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学案(人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学案(人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17 11:0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程标准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课程提纲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历史纵横
1956年,我国组织一批科学家,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把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列为发展重点。1963年,我国制订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部署了导弹、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试验,安排了人造卫星的研制。经过科技工作者长期艰苦的努力,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一)目的:加强国防,以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问技术的垄断。
(二)成就:
两弹一星:
⑴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⑵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1957年,苏联送给中国两枚P一2近程地对地导弹,为中国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学习样板,中国的导弹研制就此展开)成功。
⑶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⑷1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乐曲随着卫星响彻宇宙,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历史纵横
20世纪80年代中期,根据世界高科技发展趋势,王大珩等四位科学家联名给中央写信,提出中国应追踪世界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不久,中国高科技发展计划制定出来并全面展开。因当时科学家提出建议以及得到邓小平批示的时间都在1986年3月,这项计划被称为“863计划”。“863计划”与后来的“星火计划”推动了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目前,在原子能、航天、高能物理、生物、计算机技术等方面,中国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2、和平利用核能:中国十分重视和平利用核能,掌握了核技术后,中国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用核技术为国民提供电力。
3、载人航天工程:
⑴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这是中国在世纪之交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⑵从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在经过4次无人飞行成功试验后,于2003年10月15日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成功返回地面。
⑶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一)原因:
1、中国有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
2、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许多科学家付出艰辛的努力,袁隆平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优势非常明显,这给了他很大启发。
(二)研制:
经过多年努力,在历经成百上千次试验的失败后,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这种水稻单产一般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三)意义:
1、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2、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3、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还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为一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袁隆平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历史纵横
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千克,1998年达到450千克,增长了2.2倍。
1976~1998年,中国水稻产量累计增产3.5亿吨,按每吨1 000元计算,累计增收3 500亿元;按人均口粮每年450千克计算,能解决500多万人一年的吃饭问题。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一)计算机:
1、开始: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2、成就:⑴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银河一I号”。
⑵此后,越来越先进的银河系列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
3、意义:表明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二)生物技术:
1、成就:⑴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⑵中国还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意义:
⑴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⑵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本课要旨
●“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使中国的国防能力大大增强。
●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为世界农业科技作出重大贡献。
●计算机的应用加速了国家的信息化发展。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有哪些 有何重大作用?(默写)
答: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高能物理、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具体科技成果主要有:1.“两弹一星”的开发研制取得巨大成功。2.在“两弹一星”以后,向更高的科学高峰攀登,取得进一步的发展。3.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大突破,“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4.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等。
详细解答:一、主要成就
1.“两弹一星”的开发研制取得巨大成功
⑴1964年6月,我国发射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
⑵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⑶1966年10月,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拥有了战略核武器。
⑷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⑸1970年4月,“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⑹1975年11月,中国成功发身返回式遥感卫星,三天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
2.“神舟”号飞船
2003年10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身成功,把宇航员杨利伟顺利地送上了太空,16日安全返回地球。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中国的航天科技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3.“东方魔稻”: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
4.“银河”系列计算机:1978年我国开始巨型计算机的研制工作,1983年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1”型机诞生。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3”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中国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二、重大作用
1、“两弹一星”技术粉碎了核威胁,打破了核垄断,维护了国家安全。
2、载人航天工程在未来的5-10年时间里,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3、杂交水稻技术推广的三十年来,我国已累计种植30多亿亩,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同时也为全球范围内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4、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中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5、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增强了我们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练习
1.袁隆平的科技成就产生的影响,最主要是
A.第一个选育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南优2号” B.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C.他培育的杂交稻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
D.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2.我国独立自主发展航天技术取得的第一项重大成就是
A.生产出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B.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成功
C.“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D.同步试验通讯卫星发射成功
3.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并安全返回的事实,说明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几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A.第一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 D.第四个
4. 为提高中国的科技竞争力,政府制定很多发展计划,其中不包括:
A.“863计划” B.星火计划 C.火炬计划 D.“211工程”
5.改革开放后,国家通过哪些措施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
①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 ②改革政治体制 ③改革经济体制 ④改革科技管理体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我国下列科技成就,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是
A.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B.成功的爆炸了原子弹
C.“第二次绿色革命 ” D.“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7.袁隆平的科技成就产生的影响,最主要是
A. 第一个选育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南优2号” B. 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C. 他培育的杂交稻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
D. 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8.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的著名科学家是:
A.袁隆平 B.邓稼先 C.钱伟长 D.钱学森
9. 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进世界先进国家行列,其标志是
A.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B. 建成“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
C.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 D. 成功发射“神舟”号载人宇宙飞船
10.建国以来下列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④同步实验通讯卫星发射成功
A. 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11.下列人物中,被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赞誉为“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的是
A.黄道婆 B.袁隆平 C.爱迪生 D.达尔文
12.1978年后中国科技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仅1979年一年的重大成果就多于过去十年的总和,这最能说明
A.改革开放促进科技发展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当时的形势是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要求各国重视科技的竞争
D.新的知识分子政策使科技人员从过去的政治束缚中解放出巨大创造力
13.“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对中国的现实意义是
A.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在联合国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C.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D.迫使美、苏改善了对华关系
14.在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国家制定了我国科学发展的远景规划。当时列入重点发展的项目主要有
①航天技术 ②电子计算机技术 ③火箭技术 ④原子能技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从1999年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到2003年“神舟”5号、2005年“神舟”6号飞船完成载人航行,我国的尖端科技一步一个新台阶,取得了重大突破。科技的重大突破,生动地说明
①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②中国开始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的热潮” ③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进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④对巩固国防,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重要意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16.同学们,假如要你设计一条科技大道,大道两旁计划竖一些科技人物的雕塑,那么应该选择下列的哪些杰出人物?(法拉第、莎士比亚、巴尔扎克、伏尔泰、爱因斯坦、达尔文、王夫之、汤显祖、瓦特、袁隆平、洛克、加尔文。)(5 分)并分别说明理由。(10分)
答:人物:法拉第、瓦特、达尔文、爱因斯坦、袁隆平。(5分)
理由: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奠定理论基础;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社会跨入蒸汽机时代;达尔文创立进化论,促进生物学发展、并对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产生深远影响;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奠定现代物理学支柱;袁隆平培养出杂交水稻,有得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每点2分,共10分)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