤竹:古国名。④: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⑤随:跟随。⑥遂:于是、就。⑦:山之阳:山的南边。⑧山之阴:山的北边。⑨仞:古代的计量单位。
15.根据文意解释加点的字。
①春往而冬返:   
②行山中无水:   
16.文中出现的两个人,管仲利用   找到了   ,隰朋利用   找到了   ;从这两个人物身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7.在你的生活中,也一定有过利用动物的行为来调整自己活动的经验,试着写一写吧。
   
文言文阅读
欧阳修苦读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获(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敦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安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8.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以获画地 以:用
B.敏以书字 书:写
C.使学为诗 为:作为
19.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欧阳修刻苦攻读
20.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多诵古人篇章。
   
21.读了故事,你有怎样的启示?又想到哪些有关刻苦读书的四字词语? (不少于2个)
   
课内阅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2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
①诸儿竞走取之   
②人问之   
③取之,信然   
23.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有什么作用?
   
24.翻译下列句子。
①尝与诸小儿游。
   
②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5.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文言文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____。”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6.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27.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志:    少选:    若:    足:   
28.《伯牙鼓琴》的故事在我国古诗中常有提及,下列诗句中与这个故事无关的一项是(  )
A.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D.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阅读
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芋, 朝三而幕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芋,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2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养之成群    损其家口    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   
30.下列与“与若茅,朝三而暮四,足乎?”中“若”意思不同的是(  )
A.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B.汝莫忧,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
C.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D.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31.翻译: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32.从本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小古文阅读。
岁寒三友
儿1侍父,立庭前。见梅树②著花,松、竹并茂,儿问曰:“霜雪之时,他树③多枯落,何以三者独否?”父日:其性皆耐寒,与他树不同。古人称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也。”[注释]1.侍:陪伴侍候。②著(zhuó)开出。③多:大多
④何以:为什么.
33.根据注释,写出画线句子的意思。
   
34.岁寒三友”是指   ,   ,   在霜雪之时,   著花,它们都有   的品质
35.除了岁寒三友”,我还知道花中四君子“分别指   、   、   、   。
36.“岁寒三友”的品质,让你联想到什么人?请选择一个写一写。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买。;多次。
3.①木兰是古时候的一位民间女子。②男子可以做的事,女子不一定不能做。
【答案】4.到,到了;同“智”智慧
5.①孔子游历东方,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辩。于是询问他们争辩的原因。②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到了正午时离人远。
6.C
【答案】7.B;A;A
8.这是我的自由,和别人无关。
9.因为别人喧哗的时候,他感到十分痛恨。
10.A
【答案】11.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12.是叶公其实喜欢的不是龙,喜欢的是那些像龙而不是龙的东西。
13.叶公好龙
14.爱好某事物;爱好
【答案】15.返回;走
16.老马;归路;蚂蚁;水源
17.燕子低飞蚂蚁搬家。
【答案】18.C
19.C
20.诵读许多古人的篇文章
21.人不管多么贫贱,只要胸怀大志、刻苦读书,终究会走向成功。
【答案】22.代词,代李子;代词,代王戎;代词,代李子
23.暗示王戎年幼,间接写出了他的聪慧。(意近即可)
24.①曾经与小朋友们一起游玩。②生长在路边的李树还有这么多果子,那么这些李子肯定是苦的。
25.遇事要多观察,勤思考。
【答案】26.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
27.心志、情志;一会儿、不久;像;值得
28.B
【答案】29.猴子;减;满足;缺乏
30.C
31.他能懂得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懂得那个人的心意。
32.①要善于透过事物表面现象看清本质,因为不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②看问题不要只停留在表面,应该看到其实质。
【答案】33.霜降,下雪的时候,其他的树木大多都枯萎了,为什么这三者独自繁茂呢
34.松;竹;梅;梅树、松、竹;不畏严寒
35.梅;兰;竹;菊
36.陈毅元帅一生坚持革命,坚韧不拔、不屈不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