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学案(时空坐标+思维导图+知识梳理+重难突破+模拟测试)(学生版+教师版)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两课时)
(一)学 生 版
【时空坐标】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1.冷战的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2.原因(1)制度差异:美国和苏联是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超级大国。(2)同盟关系破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3)根本原因: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3.开始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4.主要表现领域国家措施时间影响政治美国杜鲁门主义1947.3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苏联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1947.9宣布世界分裂为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两个相互敌对和斗争阵营经济美国马歇尔计划1947.6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巩固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苏联经互会1949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统计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军事美国“北约”1949.4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形成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苏联“华约”1955.5地缘美国第一次柏林危机1948.6直接导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49年成立,德国分裂苏联5.两极对峙格局的特征(1)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集团之外。(2)阵线分明:美苏对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3)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4)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5)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6.“冷战”与两极对峙格局的影响(1)积极:①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②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2)消极:①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为两部分;②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③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1.冷战的发展(1)特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对抗。(2)表现1)缓和:美、苏开展对话;2)对抗:①1958年11月的第二次柏林危机;②1962年10月古巴导弹危机。(3)影响:带来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空前严重。2.多极力量的成长西方阵营逐渐分化(1)西欧: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 是一个经济一体化组织(2)日本:经济“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1)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2)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崛起(1)标志事件:拥有“两弹一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2)意义: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第三世界的兴起(1)万隆会议: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 (2)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3.影响: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三、两极格局的瓦解1.美苏关系时期特征苏联美国70年代日趋紧张苏联入侵阿富汗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大搞军备竞赛,实施“战略防御计划”1985年以后走向缓和①对话: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②裁军: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③战略收缩: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两德统一;苏联与中国关系也实现了正常化 1990年两德实现统一2.两极格局的瓦解(1)原因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②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2)标志:苏联解体。(3)影响: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随之结束。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重难突破】
一、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1)联系
①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是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
②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具体表现。
(2)区别
①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地反共反苏。
②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3)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二、认识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与影响
(1)随着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强,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展开竞争。
(2)20世纪50年代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其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了两极格局。
(4)改革开放后,中国迅速崛起,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
(5)美国和苏联受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相对衰落。
(6)两极格局因为美苏的相对衰落,日本、西欧、中国及第三世界的兴起而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并深入发展。
【模拟测试】
1.(2023·江苏·联考三模)1947年6月,讨论马歇尔计划的巴黎会议召开,苏联的态度出现了重大变化。该变化表明冷战的态势是( )
时间 态度 理由
6月22日 同意出席并动员东欧盟国出席 希望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重提德国的赔偿问题
7月8日 退出会议并要求东欧盟国拒绝参加 该计划会导致西方势力渗入东欧,使欧洲在经济政治上依附于美国并建立一个反对苏联的集团
8月6日 与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 组成对抗西方的利益集团,加强苏联对东欧的空制,巩固与东欧的经济关系
A.苏联加强了对东欧的组织控制 B.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C.正在朝着集团对抗的方向发展 D.苏联最终确定冷战对抗的政策
2.(2023·海南海口·海南中学三模)《尼克松回忆录》中写到:“12月22日晚,肯尼迪总统(1961—1963)在一次十分引人注目的电视演讲中宣称,苏联已把中程核导弹运进了古巴。他宣称美国海军封锁古巴,并要求苏联立即拆除并撤走导弹。全世界都紧张地注视着赫鲁晓夫对这一直接挑战所作出的反应。”由材料可知( )
A.美苏冷战出现严重正面对峙 B.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攻势
C.世界时刻面临热核战争威胁 D.地缘政治的核心已转至美洲
3.(2023·四川德阳·模拟预测)下图为1959年美国在莫斯科举办的博览会情况。美国此举主要是为了( )
●苏联民众惊讶于琳琅满目的展品,特别是速冻食品、精美的收音机、彩色电视机、照相机、洗衣机等家庭消费品●苏联年轻女性争先恐后尝试美国造型师免费提供的理发、化妆和修剪指甲服务●苏联青年人热烈议论着美国的流行爵士乐和高保真照片,大街小巷时而还会传来流行爵士乐的曲调
A.展示物质文化凸显国家实力 B.借助经济交流扭转冷战劣势
C.通过两国合作扩大商品输出 D.加强宣传攻势渗透意识形态
4.(2023·河北·联考模拟预测)艾森豪威尔第一届政府时期对外援助并不积极,但基本上维持了杜鲁门政府经济、技术援助的规模。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即第二届政府时期,开始更多地关注拉美等第三世界国家;由强调军事援助,逐渐演变为突出经济援助和经济建设。这些变化( )
A.说明美国改变了冷战的思维 B.反映出美苏由对抗走向缓和
C.旨在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D.加重了美国冷战的经济成本
5.(2023·河北衡水·联考二模)1950年,设在西德的自由欧洲电台用捷克语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广播,拉开了美国中情局秘密资助的“自由之风”行动的序幕。次年5月,捷政府就此事向美国政府发起抗议,美方在回应时表示,信息自由是美国乃至西方民主的基本原则,美国政府无权干预私有广播机构依据信息自由原则所展开的活动。这实质上反映了( )
A.两极格局的形成 B.美欧关系的破裂
C.冷战局势的发展 D.西方民主的内涵
6.(2023·海南·二模)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国决定在土耳其部署15枚“木星”远程导弹,作为对付苏联的一种威慑力量;1962年10月中旬,美国发现苏联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1963年1月中旬,美国政府正式宣布将分阶段撤出部署在土耳其的“木星”远程导弹。材料说明( )
A.美苏争霸威胁了世界的安全 B.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优势地位
C.美苏两国既有竞争又有妥协 D.第三世界成为美苏争霸的工具
7.(2023·河北·模拟预测)在二战尚未结束之前,美苏对战后势力范围已经做出了令双方相对满意的划分,但美苏间经济合作的破裂、西欧经济形势的恶化和西欧安全形势之间的互动,共同推动了冷战秩序的形成。由此可知,冷战秩序的形成( )
A.为欧洲走向联合提供了一定条件 B.较长时期内避免了战争的威胁
C.缘于政治对抗与金融竞争的结合 D.充分吸取了经济大危机的教训
8.(2023·湖南长沙·模拟预测)下图所示为1946年1月29日英国《标准晚报》上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描绘的场景是时任英国外交大臣的贝文和苏联负责外交事务的维辛斯基争论伊朗的石油特许权问题。该漫画可用来说明( )
A.资源争夺是冷战兴起的重要原因 B.二战结束后世界石油危机加剧
C.美、苏争霸的重点转向争夺西欧 D.英国将冷战的责任推卸给苏联
9.(2023·广东·二模)下图为冷战时期苏联的讽刺漫画。画中的地图为中东地区,地图上的文字为“东方邻居”,桶上的文字则为“油”,图中三人代表不同的欧美国家。它表明当时( )
A.军备竞赛导致局势紧张 B.苏联警惕欧美势力扩张
C.苏联重视保护自身石油资源 D.中东成为美苏对抗的最前沿
10.(2023·福建泉州·模拟预测)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拒绝了美国的“多边核力量”计划和美苏倡导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稍后,苏联漫画家创作《法国正为季节性的供暖做准备》(如下图),戴高乐抱着大量导弹向共和国的房子走去,烟囱里冒出如同核爆炸般的蘑菇云。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阵营走向瓦解 B.苏联与西方关系的缓和
C.战后国际秩序受到冲击 D.法国奉行民族利己主义
11.(2023·河北·联考三模)为了对抗马歇尔计划,苏联于1947年推出“莫洛托夫计划”,致力于加强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关系。美国同西欧国家联合起来,于1950年1月9日成立了“对共产党国家出口管制统筹委员会”,对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贸易管制。材料表明( )
A.冷战对抗阻碍全球化的发展 B.美苏冷战起源于经济因素
C.战后欧洲经济陷入低迷局面 D.两极对峙以经济压制为主
12.(2023·山东泰安·三模)德国国际与安全事务研究所所长沃尔克·佩茨认为,自拜登出任美国总统以来,面对中美竞争,欧洲国家既不愿意二选一,同时也难以采取等距离政策。因此,欧洲正在加大努力定义自身既包括地缘经济也包括地缘政治的利益和优先事项。这论述折射出当前( )
A.美德外交政策趋近 B.欧洲一体化程度加深
C.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欧盟趁机向东方扩张
13.(2023·黑龙江哈尔滨·哈师大附中三模)20世纪8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逐渐形成“敲打日本”的局面,如荷兰记者沃尔夫伦发表的《日本权力结构之谜》一书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日本;美国学者约翰逊也说:“日本所需石油的55%通过波斯湾,美国和欧洲保护着这条海上通道,为什么只有日本坐享其成,日本应以某种形式负担其代价。”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阵营分崩离析 B.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C.日本缺乏大国责任担当 D.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14.(2023春·重庆沙坪坝·校考)下图为美国漫画家Herblock创作的题为《让我们为这东西加把锁》的漫画,1962年11月发表于华盛顿邮报,图片下方的“NUCLEARWAR”意为“核战争”。该漫画反映出( )
A.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
B.美苏处理核威胁走向理性
C.追求国际和平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D.核威胁改变了大国博弈的关系实质
15.(2023·江苏苏州·三模)西方世界普遍认为,冷战终结是大西洋同盟体系主导下自由世界的全方位胜利。俄罗斯认为,冷战终结是双方联合协商的结果,它意味着俄罗斯将与西方一道以平等创始人的身份重塑一个基于求同存异、观念和制度多元主义等理念的泛欧洲共同体和一个更加包容的国际安全体系。由此可知冷战的终结( )
A.推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 B.扩大了西方世界影响力
C.埋下了国际冲突的隐患 D.密切西方与俄罗斯联系
【模拟测试】答案与解析
1.【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47年,苏联从同意并动员东欧盟国参与马歇尔计划、到带领东欧盟国退出巴黎会议,再到与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该变化表明冷战发展到经济领域,正在朝着集团对抗的方向发展,C项正确;苏联加强了对东欧的组织控制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A项;据所学,直到1955年华约成立,欧洲才形成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冷战的发展而非苏联冷战对抗政策的最终确定,排除D项。
2.【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2年(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古巴导弹危机导致美苏关系紧张,出现严重的正面对峙,A项正确;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无法体现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攻势,排除B项;C项错在“时刻”面临威胁,排除C项;地缘政治核心一直在欧洲,排除D项。
3.【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9年(美国)。根据材料可知,此时处于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利用文化宣传、经济展示等手段宣扬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强宣传攻势渗透意识形态,D项正确;美国此举主要是为了加强宣传攻势渗透意识形态,A项不属于主要目的,排除A项;此时美国并不处于劣势,排除B项;美国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宣传攻势渗透意识形态,而不是通过两国合作扩大商品输出,排除C项。
4.【答案】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国)。根据材料信息,森豪威尔第二届政府时期“更多地关注拉美等第三世界国家”,其目的是确保并扩大美国在“中间地带”的势力范围,遏制共产主义可能的“渗透”或“颠覆”,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冷战下的对抗走向缓和还要看苏联的反应,材料未涉及苏联的态度,排除B项;无论是军事援助还是经济援助,冷战成本都很高,排除D项。
5.【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冷战时期(美国、欧洲)。据材料“设在西德的自由欧洲电台用捷克语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广播”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冷战过程中通过除直接军事战争之外的一切方式进行对抗,本质上反映了冷战局势的发展,C项正确;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时间是1955年,排除A项;冷战时期美国与西欧关系并没有破裂,排除B项;材料放映了冷战时期两个阵营互相攻击对方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非反映了西方民主的内涵,排除D项。
6.【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1963年(美国、苏联)。由材料中“美国决定在土耳其部署15枚‘木星’远程导弹”“美国发现苏联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美国政府正式宣布将分阶段撤出部署在土耳其的‘木星’远程导弹”等信息可知,美国积极遏制苏联的发展,同时又会为了自身的利益与苏联妥协,这说明美苏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妥协,C项正确;A项表述符合史实,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20世纪50、6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攻势,B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材料体现的是20世纪50、60年代,美苏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妥协,排除B项;材料虽涉及第三世界的古巴,但是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第三世界成为美苏争霸的工具”的认识,排除D项。
7.【答案】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原因题和影响题。时空是二战尚未结束之前。据材料“美苏对战后势力范围已经做出了令双方相对满意的划分……共同推动了冷战秩序的形成”,可以看出美苏之间政治的对抗和经济合作的破裂,政治和经济双重的作用推动了冷战的形成,C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欧洲联合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冷战的形成的条件和背景,未提及避免了战争的威胁,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经济大危机对冷战形成的影响,排除D项。
8.【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46年。据题干材料可知主要结论:1946年二战结束初期,英苏之间争夺伊朗的石油特许权。结合所学可知,二战结束初期,美英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从战争合作走向对抗,石油资源的争夺也体现在双方的对抗,是冷战兴起的重要原因。A项正确;石油危机加剧是20世纪70年代,排除B项;美苏争霸的重点一直是欧洲,题干提到的是英国与苏联,排除C项;漫画体现英国与苏联在石油资源方面的对抗,而不是英国将冷战责任推给苏联,排除D项。
9.【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冷战时期的美苏。从材料中的内容可以看出,欧美国家正觊觎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因此材料主旨反映出苏联警惕欧美势力在中东地区的扩张,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军备的内容,无法得出相关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地区是中东地区,而不是苏联自己的石油,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对美苏对抗的前沿地区进行对比,不能得出中东是最前沿,结合所学可得出欧洲才是最前沿,排除D项。
10.【答案】C【详解】二战结束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法国戴高乐拒绝美国和苏联的计划、条约,反映法国外交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对两极格局的冲击,C项正确;资本主义阵营逐渐分化,而非瓦解,排除A项;20世纪六十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关系紧张,而且材料中并未提到苏联和西方的关系,排除B项;法国的做法是为了摆脱美苏的影响,维护本国利益,这不属于民族利己主义,排除D项。
11.【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至1950年(苏联)。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统筹委员会对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贸易管制,不利于市场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这一切都起源于美苏冷战,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提出之前,美苏之间就已在政治领域开始了冷战,排除B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调整,经济有所恢复,排除C项;两极对峙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多个方面,排除D项。
12.【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欧洲)。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面对美国排挤中国的情况,欧洲国家不愿意二选一,说明欧盟有自己的外交利益和主张,反映了当前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既不愿意二选一,同时也难以采取等距离政策”,德国与美国外交政策没有趋近,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欧盟积极谋求包括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利益和优先事项,未体现一体化程度加深和趁机向东方扩张,排除BD项。
13.【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日本和欧美)。据材料“敲打日本……为什么只有日本坐享其成,日本应以某种形式负担其代价。”,可知20世纪80年代欧美国家敲打日本,都是由于日本经济的腾飞对他们的利益产生了冲击,美日欧三足鼎立是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B项正确;“分崩离析”,表述夸大,此时资本主义阵营并未崩溃,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对日本经济腾飞的担忧,与大国责任担当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日本经济发展对经济格局的影响,并不能说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排除D项。
14.【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2年(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美苏两国在使用核武器方面“加把锁”,不轻易使用核武器,这说明美苏处理核威胁走向理性,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使用核武器,而不是美苏争霸中苏联的地位,排除A项;材料属于美国漫画,无法说明追求国际和平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排除C项;1962年大国博弈的实质仍然是争霸,并未改变,排除D项。
15.【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西方国家和俄罗斯关于冷战终结的说法不同,体现了西方国家和俄罗斯的博弈,埋下了国际冲突的隐患,C项正确;冷战的终结推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西方国家和俄罗斯关于冷战终结的说法不同,不能说明冷战终结扩大了西方世界影响力,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冷战的终结埋下了国际冲突的隐患,未体现密切西方与俄罗斯联系,排除D项。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学案(时空坐标+思维导图+知识梳理+重难突破+模拟测试)(学生版+教师版)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两课时)
(二)教 师 版
【时空坐标】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1.冷战的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2.原因(1)制度差异:美国和苏联是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超级大国。(2)同盟关系破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3)根本原因: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3.开始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4.主要表现领域国家措施时间影响政治美国杜鲁门主义1947.3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苏联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1947.9宣布世界分裂为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两个相互敌对和斗争阵营经济美国马歇尔计划1947.6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巩固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苏联经互会1949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统计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军事美国“北约”1949.4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形成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苏联“华约”1955.5地缘美国第一次柏林危机1948.6直接导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49年成立,德国分裂苏联5.两极对峙格局的特征(1)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集团之外。(2)阵线分明:美苏对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3)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4)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5)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6.“冷战”与两极对峙格局的影响(1)积极:①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②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2)消极:①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为两部分;②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③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1.冷战的发展(1)特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对抗。(2)表现1)缓和:美、苏开展对话;2)对抗:①1958年11月的第二次柏林危机;②1962年10月古巴导弹危机。(3)影响:带来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空前严重。2.多极力量的成长西方阵营逐渐分化(1)西欧: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 是一个经济一体化组织(2)日本:经济“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1)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2)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崛起(1)标志事件:拥有“两弹一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2)意义: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第三世界的兴起(1)万隆会议: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 (2)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3.影响: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三、两极格局的瓦解1.美苏关系时期特征苏联美国70年代日趋紧张苏联入侵阿富汗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大搞军备竞赛,实施“战略防御计划”1985年以后走向缓和①对话: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②裁军: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③战略收缩: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两德统一;苏联与中国关系也实现了正常化 1990年两德实现统一2.两极格局的瓦解(1)原因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②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2)标志:苏联解体。(3)影响: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随之结束。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重难突破】
一、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1)联系
①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是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
②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具体表现。
(2)区别
①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地反共反苏。
②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3)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二、认识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与影响
(1)随着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强,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展开竞争。
(2)20世纪50年代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其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了两极格局。
(4)改革开放后,中国迅速崛起,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
(5)美国和苏联受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相对衰落。
(6)两极格局因为美苏的相对衰落,日本、西欧、中国及第三世界的兴起而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并深入发展。
【模拟测试】
1.(2023·江苏·联考三模)1947年6月,讨论马歇尔计划的巴黎会议召开,苏联的态度出现了重大变化。该变化表明冷战的态势是( )
时间 态度 理由
6月22日 同意出席并动员东欧盟国出席 希望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重提德国的赔偿问题
7月8日 退出会议并要求东欧盟国拒绝参加 该计划会导致西方势力渗入东欧,使欧洲在经济政治上依附于美国并建立一个反对苏联的集团
8月6日 与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 组成对抗西方的利益集团,加强苏联对东欧的空制,巩固与东欧的经济关系
A.苏联加强了对东欧的组织控制 B.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C.正在朝着集团对抗的方向发展 D.苏联最终确定冷战对抗的政策
【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47年,苏联从同意并动员东欧盟国参与马歇尔计划、到带领东欧盟国退出巴黎会议,再到与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该变化表明冷战发展到经济领域,正在朝着集团对抗的方向发展,C项正确;苏联加强了对东欧的组织控制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A项;据所学,直到1955年华约成立,欧洲才形成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冷战的发展而非苏联冷战对抗政策的最终确定,排除D项。
2.(2023·海南海口·海南中学三模)《尼克松回忆录》中写到:“12月22日晚,肯尼迪总统(1961—1963)在一次十分引人注目的电视演讲中宣称,苏联已把中程核导弹运进了古巴。他宣称美国海军封锁古巴,并要求苏联立即拆除并撤走导弹。全世界都紧张地注视着赫鲁晓夫对这一直接挑战所作出的反应。”由材料可知( )
A.美苏冷战出现严重正面对峙 B.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攻势
C.世界时刻面临热核战争威胁 D.地缘政治的核心已转至美洲
【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2年(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古巴导弹危机导致美苏关系紧张,出现严重的正面对峙,A项正确;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无法体现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攻势,排除B项;C项错在“时刻”面临威胁,排除C项;地缘政治核心一直在欧洲,排除D项。
3.(2023·四川德阳·模拟预测)下图为1959年美国在莫斯科举办的博览会情况。美国此举主要是为了( )
●苏联民众惊讶于琳琅满目的展品,特别是速冻食品、精美的收音机、彩色电视机、照相机、洗衣机等家庭消费品●苏联年轻女性争先恐后尝试美国造型师免费提供的理发、化妆和修剪指甲服务●苏联青年人热烈议论着美国的流行爵士乐和高保真照片,大街小巷时而还会传来流行爵士乐的曲调
A.展示物质文化凸显国家实力 B.借助经济交流扭转冷战劣势
C.通过两国合作扩大商品输出 D.加强宣传攻势渗透意识形态
【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9年(美国)。根据材料可知,此时处于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利用文化宣传、经济展示等手段宣扬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强宣传攻势渗透意识形态,D项正确;美国此举主要是为了加强宣传攻势渗透意识形态,A项不属于主要目的,排除A项;此时美国并不处于劣势,排除B项;美国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宣传攻势渗透意识形态,而不是通过两国合作扩大商品输出,排除C项。
4.(2023·河北·联考模拟预测)艾森豪威尔第一届政府时期对外援助并不积极,但基本上维持了杜鲁门政府经济、技术援助的规模。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即第二届政府时期,开始更多地关注拉美等第三世界国家;由强调军事援助,逐渐演变为突出经济援助和经济建设。这些变化( )
A.说明美国改变了冷战的思维 B.反映出美苏由对抗走向缓和
C.旨在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D.加重了美国冷战的经济成本
【答案】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国)。根据材料信息,森豪威尔第二届政府时期“更多地关注拉美等第三世界国家”,其目的是确保并扩大美国在“中间地带”的势力范围,遏制共产主义可能的“渗透”或“颠覆”,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冷战下的对抗走向缓和还要看苏联的反应,材料未涉及苏联的态度,排除B项;无论是军事援助还是经济援助,冷战成本都很高,排除D项。
5.(2023·河北衡水·联考二模)1950年,设在西德的自由欧洲电台用捷克语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广播,拉开了美国中情局秘密资助的“自由之风”行动的序幕。次年5月,捷政府就此事向美国政府发起抗议,美方在回应时表示,信息自由是美国乃至西方民主的基本原则,美国政府无权干预私有广播机构依据信息自由原则所展开的活动。这实质上反映了( )
A.两极格局的形成 B.美欧关系的破裂
C.冷战局势的发展 D.西方民主的内涵
【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冷战时期(美国、欧洲)。据材料“设在西德的自由欧洲电台用捷克语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广播”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冷战过程中通过除直接军事战争之外的一切方式进行对抗,本质上反映了冷战局势的发展,C项正确;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时间是1955年,排除A项;冷战时期美国与西欧关系并没有破裂,排除B项;材料放映了冷战时期两个阵营互相攻击对方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非反映了西方民主的内涵,排除D项。
6.(2023·海南·二模)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国决定在土耳其部署15枚“木星”远程导弹,作为对付苏联的一种威慑力量;1962年10月中旬,美国发现苏联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1963年1月中旬,美国政府正式宣布将分阶段撤出部署在土耳其的“木星”远程导弹。材料说明( )
A.美苏争霸威胁了世界的安全 B.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优势地位
C.美苏两国既有竞争又有妥协 D.第三世界成为美苏争霸的工具
【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1963年(美国、苏联)。由材料中“美国决定在土耳其部署15枚‘木星’远程导弹”“美国发现苏联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美国政府正式宣布将分阶段撤出部署在土耳其的‘木星’远程导弹”等信息可知,美国积极遏制苏联的发展,同时又会为了自身的利益与苏联妥协,这说明美苏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妥协,C项正确;A项表述符合史实,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20世纪50、6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攻势,B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材料体现的是20世纪50、60年代,美苏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妥协,排除B项;材料虽涉及第三世界的古巴,但是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第三世界成为美苏争霸的工具”的认识,排除D项。
7.(2023·河北·模拟预测)在二战尚未结束之前,美苏对战后势力范围已经做出了令双方相对满意的划分,但美苏间经济合作的破裂、西欧经济形势的恶化和西欧安全形势之间的互动,共同推动了冷战秩序的形成。由此可知,冷战秩序的形成( )
A.为欧洲走向联合提供了一定条件 B.较长时期内避免了战争的威胁
C.缘于政治对抗与金融竞争的结合 D.充分吸取了经济大危机的教训
【答案】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原因题和影响题。时空是二战尚未结束之前。据材料“美苏对战后势力范围已经做出了令双方相对满意的划分……共同推动了冷战秩序的形成”,可以看出美苏之间政治的对抗和经济合作的破裂,政治和经济双重的作用推动了冷战的形成,C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欧洲联合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冷战的形成的条件和背景,未提及避免了战争的威胁,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经济大危机对冷战形成的影响,排除D项。
8.(2023·湖南长沙·模拟预测)下图所示为1946年1月29日英国《标准晚报》上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描绘的场景是时任英国外交大臣的贝文和苏联负责外交事务的维辛斯基争论伊朗的石油特许权问题。该漫画可用来说明( )
A.资源争夺是冷战兴起的重要原因 B.二战结束后世界石油危机加剧
C.美、苏争霸的重点转向争夺西欧 D.英国将冷战的责任推卸给苏联
【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46年。据题干材料可知主要结论:1946年二战结束初期,英苏之间争夺伊朗的石油特许权。结合所学可知,二战结束初期,美英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从战争合作走向对抗,石油资源的争夺也体现在双方的对抗,是冷战兴起的重要原因。A项正确;石油危机加剧是20世纪70年代,排除B项;美苏争霸的重点一直是欧洲,题干提到的是英国与苏联,排除C项;漫画体现英国与苏联在石油资源方面的对抗,而不是英国将冷战责任推给苏联,排除D项。
9.(2023·广东·二模)下图为冷战时期苏联的讽刺漫画。画中的地图为中东地区,地图上的文字为“东方邻居”,桶上的文字则为“油”,图中三人代表不同的欧美国家。它表明当时( )
A.军备竞赛导致局势紧张 B.苏联警惕欧美势力扩张
C.苏联重视保护自身石油资源 D.中东成为美苏对抗的最前沿
【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冷战时期的美苏。从材料中的内容可以看出,欧美国家正觊觎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因此材料主旨反映出苏联警惕欧美势力在中东地区的扩张,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军备的内容,无法得出相关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地区是中东地区,而不是苏联自己的石油,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对美苏对抗的前沿地区进行对比,不能得出中东是最前沿,结合所学可得出欧洲才是最前沿,排除D项。
10.(2023·福建泉州·模拟预测)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拒绝了美国的“多边核力量”计划和美苏倡导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稍后,苏联漫画家创作《法国正为季节性的供暖做准备》(如下图),戴高乐抱着大量导弹向共和国的房子走去,烟囱里冒出如同核爆炸般的蘑菇云。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阵营走向瓦解 B.苏联与西方关系的缓和
C.战后国际秩序受到冲击 D.法国奉行民族利己主义
【答案】C【详解】二战结束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法国戴高乐拒绝美国和苏联的计划、条约,反映法国外交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对两极格局的冲击,C项正确;资本主义阵营逐渐分化,而非瓦解,排除A项;20世纪六十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关系紧张,而且材料中并未提到苏联和西方的关系,排除B项;法国的做法是为了摆脱美苏的影响,维护本国利益,这不属于民族利己主义,排除D项。
11.(2023·河北·联考三模)为了对抗马歇尔计划,苏联于1947年推出“莫洛托夫计划”,致力于加强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关系。美国同西欧国家联合起来,于1950年1月9日成立了“对共产党国家出口管制统筹委员会”,对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贸易管制。材料表明( )
A.冷战对抗阻碍全球化的发展 B.美苏冷战起源于经济因素
C.战后欧洲经济陷入低迷局面 D.两极对峙以经济压制为主
【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至1950年(苏联)。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统筹委员会对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贸易管制,不利于市场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这一切都起源于美苏冷战,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提出之前,美苏之间就已在政治领域开始了冷战,排除B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调整,经济有所恢复,排除C项;两极对峙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多个方面,排除D项。
12.(2023·山东泰安·三模)德国国际与安全事务研究所所长沃尔克·佩茨认为,自拜登出任美国总统以来,面对中美竞争,欧洲国家既不愿意二选一,同时也难以采取等距离政策。因此,欧洲正在加大努力定义自身既包括地缘经济也包括地缘政治的利益和优先事项。这论述折射出当前( )
A.美德外交政策趋近 B.欧洲一体化程度加深
C.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欧盟趁机向东方扩张
【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欧洲)。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面对美国排挤中国的情况,欧洲国家不愿意二选一,说明欧盟有自己的外交利益和主张,反映了当前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既不愿意二选一,同时也难以采取等距离政策”,德国与美国外交政策没有趋近,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欧盟积极谋求包括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利益和优先事项,未体现一体化程度加深和趁机向东方扩张,排除BD项。
13.(2023·黑龙江哈尔滨·哈师大附中三模)20世纪8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逐渐形成“敲打日本”的局面,如荷兰记者沃尔夫伦发表的《日本权力结构之谜》一书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日本;美国学者约翰逊也说:“日本所需石油的55%通过波斯湾,美国和欧洲保护着这条海上通道,为什么只有日本坐享其成,日本应以某种形式负担其代价。”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阵营分崩离析 B.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C.日本缺乏大国责任担当 D.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日本和欧美)。据材料“敲打日本……为什么只有日本坐享其成,日本应以某种形式负担其代价。”,可知20世纪80年代欧美国家敲打日本,都是由于日本经济的腾飞对他们的利益产生了冲击,美日欧三足鼎立是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B项正确;“分崩离析”,表述夸大,此时资本主义阵营并未崩溃,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对日本经济腾飞的担忧,与大国责任担当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日本经济发展对经济格局的影响,并不能说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排除D项。
14.(2023春·重庆沙坪坝·校考)下图为美国漫画家Herblock创作的题为《让我们为这东西加把锁》的漫画,1962年11月发表于华盛顿邮报,图片下方的“NUCLEARWAR”意为“核战争”。该漫画反映出( )
A.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
B.美苏处理核威胁走向理性
C.追求国际和平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D.核威胁改变了大国博弈的关系实质
【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2年(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美苏两国在使用核武器方面“加把锁”,不轻易使用核武器,这说明美苏处理核威胁走向理性,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使用核武器,而不是美苏争霸中苏联的地位,排除A项;材料属于美国漫画,无法说明追求国际和平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排除C项;1962年大国博弈的实质仍然是争霸,并未改变,排除D项。
15.(2023·江苏苏州·三模)西方世界普遍认为,冷战终结是大西洋同盟体系主导下自由世界的全方位胜利。俄罗斯认为,冷战终结是双方联合协商的结果,它意味着俄罗斯将与西方一道以平等创始人的身份重塑一个基于求同存异、观念和制度多元主义等理念的泛欧洲共同体和一个更加包容的国际安全体系。由此可知冷战的终结( )
A.推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 B.扩大了西方世界影响力
C.埋下了国际冲突的隐患 D.密切西方与俄罗斯联系
【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西方国家和俄罗斯关于冷战终结的说法不同,体现了西方国家和俄罗斯的博弈,埋下了国际冲突的隐患,C项正确;冷战的终结推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西方国家和俄罗斯关于冷战终结的说法不同,不能说明冷战终结扩大了西方世界影响力,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冷战的终结埋下了国际冲突的隐患,未体现密切西方与俄罗斯联系,排除D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