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规律 检测题(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规律 检测题(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01 22:0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章《化学键 化学反应规律》检测题
一、单选题(共13题)
1.镁燃料电池以镁合金作为电池的一极,向另一极充入H2O2,电解质溶液是酸化的NaCl溶液,放电时总反应式为Mg+2H++H2O2=Mg2++2H2O。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电时H+在正极反应得电子 B.正极反应式为H2O2+ 2e-= 2OH-
C.镁合金为电源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放电时正极的pH减小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2、Cl2及PCl5三种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B.HF分子比HCl分子稳定是因为分子间作用力前者强于后者
C.共价化合物一定只含有共价键
D.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3.将气体X、Y置于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反应进行到4s末,测得X为 0.5 mol,Y为 0.4 mol,Z为 0.2 mol。则用反应物X浓度的减少来表示该反应速率为
A.0.025 B.0.0125
C.0.05 D.0.1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O2和16O3互为同位素
B.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的微粒:
C.NaClO的电子式
D.HCl的形成过程:
5.化学无处不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催化剂能改变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B.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合使用去污杀菌效果更好
C.将海水经过一系列处理得到溶液,电解可得到金属镁
D.碳酸氢钠和碳酸钠均能与酸反应调节面团酸度,都可用作膨松剂
6.为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通过观察颜色变化以判断生成物浓度的变化
B.观察到现象a比现象b中红色更深,即可证明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C.进行II、III对比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由于溶液体积变化引起各离子浓度变化而干扰实验结论得出
D.若I中加入KSCN溶液的体积改为2mL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B.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C.在相同条件下,可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D.N2与H2发生的可逆反应,可以表示为:N2 +3H2 =2NH3
8.某科研人员提出HCHO与O2在羟基磷灰石(HAP)表面催化氧化生成CO2、H2O的历程,该历程如图所示(图中只画出了 HAP的部分结构,用18O标记羟基磷灰石中的羟基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的键能之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B.HAP改变了该反应的历程和焓变,加快了反应速率
C.经过该催化氧化过程后18O仍然在HAP中
D.反应过程中,碳原子由sp2杂化变为sp杂化
9.反应3X(g)+Y(g) 2Z(g)+2W(g)在 2L密闭容器中进行,10 min后 Y减少了1.0 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为
A.v(X)=0.05mol·L-1·min-1 B.v(Z)=0.10mol·L-1·min-1
C.v(Y)=0.10mol·L-1·min-1 D.v(W)=0.05mol·L-1·min-1
10.下列事实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pH=1的盐酸和醋酸各稀释100倍,盐酸的pH大于醋酸
B.使用催化剂,提高合成氨的产量
C.高锰酸钾(KMnO4)溶液加水稀释后颜色变浅
D.H2、I2、HI平衡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
11.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本质原因是
A.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B.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C.导线将电极、电解质溶液连接,形成了闭合回路
D.原电池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1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
B.分子的结构式:
C.基态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D.的形成过程:
13.下列图像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A.图①表示已达平衡的某反应在t0时改变某一条件后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则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加入催化剂
B.图②表示Zn、Cu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流强度的变化,在T时加入了H2O2
C.图③表示同温度下、同体积pH=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pH的变化曲线,其中曲线Ⅱ为盐酸
D.图④表示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变化曲线,则最高点d处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3
二、非选择题(共10题)
14.化学电池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1)如图所示装置中,片作_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2)片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能证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铜片上产生大量气泡。
(3)常见的锌锰干电池构造示意图如下。
已知:电池的总反应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锌筒作负极
b.发生氧化反应
15.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①KCl___________ ②MgCl2 ___________ ③Cl2___________
④N2___________ ⑤H2O___________ ⑥CH4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锂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
②钾与水反应:___________;
③溴与碘化钾反应:___________;
④氯化亚铁与氯气反应:___________ ;
三、实验题
16.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模拟工业生产制备少量硝酸。
(1)化学实验室中干燥氨气使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
(2)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实验时先用酒精喷灯预热催化剂,然后通入反应气体,当催化剂红热后撤离酒精喷灯,催化剂始终保持红热,温度可达到700℃以上。下列图示中,能够正确表示该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的是(填字母)___________。
(4)高温时,2 NO2(g) 2 NO(g)+ O2(g),因此氨气与氧气反应难以生成NO2.根据下列数据计算,当2 mol NO2分解时,反应会_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___________kJ能量。
(5)控制氨气和氧气的比例是制备硝酸的关键。当比例不合适时,A中不仅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还伴有白烟。产生红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白烟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17.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将0.10molMnO2粉末加入到40mLH2O2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①该实验放出气体的总体积是_______mL。
②A、B两点反应速率较慢的为_______点,理由是_______。
③H2O2的初始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已知:Fe3+和Cu2+也能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为了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设计了如下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①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_______,定性比较得出结论。小红认为此方案还需要进一步控制变量,提出可将试剂CuSO4更换为_______(填化学式)。
②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标准,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
18.原电池及原理已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事实证明,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下列化学反应中在理论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_____(填序号)。
a.C(s)+H2O(g)=CO(g)+H2(g) ΔH>0
b.CH4(g)+2O2(g)=CO2(g)+2H2O(l) ΔH<0
c.Ba(OH)2(aq) + H2SO4(aq)=BaSO4(s)+2H2O(l) ΔH<0
(2)某同学利用生活或实验室中常用的物品,设计了一个原电池,如图所示。实验原理:Fe+2=+H2↑
实验用品:电极(铁钉、铜钉)、稀硫酸、烧杯、导线、耳机(或电流表)。
①用原电池两个电极中的一极触碰耳机插头上的一极(注意:触碰的同时耳机的另一极是跟原电池的另一极相连的),这时,可以听见耳机发出“嚓嚓嚓……”的声音。其原因是在原电池中,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在耳机中又将电能转化为声音这种能量。
②如果将装置中的耳机改为电流表,则铁钉应连接电流表的________极,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铜钉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该电极上发生了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③反应结束后,测得铁钉质量减轻了 2.8 克,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四、计算题
19.向200mL 6mol·L-1盐酸中加入一定量的纯净CaCO3,产生气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若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则EF段用盐酸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 v(HCl) =___________
20.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此回答: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从开始至2min,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mol/(L·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mol/(L·min)。
(3)改变下列条件,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有______。
A.升高温度
B.减小物质X的物质的量
C.增加物质Z的物质的量
D.减小压强
21.如图所示,N4分子结构与白磷分子相似,呈正四面体结构。已知断裂1molN—N键吸收193 kJ热量,断裂1molN≡N键吸收941 kJ热量,则1mol N4气体转化为N2时要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__________ kJ。
22.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①~⑨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按题目要求回答:
族 周期 IA 0
1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2 ① ②
3 ③ ④ ⑤ ⑥ ⑦
4 ⑧ ⑨
(1)在元素①~⑨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画出元素④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
(3)①与②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甲,甲在大气含量过高会产生温室效应,甲物质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其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共价键(填“极性”或“非极性”)。
(4)元素③⑤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它们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元素⑦和⑨形成的化合物乙,请用电子式表示物质乙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
(6)②与⑥分别形成的氢化物中,稳定性较高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⑥和⑦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3.有V、W、X、Y、Z五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都小于20.其中只有X、Z是金属元素;V和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W和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W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Y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回答下列问题。
(1)V的一种核素中质子数为中子数的,则该核素的名称为___________,是常用于制造___________的原料。
(2)W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
(3)X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
(4)Y的最高正化合价为___________,最低负化合价为___________。
(5)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C 3.C 4.C 5.A 6.D 7.D 8.D 9.B 10.A 11.D 12.C 13.B
14.(1)正极
(2) 电流表指针偏转
(3)a
15.(1)
(2) 4Li+O22Li2O 2K+2H2O=2KOH+H2↑ Br2+2KI=I2+2KBr 2FeCl2+Cl2=2FeCl3
16.(1)碱石灰
(2)3NO2+H2O=2HNO3+NO(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A
(4) 吸收 113kJ
(5) 2 NO+O2=2 NO2 NH4 NO3
17.(1) 60 B B点的H2O2溶液浓度较小 0.13mol/L
(2) 产生气泡的快慢 CuCl2 产生40mL气体所需的时间
18. b 电能 负 Fe-2e-=Fe2+ 2H++2e-=H2↑ 还原 0.1 mol
19.1.5mol·L-1·min-1
20. 3X+Y 2Z 0.075 0.05 AC
21. 放出 724 kJ
22.(1)K
(2)
(3) 极性
(4)
(5)
(6) H2O
23. 超重氢(氚) 氢弹 +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