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秋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全部教案(星球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秋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全部教案(星球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0-16 10:4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形地势特征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地形的特点,知道我国五种地形的分布比例。
了解我国地势的特点,知道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理解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和交通等的影响。
【教学重点】
我国地势的特征,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教学用具】
我国地势剖面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新课导入,上一章学习了我国的人口,今天学习我国自然环境,先学一下地势和地形的特征。 2、看中国地形图,完成22页活动内容。 板书:一、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总结:我国地形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读23页表格,完成扇形图,说明我国地形的构成。 讲述:我国地形类型齐全,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平原狭小。有利于发展旅游,开矿等,不利于发展交通,农业。 读24页图,体会我国山地对于发展经济的利弊。 (转承)观察地形剖面图,分析我国地势有什么特征。 板书:二、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读24页课本内容,总结每个阶梯上主要的地形和海拔高度的不同。 根据地形剖面图,分析我国地势对于航运,水电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滚滚东流,加强的东西的交通,在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 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图片,找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乡,说家乡。根据图表完成画图,同组相互帮助,讨论我国地形和构成,说明其优点和缺点。观察地形剖面图,得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特征。找出各个阶梯的分界线:一、二阶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分析讨论,第一阶梯号称世界屋脊,海拔4000米以上,以高原为主。第二阶梯海拔1000米-2000米之间,以高原、盆地为主。第三阶梯500米以下,以平原、丘陵为主。
【作业设计】
描画地形剖面图
教学反思:
地形地势特征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后,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度。
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西部高、东部低)
阅读中国地形图后,各自画出的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区别?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学生:图B)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遍图B,联想一下,中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大致呈什么状分布?(阶梯状)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第二级阶梯位于哪里?(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区)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第三级阶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为界)
同学们仔细阅读图2.2,观察并判断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前者以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分界线;后者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分界线)
从简化了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图2.2)上可以看出: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认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及其影响。
前面我们已搞清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那么我国三级阶梯以哪些山脉为界,各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海拔高度有什么特点?下面同学们参照图2.2和24页图2.4,在图2.3中相应位置标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山脉)名称(字的排列,横写从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并填写下表:
阶梯名称 主要地形类型 海拔(单位:米)
第一级阶梯 山地 高原 4000米以上
第二级阶梯 高原 盆地 1000~2000米左右
第三级阶梯 平原 丘陵 500米以下
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的自然环境要素(气候、河流)和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教学反思:
气候的基本特征
(第1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冬、夏季风示意图,说出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源地、风向、性质及影响范围的大小。
2.运用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说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并知道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
【重 点】 我国的冬、夏季风的源地、风向、性质及影响范围。
【教学模式】“自学、互动、反馈”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注重引导自主学习、读图分析,情境教学及直观演示
【学法指导】 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学、读图、讨论等方式进行合作探究与交流。
【教具准备】相关地图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当地冬季和夏季的风向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当地的气候有什么影响? 思考并回答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本理念。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引导学生读课本P36图2.12“中国冬、夏季风示意”,完成下列要求:(1)比较我国冬、夏季风的差异,填下表: 根据要求读图,填表、小组内交流,并归纳得出结论: 通过读图、填表,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地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强化知识的运用。
冬季风 夏季风
风源(海洋、陆地)
风向
冷暖、干湿状况
影响范围大小
(2)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两种夏季风的风源及影响的地区。(3)结论:我国_____气候显著:受冬、夏季风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气候_________,冬季气候________。教师进入各小组现场指导,最后选一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给予指正。特别注意:冬夏季风影响的范围。
2.读课本P37图2.13“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完成下列要求。(1)找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2)描画并说出季风区每非季风区界线:____________________。(3)从图上可以看出季风区是受_____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降水_____。非季风区是受_____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降水______。因此,_______是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形成降水的主要因素。学生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后,教师再利用课件演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展示台北市降水柱状图和乌鲁木齐降水柱状图加以印证。 观察、描绘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脉。明确:我国东部地区受海陆位置及地形的影响,季风区内受湿润气流的影响大,降水丰沛;非季风区内受湿润气流影响较小,降水较少。
3.讲述: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深受夏季风影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地雨季开始和结束时间的早晚主要是由夏季风的进退和强弱所决定的。夏季风进退时间的早晚或强弱出现异常,都有可能给东部地区造成旱涝灾害。我们可以通过演示锋面雨的形成及雨带的移动来说明此厉害关系。 观察,明确:夏季风进退时间的早晚或强弱出现异常,易给东部地区造成旱涝灾害。
课堂总结 以板书线索,引导学生共同来梳理本课所学知识。 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与归纳,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强化了本课内容。巩固了本课知识。
课外探究 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有关我国的寒潮、台风、水旱灾害等资料,从灾害发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有效的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说明。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两个优点:
1、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进必要的素材与知识,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家庭和社会,走向学生的内心世界。
2、充分利用冬季风图、夏季风图,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等,使地理图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发展智能的重要载体。
气候的基本特征(第2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通过让学生了解我国气候为农业提供的有利条件,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3、使学生能联系实际,说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比较法,分析法
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难点: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中国气候类型图、ppt课件(锋面雨)
教学过程:
一、季风显著
1、南北气温的差异:
第一步:学生阅读1月等温线图中的图例和气温数值,了解气温递变规律,概括总结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即由南向北递减。
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例如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0 °C等温线,用彩色笔描下来,观察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等,在哪些地区发生突然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0 °C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折,主要是因为地形的影响。
第三步,引导学生观察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或变化幅度,如果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气温的差异较大。
第四步,引导学生查找最南、最北气温极端数值,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进一步明确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的特点。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材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为学生播放录像或影碟(VCD)。例如北国冰天雪地,那里的人们在观赏冰灯,海南的人们正在大海中嬉戏,广州的花市鲜花盛开等内容,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巨大差异。
2、东西干湿的差异:
关于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总趋势,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读图总结。读图时,首先要求学生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找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观察四条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形区、行政区,引导学生将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用彩色笔描出,观察800毫米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加深对秦岭—淮河自然地理界线的印象。学生完成以上读图过程后,可以阅读教材中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了解我国降水量极值地区,最后总结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学习干湿地区划分时,教师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首先出示不同干湿地区植被特点的图片、幻灯片,或播放相关的录像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尝试说明这个地区气候的特点,特别是降水的特点。第二,引导学生阅读年降水量分布图,验证自己的想象与图像中反映的降水量特点是否吻合。第三,引导学生阅读干湿地区分布图,将植被与干湿地区对应,进一步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与干湿地区的划分吻合,是否有不吻合的地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可能对东北地区的湿润区产生疑问,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疑惑,解释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而不是单纯用降水量多少进行衡量。
关于降水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教师最好能够多提供一些图片。如果学校条件允许,能够提供动态的录像内容更好,特别是雨中的江南景色,阳光照耀下的甘肃、吐鲁番和黄土高原地区等画面。这些生动形象的画面可以建立学生的感性认识,对解答此题会有较大的帮助。
3、季风气候显著:
对于这部分教材,教师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进行教学。
第一步,说明冬、夏季风的形成,引导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观察教材第36页图2.12和图2.13,亚欧大陆内部,冬、夏季气压分布有什么不同?风向有什么不同?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源地分别是什么地方?冬、夏季风各有什么特点?由此说明季风和季风气候的概念,冬、夏季风的特点。
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及分界线,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夏季风从海洋向陆地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性质会有什么变化?通过思考使学生明确,越向内陆地区,受海洋影响越小,夏季风很难到达内陆地区,因此内陆地区降水比较稀少,这样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第三步,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总结、概括季风气候的特征。
第四步,指导学生明确,与同纬度大陆西岸和内部相比,我国处于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而大陆西岸和内部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第五步,根据冬季风形成的源地及性质,说明寒潮带来的危害有哪些?结合教材第37页阅读材料的内容,说明夏季风到来早晚、持续时间长短以及势力强弱,可能造成水旱灾害的发生。教师用计算机动画,演示锋面雨带推移的过程,增强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关于台风的形成及带来的灾害,可以事前布置学生收听天气预报,或教师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台风的天气预报,并播放台风发生地区当时的录像,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或内陆地区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手段尤为重要。
二、大陆性气候显著
1、我国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年际变化大。
2、结合教材第38页阅读材料的内容,通过比较齐齐哈尔与巴黎,北京与纽约,明确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不同。
三、气候复杂多样:
1、读图了解我国不同的气候类型。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的气候类型主要分为“三大类五小类”(东部: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部: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2、比较各种气候的不同气温和降水的特点。
教学反思: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教学目标
1.阅读有关地图,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及分布,知道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记在我国主要湖泊。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在地图上查找主要河流和湖 ( http: / / www.21cnjy.com )泊,并将水系图与气候图、地形图对照使用,培养学生依照地图分析理解河流水文特征的能力,培养学生用知识的横向、纵向关系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我国众多的河流、湖泊,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不断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地关系教育。
教学重点
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手段
录像机、实物投影仪、投影片、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通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与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候条件,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江河、湖泊的水量也会随其改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板书】第五章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启发提问】说出你所知道的中国河流、湖泊的名称,并说出河流、湖泊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的不利影响。
【教师总结】出示表1:中国河流、湖泊的数量。
我国是一个河流、湖泊众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国家,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河流、湖泊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状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节——河流和湖泊概况。
【板书】第一节  河流和湖泊概况
让学生看中国水系图  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启发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大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
查找塔里木河、弱水河。
【启发提问】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
【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出示投影片】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
【板书】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
内流区、外流区
【转折过渡】设问:内流区和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呢?
【板书】2.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们讲过的哪些气候分界线位置相似?
【教师总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启发提问】分析内流区和外流区水量的大小及原因?
【教师总结】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水量大;内流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少,水量小。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图。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面积各占我国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
【教师总结】出示表2:中国河川流域面积。
同学们想一想,回答问题: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东部多外流河?
【教师总结】这与我国西高东低地势及所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海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西北部距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所以多内流河;东部距海近,气候湿润,降水多,所以多外流河。
【转折过渡】由于内流河、外流河所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被状况等不同,导致内流河、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变化规律不同,我们称其为水文特征不同。
【教师画板图讲解】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量、含沙量、水位、结冰期等。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流体积,它反映河流水资源多少,通常以米3/秒为单位。水位指河流在某地某时段的水面高程,它是反映水体水量大小的最直观的重要标志。含沙量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结冰期指河流封冻的时间长短。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板书】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出示“我国主要河流的年流量变化比较图”。
让学生填空。
学生总结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填表,教师补充。
让学生总结影响外流河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
【教师总结】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气候、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状况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气候条件不同,河流的水量、水位、结冰期也不同,地面植被不同、河流的含沙量也不同。由引可见,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五章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第一节  河流和湖泊概况
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
内流区、外流区
2.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
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1.我国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
2.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原因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1)外流河、内流河的含义是什么?
(2)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是什么?
(3)长江与黄河的水文特征有什么不同?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内流河又有什么样的水文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板书】三、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1.我国内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
出示中国水系图。
【启发提问】我国的内流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那里的自然条件如何?
【教师总结】我国的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那里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沙漠广布,有大面积的无流区。
【转折过渡】设问:内流河水主要来自哪里呢?下面我们看一段录像,大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内流河水的主要来源?
(2)内流河的水量变化有什么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教师总结】内流河水主要来自高山积雪融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和山地降水。内流河水量年变化大,水位高差悬殊。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山地降水也多,河流水量较为丰富;夏季过后,气温降低,冰雪融水量减少,山地降水减少,河流的水量也逐渐减少;冬季气温低于零度,无冰雪融水,河水甚至断流。因此,大部分内流河是季节性河流。在地图上,季节性河流用虚
【启发提问】(1)本图横、纵坐标各代表什么?
(2)在什么季节外流河水量大、水位高?
(3)在什么季节外流河水量小、水位低?
(4)北方的松花江和黄河与南方的长江、西江相比,
流量大小与季节分配有何差别?
【教师总结】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是:夏季水量大,水位高;冬季水量少,水位低。
【转折过渡】为什么我国外流河有这样共同的水文特征呢?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
学生讨论分析我国外流河共同水文特征的成因。
【教师总结】我国外流河的水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量变化,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每当夏季风盛行时,雨季来临,河流水量大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随着冬季风的加强,夏季风逐渐减弱,降水减少,水位逐渐下降。当冬季风盛行时,河流普遍形成枯水期,北方的一些中小河流甚至断流。
【板书】1.我国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
【转折过渡】从时间上来说,我国外流河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量都是夏季多,可从河流水量大小等方面来说,南北方的河流却有很大的差异。下面我们来学习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原因。
【板书】2.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原因
出示我国东部雨带移动投影图。
学生看书第67页“想一想”,第1、第2题,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降水量多,所以,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水量丰富,汛期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降水量少,因此,辽河、海河、黄河水量不太大,汛期短。黑龙江及其支流由于有冬季积雪融水,蒸发量小,河流水量也较为丰富。
【转折过渡】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不仅在汛期长短、水量大小上有差别,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
出示表3:中国主要河流泥沙特征值。
【启发提问】从这组数据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教师总结】辽河、海河、黄河含沙量大;黑龙江及其支流、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含沙量小。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外流河的含沙量不同呢?
【教师总结】辽河、海河、黄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夏季多暴雨,且河流的上、中游地区植被较少,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每年向海洋输送16亿吨泥沙,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流经气候湿润区,森林茂密区,因此含沙量小。但是如果这些地区的森林不加以保护,河流的含沙量也会增大。有人说长江要变成第二条黄河,我们绝不允许这一现象在我们这一代发生。
【找学生讲解】冬季去南方、东北和留在北京过年在气候上感觉有什么不同,河流有什么不同。
学生总结(教师提示):冬季秦岭—淮河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上,河流无结冰期;越往北越冷,辽河、海河、黄河冬季结冰期短,黑龙江及其支流冬季结冰期长。
出示表4: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比较表。线表示。
出示中国水系图,让学生找出两条季节性河流。
【教师总结】塔里木河、弱水以及孔雀河、和田河的某些河段都是季节性河流,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板书】2.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出示塔里木河景观图、中国地形图。
【启发提问】(1)塔里木河所在的地形区是什么盆地?
(2)塔里木河水主要来自哪里?
【教师总结】塔里木河位于我国最大的盆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塔里木盆地,它由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汇集而成,流域面积102万平方千米,全长2179千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
【教师启发】读了下面的资料你有何感想?
塔里木河是塔里木盆地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滋润了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塔里木河每年7月至9月为汛期,10月以后,水量大减,中下游河道经常断流。近年来,由于上中游沿岸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量大增,再加上近年来塔里木河中游沿岸大量盲目引水开荒,又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据塔里木河管理局实地检查,在塔里木河干流中游约400千米的河段上,被垦荒者任意挖堤形成的引水灌口就有138个。在干流中游进行的航拍可以见到:中游河道交叉纵横,洪水时河面宽达30千米,无效蒸发消耗了大量水资源。滥开荒严重扰乱了上中下游的用水比例和用水秩序。水利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目前塔里木河中游向下游的输水量仅是60年代的1/4,下游中段以下完全断流,河道缩短了近300千米。下游地区地下水位下降达10米以上。进入90年代,情况更加严重,几十万亩胡杨林枯萎死亡,大面积的沼泽、芦苇和红柳等消失。沙漠蔓延趋势逐年加剧。生态环境的恶比,严重危及了下游兵团5万多人的生存,那里的耕地面积由60年代的5万公顷,减缩到现在的1.4万公顷。塔里木河下游绿洲不仅有兵团5万多人和1.4万公顷耕地,更重要的是这片绿色走廊是塔里木盆地东部南北联系的必经之地,是新疆与祖国内地联系的第二条战略通道。因此要尽快扭转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
学生讨论。
由此可见,对河流的开发利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出示内流河、外流河示意图。
【启发提问】到此为止,我们学习了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出示表5:内流河、外流河比较表。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总结。
【转折过渡】前面介绍的都是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在我国除了众多的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人工河流。
你们知道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哪一个国家的、叫什么名字吗?
【板书】四、京杭运河
出示京杭运河图。
【启发提问】京杭运河北起什么地方?南到什么地方?
【教师总结】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180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板书】1.起止点、长度
出示京杭运河图。
【启发提问】(1)京杭运河流经哪些省市?
(2)京杭运河沟通哪些水系?
【教师总结】京杭运河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京杭运河的水也来自这五大水系。
【板书】2.经过的省市、沟通的水系
【启发提问】是什么时候、什么人修建了京杭运河呢?
【指图讲解】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早的运河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伐齐国,称霸中原,于公元前485年,从邗城(今江苏扬州)东南到末口(今江苏淮安)开凿刊沟,使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得以贯通。到隋朝,隋场帝证调民工数百万,开挖通济渠,使之南接刊沟。从洛阳附近开凿永济渠,通达天津,然后沿永定河通抵蓟县(北京附近),最后又拓宽加深江南运河。隋代的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从杭州到北京,向西拐了一个大弯。元朝定都北京后,裁弯取直,使它从江淮经山东直接向北,缩短航程800余千米。这就是如今京杭运河的前身。
出示京杭运河景观图。
【启发提问】京杭运河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总结】大运河曾经是中国漕运和商旅 ( http: / / www.21cnjy.com )往来的重要通道,对沟通南北交通起过重要作用。但因流经地区地势高低悬殊,黄河泛滥等原因,河道易被淤塞。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后,运河的运输地位下降,多段河道废弃。1949年后,被淤河道分段被疏通,运河南端还延长了7千米,使运河船只可以能进入钱塘江。目前,运河季节性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它的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居第二位。
出示京杭运河图。
【启发提问】京杭运河通航河段主要在哪些省?
【教师总结】京杭运河通航河段主要在江苏、 ( http: / / www.21cnjy.com )浙江境内,其中江苏邳县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吨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古老的京杭运河还将为南水北调工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板书】3.历史上和现在的作用
(让学生填空)我国最长的河流是______,最长的内流河是______,世界最长的运河是______,我国最大的湖泊是______。
【启发提问】除了青海湖以外,大家还知道哪些湖泊呢?
【转折过渡】这些湖泊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各分布在哪里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湖泊概况。
【板书】五、湖泊概况
【教师讲解】天然湖泊遍集中国各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名称因语言的不同,而有“湖”、“池”、“漾”、“海”、“错”、“诺尔”及“茶卡”之称。湖泊也有内流湖区与外流湖区之分,其分界线与内外流河的分界线大致相同。外流湖区,以含盐量较小的淡水湖为主;内流湖区以含盐量较大的咸水湖为主,但青藏高原上有一些淡水湖。
让学生看课本第69页,图5.5,咸水湖和淡水湖示意图。
【启发提问】看图上,咸水湖和淡水湖输出湖水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对湖水的盐度有什么影响?
【教师总结】咸水湖湖水的输出以蒸发为主,使湖泊中的盐分留在湖中,日积月累,使湖水的盐度增高,形成咸水湖和盐湖。
出示青海茶卡盐湖景观图。
淡水湖湖水大多与河流相通,溶解的盐类物质随水流出湖泊,湖水盐度变比很小。
让学生看中国水系图图例,知道咸水湖和淡水湖不同的表示方式。
【板书】1.湖泊的分类
出示中国地形图。
【教师指图讲解】从中国地形图上看,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湖泊的分布范围广而又相对集中,主要有两大湖旧分市区,面积最大的是青藏高原湖区,湖泊面积约3.7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52%,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区。青藏高原湖区有湖泊1000多个,堪称“千湖之域”,中国的三大咸水湖——青海湖、纳木错、色林错和黄河上游的两大淡水湖——鄂陵湖、扎陵湖均在本区。
出示纳木错景观图。
【教师讲解】纳木错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中国海拔最高的湖泊。星罗棋布的湖泊与闪闪发光的冰川,交相辉映,形成青藏高原特有的自然景色。
出示青海湖景观图。
让学生读书中“读一读”——介绍青海湖的课文。
让学生看中国主要湖泊面积比较图。
青海湖的面积是4583平方千米,请同学们读出五大淡水湖的面积。
出示中国地形图。
【启发提问】五大淡水湖在我国的什么地区?
【教师讲解】五大淡水湖分布在我国的东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原地区,这里是我国淡水湖最集中的地区,湖泊面积占我国湖泊总面积的1/3。湖泊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东南部。
出示鄱阳湖景观图。
【教师讲解】鄱阳湖是中国最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淡水湖,与长江干、支流相通,对长江水量有调节作用。本区湖泊都与江河相通,但泥沙淤积严重,湖泊面积显著缩小,大部分湖水深不足4米,调节河流水量能力显著下降,急需治理。
【板书】2.湖泊的分布:
青藏高原湖区
东部平原湖区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三、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1.我国内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
2.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四、京杭运河
1.起止点、长度
2.经过的省市、沟通的水系
3.历史上和现在的作用
五、湖泊概况
1.湖泊的分类
2.湖泊的分布:青藏高原湖区
东部平原湖区
教学反思:
活动课: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
这一段教材比较复杂,思想教育意义很重要,为此,需要明确:
教学思路:为什么说黄河是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条害河——害与不害在于是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害可变为利,需要用辩证观点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本段和下段的知识要领如下:
1.从“想一想”引入地上河  从地图上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黄河下游支流很少,流域面积狭小,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比地面高,地面流水无法汇入河道。]
2.什么是地上河,看开封附近地上河示意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哪里是黄河河床?哪里是地面?河床比地面低,还是高?高出多少米?[7m,一般高3~4m,有的高出10m以上]故黄河成为有名的地上河(或悬河),请看漫画“船在天上行”,问那是什么意思[人要仰望黄河,或登梯子到大堤上去看]。
3.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追溯到泥沙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你见过黄河吗?为什么叫做黄河、黄海呢?要了解这一系列问题得从泥沙谈起。(1)泥沙的来源。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①土层疏松;②植被破坏严重;③多暴雨冲刷,水土流失严重,这些泥沙大量输入黄河中、下游。此时,请读“主动脉破裂”读一读材料。(2)含沙量。这么多泥沙输入黄河,使黄河水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每年输入下游1.6×109t泥沙,占全国河流总输沙量的60%,泥沙使河水浑黄,黄河也因此而得名。(3)泥沙的去路。黄河流入下游平原,流速变缓,泥沙淤积河道,使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现在,下游河床仍以每年10cm速度向上升高。“做一做”,黄河淤高速度不变,再过100年,黄河河床将比开封市区高出多少米?[17m]
4.河床不断升高,黄河河水高出地面,该怎么办?[只能靠人工筑堤约束河水]
5.中国的一大忧患——大堤随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随处有决口危险  ①黄河下游水量集中7、8月,一遇暴雨,河水猛涨,洪峰过高(陕县记录,黄河最小流量<200m3/s,最大流量1933年8月10日达22000m3/s,1843年还出现36000m3/s的特大洪水),山洪暴发,急流而下,常易决口泛滥。古都开封历史上曾6次被淹,明末一次洪水,37万人淹死34万。②历代反动统治者腐败无能,年久失修,任其泛滥成灾。当时歌谣:“三年两头发大水,万顷良田被淹没,官家年年说治水,百姓眼泪流成河”。③更有甚者,人为制造灾祸,1938年,反动派为了逃命(日寇侵入)挖开花园口大堤,整整泛滥39年,形成黄泛区,读一读“痛苦的回忆”,看一看泛滥时的悲惨景象图。
6.建国40年来的防洪工作成就  加固堤防、分洪、蓄洪,使黄河洪水年年安全泄入大海,并经过1958年22300m3/s特大洪水的考验。
四、根治黄河
1.黄河为害根源尤在  黄河大堤 ( http: / / www.21cnjy.com )被迫不断加高,处于“愈险愈加,愈加愈险”的恶性循环之境地,据测算,这种局面只能再维持50年左右,总有一天维持不住。因此,必须另想办法根本治理。
2.你能不能提几条根治黄河的设想呢?议论后教师总结:
(1)治黄的关键——治沙。
(2)治黄的根本——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
(3)水土保持采取的途径——①生物措施:造 ( http: / / www.21cnjy.com )林种草;②工程措施:打坝淤地,修筑梯田,宣读“读一读”河曲县材料,看一看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圆形)地貌改造成梯田、种草植树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③治理黄土高原分割到户,谁治理谁效益,输入黄河的泥沙大大减少。
(4)治沙、防洪并举  修水库,举三门 ( http: / / www.21cnjy.com )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达到远景目标——①黄河下游河床20年不淤,②使黄河防洪能力由现在的60年一遇大洪水提高到千年一遇。昔日那种“江河横溢,人为鱼鳖”的悲惨景象,以及黄河受诅咒的时代一去不会复还。黄河将由害河变为一条富国利民的河流。
(5)完成“想一想”  ①黄河带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好处——塑造平原,灌溉农田,水能资源,孕育了中华文化。②黄河带来灾害——水灾,危及人民生命财产。③治理工作——防洪(修堤、分洪、蓄洪)治沙(水土保持、水利枢纽)。
教学反思:






冬季风
夏季风
源地:___________
风向:偏_______风
性质:______________
源地:___________
风向:偏_______风
性质:______________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大兴安岭—______山—_______山一_______山一冈底斯山
季风气候异常,
易发生旱涝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