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夏天里的成长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6夏天里的成长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37.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2 11: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件
夏天里的成长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夏天里的成长》,想象一下谁会在夏天里成长呢?
为什么说“夏天”,其他季节不长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会认并会写生字。
3.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
了解为什么“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
走进作者
梁容若(1904年—1997年),河北行唐人。作品有《国语与国文》《文史论丛》《中国文化东渐研究》《坦白与说谎》《容若散文集》等。









(凉棚)
(青苔)
(苔藓)
(坪坝)
(蔗糖)
(飞瀑)
(增长)
(裂缝)
(农谚)
pénɡ
tái
xiǎn
pínɡ
zhè

zēnɡ
fènɡ
yàn
字音字词
棚 苔 藓 坪 蔗 瀑 增 缝 谚
活生生 苔藓 草坪 甘蔗 瀑布 增加
软绵绵 缝隙 谚语 尽量 农作物
高粱(liáng) 苞蕾(bāo) 菜畦(qí) 铁轨(guǐ)
结构:左右
组词:增加 增长
部首:土

笔画:十五
zēng
“曾”上宽下窄,要匀称
“土”偏左上
结构:左右
组词:缝衣 裂缝
部首:纟

笔画:十三
fèng
“夂”不是“攵”
“辶”窄小,捺要长,行笔渐重
结构:左右
组词:谚语 农谚
部首:讠

笔画:十一
yàn
“立”靠上,要扁
三撇稍平,第三撇要长

liànɡ
(量力而行)
liánɡ
(测量)

zhǎnɡ
(长大)
chánɡ
(长度)
[运用]野外测量( )要量( )力而行。状状长( )大后想做一名飞行员。这张桌子长( )1米。
liánɡ
liànɡ
zhǎnɡ
chánɡ

liànɡ
①旧指测量东西的多少的器物;②限度;③数量,数的多少;④估计,审度。
liánɡ
①用器物计算东西的多少或长短;②估量。

zhǎnɡ
①生,发育;②增加;③排行中第一的;④辈分高或年纪大的;⑤主持人,机关、团体单位的负责人
chánɡ
①两端的距离大,跟“短”相对;②长度;③长处,专精的技能,优点;④对某事做得特别好。
丰满——饱满 收成——收获
尽量——尽力 软绵绵——软乎乎
近义词
反义词
迅速——缓慢 丰满——干瘪
软绵绵——硬邦邦
【威力】 使人敬畏的气魄和力量
【活生生】实际的、真实的。
【苞蕾】指尚未开放的花。也称花骨朵、花芽。
【苔藓】植物界的一大类,植株矮小,有假根,常生在阴湿地方。
【菜畦】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种蔬菜的田地。
词语解释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结合这个句子,自由读课文
作者描写了夏天哪些事物在生长?
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豆棚瓜架上看绿蔓,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作用:引领全文。
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课文是怎么围绕中心句来写的?
课文围绕中心句,分别从植、动物,山、水和路,以及人这三个方面来写的。
生物
时间
怎样长
1.瓜藤
一天
长出几寸
2.竹子、高粱
3.苞蕾
4.苔藓
5.草、菜
6.猫狗鸡鸭
一夜
昨天……今天……明天……
几天不见
几天不见
个把月不见
多出半节
变成鲜花,变成小果实
长满石头
由黄泥土变成草坪菜畦
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体现了“飞快的长”
强调动植物生长前后的变化,突出了“跳跃的长”
都“是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紧扣中心句,按照时间变化的顺序有条理地列举了多种动植物的成长。
一天可以长出几寸;
一夜可以多出半节。
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
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说明植物生长得很快,你还能找出哪些这样的词语呢?
那么人在夏天成长有什么特点呢?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身体的成长 年龄的增长
“六月六,看谷秀”
农历六月初六,就到处可见齐腰深,秀出穗的谷子了,谷穗吐金后谷苗让农民们欣喜不已。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处暑的时候,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农作物夏天不长或长得太慢,秋天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第二自然段:动植物的生长(瓜藤、竹子、高
粱……)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第三自然段:山水、铁轨、柏油路等事物
第四自然段:孩子的成长
课文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点明中心,通过列举“动植物”“事物”和“人”三个方面的生长事例,将中心句的意思表达清楚。
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一段写得这么具体形象呢?
作者在这里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并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
这句俗语写出了什么?
写出了夏天是炎热的,是万物生长的最好时机。植物快速长大,地才会“高起来”;夏天雨水充足,河才会“变宽变深”。
山、地、河: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
丰满
把山拟人化,山因为草木的茂盛而显得丰满。
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铁轨、柏油路:
把物体遇热膨胀、体积增大的现象说成在夏天里生长,赋予了它们生命,体现了夏天万物都在生长。
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热天”“长”分别指什么?读了这两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热天”不是指季节,而是指利于学习知识、利于成长的时间、环境等,主要指青少年时期。
“长”不仅仅指身体的成长,年龄的增长,体重的增加,还要看知识的积累,认识的提高,对时间的珍惜,对机遇的把握,努力学习……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量地长。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能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课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使用的语言都是我们熟悉的语言,浅显易懂,
这种表达虽没有华丽的词汇,却用得恰到好处,
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朴实。
本文,先总写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然后写了植物长、动物长、静物长等自然现象,说明人要珍惜时间,好好成长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