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靖江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靖江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7-01 14:24:20

文档简介

靖江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
物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D B C B C
题号 6 7 8 9 10
答案 D A A B C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60分,其中第12题~第15题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时,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15分)
(1) 甲
(2) 12.0
(3) 偏小
(4)T与 成正比 (每空3分)
12.(8分)
解: (1)mv2=E (1分)
(1分)
(1分)
反应方程式 (2分)
由能量守恒
(2分)
解得: (1分)
13.(8分)
解: (1) 由于有能从AC、BC面直接射出
(1分)
θ=300 (1分)
折射率为 (2分)
由几何关系可得:由D到B所用时间最长
(2分)
(2分)
14.(14分)(1)刻度是均匀的
(2分)
(1分)
(1分)
温度变化与移动距离成正比,所以刻度盘均匀。(1分)
(2)由(1)可得:
K (1分)
(2分)
(3)由中间移到顶部
(1分)
(2分)
(1分)
SL+Q
(2分)
(15分)
(1分)
干路中电流(1分)
通过棒上的电流(1分)
(1分)
棒到达底端时的速率为10m/s(1分)
由动量定理(2分)
(1分)
m(1分)
(其他解法参考给分)
(3)(2分)
(1分)
2s后棒上产生的热量(2分)
(1分)靖江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
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洗”是古代盥洗用的脸盆,多用青铜铸成。倒些清水在其中,用手掌慢慢摩擦盆耳,盆就会发出嗡嗡声,到一定节奏时还会溅起层层水花。这属于什么现象
A. 干涉 B. 衍射 C. 反射 D. 共振
2. 下列关于教材中四幅插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中当摇动手柄使得蹄形磁铁转动,则铝框会同向转动,且和磁铁转得一样快
B. 乙图中探测地雷的探测器通过长柄线圈中的电流是变化电流
C. 丙图是通过电磁炉生成的电磁波对食物加热
D. 丁图中磁电式仪表,把线圈绕在铝框骨架上,目的是起到电磁驱动的作用
3. 玻尔氢原子能级如图所示,一群处于n=4的氢原子,当它们自发地跃迁到较低能级时,以下说法符合玻尔理论的有
A. 电子运行轨道的半径是任意的
B. 氢原子跃迁时可发出连续光谱
C. 电子的动能增加势能减小
D. 电子由第二激发态跃迁到第一激态放出光子的能量为10.2ev
4.液晶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广泛应用于手机屏幕、平板电视等显示设备中。下列四幅图哪个是液晶态分子排列图
5.粗细均匀的一根木筷,下端绕几圈铁丝,竖直浮在较大的装有水的杯中(如图甲)。把木筷往上提起一段距离后放手,忽略水对木筷和铁丝的黏滞阻力,木筷和铁丝就在水中上下简谐振动。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筷子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A. 筷子和铁丝作简谐运动的回复力为浮力
B. 筷子和铁丝在t2时刻加速度最大
C. t1到t3过程中合力对筷子和铁丝做功为零
D. 筷子和铁丝在振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6. 日晕也叫圆虹,是多出现于春夏季节的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如图甲所示。其原理可简化为一束太阳光射到一个截面为正六边形的冰晶上,如图乙所示,a、b为其折射出的光线中的两束单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光光子的能量大于b光光子的能量
B. 在冰晶中a光传播速度小于b光传播速度
C. a、b从冰晶射入空气发生全反射时b光的临界角较大
D. 让a、b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比较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翻松的土层可以防止土壤中的水分散失
B. 某种固体导热性能各向同性,该固体一定为非晶体
C. 重核裂变生成新核的核子平均质量增大
D. 可以通过降低海水温度获得大量的热量完全转化成功而不引起其它影响
8.关于下面四幅图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 随着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B. 饱和光电流越大,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也越大
C. 散射后光子相对电子的速度大于3×108m/s
D. 镉棒插入深一些可以加快链式反应速度
9.在探究变压器的两个线圈电压关系时,某同学自己绕制了两个线圈套在可拆变压器的铁芯上,如图甲所示,线圈a作为原线圈连接到学生电源的交流输出端,输出的电压如图乙所示,线圈b接小灯泡.线圈a与绕圈b的匝数比为12∶1。他所用的线圈电阻忽略不计.则
A. 交流电压的频率为100HZ
B. 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可能为2V
C. 适当增加原线圈a的匝数,小灯泡功率变大
D. 将线圈a改接在学生电源直流输出端,小灯泡也能发光
(

) (

)
10.如图所示,波源O1、O2以相同频率垂直纸面振动激发出横波在纸面内沿着各个方向传播,A、B、C三点在O1、O2连线的中垂线上,t=0时刻O1、O2同时沿相同方向开始振动,经过4s的时间,与O1相距8m的A点开始振动,此后A点每分钟上下振动20次,且当A位于波峰时,B点同时位于离A点最近的波谷,O1C相距20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A. 波源O1激发的横波波速为
B. 波源O2激发的横波波长为8m
C. O1与B之间的距离为11m
D. 振动稳定后AC两点间共有5个振动加强点(含AC两点)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60分,其中第12题~第15题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时,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15分)某学习小组利用单摆测本地的重力加速度。
(1)在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后,将符合实验要求的摆球用细线悬挂在铁架台横梁上,应采用图中________(选填“甲”或者“乙”)所示的固定方式。
(2)该小组组装好单摆后在摆球自然悬垂的情况下,用毫米刻度尺从悬点量到摆球的最低端的长度L=0.999 0 m,再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结果如图,则该摆球的直径为________ mm。
(3)在测量摆长后,测量周期时,摆球振动过程中悬点处摆线的固定出现松动,摆长略微变长,这将会导致所测重力加速度的数值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要把单摆的轨迹约束在一个确定的平面上比较困难,甲同学用一根很轻的硬杆和细线,做成如图所示的“杆线摆”,用加速度a=gsinθ作为等效重力加速度进行实验。乙同学对此实验方法提出质疑,认为此时周期与等效重力加速度可能不符合单摆周期关系。实验小组在相同摆长下,改变倾角θ,测出不同倾角下a与T,请根据实验数据,完成下面问题:
次数 θ(0) T(s) a(m/s2) ()
1 11.0 2.52 1.87 0.731
2 14.5 2.11 2.45 0.639
3 19.0 1.83 3.19 0.560
4 22.5 1.73 3.75 0.516
5 22.5 1.62 4.22 0.487
6 29.0 1.50 4.75 0.459
为了直观体现周期与等效重力加速度的关系,请在坐标纸中选择合适的物理量与单位并绘图。分析你所绘图像,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2.(8分)在正负电子对撞机中,一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对撞发生湮灭而转化为一对γ光子。设正、负电子的质量在对撞前均为m,对撞前的动能均为E,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普朗克常量为h。
(1)求出电子的物质波波长,写出反应方程式
(2)求γ光子的频率
13.(8分)如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ABC为一透明材料做成的柱形光学元件的横截面,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D为圆弧面圆心,ABCD构成正方形.在D处有一点光源。若只考虑首次从圆弧AC直接射向AB、BC表面的光线,从点光源射入圆弧AC的光中,有三分之一能从AB、BC面直接射出。求:
(1)该透明材料的折射率
(2)光直接通过光学元件的最长时间
14.(14分)如图所示,向一个空的铝易拉罐中插入一根透明吸管,接口用蜡密封,在吸管内引入一小段油柱(重力、长度均不计),在吸管上标上刻度,就做成一个简易的温度计。已知铝罐的容积是V=290cm3,吸管内部粗细均匀,横截面积为s=0.3cm2,吸管的有效长度为L=20cm,当温度为20 ℃时,油柱在吸管中间段。设大气压强为p0且保持不变,易拉罐内气体视为理想气体,设理想气体的内能U与热力学T成正比即(为常数)。
(1)吸管上所标的刻度是否均匀?说明理由。
(2)求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3)若油柱由吸管中间移到顶部,气体吸收的热量为多少?(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符号表示)
15.(15分)如图甲所示,有两条相距L=1m的平行光滑金属轨道,轨道在PM、QN之间水平,其中PM左侧轨道的倾斜角θ=30°,QN右侧轨道为弧线,在两轨道的上端均接有阻值R=2的定值电阻。PM、QN之间存在竖直向下的磁场(PM、QN边界上无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PM、QN之间的距离d=2m。一质量为m=1Kg、导轨间有效阻值为R=2的导体棒t=0时从H处无初速度释放,下滑2s末刚好进入水平轨道(转角处无机械能损失)。运动中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并接触良好,不计导轨电阻。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在0~2s内,通过导体棒的电荷量;
(2)导体棒最终静止的位置离PM的距离;
(3)整个过程中导体棒上产生的热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