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10 劝 学
师 说
一、基础知识积累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固:本来。
B.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C.以为轮,其曲中规 规:规则。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借助。
2.下列加点的“焉”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对下列加点的“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②彼童子之师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⑤士大夫之族
⑥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A.①和③相同
B.②和⑤相同
C.①和⑥相同
D.②和④相同
4.下列对《劝学》一课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想修身进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必须把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向他人学习结合起来,这是文章论述的中心。
B.“终日而思”之所以不如“须臾之所学”收获大,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借助外在的人或物。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作者以设喻引出论断,使文章更加具有说服力。
D.文中除少数地方直接说理外,几乎都是比喻说理。通过比喻阐述道理、证明论点,这是本文在写作上的一大特色。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修 身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①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 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曰谗,害良曰贼。是谓是、非谓非曰直。窃货曰盗,匿行曰诈,易言曰诞。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②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③成;厌④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 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选自《荀子·修身》,有删改)
注①菑然:如同有灾害在身的样子。菑,同“灾”。②折(shé)阅:亏损出售。折,亏损。阅,卖。③崇:同“终”,最终。④厌:堵塞。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在本文中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B.“跬步”,古时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故半步叫“跬”。
C.“驽马十驾”的“驾”是一天的行程,“十驾”是拉车走十天。
D.“江河”,古代既指一般的河流,也指长江和黄河。文中就是指一般的河流。
6.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B.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C.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D.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人不修身,他们亲近阿谀奉承自己的人,疏远规劝自己改正错误的人,把纠正自己的错误当作笑话,把极端忠诚的行为看成对自己的戕害。
B.在对待是非上,明智的人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愚蠢的人却否定正确的,肯定错误的。正直的人对的就说对,错的就说错。
C.修身的人修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就可因内心富贵而骄傲;重视道义轻视王公贵族;内心省却了杂念,就会觉得外物很轻。
D.一次只能走半步的跛鳖一直走下去,也能到达目的地;六匹骏马拉车却不能到达,这就是“做”和“不做”的不同。修身也应像跛鳖一样,贵在行动。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
(2)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
9.荀子认为应如何“修身” 请根据文意简要加以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 ,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荀子·劝学》中用行千里路作比喻,表达成事需善于借助外力的语句是“ , , ”。
(3)《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学习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 , ”。
(4)《荀子·劝学》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火烤变形之后,即使又晒干也无法复原的例子,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样子的句子是“ , , ”。
(5)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 , ”。
(6)《师说》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点明作者的态度和最终结果的句子是“ , ”。
(7)《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 ”。
1.答案:C
解析:规:圆规。
2.答案:D
解析:A、B、C三项中的“焉”均为兼词,是“于此”的意思;D项中的“焉”是语气助词。
3.答案:C
解析:①②③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其中①和⑥用法相同,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相当于“的”;③是宾语前置的标志。④和⑤是指示代词,这些。
4.答案:A
解析:A项,“把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向他人学习结合起来”说法错误,作者认为“思”不如“学”;“论述的中心”也不正确。
5.答案:D
解析:D项,“江河”,古代具体指长江和黄河,今天泛指河流。这里指的是长江、黄河。
6.答案:A
解析:这段文字的意思是“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那些活在世上而闲荡的时间很多的人,他们即使能超出别人也决不会很远的”。可根据意思和句式断开。
7.答案:C
解析:原文“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修”是“美好”而不是“修身”之义。整句话的意思是“志向美好就能傲视富贵,把道义看得重就能藐视王公,注重内心修养就会看轻身外之物”。
8.参考答案:(1)所以指出我的缺点而批评又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而赞赏又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友。(2)古书上说:“君子役使外物,小人被外物役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了。
9.参考答案:①荀子认为,修身是见善自存,见不善自省,要隆师亲友、好善不厌;②修身要以道义为重,注重内心修养;③要达到完满的境界,必须不休不辍。
参考译文看到好的行为,一定要认真检查自身是否具有;看到不好的行为,一定要心怀忧惧地反省自己。好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要坚定不移地爱自己;不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要像有灾害在身似的厌恶自己。所以指出我的缺点而批评又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而赞赏又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友;阿谀奉承我的人,就是陷害我的贼人。所以君子尊崇老师,亲近朋友,而极端痛恨那些谄媚自己的贼人。追求好的德行永远不满足,受到劝告能够警惕,这样即使不想进步,可能吗 小人则正好相反,自己极其昏乱,却还憎恨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自己极其无能,却还想要别人说自己贤能;自己的心地像虎、狼,行为像禽兽,却又憎恨别人批评自己。对阿谀奉承自己的人就亲近,对规劝自己改正错误的人就疏远,把纠正错误当作讥笑,把极端忠诚的行为看成对自己的戕害,这样的人即使想不灭亡,可能吗 用善良的言行来引导别人叫作教导,用善良的言行来附和别人叫作顺应;用不良的言行来引导别人叫作谄媚,用不良的言行来附和别人叫作阿谀。肯定正确的(言行)、否定错误的(言行)叫作明智,否定正确的(言行),肯定错误的(言行)叫作愚蠢。中伤贤良叫作谗毁,陷害贤良叫作残害。对的就说对、错的就说错叫作正直。偷窃财物叫作盗窃,隐瞒自己的行为叫作欺诈,轻易乱说叫作荒诞。取舍没有定规叫作反复无常,为了保住利益而背信弃义叫作大贼。志向美好就能傲视富贵,把道义看得重就能藐视王公,注重内心修养就会看轻身外之物。古书上说:“君子役使外物,小人被外物役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了。身体劳累而心安理得的事,就做;利益少而道义多的事,就做。侍奉昏乱的君主而显贵,不如侍奉陷于困境的君主而顺行道义。所以优秀的农夫不因为遭到水灾旱灾就不耕种,优秀的商人不因为亏损而不做买卖,有志操和学问的人不因为贫穷困厄而怠慢道义。骏马一天能跑千里,劣马走十天也能到达。所以半步半步地走个不停,瘸了腿的甲鱼也能走到千里之外;堆积泥土不停止,最终能堆成土山;堵塞水源,开通沟渠,长江黄河也会枯竭;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就是六匹骏马拉车也不能到达目的地。各人的资质悬殊,哪会像瘸了腿的甲鱼和六匹骏马那样大呢 然而,瘸了腿的甲鱼能够到达,六匹骏马却不能到达,这没有其他的缘故啊,有的人去做,有的人不去做罢了!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那些活在世上而闲荡的时间很多的人,他们即使能超出别人也决不会很远的。
10.答案:(1)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2)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 (3)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4)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5)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6)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7)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