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学案(人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学案(人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17 10:5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课程标准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一、伟大的转折
(一)背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将向何处发展,引人关注。
(二)过程
1、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⑴内容:1978年底,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讲话,着重阐述毛泽东实事求是的观点,号召大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⑵意义:这个讲话,在中国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历史纵横
1977年2月,国内一些主要报刊发表社论,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就是所谓的“两个凡是”。这种对毛泽东生前决策和指示不作任何分析的观点,严重禁锢着人们的思想。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2、十一届三中全会:
⑴内容: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⑵意义:改革开放从此揭开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一)创立:
1、明确提出: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系统概况: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根据邓小平的意见,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会议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这个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后来被称为邓小平理论。
学思之窗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曾流行过一个口号“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当时,有的国家领导人认为,中国很快就要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思 考
◎你认为哪种说法更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答:后一种说法更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二)逐渐成熟:
1、南方谈话: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中共十四大:同年,党的十四大召开。会议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中共十五大:1997年,中共十五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的指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三)主要理论(归纳):
(1)“三个有利于”:判断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3)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4)“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理论。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会议公报指出: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6)南方谈话:1992年,邓小平在深圳、珠海等地进行考察研究时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⑺和平与发展:邓小平理论阐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等思想。
(四)地位: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资料回放
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的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背景: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二)内容: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三)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历史纵横
1989年,江泽民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200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江泽民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内涵,指出,只要我们党坚持“三个代表”,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本课要旨
◎邓小平理论解决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发展的关键问题。
◎“三个代表”思想适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思想。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过程,并分析其意义。
答:1、过程:①1982年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1987年十三大规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③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进一步完善了邓小平理论。④1997年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2、意义: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学习延伸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三个有利于”标准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提示: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忽视甚至排斥商品经济和市场的作用。因而把整个经济搞死,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如邓小平所说:“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掌握三个有利于标准,对于消除一些人在姓“资”姓“社”问题上的困惑,进一步解放思想,排除“左”的干扰,推进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练习
1.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的标志是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四大”
2.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表述正确的是
  ①面临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②总结了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教训
  ③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④第一次阐述了落后国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邓小平理论论述的根本问题是①
①一国两制 ②和平与发展③什么是社会主义④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4.实践证明,邓小平理论
①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②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 ③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④是人类历史进步的永恒的真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 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的是
A.改革开放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C.“南方谈话”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6.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了,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发展外向型经济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A.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 B.四项基本原则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8.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的内容有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实现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④“一国两制”的构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
①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④杜会主义本质理论 ⑤“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
A .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
10.关于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
B是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C是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D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11.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的内容有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四项基本原则③三步走战略④“一国两制”构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视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观点,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下列关于“三个代表”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   B.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三个代表”思想内容的表述是
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始终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
14.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说,中国共产党在85年里“干了三件大事”。第三件大事是指
A.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5.下列会议确立过我党指导思想的是
①中共三大 ②中共七大 ③中共八大 ④中共十四大 ⑤中共十五大 ⑥中共十六大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
16.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②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③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有重大指导作用
④他们之间具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7.20世纪中叶毛泽东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结论相符的是
A.抗战胜利洗雪中国百年国耻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第 2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