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甘肃省定西市重点中学高一(下)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1. 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古巴比伦王国颁布了涉及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的法典,成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该法典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查士丁尼法典》 C. 《新法典》 D. 《拿破仑法典》
2. 修昔底德曾这样描述雅典执政官伯里克利:“当他看见他们过于自信时,他会使他们感到危险;当他们丧失勇气时,他会恢复他们的自信心。所以雅典在名义上是民主政治,实际上权力正逐渐落人第一公民手中。”据此可知,修昔底德( )
A. 批评伯里克利的僭越行为 B. 为民主政治的衰落感到惋惜
C. 认识到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D. 意识到公民大会已徒有其表
3. 如图为纳尔迈调色板,出土于埃及。反面,纳尔迈国王头戴白冠,右手高举权标,左手抓起跪在地上的敌人的头发。在他的脚下,还有两名敌人正在狼狈逃窜。反面最下部分,象征国王的公牛攻破了设防的城市,正在践踏着企图逃窜的敌人。据此可知,当时的埃及( )
A. 对外战争战无不胜 B. 初步具备国家形态 C. 实行君主专制统治 D. 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4.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灭亡波斯后,到处任命希腊人担任总督,安排波斯降臣降将担任地方官员,也接受波斯生活方式,主持了万名马其顿将士与波斯贵族女子的婚礼。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 )
A. 体现独裁专制的特色 B. 照搬别国的政治制度
C. 具有开放包容的特点 D. 体现穷兵黩武的性质
5. 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的工具,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其中的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是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而它们最早起源于西亚的( )
A. 楔形文字 B. 象形文字 C. 腓尼基字母 D. 甲骨文
6. 13世纪时,法国统治者开始看重塑造国王和王室成员的雕像,并将之摆在巴黎的公众场所,诸如教堂旁、塞纳河畔和主要道路两侧;到14世纪下半叶,统治者的塑像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出现在巴黎的城市空间中。法国统治者此举( )
A. 受到宗教改革的推动 B. 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
C. 意图抗衡教会的权威 D. 推动法国民族国家形成
7. 阿拉伯帝国所占领的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文明高度发达,阿拉伯帝国兴起了翻译运动,在整理和翻译过程中,阿拉伯的哲学家们从希腊哲学中吸取了丰富营养。这一运动()
A. 开启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B. 旨在保存古代希腊文明
C. 推动了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D. 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繁荣
8. 美洲的印第安人,勤劳智慧,早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前就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但是,由于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交通不便,内部之间也交流很少,因此发展相对缓慢,在近代以前还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这反映了,印第安文明( )
A. 内部之间没有任何交流 B. 内部之间的战争频繁
C. 发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D. 因地理环境导致衰落
9. 15世纪前,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已大量使用香料,他们为了从东方大量输入香料,必须交付巨额黄金,而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国的金银矿藏极其贫乏,没有足够的金银来从事香料贸易,这使两国经济状况恶化加剧。由此可见,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是( )
A. 东西方商路阻断 B. 市场需求的扩大 C. 商业革命的开展 D. 货币制度的变革
10. 1565年,西班牙派“圣 巴布洛”号大帆船满载亚洲的香料,从马尼拉运往墨西哥南海岸的阿卡普尔科。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墨西哥银元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形成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形成,直接受益于( )
A. 中国政府的开放政策 B. 迪亚士的远航
C.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 麦哲伦的远航
11. 自从葡萄牙航海家达 伽马率领船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的卡里库特,葡萄牙便开始了在东方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它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是( )
A. 建立商站,控制商路 B. 设立总督,分而治之
C. 贩卖鸦片,掠夺财富 D. 分割领土,扶植傀儡
12.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指出,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印度的航线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两件事。其重要的意义是( )
A. 增加了西欧国家的劳动力 B. 推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C. 促进了美洲工业化的进程 D. 使非洲成为世界商业中心
13. 15、16世纪的意大利多达40个假日,且不包括星期日,而大多节日是宗教节日。在节庆日子里,人们扮演各种宗教神话中的角色,沉浸在如痴如醉的境界之中。这表明当时意大利( )
A. 摆脱神学影响 B. 城市生活节奏紧张 C. 人性得以复苏 D. 居于贸易中心地位
14. 人们开始把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方法应用于整个思想和知识领域,不仅应用于物理领域,而且应用于人类社会。这一做法的意义在于( )
A. 近代物理学得到发展 B. 动摇封建神学的基础
C. 推动宗教改革的进行 D. 促进理性主义的发展
15. 漫画《第三等级的崛起》以正在被拆除的巴士底狱为背景,描绘了被压迫的第三等级正试图砸断锁链并拿起武器,旁边的教士和贵族却无比震惊和畏惧。该漫画生动的反映了( )
A. 英国光荣革命开始 B. 法国大革命爆发 C.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 D. 拿破仑帝国建立
16. 美国1787年宪法第十款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铸造货币;发行纸币……。”这些宪法条文体现了()
A. 民主共和原则 B. 三权分立原则 C. 自由平等原则 D. 联邦制原则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17. 古代世界,波斯、罗马和大汉王朝都对人类文明产生过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一切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
--李铁匠选译《古代伊朗史料选译》他(大流士)从公元前518年起,实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其重要内容如下:(1)建立军、政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将全国划分为许多省,由国王委派总督治理……(2)制定统一的贡赋制度……(3)军事改革……(4)制定统一的货币制度
--《世界上古中古史》朱寰主编材料二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其王长欲通史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后汉书》对罗马帝国的称呼)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儌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也。
--《后汉书 西域传》对大秦的记载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波斯国王使如何进行统治的?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与汉朝交往的情况。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是日耳曼人的家族血缘制度、亲兵制度和罗马的军事体制中逐渐产生出来的,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
——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材料二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是契入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一个巨大错误。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 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美)朱迪斯 M 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材料三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立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主流体制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正是从这个体制外的力量中,孕育出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和演进》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
(2) 材料二作者对欧洲中世纪持何观点?依据材料三对该观点加以解释。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向英国、德意志和法国传播时,宗教改革运动也开始兴起。宗教改革实际上是反对天主教会的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运动,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17世纪中期开始,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主义大旗,在思想上冲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
——摘编自鲍鹭滨主编《<中外历史纲要>史学材料汇编》
材料二:启蒙是针对中世纪的宗教蒙昧主义而言。启蒙思想家批判神权统治、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等,从而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产物,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从17世纪中期开始,欧美主要国家相继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完成了从传统政治体制向新型政治体制的转变。
——摘编自鲍鹭滨主编《<中外历史纲要>史学材料汇编》
(1) 根据材料一归纳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8世纪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实践启蒙运动主张的。
(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思想解放与政治变革的关系。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国王与王后二位陛下决意派臣,克里斯托瓦尔 哥伦布前往上述印度各地,拜谒该地君王,察访民情,观光名胜,了解风土并使其人民皈依吾神圣宗教。二位陛下还令臣一反昔日之旧径,勿由陆路东行而另辟新途,专取海路西行……往印度地区,以便将陛下之诏书面呈当地诸位国王,履行君命。”……1492年11月1日,哥伦布船队在古巴海岸登陆时曾向土著居民明确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臣向二位陛下保证,普天之下,无任何地方比这里景色更美丽……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统治之下……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
--孙家堃译《哥伦布航海日记》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情节要具体,现象要简要,评价要史论结合,准确全面。)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据材料“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古巴比伦王国颁布了涉及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的法典,成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汉谟拉比法典》”,其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A项正确;
B项是古罗马帝国的法律,排除B项;
《新法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法典》,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
D是法国,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答案】C
【解析】据材料“当他看见他们过于自信时,他会使他们感到危险;当他们丧失勇气时,他会恢复他们的自信心。所以雅典在名义上是民主政治,实际上权力正逐渐落人第一公民手中。”可知,修昔底德认为伯里克利既能增加人们的信心,也能使人们有危机感,这说明了伯里克利权力的扩大,也说明了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的所在,C正确;
材料这是反映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客观情况,没有体现“批评伯里克利的僭越行为”,A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B错误;
D和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雅典民主制,要求学生结合雅典民主制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雅典民主制,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3.【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纳尔迈国王头戴白冠,右手高举权标,左手抓起跪在地上的敌人的头发……两名敌人正在狼狈逃窜”“象征国王的公牛攻破了设防的城市,正在践踏着企图逃窜的敌人”可以看出,当时的埃及已经出现了对王权的宣扬与崇拜,这表明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已经出现,埃及初步具备国家形态,故B正确;
A项说法夸张,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
材料体现不出专制统治和国家统一,故排除CD。
故选:B。
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考生需要结合国家起源的表现来回答。
本题主要通过古埃及文明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4.【答案】C
【解析】帝国任命希腊人担任总督,安排波斯降臣降将担任地方官员,接受波斯生活方式,马其顿人与波斯人通婚等,是笼络人心之举,更是有效统治之思,体现出很强的包容性,具有开放的特点,故选C项;
亚历山大继承了君主专制制度,并不断东侵,但这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D项;
亚历山大帝国的政治制度更多表现出东西方政治制度融合交汇的特点,材料体现不出照搬别国政治制度,排除B项。
故选:C。
本题考查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考生需要结合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来回答。
本题主要通过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5.【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最早起源于西亚”,结合所学可知,腓尼基字母是西亚腓尼基人在楔形文字基础上将原来的几十个简单的象形字字母化,形成腓尼基字母,现在的字母文字几乎都可追溯到腓尼基字母,如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故C项正确。排除A、B两项;甲骨文是东亚中国的文字,不是西亚,故D项错误。
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3世纪时,法国统治者开始看重塑造国王和王室成员的雕像,并将之摆在巴黎的公众场所,诸如教堂旁、塞纳河畔和主要道路两侧;到14世纪下半叶,统治者的塑像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出现在巴黎的城市空间中”可知,法国统治者在城市空间中处处显示自己的权力,并将改造后的都城作为自己的象征,这些都是为了增强其自身的权威,抗衡教会的权威,巩固王朝的统治,C项正确;
宗教改革是16世纪开始的,排除A项;
材料无法体现进一步强化王权,排除B项;
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需要结合中世纪欧洲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阿拉伯翻译整理其他地区文明成果的同时吸收了古埃及文明和古希腊文明的成果推动了自身文化的发展,D项正确;
阿拉伯帝国之前就有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排除A项;
整理和翻译其他文明书籍的目的并非保存古代希腊文化,排除B项;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为整理和翻译其他文明书籍提供条件,而非整理翻译书籍推动阿拉伯帝国扩张,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阿拉伯文明的发展,需要结合阿拉伯文明发展的特征和影响来解答。
本题考查阿拉伯文明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C
【解析】因为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交通不便,所以印第安文明内部缺乏交流、发展相对缓慢。由此可知,印第安文明的发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故C正确;
印第安文明内部之间基本没有交流,不等于没有任何交流,故A说法错误;
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印第安文明内部之间的战争频繁,故B错误;
材料信息不是强调印第安文明的衰落,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美洲文明。主要考查印第安文明的发展。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5世纪前,欧洲人对香料需求很大,这就需要大量的黄金,而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国的金银矿藏极其贫乏,没有足够的金银来从事香料贸易,因此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由此可见,由于香料市场的需求扩大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B项正确;
AD与材料无关,排除;
商业革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而非原因,排除C。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0.【答案】D
【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从中国到太平洋到美洲,然后到西班牙的航线,这条航线是由麦哲伦全球航行开辟出来的,明朝时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
D.麦哲伦的航行实际上开辟了从美洲到亚洲的太平洋航线,材料就是这条航线的表现。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麦哲伦全球航行的路线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1.【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道,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人到达东方。他们最初在亚洲的殖民活动就是建立商站,控制商路,A正确;
葡萄牙设立总督是在巴西,B不选;
贩卖鸦片,掠夺财富是英国的所作作为,C不选;
分割领土,扶植傀儡是英、法、俄等对奥斯曼帝国的作为,D不选。
故选:A。
本题考查葡萄牙早期的殖民扩张,识记掌握有关基础知识是解题关键。
本题考查葡萄牙早期的殖民扩张,旨在考查学生对有关葡萄牙早期殖民扩张的有关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和辨识能力。
12.【答案】B
【解析】英国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指出,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印度的航线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两件事。其重要的意义是推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B正确;
ACD均和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5、16世纪的意大利多达40个假日,且不包括星期日”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欧洲正处于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此运动提倡“人文主义”,要重视人的价值和对理想现实生活的追求,材料反映的就是这种思潮下人性得以复苏的表现,C项正确;
根据材料“大多节日是宗教节日”“各种宗教神话中的角色”,可知没有摆脱神学影响,排除A项;
材料无法表明城市生活节奏是否紧张,排除B项;
此时意大利已经丧失了贸易中心地位,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4.【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把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方法应用于整个思想领域……应用于人类社会”可以看出,人们开始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思想领域和社会领域的问题,这表明牛顿的物理学成就促进了理性的觉醒,故D正确;
ABC选项都是对材料片面的理解,均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牛顿的科学成就,要求学生结合牛顿的科学贡献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牛顿的科学成就,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5.【答案】B
【解析】A.巴士底狱、第三等级都是法国大革命前的具体现象,与英国无关,故A项错误;
B.据材料“漫画《第三等级的崛起》以正在被拆除的巴士底狱为背景,描绘了被压迫的第三等级正试图砸断锁链并拿起武器,旁边的教士和贵族却无比震惊和畏惧”并结合所学可知,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故B项正确;
C.巴士底狱、第三等级都是法国大革命前的具体现象,与美国无关,故C项错误;
D.1804年拿破仑帝国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法国大革命,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法国大革命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6.【答案】D
【解析】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为改变美国立国初期邦联制中央政府软弱无力的状况,采取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措施,主要体现在实行联邦制代替邦联制,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联邦制下的中央政府权力加强。故D项正确。
ABC项都不是材料的反映,故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1787年美国宪法。根据美国宪法内容,理解联邦制和三权分立的共和制的表现。
本题考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对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及作用的掌握。
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1、确立联邦制,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又相对保证了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制衡;2、共和政体上体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原则,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有效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保证美国长期的稳定,并对世界民主政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7.【答案】【小题1】宣扬君权神授,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阂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
【小题2】借助丝绸之路通过安息,罗马与汉朝有间接的贸易往来;东汉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未至;2世纪时,罗马商人来到洛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使者来汉。(或答:通商,遣使。)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一切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建立军、政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将全国划分为许多省,由国王委派总督治理……制定统一的贡赋制度……军事改革……制定统一的货币制度”;
(2)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解答的关键信息是“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儌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也”。
本题考查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以及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答案】【小题1】特征:政治:实行封君封臣制度(贵族等级制);经济:盛行庄园和农奴制度;思想文化:基督教会占有重要地位。
【小题2】观点:欧洲中世纪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解释:城市的出现,使欧洲中世纪出现了新的阶级和新的文化;推动了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世纪欧洲。第一问要求学生结合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来分析;第二问结合欧洲中世纪的特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世纪欧洲,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9.【答案】【小题1】原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小题2】美国1787年宪法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法国《人权宣言》宣扬自由、平等思想;法国大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体现人民主权。
【小题3】思想解放促进社会变革,推动社会进步;社会变革为思想解放创造良好的环境,进一步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总之,它们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了启蒙运动、文艺复兴、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第一问结合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分析;第二问结合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第三问结合思想解放与政治变革的关系分析。
本题考查了启蒙运动、文艺复兴、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0.【答案】解答时可以从材料中任意提取一个情节,然后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特点和影响来进行分析说明,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比如:新航路开辟得到了西班牙王室的支持,结合西班牙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赞助表现,以及当时新航路开辟的主观条件来说就可以。
故答案为:
答案一:
情节:国王与王后二位陛下决意派哥伦布前往上述印度各地。
重大历史现象:新航路开辟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概述与评价:14、15世纪,生产力的提高使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得西欧各国急需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奥斯曼上耳其帝国阻断陆路交通使得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成为必要。西班牙处于大西洋与地中海交汇连接处,地理位置优越,政治上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信奉基督教。获得东方的奢侈品是西班牙王室的经济动因,向东方传递基督福音是强大精神动因。自然科学的进步,造船技术的发达,人文主义的发展都成为西班乐王室支持哥伦布开辟新大陆的重要条件。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完成了新航路开辟,为西班牙获取了大量东方财富。但这些财富没有转化为生产资本,致使西班牙最后衰落下去。
答案二:
情节:1492年11月1日,哥伦布船队在古巴海岸登陆时曾向土著居民明确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
历史现象:14、15世纪西欧社会兴起了寻金热。
概述与评价:14、15 世纪,生产力的提高使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得西欧各国急需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一种寻金热迅速弥漫开来。自新航路开辟出来后,东方的黄金源源不断被运往欧洲,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当然,西班牙、葡萄牙获得的贵金属用于自我消费,没有转化成资本,从而日渐衰落。
答案三:
情节:臣向二位陛下保证,普天之下,无任何地方比这里景色更美丽……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统治之下。
历史现象:伴随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之路。
概述与评价: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率先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之路,它们亚非拉许多地方变为自己的殖民地,从中获得大量财富。自贸易中心转移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后,促进了荷兰、英法等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了加快原始资本积累,这些国家纷纷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是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引发了西欧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给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带来严重灾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特征和产生的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