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创新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六单元的一篇小说。本文既是一篇外 国短篇小说,又是体现作者契诃夫幽默讽刺风格的一篇范例。学生重点学习过“小说的人物 形象和环境”“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已经能够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特点。在本单元 中,要求学生在小说文体特点的基础上,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要求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把 握文章主题,同时通过语言描写,体会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特色。
二、【说文本】
本文讲述了沙俄社会制度造成了别里科夫这样的畸形人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畸形关系, 社会的问题导致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又反作用于社会。这节课主要围绕“人与社会”展开思 维教学。
三、【说学情】
高二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小说,初步掌 握了对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的理解与分析, 这为我们在这一课进一步深入探讨小说主题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不得不承认,学生在阅读小说时,主要存在浅层次的情节阅读和印 象感觉 (方法单一) 两种问题。此课设置了三个情境任务,让学生细读文本,抓细节描写、 矛盾冲突,一起走近别里科夫,去观察并思考 “社会与人生”的关系。
四、【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以“怪”字为切入点,分析别里科夫人物 形象及其体现的社会意义。
2.方法目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抓住文本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体会幽默讽刺手 法运用及对表现小说主题的促进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重难点】
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抓住关键文词,分析别里科夫人物形象及其体现的社会意义。 (重 点)
抓住文本结尾重点语句,准确而深入地把握小说主题。 (难点)
六、【说教法】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的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 的小说。有人说,读《装在套子里的人》,犹如欣赏一部充满怪诞的悲喜剧;教《装在套子 里的人》,像品尝一盘略带苦涩的茴香豆。“怪”字犹如调料,“ 怪”出了一个经典的漫 画式人物,“怪”出了沙皇专制制度的毒害,“怪”出了作品所揭示的现实问题……所以, 我选择从“怪”字入手,设计情景任务,以人物形象解剖为主。同时,考虑到传统小说教学 往往局限于“情节、人物、环境”三要素,于是就设置了设计海报和给海报起副标题等情景 任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展开对本课的阅读教学活动,进行了一定的教学尝试。
七、【说学法】
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方法指导下, 提倡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所以,课前印发自主学习任 务单,注重深度预习,课堂上大组小组合作交流,上台展示。让学生学会的同时,争取达到 会学、乐学的目的。
八【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着重谈一谈本文的教学策略及大概实施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充分预习老师下发的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要求学生细读课文,认真落实圈点勾画 关键信息的方法,思考并尝试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三项任务,教师课前收集学生预习过 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
一、导入新课
课文开篇第一句“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 说过他。他也真……”引出“怪”字,进入新课。板书“怪”字。
二、课前已发放学习任务单,阅读课文,充分预习,现在小组课堂讨论分享。
任务驱动1:分成四个小组,交流每个同学的预习任务完成情况,选出你们组最好的一份海 报,然后四个组选出小组代表来相互交流,比一比,哪个组的海报设计最出彩。
幻灯片展示情境设计01 设计形象
今年是契诃夫162周年诞辰,校文学社近期将举行契诃夫小说课本剧展演活动,已向全 校发出活动邀请。各班情绪高涨,我们班准备表演契诃夫的经典作品《装在套子里的人》, 目标是拿下“最佳表演奖”。剧组已经成立,演员已经就位,但是海报组正为设计发愁,需 要大家来帮忙。
请为宣传海报设计别里科夫的形象,并说明设计理由。
温馨提示:
A.圈画出文中对别里科夫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相关语句,设计 海报时请多关注这一类信息。
B.海报是视觉艺术,需考虑画面上有哪些要素,如何构图,色彩、背景色 C.低要求:能展现人物的外貌特征。
D.高要求:能通过构图和色彩展现人物外貌及内心世界。若还能考虑到通过海报中的其 他要素给人带来视觉冲击或深刻印象,更好。
E.“理由说明”部分,不能脱离文本,要有理有据,语言表达清晰通顺。 四大组交流,代表上台展示,其它组点评,教师随机点拨指导。
老师总结:别里科夫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通过刚才的展示与分析,归结起来就 是一个“怕”字。
追问:这样一个胆小怕事、成天把自己装在各种套子的人,为什么全校师生乃至全城的人 都怕他? (全班齐读背景介绍,思考)
提供社会背景:
19世纪末,是俄国历史上反动统治特别残酷黑暗的时期。当时,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工农运动此起彼伏,农民起义在全国风起云涌。即将来临的革命暴风雨使反动派惊恐不安。 沙皇政府竭尽全力妄图维持其摇摇欲坠的专制制度,加强反动统治,反对任何自由和革新, 整个俄国笼罩着恐怖、窒息的气氛。
与此同时,有许多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害怕出乱子、害怕一切新鲜事物, 把自己包藏在套子里的人。这些人实际上是旧秩序的捍卫者,他们不管在官场还是现实生活 中比比皆是。墨守成规、阻挡革命潮流。《装在套子里的人》就是对这一典型的高度概括和 尖锐批判,也是对当时俄国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明确: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卫道士,他像鹰犬一样,到处嗅着不合当局要求的气味。; 旧势力顽固;革命力量弱。怕的根源:沙皇专制制度
任务驱动2:再读文本,拟副标题,人物形象更立体,更全面。
过渡:过渡:刚才大家在设计海报的时候,更多的是关注到了文章的前五段,作者只 是总体勾勒了别里科夫这一漫画式的人物形象的“怪”体现在生活和思想的套子里,但不是很具体。我们现在给这个故事加一个副标题,让它变得更具体,更有趣味些,你们准备 给它加个什么样的副标题呢?
情境设计02 拟写副标题
请帮助海报组为《装在套子里的人》海报拟写副标题,进一步注解人物特征,并说明理 由。
温馨提示:
请关注人物的言行、他与身边人的关系、他的生活环境,这样我们对人物的认识才能更 立体、更全面。
正标题用以点题,副标题用以补充说明;正标题如果抽象,副标题就应该具体指出作者 想写的内容;趣味性强,能引发人的阅读兴趣更好。
前后四位同学一组,讨论交流,代表发言,教师随机点拨指导。
追问一:这道情境设计题主要针对课文那一部分内容,课文第6段至第38段内容。速读课文6 到38段内容,看看,小说重点写了别里科夫的婚事。围绕这一点,作者一共选取了哪几个事 件?
明确:漫画事件、骑自行车事件、正面交锋
追问二:在这些情节中,别里科夫的表现是怎样的,体现了别里科夫怎样的性格特点?再读 课文,圈点勾画,完成表格。
神态 心理 语言 性格
漫画 事件 脸色发青,比乌云阴 沉,嘴唇发抖 无 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 坏人 胆小怕 事
骑车 风波 脸色由发青变为发白 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 手,打哆嗦 还成体统吗? 可是这怎么行? 保守落 后
正面 交锋 脸上带着恐怖的神 情,脸色苍白 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 腿,不愿成为被人的取 笑对象 倒过来用脑袋走路, 把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虚伪保 守害怕 变革
总结:原本再正常不过的婚姻到了别里科夫那里就成了催命曲。读到这里,我们看到别 里科夫在恋爱婚姻的漩涡里挣扎,呛水。
追问三:谈婚论嫁寻常事,别里科夫也是人,如果给别里科夫找一个安分守己过日子 的女子行不行?作者为什么要刻画华连卡姐弟这两个人物形象?
明确:
鲜明对比。华连卡姐弟是有新思想,向往自由,敢说敢为的年轻人,代表了一种新 生的进步的力量。恋爱闹剧,突出别里科夫的反动顽固、虚伪腐朽。柯瓦连科和别里科夫的 冲突,其实是新旧思想的斗争,表达了作者鞭挞丑恶的旧事物,支持生活中的进步力量的立 场。
共同学习了课文的核心事件 (6—38段) 后,再来对比两组副标题,刚才同学们的回答
中,哪些同学的更胜一筹,就很清楚了。
任务驱动3:深层思考,联系社会, 思考“社会与人”的关系。
情境设计:化解争端
因临近元旦,剧组部分成员想迎合节日氛围,把故事结尾改编成美满的结局——别里科 夫没有死,全城人民都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有的成员则坚持保留悲剧结局。请你帮忙分
析小说结局究竟能不能改。
温馨提示:
A.契诃夫为什么要写别里科夫死去后,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呢?你可以从情节发展的合理 性角度、人物性格角度、读者感受角度、作者的写作目的角度等进行解读。
B.充分考虑此次课本剧表演的目的是“纪念契诃夫诞辰”,认识到阅读经典是为了更好 地认识人生和社会。
齐读课文最后两段,圈点勾画出关键语句
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发言,教师随机点拨
明确:
作者启迪人们,沙皇专制统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铲除,就永远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 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所以号召民众们奋起推翻沙皇腐朽反动的统治。表达了作 者对消灭专制制度、创建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三、课堂小结
其实,不仅是俄国历史,推及整个人类社会,我们中华民族也曾经历过封建专制的黑暗 统治时期,当时的社会也像一个套子。可喜的是,我们有无数的先行者和追随者。我们有梁 启超先生,以三民为己任,激励着中国少年;有鲁迅先生,发出了铁屋子里的第一声呐喊, 打破吃人的世界;有毛泽东先生,指点江山,为我们建立了新中国。我们还有无数的先驱者, 筚路蓝缕、饱经沧桑、励精图治,迎来了新时代。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让我们牢记:我所站立的地方,正是我的中国;我怎样,中国便怎样;我是什么,中国便是 什么;我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四、作业布置
从以下三项作业中任选一题完成即可。
1、情境设定:如果有一个时光穿梭机,我们穿越到了别里科夫的时代,成为了柯瓦连科或 者是华连卡,你会如何做呢? 以“假如我是”开头,以教师或知识分子的身份进行书面表达。 200字左右。
(设计意图:课文的最后,生活又恢复了旧样子,局面并没有好一点。社会长此以往的话, 那些少数的反抗者有可能也会变为妥协者,那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思考,思考社会改变中“人” 的作用。)
2、本文的高潮部分是别里科夫遇见华连卡之后的一系列事情。请选择这一高潮部分作为剧 本,找几位同学分别饰演别里科夫、华连卡、华连卡的弟弟科瓦连科以及路人甲乙丙等人, 进行一场舞台剧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舞台剧的形式,学生可以更立体地了解整个故事的发展和结局,对小说 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而参与表演的学生更会对文章和生活有更深的感悟。)
3、别里科夫死了, 但生活中还有许多“ 别里科夫’ 存在。学校决定为别里科夫立一块墓 碑, 以警示后人。现征集墓联, 设一等奖3 名, 二等奖6名, 三等奖10名。要求: 形式上, 墓 联要符合对联特征。内容上, 符合别里科夫形象的主要特点, 能体现时代精神和教育意义。 角度参考:A.以别里科夫为角度: (示例) 终于不用再担心出什么乱子了。
B.以局外人为角度: (示例) 他没有真正活过。
C.哲思式: (示例) 生活可是件严肃的事。
(设计意图:墓志铭体现了人对生命的一种敬畏。学生在写墓志铭时,由于所选角度不同, 传递出的情感倾向也不一样,呈现出来的别里科夫形象就会是丰富而不是单一的。)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