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赤壁赋
登泰山记
一、基础知识积累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举酒属客 属:劝请。
羽化而登仙 羽化:飞升成仙。
B.倚歌而和之 和:和谐。
山川相缪 缪:同“缭”,盘绕、围绕。
C.知不可乎骤得 骤:屡次。
而卒莫消长也 卒:终究。
D.相与枕藉乎舟中 相与:互相。
洗盏更酌 更:更替。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B.穿泰山西北谷
C.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D.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3.下列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抱明月而长终
C.而卒莫消长也
D.纵一苇之所如
4.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宋]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蒣芋①,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 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绍圣四年十二月十九日海康城南东斋引。
(有删改)
注①蒣芋:苦菜和芋头。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B.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C.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D.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谪”特指封建时代官吏降职,调往边外地方。
B.“子瞻”,苏轼的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C.“冠”指冠礼,亦称结发、加冠,是男子十八岁时举行的成年礼。行此礼后,表示男子已经成年,可以结婚成家了。
D.“绍圣”是宋哲宗赵煦的第二个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情况,着重谈了他晚年谪居儋耳、深服渊明并立志学陶的原因。
B.苏辙对苏轼的情况略加评论,其中说到了苏轼半生为官,频遭屈辱而不知悔,议论中流露出对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
C.苏轼认为陶诗的艺术特点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认为陶渊明“性刚才拙”,自己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D.这篇序言引用苏轼的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情况,这种写法有利于拉近读者与苏轼之间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可信。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蒣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
(2)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
9.苏轼“独好渊明之诗”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的语句是“ , ”。
(2)《赤壁赋》中指出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 , ”;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 , ”。
(3)作者在《登泰山记》中开篇以“ , ; , ”交代了泰山的地理环境。
(4)作者用很少的笔墨描绘的泰山夕照图,景色逼真,意境开阔,有风雪初霁的光辉“ ”,有城郭山水的美景“ ”,尤其是“ ”这一神来之笔,使这幅雪山晚晴图神采顿现,写出了泰山有如仙境的特点。
1.答案:A
解析:B项,“和”指同声相应,唱和;C项,“骤”,一下子,很轻易地;D项,“更”,再。
2.答案:A
解析:A项,方位名词作状语,其余均为方位名词。
3.答案:A
解析:A项,“冯”同“凭”,乘。
4.答案:B
解析:B项,“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或失意的样子。“窈窕”,古义,指《诗经·陈风·月出》中的句子;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
5.答案:C
解析: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句意的理解,排除错误选项。本句中“然”表示转折,在其前断开,可排除B、D两项。“哉”为语气词,放在句末,排除A项,故选C项。
6.答案:C
解析:C项,“加冠”是男子二十岁时举行的成年礼。
7.答案:C
解析:C项,“性刚才拙”不是苏轼对陶渊明的评价。
8.参考答案:(1)(在儋耳,)他住的是用茅草、竹子修的房屋,每天吃的是苦菜和芋头,心中没有那种住室堂皇、食物精美的想法。(2)虽然这样,子瞻做官,出入朝廷、官职或升或降的原因还是可以考究出来的。
解析:注意第(1)句介宾短语后置,第(2)句中“进退”“考”等词的理解。
9.参考答案:①陶渊明的诗看上去朴质而实际上华美得很,看上去很瘦而实际上肥美得很。②对陶渊明的为人,苏轼很有感触,十分佩服。
参考译文东坡先生被贬谪到儋耳,他把家安置在罗浮山下,只和幼子苏过挑着担子过海。(在儋耳,)他住的是用茅草、竹子修的房屋,每天吃的是苦菜和芋头,心中没有那种住室堂皇、食物精美的想法。子瞻平日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只是把史地著作当作园囿来游览,把文章当作音乐来欣赏。到了这时也全都停了下来。他只是喜欢写诗,他写的诗精深华妙,并未显出老年人那种衰弱疲惫的精神状态。
这时,我也被贬谪到海康,子瞻来信对我说:“自古以来,已经有诗人写过模拟古人的作品,却没有人追和古人的诗。追和古人的诗,便从我开始。在诗人中没有谁是我非常喜爱的,我唯独喜爱陶渊明的诗。陶渊明作诗不多,但他的诗看上去朴质而实际上华美得很,看上去很瘦而实际上肥美得很。即使是曹植、刘祯、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众位诗人,都赶不上他。我前后和渊明的诗共一百几十首,至于那些得意之作,自认为在渊明面前并不觉得很惭愧。现在我要把它们编成集子并且抄录下来,来把它们送给后世的君子,你为我把这些记下来。但是我对于陶渊明,哪里只是喜爱他的诗呢 如对于他的为人,我确实是很有感触的。陶渊明临死前,写信给陶俨等人说:‘我年轻时生活穷苦,常常因为家里贫穷东奔西跑。我性子刚烈,才智笨拙,和事物多有抵触,自己估量照我的性子干下去,一定会给你们留下祸患。于是尽力辞去世事,使你们很小就过着挨饿受冻的生活。’陶渊明这些话,说的是实际情况。我现在真的有了他这种毛病,由于自己没有早早知道这种毛病,做了半辈子官,却招来了世间的灾祸。这就是我十分佩服陶渊明、想在晚年学得他一点长处的原因。”
唉!陶渊明不肯为了五斗米而穿戴整齐去拜见乡里小人,子瞻做了三十多年的官,被监管的官吏置于屈辱、困顿的地位,最后还是不能改变,以致陷入大难,才想起在晚年从陶渊明身上求得寄托,哪里有人肯相信呢 虽然这样,子瞻做官,出入朝廷、官职或升或降的原因,还是可以考究出来的。后世君子,一定会从中总结出一些立身处世的教训来。
我年轻时没有老师,子瞻成年以后,学问也有成就了,先父便要我向他学习。子瞻曾经称赞我的诗具有古人的风格,我自己认为比不上古人。然而子瞻自从被贬谪到黄州住在东坡之后,他的学问日益长进,如同河水奔流般充沛盛大。他的诗和杜子美、李太白比起来,是要超过他们的,于是就和陶渊明相比。我虽然疾驰跟随着他,却总是落在他的后面。对于他追和陶渊明的诗,我又跟着写了一些和诗。
绍圣四年十二月十九日于海康城南东斋作。
10.答案:(1)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泰山之阳 汶水西流 其阴 济水东流 (4)望晚日照城郭 汶水、徂徕如画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