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同步练习(含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同步练习(含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01 08:2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单选题
1.美国学者本特利认为:“因为欧洲看起来被削弱了,分裂了,而且易受攻击,所以白人统治者看起来不再能统治殖民地的人民了。从欧洲和西南亚战场返回自己国家的殖民地居民,根据他们的观察加深了这种印象,更加不愿意成为顺从的帝国主义国家的臣民。”该学者意在强调( )
A.一战导致殖民体系的崩溃 B.被压迫地区民族意识觉醒
C.拿破仑战争重构欧洲文化 D.欧洲中心的国际秩序终结
2.(一战)印度几个师在西线和美索不达米亚作战;许多身着法军制服的非洲人在法国北部作战;大批的中国人和印度支那人在后方的劳动营里服劳役。不用说,有过如此经历后返回家园的殖民地居民对欧洲领主不可能再象以前那样恭顺。材料意在( )
A.分析协约国取得战争胜利原因 B.揭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必然
C.强调殖民地人民对一战的作用 D.表达对殖民地人民反抗的赞许
3.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成为“胜利者的蠢事”。正确的理解是( )
A.一战后国际关系矛盾尖锐 B.殖民体系崩溃
C.协约国遭到了严重的削弱 D.同盟国的瓦解
4.德国在某次战争前制定如下计划:“东线德军以少量兵力牵制俄军,从而将俄军限制在东普鲁士边境,而在西线,占绝对优势的德军右翼穿越比利时平原和荷兰南部的‘马斯特里赫特盲肠地带’,绕着梅斯—蒂永维尔这条主轴,向西南方向做大规模的弧面回转运动,然后进入法国北部”。直接导致上述德军的“速决战”方案破产的是( )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战役
5.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战后和平计划,包括:一战后的世界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包括贸易的开放和海洋的开放;各国要裁减军备;要建立国际联盟,以保各国安全。其动机是( )
A.促使美国尽快加入国际联盟 B.维护美国的政治经济利益
C.倡导民族自决结束委任统治 D.调节英法德之间尖锐矛盾
6.1918年12月14日,顾维钧抵达巴黎。在回忆录中,他这样描述了自己对和会的期望,“即将召开的和会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机会,中国可以借此谋求某种程度的公平待遇,并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所遭到的惨痛后果加以改正。”顾维钧的期望是基于中国( )
A.为同盟国的胜利作出努力 B.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和会
C.抑制了日本在华势力发展 D.已经成为国联成员国之一
7.下图是 1919 年 8 月发表的漫画《后视镜》。图中美国总统威尔逊指挥合唱“持久和平”,而日本觊觎亚 太,英国关注海权,法国重提美法同盟,意大利力图扩张。此画意在( )
A.讽刺和平基础脆弱的凡尔赛体系
B.表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C.揭示战后发生改变的殖民扩张方式
D.赞扬达成广泛共识的“十四点原则”
8.1920年,匈牙利与协约国集团签署了《特里亚农和约》,“圣斯蒂芬王冠领地(代指匈牙利)”上2/3的土地和73%的人口被剥夺,其中大部分被授予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王国。这说明,当时( )
A.欧洲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动 B.国际关系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C.民族自决原则适用的有限性 D.欧洲殖民者的势力大为削弱
9.1920年,美国参议院否决了《凡尔赛条约》并拒绝加入国际联盟。1925年,美国作为观察员参与了两次在日内瓦举行的重要会议,分别是关于鸦片贸易和武器贸易的;1930年,美国共参加过40次国联会议,并在国联总部有5名常任代表。这一史实可以用来说明( )
A.美国抛弃了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B.美国试图打破英、法对国联的控制
C.国联对国际事务拥有重大影响 D.一战后所构建的国际秩序有所完善
10.《泰晤士报》评论华盛顿会议上的美国国务卿休斯:“(他)在35分钟内击沉的军舰,要比全世界的海军将领几个世纪中所击沉的军舰还要多。”他发表这一评论是因为华盛顿会议( )
A.要求战败国裁减军备 B.由美英法三国共同主导
C.推动建立国际联盟 D.限制美英等国海军军备
1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列强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通过签订一系列条约成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组织一-国际联盟,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新秩序。这一秩序( )
A.体现了美国企图维护世界霸权的意愿 B.缓和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C.反映了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的要求 D.导致了战胜国之间实力对比的变化
12.《国联盟约》规定:“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影响联盟任何一会员国与否,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适当有效之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所定之规约而从事战争者……应即视为对于所有联盟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上述规定意在( )
A.建立集体安全机制 B.消除国家间的矛盾
C.协调美日间的矛盾 D.有效维护世界和平
13.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其残酷的方式,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它客观上也将自由、民主等思想进一步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开始用新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和本国的命运,寻求新的解放道路。据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 )
A.唤醒了被压迫民族的民族民主解放意识 B.使欧洲世界中心的地位开始动摇
C.导致了亚洲和非洲的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D.促进了世界和平主义思潮的出现
14.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国人民掀起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高潮,充满信心地迎接民族解放的曙光。以下哪个国家在一战以后独立( )
A.保加利亚 B.罗马尼亚 C.塞尔维亚 D.拉脱维亚
15.1922年12月底,日本驻青岛总领事森安三郎呈报青岛企业状况,除了3家美英煤油商行、1家本土纱厂、5家本土与别国银行外,都是以财阀、国策企业为主的日企(有91家总部设在济南),大多数日企巨商均在此设有分支机构。这反映出当时( )
A.列强在华争夺有所缓和 B.日本在华经济扩展势头强劲
C.民族工业发展陷入绝境 D.日本独霸中国局面已经形成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欧洲列强间的合纵连横更趋白热化,联合、遏制、威逼、妥协,外交上的阴谋、阳谋迭出。围绕着巴尔干地区以及海外殖民的争夺,逐渐形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奥、意三国同盟。两大阵营的对峙、博弈暗含了各种矛盾与相互仇恨,其中令法兰西上下彻骨痛恨的,就是踩着法国迈向欧洲大国之巅的近邻德意志。虽然在1905年和1911年两次摩洛哥危机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都从德皇威廉二世那里占了些便宜,但对法国而言,这只是复仇的序曲罢了。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刺杀,使老皇帝约瑟夫一世悲痛欲绝。奥匈帝国立即向自己窥视已久的塞尔维亚宣战,俄国、德国先后加入,法国也找到了报仇的良机。马恩河激战,法国由败转胜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信心,而德国则面临东西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1916年,西线又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极其惨重。
——摘编自吴广伦等《老漫画中的法国史》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协约国就紧锣密鼓地召开了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并成立了一个维护战后和平的国际性组织国际联盟,从而确立了战后国际新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发生的重大国际事件,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关联。该体系的确立,目的是为了维护战后的和平与安宁,但是从其形成的第一天起就酝酿着新的更加激烈的争夺,埋下了另一次世界大战的祸根。
——摘引自赵文亮、崔美《这才是真实的一战历史》
材料三 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情”。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构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主要条约,并用一句话概括该体系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共同认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的爆发,导致了旧国际秩序的崩溃。美国总统威尔逊(1856—1924)试图重建国际秩序,认为美国应该不以领土扩张为目的,主张保障弱国的独立以及民族自决,支持中国的领土完整和独立自主,防止日本对中国的领土野心。这些理念,便是“威尔逊主义”的核心。为了推广“威尔逊主义”,美国媒体把威尔逊的思想与《论语》进行比较,认为美国所提倡的国际主义,与中国儒家的和平思想、普世主义并行不悖。1917—1918年间,威尔逊的理念广泛地被中国人所接受,中国人对美国好感度达到高潮,威尔逊被当时的中国人誉为“世界上第一个好人”。巴黎和会上,由于西方列强和日本的抵制,美国在山东问题上妥协,使中国直接收回胶州湾的计划落空,导致了中国人对美国和威尔逊的不信任。巴黎和会以后,威尔逊有关世界新秩序的十四点计划被中国媒体尖刻地挖苦为“14=0”。
——王笛《短暂辉煌:威尔逊主义与巴黎和会前后的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前中国社会对威尔逊的态度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威尔逊主义。
1.B2.B3.A4.A5.B6.B7.A8.C9.C10.D11.C12.D13.A14.D15.B
16.(1)原因: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需要重新瓜分世界);欧洲列强形成的不同利益集团加剧了局势的紧张;巴尔干地区矛盾尖锐;萨拉热窝事件刺激了奥匈帝国;法国与德国的深层次矛盾加剧了战争。(答出三点即可,其中第一点根本原因必写)
(2)条约:《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实质: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的国际新秩序。
(3)认识:战胜国对战败国的严惩,只会激起战败国的仇恨并激化彼此矛盾。
17.(1)原因:威尔逊支持中国独立完整;中国急需摆脱半殖民地地位;美国注重在中国的宣传;新文化运动推崇西方思想;中美两国均是协约国成员。
(2)以美国的价值观作为国际秩序的原则;把美国塑造成国际正义维护者;是美国企图建立其世界霸权的战略构想;不同于旧殖民主义,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因整体实力不及西方列强而落空;对美国以后的外交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