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南安军 课件(共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南安军 课件(共1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1 11:50:0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13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
南安军
1.复习相关文天祥的文学知识。
2.能够把握诗的内容,赏析诗语言。
3.学习诗人激烈的爱国感情,凛然的民族气。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浮休道人、文山。吉州庐陵县(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官至右丞相。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后失败被俘,押至元大都,被囚三年,屡经威逼利诱,仍誓死不屈。1283年1月,文天祥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 。诗作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帝昺(bǐng)祥兴二年(1279) ,南宋最后一个据点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文天祥在前一年(1278)被俘,被元军押解北行,于五月四日出大庾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余)时写下此诗。南安,今江西大余。军,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
风雨湿征衣。
梅花南北路:大庾岭上多植梅花,故名梅岭,南为广东南雄县,北为江西大庾县。
经过梅岭时,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越过梅岭谁与我同路?回到家乡却以俘囚的身份,何等哀痛!
山河将存在万古千秋,但城郭人民却已落入敌手。

饿死真吾志,
梦中行采薇。
饿死于故乡是我的愿望,梦里我也在首阳山头采薇而食。
采薇:周武王伐纣灭商,商末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薇而食,后来饿死。文天祥到南安军曾绝食八天。

梅花南北路,
风雨湿征衣。
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
“湿”
首联:点出诗人所在的地点和环境。
写出诗人的囚衣被风雨淋湿淋透,表现了环境的恶劣,也衬托了作者被俘后内心的凄苦悲伤。
出岭同谁出?
归乡如此归!
两个“出”字,两个“归”字重复对照,增强说话的语气,声情激荡。
颔联:抒写诗人的悲苦心情。
梅岭依旧,却没有战友同行;家乡就在眼前,却身负枷锁,无颜见父老乡亲。写出了这次行程的孤单、不自由,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悲苦。
山河千古在,
城郭一时非。
山河仍在,却已不是南宋疆土,城郭已沦丧,一切无法挽回。将稳固的山河与国家沦丧相对比,体现了内心的悲凉。
颈联:抒写诗人的悲愤。
对比
饿死真吾志,
梦中行采薇。
尾联:表明诗人的态度。
采薇,用典,直抒胸臆。
诗人至死不渝,决定以死明志,体现了诗人爱国的节操,以及誓死报国的决心。
数年的抗元战争,最后无力回天,诗人不得不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被俘后,他随元军北上。到达家乡时风雨交加,梅岭依旧,但是已经没有了战友的陪伴;家乡还在,但是自己却已经的囚徒。何等伤痛!最后,诗人决定以死殉国。本诗体现了诗人以死殉国,誓死报国的决心与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