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文档属性

名称 【学案】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01 16:0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重难点
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秦朝的社会矛盾和秦末农民起义,认识秦朝衰亡的原因。 1.结合秦朝统一的过程及意义,从时空观念的角度了解秦朝统一的业绩。 2.结合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举措,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及其意义。 3.了解秦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及启示。 重点: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难点:秦朝制度创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
知识梳理
一、秦的统一
(一)背景
1.客观条件
(1)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2)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2.秦国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2)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3)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过程
1.灭东方六国: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
3.击退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公元前214年,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三)巩固
1.巩固中央集权
(1)确立皇帝制度。
(2)中央:三公九卿制
(3)地方:郡县制
2.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3.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
4.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
(四)意义
1.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2.建立起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
二、秦朝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一)秦末农民起义
1.原因:秦的暴政。
(1)秦始皇:征发繁重;刑法严苛;“焚书坑儒”
(2)秦二世:残忍昏庸,实行严刑峻法,加重人民负担,致使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化。
2.过程
(1)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发动起义,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
(2)项羽、刘邦亡秦: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
(二)楚汉战争
1.时间:公元前206—前202年。
2.结果:刘邦击败项羽,建立西汉。
(1)刘邦:“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
(2)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赏罚不明,烧杀掳掠,分封政策失当,缺乏稳固的根据地。
难点突破
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形成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国家管理系统。
皇权中心:军政大权独揽于皇帝一人手中
比较完备,权力制衡: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地位的规定,相互牵制,无法独揽大权;丞相之下设有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官僚政治:没有封地,不世袭,由皇帝任免
“家天下”:各级官员的任命都由皇帝一人决定,很多官职如宗正、奉常等专为皇帝设置,国与家同治
二、认识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意义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国家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延续和传播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中央集权体制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
三、秦朝衰亡的原因
根源:秦朝统治者的暴政。统治者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征伐无度,百姓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沉重。秦以法家思想治国而且秦法严酷,轻罪重罚,造成社会矛盾激化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本身的问题:权力制约机制的欠缺而导致权力被滥用的问题
课堂训练
1.据史载,韩、赵、魏被灭后,“三晋大夫,皆不使秦”。韩国大贵族官僚出身的张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这种现象反映出(  )
A.秦的兼并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 B.秦巩固统一的任务任重道远
C.旧贵族势力阻碍了统一 D.秦的统一不利于各地的交流
【解析】“三晋大夫,皆不使秦”,说明秦虽然统一了韩、赵、魏,但这些地区的旧贵族依然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张良的做法更反映出对秦统一的不满。因此,秦巩固统一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答案】B
2.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举办了一场酒会。会上有人歌颂秦始皇“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的功绩。歌颂者意在强调(  )
A.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宏图大业
B.郡县制结束了纷争,稳定了社会秩序
C.郡县制强化了地方治理结构,影响深远
D.郡县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在全国推广郡县制,结束了纷争,巩固了统一。歌颂者意在强调郡县制结束了纷争,稳定了社会秩序,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秦始皇的统一大业,A项错误;当时郡县制正在实行当中,无法体现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故C、D两项错误。
【答案】B
3.《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始皇……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下列哪个事件与此记载有关(  )
A.修筑“直道” B.征服越族
C.平西南夷 D.修建长城
【解析】据材料“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可判断是秦朝修筑“直道”,故选A项;越族是南方少数民族,与材料地理位置不符,B项错误;西南夷在中国西南地区,与材料所涉及的地理位置不符,C项错误;修建长城是防御措施,D项错误。
【答案】A
4.(2021·海南学考)史载,秦国所处的关中地区,土地不过天下的1/3,民众也大抵如此比例,但就其富庶程度,却达到了天下总量的60%,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到了汉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关中平原。这说明(  )
A.秦朝最早建立了皇帝制度
B.秦汉大一统有一脉相承的因素
C.秦汉加强对边疆地区治理
D.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关中地区作为封建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长期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说明秦汉大一统有一脉相承的因素,B项正确;秦朝最早建立了皇帝制度与材料主旨不符,A项错误;秦汉时期,关中平原并非边疆地区,C项错误;直到西汉汉武帝时期,儒学才成为了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D项错误。
【答案】B
5.(2021·广东省普宁期末)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虽然都有自己的方言,但两千多年来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过。这得益于(  )
A.秦朝疆域辽阔 B.秦朝统一货币
C.秦朝统一文字 D.秦朝统一度量衡
【解析】据材料“但两千多年来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过”可知,秦汉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中断主要得益于文字的统一,故选C项;疆域的辽阔无法体现语言的统一,排除A项;统一货币对语言交流没有直接影响,排除B项;统一度量衡对语言交流没有直接影响,排除D项。
【答案】C
6.有学者指出,秦朝以武力统一天下,却没有使原本属于各国的百姓感受到新政权带来的温暖,这成为秦朝短命而亡的“基因缺陷”。秦朝的“基因缺陷”指的是(  )
A.强力推行重农抑商 B.实行皇位世袭制度
C.以郡县制控制地方 D.暴政统治
【解析】根据“没有使原本属于各国的百姓感受到新政权带来的温暖”可知,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在于暴政统治,故选D项;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在农业社会有其合理性,并不是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故排除A项;实行皇位世袭制度与秦朝灭亡没有因果联系,故排除B项;实行郡县制,控制地方,是历史进步,故排除C项。
【答案】D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之富强,得东方游仕之力为多,如商鞅、张仪等皆东方人也,彼辈皆不抱狭义的观念。若使东方贵族机体不推翻,当国者尽如平原、韩非之徒,平民学者不出头,游仕不发迹,一般民众皆受狭义的贵族政体之支配,则秦人力量便不够并吞东方。即以始皇一朝相臣言之,相国吕不韦、昌平君诸人,似乎全非秦之贵族。秦政府实一“东西混合”的政府,亦是一贵族与平民合组的政府。秦借东方人力得天下,自不能专以秦贵族统治,故始皇虽为天子,子弟下侪齐民为匹夫,更不“封建”,虽系始皇卓识,亦当时情势使然。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作者认为秦能够走向富强的原因。
(2)指出材料反映的秦朝政治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答案】(1)善于用人,吸引了东方六国的大批人才;敢于打破旧有的贵族体制;秦始皇的远见卓识,大力改革旧制度。
(2)基本特征:政府具有“东西混合”、贵族与平民合组的特征;彻底废除了旧的分封制度。原因:商鞅变法彻底废除了秦国的旧制度;秦国历代君主的励精图治;秦王嬴政的个人作用;战国时期,已经产生了郡县官僚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