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分班考易错点自检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分班考易错点自检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1 16:0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班考易错点自检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字形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马蹄(tí) 笨拙(zhuō) 山涧(jiàn)
B.凌乱(léng) 皱纹(zhòu) 筹划(chóu)
C.沸腾(téng) 揭示(jiē) 喧闹(xuān)
D.伶俐(líng) 瞬间(shùn) 苔藓(tái)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布置 开辟 金榜提名 力所能及
B.辨认 规距 手忙脚乱 走投无路
C.枇杷 演示 举世闻名 心领神会
D.搜琐 混淆 名人辈出 威名远扬
3.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同世而立 站立 B.问其故 缘故
C.足跌没水中 淹没 D.为设果 摆设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学校里教学秩序整顿以后,以前那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也应该改弦更张了。
B.面对无数个“豆腐渣”工程的无辜牺牲者,面对亲人撕心裂肺的痛苦,我们无法再保持沉默!
C.就民族矛盾和冲突而言,科索沃问题与北爱尔兰问题在性质上是相同的,而美国与北约对二者的态度何止天壤之别!
D.最近微软的盖茨先生访问中国并推出“维纳斯”计划,这在我国信息产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5.下列分号用法不当的一项是( )
A.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 。
B.创造,是人类智慧高度发展的结晶;创造,也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C.内容有分量,尽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内容没有分量的,即使写得再长也没有用。
D.春之百花;夏之鸣蝉;秋之残荷;冬之寒雪;都是大自然的馈赠。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班的男同学爱踢足球和篮球。
B.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端正了学习的态度。
C.《刷子李》的作者是冯骥才写的。
D.听到袁隆平爷爷去世的消息,使所有中国人都陷入了沉痛之中。
二、填空题
7.看拼音,写词语。
jiāo jí gǎn jī dīng zhǔ shì yán
( ) ( ) ( ) ( )
bēng tā yán chí huǎng huà tīng dǒng
( ) ( ) ( ) ( )
8.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流泻 ( ) 分辨 ( ) 摇落 ( ) 寻常 ( )
反义词:信赖 ( ) 温暖 ( ) 细腻 ( ) 便宜 ( )
9.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后面练习。
( )心( )血 足( )多( ) ( )( )远扬
( )( )多端 内( )外( ) 处心( )( )
贬义词:_______ ________
褒义词:_______ ________
10.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 )
(2)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 )
(3)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 )
11.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3)刘禹锡在《浪淘沙(其一)》中描写黄河大浪淘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实地上本没有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故乡》)》
三、语言表达
12.按要求写句子。
(1)这喷泉、这杏花,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大得像是从天上倒下来似的。(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语文成绩较好,是因为语文对我特别感兴趣。(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老师对小刚说:“小刚,你放学后和李华留下来。”(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笑是很重要的。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用合适的关联词组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口语交际。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读书,让书香溢满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下表是某同学搜集到的本校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请根据相关数据,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
某小学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
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在的学生更喜欢方便快捷的网络阅读,较少能沉浸在书中,去领悟文字的魅力。如果你的好朋友小明平时也只喜欢在手机、电脑上阅读,很少阅读纸质书籍,你将如何劝说他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词曲鉴赏
西塞山前________________, 桃花流水________________。
青箬笠,________________,斜风细雨不须归。
14.补全古诗。
15.《渔歌子》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代的__________。如果把这首词看作一幅画的话,那么处于画中心的是________。
16.《渔歌子》的体裁不是______,而是______。
17.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点在______,季节是_____。在这两句里,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
18.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这首词富有色彩美,词中展现出的色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如鹭的颜色是( ),箬笠和蓑衣的颜色分别是( )和( ),给人秀丽、清新之感。
19.词中描写钓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读到此句时,我们不免想起_____代诗人_______在《江雪》中描写渔翁垂钓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0.《渔歌子》前两句点明的时间是______,正是______上市的时节,箬笠和蓑衣的颜色分别是______和______,给人秀丽、清新之感。
21.《渔歌子》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生动地表现了______,我还知道描写春天的诗句: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②“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③“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⑤“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⑥“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⑦“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⑧“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⑨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22.短文选自课文《____________》,文中的“父亲”指的是 ________。
23.给上述片段加上一个小标题:_________
2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平静——_______
会意——_______
25.找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抄下来,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外貌描写的句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写说明父亲被敌人施了重刑;“_______”一词说明父亲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很坚强;“_______”一词充分体现了父亲对亲人的爱。
26.“一种伟大的力量”在文中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父亲脸上的表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宣纸的“前世今生”
①“宣纸制作技艺 ”与2009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名录。宣纸虽为世人熟知,但不少人对其发展演进级内涵变化并不十分了解,仍将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内涵的宣纸混为一谈,因为有必要对选址的“前世今生”一探究竟。
②“宣纸”二字连用,成为表示纸张的专有名词,始于唐代《历代名画记》:“江东地润无尘,人多精艺,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这种“宣纸”还不是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纸张,而是“蜡之”后才可以用的皮纸。可见唐代“宣纸”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是以产地而称的。
③宋末元初,“以蔡伦术为生业”的曹氏一支因避乱迁徙到安徽泾县小岭,根据当地条件开始了以青檀皮为原料的宣纸试制和生产。宋末经元到明中叶之前,皖南山区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促进了当地造纸业的快速发展。小岭盛产优质青檀皮,而当地的两股山泉一股偏碱,一股偏酸,为宣纸制浆时需要偏碱、 捞纸时依赖弱酸的用水要求提供了恰到好处的保障。天时之机、地利之便加上人之勤奋,沾着黄山,九华山的秀气,染着巢湖、太平湖的灵气,泾县宣纸开始崭露头角。当然这时的宣纸还是稚嫩,主要用于装裱托纸等,还不宜用于书画。
④明朝中叶后,选址的原料已非采用青檀皮一中,而是掺和了沙田稻草。由于青檀皮的纤维较长,单一用青檀皮浆作为原料,成纸性质较硬,柔韧性不足,在这种纸上进行书法绘画时,润墨性稍逊。而稻草的纤维较短,用青檀皮浆掺和稻草浆造纸,则增加了成纸的绵柔度和书法绘画的润墨效果。及至清代,宣纸已经普遍采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两种原料制成。宣纸因其质地绵韧、纹理纯净、不蛀不腐、润墨性强的独特禀赋,成为书画家们的最爱。
⑤如今,宣纸产地早已由小岭传播到泾县及其周边地区。国内少数地方曾在原产地技术人员指导下生产过仿宣,但产品质量难与正宗宣纸相比。今天所谓正宗宣纸,就是用生产自安徽泾县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做原料,用泾县特有的山泉水以及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书画、裱拓用纸。
⑥宣纸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载体,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经历了上千年岁月,独占天时地利、绝活秘笈的宣纸,依然花信尚存,青春不衰。
28.根据下列词语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
(1)把不同的事物混杂在一起,说成是相同的事物。( )
(2)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 )
29.“宣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请按时间顺序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第④段中划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简要分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32.习作。
介绍一下你的心爱之物,可以是动物、植物、学习用品、日常用品……要写得具体、生动。
参考答案:
1.B
【详解】考查汉字字音。
A马蹄(tí),意思是马的蹄部,即马的脚掌 。
笨拙(zhuō),笨,不灵巧
山涧(jiàn)指山间的水沟。
B凌乱(léng)——líng,杂乱又不整齐,没有秩序。
皱纹(zhòu),皱纹是指皮肤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形成游离自由基,自由基破坏正常细胞膜组织内的胶原蛋白、活性物质,氧化细胞而形成的小细纹、皱纹。
筹划(chóu),定计划;想计策。
C沸腾(téng),液体受热到一定程度,从内部产生气泡而翻腾。
揭示(jiē),意思是指揭举事实,公之于众。
喧闹(xuān),喧哗热闹。
D伶俐(líng),聪明而灵活。
瞬间(shùn),刹那;顷刻间。
苔藓(tái),苔藓一般指苔藓植物门。
2.C
【详解】本题考查对汉字字形的掌握。
A.金榜提名——金榜题名;
B.规距——规矩;
D.搜琐——搜索。
故选C。
3.A
【详解】本题考查一字多义。
A.立:存在。\站立。
B.加点字都是“缘由”的意思。
C.加点字都是“沉下去”的意思。
D.加点字都是“摆放”的意思。
故选A。
4.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搭配的能力,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判断搭配是否得当。
A项成语使用错误。“改弦更张”意思是换掉旧的琴弦,再安上新的。比喻去旧更新,改变制度或作法等。此处用来形容师生关系的改变不恰当。
5.D
【详解】本题考查了正确的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
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常见的点号有七种:句号、问号、叹号、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常见的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
A、B、C选项正确;
D.有误,分号运用有误,一句话说完,应用句号。即:春之百花;夏之鸣蝉;秋之残荷;冬之寒雪。都是大自然的馈赠。
6.B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A.有语病,把“和篮球”去掉,属于前后搭配不当的语病。
B.正确。
C.有语病,把“写的”去掉,属于句式杂糅的语病。
D.有语病,去掉“使”,属于成分残缺的语病。
故选:B。
7. 焦急 感激 叮嘱 誓言 崩塌 延迟 谎话 听懂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焦、激、嘱、誓、塌、延、谎、懂”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8. 流淌 辨别 摇动 平常 怀疑 寒冷 粗糙 昂贵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和反义词的掌握。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流泻的意思是水或其他液体迅速地流淌。形容光线等像水一样迅速地移动。表露,发泄。它的近义词是流淌。
分辨的意思是区分辨别。它的近义词是辨别。
摇落的意思是凋残,零落。它的近义词是摇动。
寻常的意思是寻、常,皆古代长度单位、比喻长或多平常;普通、经常;平时。它的近义词是平常。
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
信赖的意思是信任并依靠。它的反义词是怀疑。
温暖意思是天气温暖;使感到温暖;温存。它的反义词是寒冷。
细腻指细致光滑,也可用来形容描写、表演等细致入微。它的反义词是粗糙。
便宜的意思是不应得的利益或东西价钱低廉。它的反义词是昂贵。
9. 呕 沥 智 谋 臭 名 诡 计 忧 患 积 虑 臭名远扬 诡计多端 呕心沥血 足智多谋
【详解】考查词语的识记和理解。
呕心沥血: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足智多谋: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 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臭名远扬:名: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
诡计多端:诡计:狡诈的计谋;端:项目,点。形容坏主意很多。
内忧外患: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
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形容蓄谋已久。
词义带有贬斥、否定、憎恨、轻蔑感彩的词就是贬义词。
凡含有赞赏、嘉许、褒扬、奖掖、喜爱、尊敬、美好、吉祥等感彩意义上的词,就是褒义词。
10. 排比 比喻 反问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1)“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这里的伴、群、友、亲都是拟人写法。句子中四个“为”字,又是排比句的修辞手法。
(2)“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将涧水奔流比作滚瓜涌溅,是运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
(3)“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这句话的意思是: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拜我为王,结合句子意思和问号说明了这是一个反问的句式。
11. 两山排闼送青来 等闲识得东风面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出自宋代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全诗为: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意思是: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环绕着园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来绿色。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宋代朱熹的《春日》,全诗为: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意思是:风和日丽之时在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地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3)《浪淘沙(其一)》全诗为: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意思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刘禹锡在《浪淘沙(其一)》中描写黄河大浪淘沙的诗句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4)“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指世上本来没有路,路是人走出来的;也比喻人生,人生本来是没有路的,要想有路,就要敢于探索,不怕艰难险阻,不怕迂回曲折,虚心学习,团结一致,持之以恒,才能开出一条路来,才能达到人生目的。
12. 这喷泉、这杏花,难道没有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吗? 雨大。 我的语文成绩较好,是因为我对语文特别感兴趣。 王老师对小刚说,让他放学后和李华留下来。 虽然笑是很重要的,但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
【详解】(1)本题考查改为反问句。
陈述句变反问句方法如下:首先,加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加语气词;最后,句号变问号。
根据以上方法,原句加上“难道”“吗”,把“给”改成“没有给”,句号改成问号。原句应改为:这喷泉、这杏花,难道没有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吗?
(2)本题考查缩句。
缩句步骤:
第一,弄懂句子的意思;
第二,标出应留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
第三,检查对错优劣。找出“的”“地”“得”,把“的”“地”前面的修饰成分去掉,把“得”后面的补充部分去掉。
本句的主干是“雨大。”
(3)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语序不当,把“语文对我”改成“我对语文”。
(4)本题考查学生直述句转换为转述句的能力。
转述句就是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的转换方法如下:①标点符号的改变,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②把第一、二人称改成第三人称。本题可以按照方法改成:王老师对小刚说,让他放学后和李华留下来。
(5)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笑是很重要的”和“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之间表示转折关系,故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
13. 这所学校喜欢阅读的学生数逐年增加,不喜欢阅读的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喜欢纸质书籍阅读的学生人数增长缓慢,喜欢网络阅读的学生人数增长最快。 小明,在手机、电脑上阅读虽然更快捷、更方便,但长期采用这种阅读方式会使我们心态浮躁,对我们的眼睛伤害也很大。阅读纸质书籍,能使我们沉浸于优美的文字之中,放飞想象,陶冶情操。我们何不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
【详解】本题考查了实践作业、劝告。
实践作业是把语文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作业可以使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
(1)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在表格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表格,并将表格中的信息用语言表达概括出来。从“某小学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可知,从2019到2021年,不喜欢阅读的学生下降到了17%,可知这所学校喜欢阅读的学生数逐年增加,不喜欢阅读的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喜欢阅读纸质书的学生从23%增长到28%,喜欢用电脑、手机阅读的从31%增长到55%,可知喜欢纸质书籍阅读的学生人数增长缓慢,喜欢网络阅读的学生人数增长最快。
(2)考查了口语交际中的“劝告”这一考点。
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劝告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进行劝说。表述得体,指出网络阅读的不足,答出纸质阅读的好处即可。
示例:小明,在手机和电脑上阅读虽然快捷方便,但是长期使用电子阅读无法让我们静心思考,细细品味优秀作品,二来电子阅读的方式对眼睛的伤害很大。我们阅读纸质书籍便于及时做标记笔记,及时回顾查阅与运用,纸质书籍很容易使我们静下心细细品味文字之美,而且有的纸质书更具有纪念价值,我们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不更好吗?
14.白鹭飞 鱖鱼肥
绿蓑衣 15. 唐 张志和 渔夫 16. 诗 词 17. 西塞山 春季 白鹭 桃花 鳜鱼 18. 白色 粉色 青色 绿色 白色 青色 绿色 19.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 柳宗元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0. 春天 鳜鱼 青 绿 21. 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解析】14.本题考查对古诗的识记能力。
《渔歌子》原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5.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能力。
《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作品,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所以该首词的中心是渔夫。
16.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体裁。
《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不是诗。
渔歌子: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17.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能力。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由此可知垂钓的地点在西塞山,季节为春季。诗中描绘了西塞山、白鹭、江水、鳜鱼、桃花这些景物。
18.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能力。
词中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的山光水色和怡情悦性的渔人形象:春江水绿、烟雨迷蒙,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岸畔桃红,江水猛涨,鳜鱼正肥时;青箬笠,绿蓑衣,渔人醉垂忘归时。全词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故词中展现了白色、粉色、青色、绿色等色彩。从“西塞山前白鹭飞”“青箬笠,绿蓑衣”可以知道白鹭是白色的,箬笠和蓑衣的颜色青色和绿色。
19.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能力。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思是: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这表现出钓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唐代柳宗元的《江雪》,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全诗的意思是: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故本诗描写渔翁垂钓的诗句为“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0.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西塞山前白鹭飞”首句,点明地点——西塞山。“桃花流水鳜鱼肥”第二句,点出江南水乡最美好的季节——正是桃花盛开,江水猛涨,鳜鱼正肥时的春季。“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青箬笠,绿蓑衣”意思是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由此可知,箬笠和蓑衣的颜色分别是青和绿,给人秀丽、清新之感。
2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的理解和分析。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描写春天的诗句还有:①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②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③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2. 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大钊 23.法庭相见 24. 镇静 会心 25.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没戴眼镜 乱蓬蓬的长头发 平静 慈祥 26.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27.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解析】22.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
短文选自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对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现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文中的“父亲”指的是李大钊。
23.考查学生给文段加标题的能力。
语段主要记叙了父亲在法庭上与敌人斗争的情景。故题目可为“法庭相见”。
24.考查学生写近义词的能力。
平静:镇静。故近义词为“肃静”。
会意:会心。故近义词为“领略”。
25.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方法的理解。
从文中第①段“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李大钊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父亲施了重刑,“平静”说明父亲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26.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根据第④段“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可知,“一种伟大的力量”在文中指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27.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结合文段内容可知,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占据着,同时,为了让母亲、“我”和妹妹安心,不让“我们”为他担心,所以父亲脸上的表情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
28. 混为一谈 崭露头角 29.①唐代宣纸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是以 产地命名的。②宋末至明朝中叶,“宣纸”以青檀皮为原料制成的纸张,用于装裱托纸等。③明清时期,“宣纸”是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两种原料制成的高级书画纸张。④如今,“宣纸”用泾县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作原料,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书画、裱托用纸。 30.作比较;把单一用青檀皮纤维成纸和掺加了沙田稻草纤维的纸作比较,突出强后者绵柔度高、润墨效果好的特点。 31.“相对”示例:“相对”表限制,准确地说明了皖南山区社会稳定的程度,强调了当地造纸业快速发展物条件。
“崭露头角”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说明了泾县宣纸的独特品质开始显示出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分析】28.本题考查词语解释。学生要仔细阅读文章内容,然后根据词语解释去文章内寻找词语,同时在日常学习中要做好词语的积累。
从:“宣纸虽为世人熟知,但不少人对其发展演进级内涵变化并不十分了解,仍将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内涵的宣纸混为一谈,因为有必要对选址的“前世今生”一探究竟。”可知第一个词语是混为一谈。
“天时之机、地利之便加上人之勤奋,沾着黄山,九华山的秀气,染着巢湖、太平湖的灵气,泾县宣纸开始崭露头角。”可知第二个词语是崭露头角。
29.本题考查说明对象的特征。解答本题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文章在②到⑤段,按时间顺序,从唐朝宣纸的起源,一直到现代社会宣纸的使用,对宣纸的发展演变做了具体的介绍,从这些段落中筛选内容概括即可。
30.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运用。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根据句子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将单一用青檀皮纤维成纸和掺和了沙田稻草纤维的纸进行了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突出掺和了沙田稻草纤维的纸绵柔度高、润墨效果好。
31.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解答第一个加点词,可先说明词语的意思,说明用了该词句的意思,再说明删去词语以后句子的意思,最后强调词语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相对”在句子中起了限制作用,表现皖南山区社会稳定的程度。第二个词语“崭露头角”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宣纸,则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32.例文:
我的心爱之物
我有一个我特别喜欢的心爱之物,它是我妈妈花钱买来的,我特别珍惜她,每天上课我都骑着它去上课,它就是我的自行车。
我之前的自行车是我小时候的,已经不能骑了,从上学之后我从没有碰过自行车,在很长一段时间,我给妈妈说了好多次,她才肯答应给我买一辆,这让我开心了很长一段时间,于是妈妈带我就到了一家捷安特自行车商店,最后我看上了一辆蓝的自行车,价格是1000左右,妈妈说好只要你喜欢都买,我试骑了几圈,越骑越开心,骑着想着终于有一辆自己喜欢的自行车了,我特别心疼我这辆自行车,因为这是妈妈第一次给我买自行车,我特别珍惜这个自行车,因为这个自行车对我很重要,但是我天天都在,每天骑车去上课去,我特别喜欢我的车放在家里,我总是害怕放在下面怕丢了,我把它爱不释手,每天都要摸摸它,看看她要是有一点事,我会给他修好,这也是我最爱它的原因。
我为什么要骑车,因为骑车可以减肥,而且在减肥的过程可以看到,我们世界上的美丽的东西,为了减肥,妈妈才肯给我买这个自行车,所以我特别爱惜它,也是我的心爱之物,如果没有它,有了它我相信会越来越喜欢骑车减肥,不过最重要的还是环保呀。
【详解】本题为命题的状物作文,要求写一写你的心爱之物。可以是动物、植物、学习用品、日常用品等。
写作思路:在写作时把握、介绍,关于它的外形特点;在介绍时,也可以结合一定的事例,这样能使作文更具趣味性、画面感、亲近感;最后赋予习作情感,才能起到表情达意的效果,才能让所写之物真正“活”起来。写作时语句要通顺、流畅,运用各种写作手法进行描写,突出你对它的喜爱之情。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提纲:
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
正文:介绍它的来历、相处过程以及喜欢它的原因。注意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结合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