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那个星期天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9 那个星期天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2 11:57:0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下册语文
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分类整理词语,随文理解并积累描写环境的词语。
2.能借助任务单,抓住时间变化线索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并厘清“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3.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在具体细致描写中自然表达内心感受的写法。
4.仿写迁移,设置情境练习借助景物表达不同的心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能借助任务单,抓住时间变化线索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并厘清“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融情于景”的迁移练笔。
教学流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以第一次盼望为主题谈话导入(可对比《盼》一文)
引入课文,介绍作者
3、课文围绕“那个星期天”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那个星期天记载着“我”的第一次盼望。
第二部分(2~6):写“我”在母亲一次次爽约下,希望逐渐落空的心理变化过程。
第三部分(7):叙写“我”在希望落空后倍感伤心以及母亲对“我”的安慰。
出示环境词
阳光明媚、沉郁、缥缈、漫长而急遽 、孤独而惆怅、消逝、一派荒凉
生读
找到对应句子划出来
发现这些词语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描写光线的、光线越来越暗)
四、借助任务单,梳理文章脉络和“我”心情变化
提示光线暗是时间变化(找出对应时间关键词)
2.出示任务单,默读2-7段,合作完成。
提示:借助课文表示心情的关键词自己进行归纳感悟。
3.交流分享
从图中发现感悟光线的变化与心情变化的联系。
小结:作者用光线变化来表达心情变化,而不直接写心情,这样的写法也叫融情于景。
此处可对比《匆匆》一文第四段,简单了解“景”可以是场景,也可以是环境,一般以环境为主。
结合课文初试身手,进行“融情于景”的课堂小练笔(结合《匆匆》一课的各种修辞)。
1.选择心情好或坏(心情不同,对身边的事物的感受也不同)
2.选择情境:走在小巷里或奔跑在田野上
那个星期天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进一步体会作者在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以及事件和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中自然表达内心感受的写法。
体会反复修辞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作者各种描写方法和反复修辞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教学难点】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复习导入
不仅是光线的反复描写,课文中还有许多地方也出现了反复描写。
(配合上节课心情变化图)
抓住细节描写中反复,体会情感
提问:你还找到了课文中哪些反复描写?
学生回答分享
预设:
1.段3对话中的反复:“走、走吗、去吧、走吧。”体会作者焦急心情(插入短句和没有引号的好处,对比朗读)。
2.段4的动作反复:“想象”体会作者无聊的心情。
3.段6的动作反复:“再不”(内心懊悔)“看着”(一直看着,不做其他,内心失望,无奈)、“一声不吭”(从一直催到一声不吭,内心失望)
4.段6的心理描写反复:“我想”体会作者内心后悔,懊丧。
小结:所以,作者在对“我”情感表达上,运用反复修辞细致的描写了“我”动作、语言、心理(内心独白),将作者情感自然的流露出来。
除了运用反复的修辞表达心情,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呢?
请同学们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结合插图找出文中场景,为什么四幅图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中,体会到什么?
找出动作描写
(3)体会情感
预设:找到了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看画报四件事情,从中体会到等待的无聊。
这四件事情可以看出,“我”一开始焦急兴奋的,后来变得无聊,无奈。
到第四件事看画报这里,“我”已经从动来动去到坐下了,也能看出“我”玩够了,很无聊。
小结:像这样把情感融入具体事件中的写法,我们叫融情于事。
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
同桌合作对比两课
相同点 不同点
都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表达内容 表达方式 描写手法 修辞
《匆匆》 因为时间流逝而感到叹息,惋惜 侧重情感直接表达 全文以内心独白贯穿始终, 反问、设问、比喻、拟人、排比、对比
《那个星期天》 我因为母亲没有信守承诺,等待了一天最终不能去出去内心从开心到难过。 侧重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景物中 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进行细节描写,同时运用了环境描写,融情于景 反复
五:拓展练笔
归纳方法
2.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情感的方法,完成初试身手的小练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