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分班考重难点自检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分班考重难点自检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4.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1 16:0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班考重难点自检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坚劲(jìnɡ) 魔鬼(mó) 柏林(bé) 一水间(jiān)
B.汤匙 (shi)和药(huó) 花圃(pǔ)藏戏(zànɡ)
C.燕山 (yàn) 蓄养(xù) 可恶(wù) 搅拌(jiǎo)
D.点缀(zhuì) 参差(cī) 颓废(tuí)正月(zhēnɡ)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精兵减政 目瞪口呆 实是求事 B.幼稚可笑 锲而不舍 无独有偶
C.头晕目炫 念念叨叨 一声不吭 D.司空见惯 绕有趣味 炎黄子孙
3.“旰(gàn)”字的意思最可能与下列哪一个词语有关?( )
A.晚上 B.干净 C.干旱 D.干活
4.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
B.对于他的无理取闹,大家已经司空见惯了。
C.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鹅毛,有识之士应该死得其所。
D.待在家写了一天作业,我终于重见天日了。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B.“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C.外祖父每每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类的句子,总会落泪。
D.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6.修改病句,选出病因分析和修改都不正确的一项( )
A.我们要勇于改正和承认错误。“改正”和“承认”词序混淆,应该改成:我们要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B.我断定他大概就是胡老师。“断定”和“大概”自相矛盾,应该改成:我断定他是胡老师。
C.从巴塞罗那回来,写了一本书——《巴塞罗那之夏》。句子成分残缺,应该改为:从巴塞罗那回来,我写了一本——《巴塞罗那之夏》。
D.李平的学习成绩大大增加。这个句子没有毛病,意思表达完整、清楚,不必修改。
二、填空题
7.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矜持( ) 搔痒( ) 蓟北( ) 黯然( )
船舶( ) 颧骨( ) 揩油( ) 禽兽( )
祸患( ) 绷紧( ) 俘虏( ) 眦牙( )
8.写出下列加点词的近义词。
(1)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
(2)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 )
(3)蜥蜴好像忘记了旅途的劳倦。( )
(4)汽车吼叫着,车身摇晃着,卵石挤碰着。( )
9.把下面画“﹏﹏﹏”的部分概括成一个恰当的成语。
(1)做作业的时候,我们要一心一意,集中精神研究题目,这样才能做正确。( )
(2)她心神不宁,好像丢了什么东西似的坐在哪儿。( )
(3)丁老师冒着很大的风和很大的雨到我家走访。( )
(4)我国的万里长城是在全世界都出了名的伟大建筑。( )
(5)蔺相如语言严正,道理正确充足迫使秦王交回了和氏璧。( )
(6)今天是星期天,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
10.在括号中写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________
(2)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他们把石头板在木木撬上,用人或牲畜来拉。________
11.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课文《伯牙鼓琴》中,体现伯牙琴艺高超的句子是“善哉乎鼓琴,巍巍乎__”、“善哉乎鼓琴,汤汤乎___”。由于伯牙和钟子期二人的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
(2)古诗犹如一幅水墨画:“黑云翻墨未遮山,___”,画中描绘的是急雨之景;古诗犹如一幅山水画:“__,浪淘风簸自天涯”,画中展现了黄河雄伟的气势;古诗犹如一幅生活场景:“儿童相见不相识,___”,画中表现的是归乡游子的怅然。
(3)爱国之情是涌动在中华儿女血液中最真挚的感情。邓世昌痛击日寇,他“捐躯赴国难,__”的爱国精神令人动容;鲁迅先生呼吁大众“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___”;我们也要记住陆游“位卑__”,为祖国的发展强大贡献力量。
三、语言表达
1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会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面句子中有毛病的部分抄写下来,并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两处错误)
那天,陈老师为我们讲述《水浒传》中的故事。他生动的讲述被同学们吸引住了。我不禁瞪大眼睛,挺直腰板,注视着陈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和他的每一句话。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引用《荀子》中的名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综合实践。
(1)在下文的语境中,假如你是那个小男孩,该如何礼貌机智地对老妇人说?
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一个6岁的小男孩去租房,他们对房子很满意。房东是一位老妇人,她淡淡地说:“我从不把房子租给带小孩的家庭。”夫妇俩大失所望。可是小男孩敲开了房门,满面春风地说:“______________。”老妇人听了哈哈大笑,愉快地把房子租给了他们。
(2)请在下列横线上补出一句恰当而幽默的话。
英国著名外科医生夏尔普,一天去给贵族老爷看病。原来是一点根本不值一提的皮外伤。夏尔普看完后,开了药方,就吩咐仆人马上跑到药店去买药。老爷一听医生说得那么急,脸都吓白了,连忙问医生:“您让仆人跑步去买药,看来这伤很危险了?”“如果仆人不拼命跑,我担心……”“可能出什么事?”老爷问。“我担心,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词曲鉴赏
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4.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诗的诗眼是:______________。
15.诗的中间四句承上句分别从哪两个方面写红军战胜困难?你认为诗句中哪些字用得精炼形象?请任选两个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这首诗写了哪些物象?表达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尾两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喜”“开颜”两词表达了红军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手指(节选)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要他主干的。
20.仔细阅读选文,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手指 姿态 性格特点
大拇指 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 ①________
食指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1.“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用大拇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却说“叫他死力抵住”,把“大拇指”当做“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说法很幽默风趣。
22.作者笔下的大拇指和食指,分别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哪些行业的人?请各列举两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父亲的“野”孩子(节选)
冰心
①当我连蹦带跳地从屋外跑进来的时候,母亲总是笑骂着说:“看你的脸都晒‘熟’了!一个女孩子这么‘野',大了怎么办?”跟在我后面的父亲就会笑着回答:“你的孩子,大了还会野吗?”这时,母亲脸上的笑,是无可奈何的笑,而父亲脸上的笑,却是得意的笑。
②的确,我的“野”,是父亲一手“惯”出来的,一手训练出来的。因为我从小男装,连穿耳都没有穿过。记得我回福州的那一年,脱下男装后,我的伯母,叔母都说:“四妹(我在大家庭姐妹中排行第四)该扎耳朵眼,戴耳环了。”父亲还是不同意,借口说:“你们看她左耳唇后面,有一颗聪明痣。把这颗痣扎穿了,孩子就笨了。”我自己看不见我左耳唇后面的小黑痣,但是我至终没有扎上耳朵眼!
③那时候,除了父亲上军营或军校的办公室以外,他一下班,我一放学,他就带我出去,骑马或是打枪。海军学校有两匹马,一匹是白的老马,一匹黄的小马,是轮流下山上市去取文件或书信的。我们总在黄昏,把这两匹马牵来,骑着在海边山上玩。父亲总让我骑那匹老实的白马,自己骑那匹调皮的小黄马,跟在后面。
④记得有一次,我们骑马穿过金钩寨,走在寨里的小街上时,忽然从一家门里蹒跚地走出一个刚会走路的小娃娃,他一直闯到白马的肚子底下,跟在后面的父亲,吓得赶忙跳下马来拖他。不料我座下的那匹马却从从容容地横着走向一边,给孩子让出路来。当父亲把这孩子抱起交给他的惊惶追出的母亲时,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⑤在我们离开烟台以前,白马死了。我们把它埋在东山脚下,我有时还在它墓上献些 鲜花。从此我们再也不骑马了。
23.选出加点词语的正确解释。
(1)我的“野”,是父亲一手“惯”出来的。( )
A.习以为常的。 B.纵容,放任。 C.普通,平常。
(2)父亲脸上的笑,却是得意的笑 。( )
A.领会意思。 B. 满意,称心。 C.骄做,自满。
24.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我”骑的白马很懂事地给小孩让路,没有伤害到小孩。 ( )
(2)“从此我们再也不骑马了。”是因为“我们”无马可骑了。 ( )
(3)题目中的“野”这个词语,突出了“我”的野蛮、无礼。 ( )
(4)这篇短文写出了“我”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无拘无束。 ( )
25.短文围绕“我的‘野’,是父亲一手‘惯’出来的,一手训练出来的”,主要写了哪
两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26.习作。
题目:我最熟悉的人
提示:你最熟悉的人是谁?他的外貌、性格、喜好等方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可以用一两件事来表现他的特点,试着用上一些学到的写法来写,做到条理清楚,内容具体。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柏林(bé)——柏林(bó),意思是位于德国东北部,是德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德国的政治、文化、交通及经济中心。
一水间(jiān)—— 一水间(jiàn),意思是一条江水在中间隔开。
B.汤匙 (shi) ——汤匙 (chí) ,意思是餐具。舀汤的小勺。
和药(huó) ——和药(huò) ,意思是调制药物;调和药物。
C.燕山 (yàn)——燕山 (yān),意思是山脉名。
D.正确。故选D。
2.B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
A.精兵减政——精兵简政。
C.头晕目炫——头晕目眩。
D.绕有趣味——饶有趣味。
故选B。
3.A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造字法。
“旰”的偏旁是“日”,“日”为偏旁的汉字大多和时间相关,如“晚”“旦”“昨”等,故“旰”的意思可能与时间见相关。
“旰”形声字,从日,干声。表示晚,天色晚。故答案选A。
4.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身临其境:指亲身面临那种境地。选项表示的是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亲身面临那种境地地为对方着想。运用正确;
B.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句子意思是:对于他的无理取闹,大家已经见得太多,不足为奇了。运用正确;
C.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句子意思是: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鹅毛,有识之士应该死得有价值。运用正确;
D.重见天日:重新看到了天和太阳。比喻脱离黑暗,重见光明。选项只是做了半天作业,语境不匹配,运用错误;
故选D。
5.D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的运用。
A.本句不是疑问句,把问号改成句号。
B.提示语在中间,把“冒号”改成“逗号”。
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引用的诗句,要加上引号。
故选D。
6.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修改能力。
修改病句,要找出病因。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通过观察可知,A、B、C病因分析和修改都正确。D有误,句中“李平的学习成绩大大增加”的“增加”用词不当,“增加”不能用来形容“成绩”,应改为“提高”。
故选:D。
7. jīn sāo jì àn bó quán kāi qín huò bēng fú zì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矜持,读音jīn chí,拘束;拘谨。
搔痒,读音sāo yǎng,用指甲抓痒处。
蓟北,读音jì běi,它位于蓟县北部山区。
黯然,读音àn rán,昏暗的样子。
船舶,读音chuán bó,船(总称)。
颧骨,读音quán gǔ,位于面部眼下腮上突出的一块骨,形成哺乳动物的颧弓的一部分。
揩油,读音kāi yóu,比喻占便宜。
禽兽,读音qín shòu,鸟和兽;比喻行为卑鄙恶劣的人。
祸患,读音huò huàn,造成严重的灾难。
绷紧,读音bēng jǐn,撑得很紧。
俘虏,读音fú lǔ,战争中活捉的敌方从事战争的人员。
眦牙,读音zì yá,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
8. 凝视 分辨 疲倦 晃荡
【详解】略
9. 全神贯注 忐忑不安 暴风骤雨 举世闻名 义正言辞 车水马龙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意思写成语。
学生要根据给出词语的释义,加以理解,结合日常知识的积累,写出相对应的成语,要注意平时多积累。
(1)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2)忐忑不安:心神极为不安。
(3)暴风骤雨:①来势急速而猛烈的风雨。②比喻声势浩大、势不可挡的事物。
(4)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形容非常著名。
(5)义正言辞:理由正当,言辞严肃。
(6)车水马龙: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一般。形容热闹繁华的景象。
10. 比喻
设问
【详解】这道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1)结合句意,可知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孩子比喻成小天使。
(2)先提出问题“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后面又有作答“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他们把石头板在木木撬上,用人或牲畜来拉”,这是设问的修辞手法。
11. 若太山 若流水 知音 白雨跳珠乱入船 九曲黄河万里沙 笑问客从何处来 视死忽如归 中国才有真进步 未敢忘忧国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意思是:你弹得真好呀,像大山一样高峻。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意思是: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由于伯牙和钟子期二人的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
(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全诗为: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意思是: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全诗为: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意思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全诗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意思是: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语出三国曹植《白马篇》。抱着为国家为正义而死的决心奔赴国难,把死亡看得就像回家一样。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学界的三魂》含义:只有民族精神是最宝贵的,只有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中国才有真进步。
“位卑未敢忘忧国”是一个诗句,出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意思是: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
12.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是不会离开北京的。 他生动的讲述被同学们吸引住了。改为:他生动的讲述把同学们吸引住了。 注视着陈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和他的每一句话。改为:注视着陈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和聆听着他的每一句话。 毛果在一次乒乓球比赛中赢了自己的教练,教练赞叹道:“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改写句子以及修改病句。
(1)本题主要考查改为转述句。
只改变引语部分,提示语不变;标点符号要作相应改变,即把冒号、前引号变成逗号,后引号删除;引语中,人称“我”变成“他”。即: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是不会离开北京的。
(2)本题主要考查修改病句。
表述错误,把“被”字改为“把”字;搭配不当,删去“和他的每一句话”。或把“和”改成“聆听着”,“动作”后加“,”。
(3)本题主要考查写话。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是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可写话:作为王老师最好的学生,老师希望你以后更加出色,他写的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3. 老奶奶,您好!房子我租下了,我今年6岁,没有小孩,只带了两个大人。 他的药还没买回来,你的伤口就愈合了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了口语交际。
(1)这里要注意说话技巧:先承认老妇人的观点“我从不把房子租给带小孩子的家庭”,反过来说她可以把房子租给不带孩子的家庭,于是,可以巧妙转换思维,让小孩子“租”下来,而且是带大人,不仅满足了条件,而且机智幽默。如:老奶奶,您好!我是6岁的小大人,如果您租房子给我,今后有两个小伙伴陪伴着您哟。
(2)结合“原来是一点根本不值一提的皮外伤”补充一句恰当而幽默的话,点出“伤得不重”。如:仆人还没回来,您的伤口就好了。
14.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不怕 15.诗的中间四句分别从山、水两方面写红军战胜困难。把五岭和乌蒙山分别比作细浪和泥丸,以“腾”“走”赋于五岭、乌蒙以动态,把静止的山写活了;再如运用夸张手法,把巍峨雄伟、绵延不绝的大山写得微不足道,以反衬和塑造红军战士摧坚历险、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同时,对仗工整,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 16. 巧渡金沙江 抢渡大渡河 17.感受到诗人不怕困苦的乐观主义精神。 18.物象:山岭 水浪 乌蒙山 铁索桥 金沙江两岸悬崖 岷山 雪
表达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困难,乐观坚强,意志坚定的信念,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 19.就喜来说,是不畏艰险的思想感情,开颜则是对革命的乐观精神。
【解析】1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诗眼就是一首诗中统领全诗的关键字词,这首诗的诗眼就是“不怕”,全诗都围绕这个中心展开。
1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上句是“万水千山只等闲”,所以中间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写红军不畏艰难的毅力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四句中用的好的词有:腾、走、暖、寒。学生任选“腾、走”“暖、寒”进行赏析即可。
示例1:“暖”字和“寒”字炼字最见功底,“暖”字极写金沙水流之急,拍岸之力度;“寒”字极写铁索桥冰寒,湍急的大渡河只横了几条铁索,对面又有敌人的机枪碉堡,令人胆战心惊,一旦落水河中,河水急且冰冷,绝无生还可能;一暖一寒,又说明红军不怕气候炎凉,不管革命低潮还是高潮,都始终一如既往,勇往直前,大踏步地朝着最终胜利的方向与目标前进的毅力与革命大无畏精神。
示例2:“腾”、“走”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是红军精神的外显。强调红军对困难的蔑视,借山水来反衬红军的壮举。
16.本题考查学生对事件的概括能力。
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金沙”大渡”,联系红军渡江河时的行为来概括。“金沙水拍云崖暖”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巧渡金沙江,“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抢渡大渡河或飞夺泸定桥的事件。
17.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这是一首记叙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事件的革命史诗。它不仅以精炼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8.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从诗中找出描写的景物,然后结合诗歌的主旨分析红军的精神。
结合“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可知这首诗写了“五岭”“金沙水”“崖”“岷山”“千里雪”等物象,表达了红军战胜艰难险阻的豪迈精神。
19.本题考查对诗歌重点词语的品析。
要结合语境作答。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喜”和“开颜”是红军将士翻越雪山后喜悦心情的体现,也是革命必胜信心的体现。“喜”和“开颜”写出了红军闯过长征途中又一道难关后的喜悦心情,表现了红军将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20. 最肯吃苦 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 敢于冒险、机敏能干 21. 尽力抵住漏水的地方,不让水喷出来 一个人 22.大拇指最肯吃苦,让我想起了我们身边的环卫工和工地建筑工人;食指勤奋卖力、不怕牺牲,让我想到了保护人民安全的警察叔叔和消防员叔叔。
【解析】20.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从“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可知,大拇指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其性格最能吃苦。
从文章第二自然段“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可知,食指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其性格敢于冒险。
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的意思是“我”用大拇指尽力抵住漏水的地方,不让水喷出来,作者却说“叫他死力抵住”把大拇指当作人来写,这样说很幽默风趣。
22.本题考查了思维拓展。
结合内容联系实际理解,大拇指象征那些吃苦耐劳、踏实勤奋的人,食指象征那些经常需要面临危险的、机敏聪明的人。
示例:大拇指象征那些吃苦耐劳、踏实勤奋的人,让我想起给我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外卖人员;食指象征那些经常需要面临危险的、机敏聪明的人,让我想起身边的警察,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经常需要面对各种危险。
23. B B 24. √ × × √ 25. 父亲不让“我”扎耳朵眼。 父亲带“我”骑马上山玩。
【解析】23.本题考查的是词语解释。
结合语句分析(1)我的“野”,是父亲一手“惯”出来的。可知我的“野”,是父亲一手纵容,放任出来的。
故选B.
结合语句分析(2)父亲脸上的笑,却是得意的笑 。可知父亲脸上的笑,却是满意,称心的笑。
故选B.
24.本题考查的是短文内容的理解。
根据阅读短文第④段可知(1)“我”骑的白马很懂事地给小孩让路,没有伤害到小孩。
故正确。
根据阅读短文第⑤段可知“在我们离开烟台以前,白马死了。我们把它埋在东山脚下,我有时还在它墓上献些 鲜花。从此我们再也不骑马了。”从此我们再也不骑马了。是因为白马死了。
故错误。
根据阅读短文结合全文分析,可知题目中的“野”这个词语,突出了“我”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故错误。
根据阅读短文结合分析短文可知“我”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无拘无束。
故正确。
25.本题考查的是短文内容理解。
根据阅读短文整体内容,可知“我的‘野’,是父亲一手‘惯’出来的,一手训练出来的”根据短文第二段可知第一件事是“我自己看不见我左耳唇后面的小黑痣,但是我至终没有扎上耳朵眼!”父亲不让“我”扎耳朵眼。
阅读短文第三段可知第二件事是“那时候,除了父亲上军营或军校的办公室以外,他一下班,我一放学,他就带我出去,骑马或是打枪。”父亲带“我”骑马上山玩。
26.例文:
我最熟悉的人
有一个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帮助我,有一个人,在我彷徨的时候,会努力的开导我,有一个人,在我受到挫折的时候,会鼓励我,她,就是我最熟悉的人妈妈。
有一天,妈妈对我说:“孩子,你长大了,应该学会自己做家务事了。”“好”“先让你干一件最简单的家务事,先去把碗洗了。”“好”我答应道。我三心二意的,用手摸了几下就说洗完了,妈妈走到碗面前三下五除二就把碗洗得干干净净,对我说:“这样洗才干净,以后可不能这样马马虎虎了。”
瞧,妈妈是一个在我遇到困难是帮助我的人。一次放学回家后,与我同路的小明突然对我说:“杨震,我有一道数学题不会,把你的借我抄抄呗。”“我还没写,等我写完了再说吧。”回到家里,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到底要不要给他抄呢?给他抄,又会害了他,不给他抄,又会破坏我们之间的友谊,唉,我真是进退两难啊,咦,可以问妈妈呀!妈妈说:“你可以把这道题给她讲讲啊。”对啊,我怎么没有想到呢?吃过晚饭后,我夹着书本,高高兴兴的上小明家去了。
妈妈在我彷徨的时候为我排忧解难。
又是晴朗的一天,可是我的心里却下着哗啦啦德语,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感觉心好像碎了一样,因为我这次考试只考了72分,回到家后,我坐在沙发上,大哭了一场,妈妈听到我的哭声,连忙出来看,问我怎么回事,我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儿子,面对挫折要勇敢的抬起头来,这次没考好,妈妈不怪你,重要的是以后要努力,下一次争取获得好成绩。”妈妈使我在挫折面前抬起头来,在悲伤面前坚强起来。妈妈,你为了教育我付出了多少心血啊,我一定会好好学习,长大做祖国的栋梁之才来回报您。
这就是我最熟悉而又最尊敬的人妈妈。
【详解】本次习作是命题作文,写你最熟悉的人。可以抓住人物的外貌、性格、喜好等方面的特点来进行描写,注意通过一两件事来表现,宜抓住细节,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