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同步测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同步测试(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01 16:1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届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 下)》测试卷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A:学生版(试题+解析)
【模拟测试】
一、单选题
1.(2023·江苏扬州·模拟预测)1946年,英国宣布结束对约旦的委任统治,承认约旦独立;1947年6月,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即《印度独立法案》,8月15日英国殖民当局分别向国民大会党和穆斯林联盟移交权力;1948年,锡兰(斯里兰卡)独立,成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领。这些事件( )
A.表明英国殖民政策随形势进行相应调整 B.反映了社会主义力量的进一步增强
C.推动了帝国主义在亚洲殖民体系的瓦解 D.促使亚非民族独立运动进入新阶段
2.(2023·山东聊城·三模)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部分非洲国家某种作物占总出口的比例(%)统计表。表格所示经济现象的形成根源于( )
A.非洲种植结构单一 B.非洲地理环境独特
C.世界市场发展需要 D.宗主国的殖民方式
3.(2023·安徽阜阳·模拟预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有拉丁美洲的“中间道路”、印度的“混合经济”、石油输出国和农矿产资源国的发展模式以及“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出口加工模式等。这些模式使一些国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严重缺陷。材料所述的这些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
A.以各自国情状况为依托 B.以参与经济全球化为根本宗旨
C.以独立自主为发展前提 D.以对外贸易为经济增长主动力
4.(2023·湖南长沙·长郡中学二模)1970—1988年间,发展中国家间出口额在它们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由20.3%增加到27.4%;1975—1981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官方开发援助从62.39亿美元增加到84.66亿美元;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也逐渐增加,到1980年,累计已达到50~100亿美元。这些变化说明发展中国家( )
A.加强南北对话提高国际地位 B.进行资本输出改变不利局面
C.建立区域集团应对挑战 D.加强合作提升整体力量
5.(2023·湖南长沙·模拟预测)对外贸易是新加坡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外资企业在新加坡投资设厂,进口原料、半成品,利用当地劳动力,进行加工和装配,然后再出口到各国。1990年,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为627亿新元,而对外贸易总额为2030亿新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外资企业的进出口额。这说明( )
A.新兴国家崛起挑战国际经济旧秩序
B.世界贸易组织提升贸易国际化水平
C.新加坡利用外国资本进行产业升级
D.经济全球化推动新兴民族国家发展
6.(2023·浙江绍兴·二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如图是《非洲独立进程示意图》,这一进程( )
A.说明非洲走出殖民主义阴影 B.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C.有助于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 D.表明两大阵营加紧争夺非洲
7.(2023·湖北武汉·模拟预测)1959年,印度同时开工的鲁尔克拉、杜加普尔、比莱钢铁厂都是年生产能力达百万吨级的大型钢铁厂,对西德、英国和苏联的援助依赖性较强。同时,印度石油、煤炭、铁矿石等资源有限,严重依赖进口。一位美国学者得出这样的结论:“尼赫鲁时代的工业化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国际事业。”由此可知,当时印度( )
A.工业化进程困难重重 B.成为冷战双方争夺的焦点
C.切实践行不结盟政策 D.政策的制定出现严重失误
8.(2023·浙江·三模)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等新兴工业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人们从不同视角分析其原因,有人注重社会体制和发展战略的作用,有人则强调社会文化的影响。下列对新兴工业国发展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B.发扬了儒家宽容、和谐、勤俭等精神
C.提倡重科技、重管理、重效率的作风 D.从东欧、非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劳动力
9.(2023·江西赣州·二模)根据如表,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七国集团(G7)货物贸易总额及其全球比重(单位:万亿美元)
年份 贸易总额 占比 出口额 占比 进口额 占比
2000 6.244 47.64% 2.940 45.57% 3.304 40.64 %
2005 8.799 41.35% 4.048 38.55% 4.751 44.08%
2010 10.892 35.45% 5.082 33.21% 5.810 37.68%
2015 11.349 34.23% 5.287 32.06% 6.062 36.37%
A.发达国家在全球贸易中的绝对收益下降 B.新兴市场国家的迅速崛起
C.经济全球化严重损害了发展中国家利益 D.区域集团化面临严重挑战
10.(2023·河南·模拟预测)1960年,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等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其宗旨是协调和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以最适宜的手段来维护它们各自的和共同的利益。这表明( )
A.国际经济新秩序开始形成 B.发达国家丧失经济秩序主导权
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发展中国家积极合作应对挑战
11.(2023·湖南长沙·雅礼中学模拟预测)下图是2022世界杯主办国卡塔尔“人口数按照国籍分布图”。造成该国这种人口分布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战争、宗教和地区冲突 B.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
C.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
12.(2023·湖南衡阳·三模)20世纪60年代,美国帮助玻利维亚修复其最大的国企矿业公司,然而,玻利维亚国内频繁爆发集体罢工和示威游行,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获得令人满意的提高,民主化进程出现了倒退。随着1964年军事政变的发生,玻利维亚重新恢复了独裁政府统治。这可以用来说明( )
A.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不彻底 B.拉美国家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C.军事独裁统治增强了独立性 D.美国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13.(2023·福建三明·三模)1962年坦桑尼亚独立。下表为该国《1967年前后中学期末试卷的不同之处》。据此可推知,坦桑尼亚( )
1967年前 1967年后
1.许多欧洲国家是非常成功的殖民势力。你对此如何解释 2.人们普遍认为古希腊文明为现代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解释为什么这样 (1962年) 3.简短描述如下各项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性:雅典、游牧民族、新石器时代、神圣罗马帝国、伽利略。(1962年) 1.我们可以从古代非洲帝国学到什么 2.讨论1957年加纳独立对其他非洲国家的影响。(1967年) 3.“津巴布韦”是非洲人的成就,评价该说法。(1969年)
A.同步实现了政治与文化教育独立 B.教育本土化增进学生的国家认同
C.文化落后根源于欧洲的殖民统治 D.教育改革强调非洲共同体的建设
14.(2023·安徽六安·模拟预测)下表为20世纪50至80年代非洲成立的部分经济组织。据此可知( )
时间 经济组织
1959年 西非国家关税同盟
1960年 非洲国家咖啡组织
1981年 东部和南部非洲特惠贸易区
1983年 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1987年 非洲石油生产国协会
A.南北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 B.国际经济旧秩序逐步瓦解
C.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D.非洲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15.(2023·湖南长沙·模拟预测)下图为殖民扩张和收缩的周期示意图(1700—1975年)。其中两个殖民收缩期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
A.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 B.国际格局的重新建构
C.殖民帝国逐步走向衰落 D.战争削弱宗主国力量
16.(2023·广东·二模)1947年,蒙巴顿到达印度后向英国政府建议,将向印度移交政权的时间由1948年提前到1947年。其助手在日记中写道:“假如你处在一个不受欢迎的地位,而又得不到压服那些不欢迎你的人的力量或意志,那么最好的方法是离开。”这说明( )
A.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B.英国是主动放弃印度
C.英国的殖民力量仍然强大 D.世界殖民体系已崩溃
17.(2023·浙江·二模)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作为东亚的新兴工业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既注意发扬宽容、和谐、勤俭的精神,又大力提倡重科技、重管理、重效率的作风。这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二战后的新兴民族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 )
A.率先建立起集约型劳作方式
B.否定了本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C.消除了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
D.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18.(2023·吉林通化·三模)1950年时,世界上人口规模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有78个,其中位于发展中国家的只有31个。1975年,世界上共有183个大城市,其中位于发展中国家的有95个。1985年,仅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数量就达到了276个。这反映了( )
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 B.发展中国家克服了发展的障碍
C.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慢 D.发达国家放弃了殖民侵略活动
二、材料分析题
19.(2023秋·广东揭阳·高三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下两幅漫画的作者是英国政治漫画家大卫·洛(出生于新西兰)。
图1:《来自德里的黑马》(1947年6月)
图2:《苏伊士运河的巨人》(1956年7月)
(1)简述两幅漫画创作的历史背景,并说明漫画所指事件的历史意义。
(2)分析漫画中“断马”与“钓鱼”所表达的含义。
三、论述题
20.(2023·四川成都·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伊士运河大事记1869年,在法国极力支持下,苏伊士运河开通。12万埃及劳工为此丧生,埃及政府也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被迫出售运河部分股票,主要被英国购得。
1882年,英国军事占领埃及并取得运河驻兵权。同年,埃及军民进行了英勇的反英斗争,但抵抗失败。
1888年,德国联合法、意等国缔结公约,要求保障运河通航的自由通航,英国虽对该公约不满,但不敢挑起众怒,遂于1904年加入公约。
1922年,面对埃及人民的反英斗争,英国被迫承认埃及独立,但仍保留运河特权。
1955年,因埃及与苏联的军事合作,英、美截留埃及阿斯旺大坝建设贷款。埃及遂宣布运河收归国有,从而引发苏伊士运河危机。
1956年,英国对埃及发动“苏伊士运河战争”。在美、苏联合施压下,英国被迫停火,埃及彻底收回运河主权。
1975年,苏伊士运河因中东战争关闭8年后重新通航。之后,在众多国家与国际组织的援助下得以扩建。
2015年,苏伊士运河实现了南北双向航道同时通航。
——据【英】阿诺德.T.威尔逊《苏伊士运河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变迁”提出一个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阐述清晰)
【模拟测试】答案与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据材料“承认约旦独立,印度地区则实行‘印巴分治’、锡兰(斯里兰卡)独立,成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领”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政策,表明英国殖民政策随形势进行相应调整,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社会主义力量,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英国殖民政策随形势进行相应调整,约旦、印度、锡兰的独立可以推动帝国主义在亚洲殖民体系逐渐瓦解,也有利于鼓舞亚非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但C、D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D项。故选A项。
2.【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部分非洲国家)。据材料可知,材料中的部分非洲国家出口商品中以原料为主,究其原因,历史上这些非洲国家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在工业革命的时代,西方国家需要殖民地的原料和市场,因此,受其殖民统治的非洲国家出口商品中以原料为主,D项正确;A项是表述,不是分析原因,排除A项;非洲国家出口商品主要以原料为主与非洲地理环境没有多大关联性,主要是历史上受到西方列强殖民统治,列强需要原料,排除B项;C项有一定关联性,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宗主国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这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是依据本国国情如盛产石油或农矿产、如劳动力丰富廉价、如国内资源少,国内市场狭小等等而制定的相应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经济快速发展,A项正确;材料所述的这些发展模式根本宗旨是发展本国、本民族或本地区经济,而非参与经济全球化,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以独立自主为发展前提”,排除C项;“以对外贸易为经济增长主动力”不符合材料中有些国家发展,如印度,排除D项。
4.【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20世纪7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对外出口和投资逐渐增加。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纷纷获得独立,发展中国家发展谋求现代化建设,发展中国家加强国际合作来提高国际竞争力,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南南合作”不是“南北对话”,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资本输出”是发达国家的经济侵略手段,排除B项;材料反映发展中国家合作,而并不能得出发展中国家都要建立区域集团组织,排除C项。
5.【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90年代的新加坡。根据材料“1990年,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为627亿新元,而对外贸易总额为2030亿新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外资企业的进出口额”可知,新加坡的对外贸易远超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外资企业对新加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体现了经济全球化对新兴民族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新兴国家崛起与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关系,材料体现不出国际经济旧秩序受到新兴国家挑战的信息,排除A项;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材料未涉及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外资企业在新加坡投资设厂进行加工和装配的信息,但无法体现新加坡产业结构的升级,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冲击了旧的国际秩序,有助于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非洲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但不能说明非洲走出殖民主义阴影,排除A项;非洲国家独立后并没有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非洲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未体现两大阵营加紧争夺非洲,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推断题。时空是1959年(印度)。据材料“对西德、英国和苏联的援助依赖性较强。同时,印度石油、煤炭、铁矿石等资源有限,严重依赖进口”,可知印度工业发展依赖外国,资源也依赖进口,说明独立后印度的工业化建设存在多种不足,这反映了当时印度工业化进程的艰难,A项正确;欧洲是冷战双方争夺的焦点,排除B项;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提出不结盟和非集团化原则,是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标志,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印度工业化的政策制定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
8.【答案】D【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使用的是本国劳动力,而非从东欧和非洲吸引劳动力,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都是这一时期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发展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9.【答案】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和本质题。时空是现代世界之2000年—2015年(七国集团)。据表格信息可知,2000年—2015年以来,代表发达国家的七国集团(G7)的货物贸易总额,包括出口额和进口额,绝对值都在增长的,但其占全球比重却都在下降,因为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加速崛起,B项正确;七国集团的贸易总额,包括出口额和进口额,绝对值都在增长的,“绝对收益下降”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七国集团货物贸易总额占比不断下降,从侧面得出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占比在不断提升,“经济全球化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与材料信息不相符,排除C项;七国集团并非区域集团化组织,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0年(中东)。根据材料“1960年,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等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其宗旨是协调和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以最适宜的手段来维护它们各自的和共同的利益。”可知,1960年,成立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其宗旨是协调和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以最适宜的手段来维护它们各自的和共同的利益,说明发展中国家积极合作应对挑战,D项正确;国际经济新秩序正在建设中,尚未形成,排除A项;发达国家丧失经济秩序主导权,“丧失”一词说法过于夸大,且与历史史实不符,排除B项;石油输出国组织是一个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2年(卡塔尔)。根据材料“人口数按照国籍分布图”,可以看出卡塔尔的人口主要由众多发展中国家人口组成,由于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工业快速发展,吸引大量外来劳动力的流入,B项正确;当地若出现战争、宗教和地区冲突,不会带来劳动力流入,排除A项;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排除C项仅从卡塔尔的人口构成,无法得出;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12.【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根据题干“20世纪60年代,美国帮助玻利维亚修复其最大的国企矿业公司”“国内频繁爆发集体罢工和示威游行,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获得令人满意的提高,民主化进程出现了倒退”结合所学知识,60年代是美苏冷战时期,亚非拉不发达国家是美苏争夺的对象之一,经济援助是主要方式,但美国的经济援助带有殖民色彩,会加大拉美地区对其依赖程度,B项正确;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是胜利的,但因其经济发展水平低,不得不依赖英美等国家,这一点不能说明其不彻底,排除A项;考迪罗军事独裁的确阻碍玻利维亚的民主化进程,但不能全面说明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20世纪60年代,美国进入高速发展期,但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3.【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7年前后(坦桑尼亚)。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可知,1967年以前侧重考察欧洲文明,1967年后侧重考察非洲文明,说明其意图是在增强对区域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国民的民族文化认同,即教育本土化增进学生的国家认同,B项正确;增进非洲民族自信心并不等同于实现了政治与文化教育独立,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坦桑尼亚文化的落后,也无法得出其文化落后的根源是欧洲的殖民统治,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对非洲自身民族文化的重视自信,并未提及增进与其他非洲国家的团结,无法得出教育改革强调非洲共同体的建设,排除D项。故选B项。
14.【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至80年代(非洲)。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些经济组织的建立都有利于加强非洲国家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动了非洲经济的一体化,C项正确;表格内容仅仅体现了非洲国家之间的联系,没有体现南北合作,更不能根据非洲国家间经济组织的建立说明国际经济旧秩序瓦解,排除AB项;仅仅根据经济组织的建立不能说明非洲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
15.【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00—1975年(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在19世纪初期出现殖民收缩期,20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后出现一个殖民收缩期,第一个殖民收缩期受到拿破仑战争削弱了法国和西班牙的实力有关,第二个殖民收缩期与两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欧洲国家的实力有关,所以两次殖民收缩期的共同原因是战争削弱宗主国力量,D项正确;在19世纪初期并未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排除A项;19世纪初期,并没有国际格局的重新构建,此时期世界格局的中心仍旧是欧洲,排除B项;19世纪英法等国家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殖民帝国并没有走向衰落,排除C项。
16.【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印度)。根据材料“假如你处在一个不受欢迎的地位,而又得不到压服那些不欢迎你的人的力量或意志,那么最好的方法是离开。”可知,印度民族独立已成为不可阻挡趋势,因此蒙巴顿将移交政权的时间提前,说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A项正确;英国只能说的不得不放弃印度,但不是主动放弃的,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英国的殖民力量,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终止于20世纪后期亚非拉国家的独立,排除D项。
17.【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既注意发扬宽容、和谐、勤俭的精神,又大力提倡重科技、重管理、重效率的作风”分析可知,宽容和谐、勤俭等是儒家文化的精华,而重科技、重管理、重效率是西方工业文明的精华,因此东亚新兴工业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D项正确;“率先”用词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新加坡、韩国等国都有类似的儒家文化背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并没有否定本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强调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并没有涉及到殖民主义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18.【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1950年到1985年,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数量不断增长,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A项正确;发展中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仍面临很多问题,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数量不断增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但不能体现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慢,排除C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推行新殖民主义,而且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二、材料分析题
19.
【答案】(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等殖民帝国衰落,无法继续维持殖民统治;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出现;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印度、巴基斯坦获得自治领地位;埃及宣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任答3点)
历史意义: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诞生了一系列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2)含义:“断马”含义,指英国的印巴分治方案掩盖了地区的分裂、矛盾和冲突;“钓鱼”含义,指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的行动得到了苏联暗中的支持,反映了冷战的深入发展。
【详解】(1)背景:图1中的自治领、巴基斯坦、印度斯坦等信息可知,这是印巴分治。图2是苏伊士运河的归属权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等殖民帝国衰落,无法继续维持殖民统治;从图2中苏联的形象可以看出,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出现;从埃及、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形象和做法可以看出,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从结果看,印度、巴基斯坦获得自治领地位;埃及宣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历史意义:亚非民族解放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诞生了一系列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2)含义:“断马”的马鞍之下隐含着明显的分裂,被马鞍遮挡,因此“断马”含义,指英国的印巴分治方案掩盖了地区的分裂、矛盾和冲突;“钓鱼”含义,苏联在运河中钓鱼,指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的行动得到了苏联暗中的支持,反映了冷战的深入发展。
三、论述题
20.
【答案】示例一观点: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变迁反映了英国殖民霸权的兴衰。
阐述:19世纪中后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并凭借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击败法国,夺取苏伊士运河控制权。苏伊士运河成为英殖民帝国的重要贸易通道与生命线,有力地维护其世界殖民霸主地位。20世纪初期,受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德的崛起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英国殖民霸权受到冲击,埃及实现独立,英国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逐渐削弱。二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高涨,埃及在美、苏干预与支持下,彻底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反映出英国殖民霸权的进一步衰落。
示例二观点:苏伊士运河主权回归的历史,就是一部埃及人民反殖民反侵略的抗争史。
阐述:工业革命后,欧洲列强进一步侵略扩张,埃及民族危机严重。1882年,英国军事占领埃及并取得运河驻兵权,埃及军民进行了武装抵抗。一战后,欧洲列强元气大伤,埃及民族独立意识进一步觉醒,埃及人民通过斗争,实现国家独立,但运河主权仍为英国所控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埃及利用美、苏冷战的矛盾,于1956年夺回运河主权。
(若考生从其他角度提出观点亦可,如“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变迁折射出世界格局的风云变化”“冷战时期,苏伊士运河成为美苏争夺北非及中东地区利益的关键阵地”“苏伊士运河开凿与扩建顺应了全球贸易的发展”等)
【详解】观点:本题关于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变迁,自1869年在法国极力支持下,苏伊士运河开通;再经1882年,英国军事占领埃及并取得运河驻兵权;1888年,德国联合法、意等国缔结公约,要求保障运河通航的自由通航;1922年,面对埃及人民的反英斗争,英国被迫承认埃及独立,但仍保留运河特权;1955年,埃及遂宣布运河收归国有,从而引发苏伊士运河危机;1956年,在美、苏联合施压下,英国被迫停火,埃及彻底收回运河主权;1975年,苏伊士运河重新通航,得以扩建;2015年,苏伊士运河实现了南北双向航道同时通航。可以概括以下观点:苏伊士运河主权回归的历史,就是一部埃及人民反殖民反侵略的抗争史。阐述:工业革命后,欧洲列强加快对非洲侵略扩张步伐,埃及民族危机严重。1882年,英国军事占领埃及并取得运河驻兵权,埃及军民进行了武装抵抗。一战后,欧洲列强元气大伤,埃及民族独立意识进一步觉醒,埃及人民通过斗争,实现国家独立,但运河主权仍为英国所控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埃及利用美、苏冷战的矛盾,于1956年彻底收回运河主权,体现了埃及人民反殖民反侵略的爱国精神。考生也可以从其他角度提出观点亦可,如“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变迁折射出世界格局的风云变化”“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变迁反映了英国殖民霸权的兴衰。”等
2023届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 下)》测试卷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B:教师版(试题后附解析)
【模拟测试】
一、单选题
1.(2023·江苏扬州·模拟预测)1946年,英国宣布结束对约旦的委任统治,承认约旦独立;1947年6月,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即《印度独立法案》,8月15日英国殖民当局分别向国民大会党和穆斯林联盟移交权力;1948年,锡兰(斯里兰卡)独立,成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领。这些事件( )
A.表明英国殖民政策随形势进行相应调整 B.反映了社会主义力量的进一步增强
C.推动了帝国主义在亚洲殖民体系的瓦解 D.促使亚非民族独立运动进入新阶段
【答案】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据材料“承认约旦独立,印度地区则实行‘印巴分治’、锡兰(斯里兰卡)独立,成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领”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政策,表明英国殖民政策随形势进行相应调整,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社会主义力量,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英国殖民政策随形势进行相应调整,约旦、印度、锡兰的独立可以推动帝国主义在亚洲殖民体系逐渐瓦解,也有利于鼓舞亚非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但C、D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D项。故选A项。
2.(2023·山东聊城·三模)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部分非洲国家某种作物占总出口的比例(%)统计表。表格所示经济现象的形成根源于( )
A.非洲种植结构单一 B.非洲地理环境独特
C.世界市场发展需要 D.宗主国的殖民方式
【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部分非洲国家)。据材料可知,材料中的部分非洲国家出口商品中以原料为主,究其原因,历史上这些非洲国家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在工业革命的时代,西方国家需要殖民地的原料和市场,因此,受其殖民统治的非洲国家出口商品中以原料为主,D项正确;A项是表述,不是分析原因,排除A项;非洲国家出口商品主要以原料为主与非洲地理环境没有多大关联性,主要是历史上受到西方列强殖民统治,列强需要原料,排除B项;C项有一定关联性,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宗主国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3·安徽阜阳·模拟预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有拉丁美洲的“中间道路”、印度的“混合经济”、石油输出国和农矿产资源国的发展模式以及“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出口加工模式等。这些模式使一些国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严重缺陷。材料所述的这些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
A.以各自国情状况为依托 B.以参与经济全球化为根本宗旨
C.以独立自主为发展前提 D.以对外贸易为经济增长主动力
【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这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是依据本国国情如盛产石油或农矿产、如劳动力丰富廉价、如国内资源少,国内市场狭小等等而制定的相应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经济快速发展,A项正确;材料所述的这些发展模式根本宗旨是发展本国、本民族或本地区经济,而非参与经济全球化,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以独立自主为发展前提”,排除C项;“以对外贸易为经济增长主动力”不符合材料中有些国家发展,如印度,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3·湖南长沙·长郡中学二模)1970—1988年间,发展中国家间出口额在它们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由20.3%增加到27.4%;1975—1981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官方开发援助从62.39亿美元增加到84.66亿美元;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也逐渐增加,到1980年,累计已达到50~100亿美元。这些变化说明发展中国家( )
A.加强南北对话提高国际地位 B.进行资本输出改变不利局面
C.建立区域集团应对挑战 D.加强合作提升整体力量
【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20世纪7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对外出口和投资逐渐增加。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纷纷获得独立,发展中国家发展谋求现代化建设,发展中国家加强国际合作来提高国际竞争力,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南南合作”不是“南北对话”,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资本输出”是发达国家的经济侵略手段,排除B项;材料反映发展中国家合作,而并不能得出发展中国家都要建立区域集团组织,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3·湖南长沙·模拟预测)对外贸易是新加坡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外资企业在新加坡投资设厂,进口原料、半成品,利用当地劳动力,进行加工和装配,然后再出口到各国。1990年,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为627亿新元,而对外贸易总额为2030亿新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外资企业的进出口额。这说明( )
A.新兴国家崛起挑战国际经济旧秩序
B.世界贸易组织提升贸易国际化水平
C.新加坡利用外国资本进行产业升级
D.经济全球化推动新兴民族国家发展
【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90年代的新加坡。根据材料“1990年,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为627亿新元,而对外贸易总额为2030亿新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外资企业的进出口额”可知,新加坡的对外贸易远超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外资企业对新加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体现了经济全球化对新兴民族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新兴国家崛起与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关系,材料体现不出国际经济旧秩序受到新兴国家挑战的信息,排除A项;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材料未涉及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外资企业在新加坡投资设厂进行加工和装配的信息,但无法体现新加坡产业结构的升级,排除C项。故选D项。
6.(2023·浙江绍兴·二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如图是《非洲独立进程示意图》,这一进程( )
A.说明非洲走出殖民主义阴影 B.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C.有助于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 D.表明两大阵营加紧争夺非洲
【答案】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冲击了旧的国际秩序,有助于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非洲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但不能说明非洲走出殖民主义阴影,排除A项;非洲国家独立后并没有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非洲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未体现两大阵营加紧争夺非洲,排除D项。故选C项。
7.(2023·湖北武汉·模拟预测)1959年,印度同时开工的鲁尔克拉、杜加普尔、比莱钢铁厂都是年生产能力达百万吨级的大型钢铁厂,对西德、英国和苏联的援助依赖性较强。同时,印度石油、煤炭、铁矿石等资源有限,严重依赖进口。一位美国学者得出这样的结论:“尼赫鲁时代的工业化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国际事业。”由此可知,当时印度( )
A.工业化进程困难重重 B.成为冷战双方争夺的焦点
C.切实践行不结盟政策 D.政策的制定出现严重失误
【答案】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推断题。时空是1959年(印度)。据材料“对西德、英国和苏联的援助依赖性较强。同时,印度石油、煤炭、铁矿石等资源有限,严重依赖进口”,可知印度工业发展依赖外国,资源也依赖进口,说明独立后印度的工业化建设存在多种不足,这反映了当时印度工业化进程的艰难,A项正确;欧洲是冷战双方争夺的焦点,排除B项;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提出不结盟和非集团化原则,是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标志,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印度工业化的政策制定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
8.(2023·浙江·三模)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等新兴工业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人们从不同视角分析其原因,有人注重社会体制和发展战略的作用,有人则强调社会文化的影响。下列对新兴工业国发展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B.发扬了儒家宽容、和谐、勤俭等精神
C.提倡重科技、重管理、重效率的作风 D.从东欧、非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劳动力
【答案】D【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使用的是本国劳动力,而非从东欧和非洲吸引劳动力,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都是这一时期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发展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9.(2023·江西赣州·二模)根据如表,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七国集团(G7)货物贸易总额及其全球比重(单位:万亿美元)
年份 贸易总额 占比 出口额 占比 进口额 占比
2000 6.244 47.64% 2.940 45.57% 3.304 40.64 %
2005 8.799 41.35% 4.048 38.55% 4.751 44.08%
2010 10.892 35.45% 5.082 33.21% 5.810 37.68%
2015 11.349 34.23% 5.287 32.06% 6.062 36.37%
A.发达国家在全球贸易中的绝对收益下降 B.新兴市场国家的迅速崛起
C.经济全球化严重损害了发展中国家利益 D.区域集团化面临严重挑战
【答案】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和本质题。时空是现代世界之2000年—2015年(七国集团)。据表格信息可知,2000年—2015年以来,代表发达国家的七国集团(G7)的货物贸易总额,包括出口额和进口额,绝对值都在增长的,但其占全球比重却都在下降,因为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加速崛起,B项正确;七国集团的贸易总额,包括出口额和进口额,绝对值都在增长的,“绝对收益下降”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七国集团货物贸易总额占比不断下降,从侧面得出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占比在不断提升,“经济全球化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与材料信息不相符,排除C项;七国集团并非区域集团化组织,排除D项。故选B项。
10.(2023·河南·模拟预测)1960年,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等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其宗旨是协调和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以最适宜的手段来维护它们各自的和共同的利益。这表明( )
A.国际经济新秩序开始形成 B.发达国家丧失经济秩序主导权
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发展中国家积极合作应对挑战
【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0年(中东)。根据材料“1960年,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等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其宗旨是协调和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以最适宜的手段来维护它们各自的和共同的利益。”可知,1960年,成立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其宗旨是协调和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以最适宜的手段来维护它们各自的和共同的利益,说明发展中国家积极合作应对挑战,D项正确;国际经济新秩序正在建设中,尚未形成,排除A项;发达国家丧失经济秩序主导权,“丧失”一词说法过于夸大,且与历史史实不符,排除B项;石油输出国组织是一个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排除C项。故选D项。
11.(2023·湖南长沙·雅礼中学模拟预测)下图是2022世界杯主办国卡塔尔“人口数按照国籍分布图”。造成该国这种人口分布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战争、宗教和地区冲突 B.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
C.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
【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2年(卡塔尔)。根据材料“人口数按照国籍分布图”,可以看出卡塔尔的人口主要由众多发展中国家人口组成,由于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工业快速发展,吸引大量外来劳动力的流入,B项正确;当地若出现战争、宗教和地区冲突,不会带来劳动力流入,排除A项;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排除C项仅从卡塔尔的人口构成,无法得出;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12.(2023·湖南衡阳·三模)20世纪60年代,美国帮助玻利维亚修复其最大的国企矿业公司,然而,玻利维亚国内频繁爆发集体罢工和示威游行,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获得令人满意的提高,民主化进程出现了倒退。随着1964年军事政变的发生,玻利维亚重新恢复了独裁政府统治。这可以用来说明( )
A.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不彻底 B.拉美国家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C.军事独裁统治增强了独立性 D.美国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根据题干“20世纪60年代,美国帮助玻利维亚修复其最大的国企矿业公司”“国内频繁爆发集体罢工和示威游行,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获得令人满意的提高,民主化进程出现了倒退”结合所学知识,60年代是美苏冷战时期,亚非拉不发达国家是美苏争夺的对象之一,经济援助是主要方式,但美国的经济援助带有殖民色彩,会加大拉美地区对其依赖程度,B项正确;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是胜利的,但因其经济发展水平低,不得不依赖英美等国家,这一点不能说明其不彻底,排除A项;考迪罗军事独裁的确阻碍玻利维亚的民主化进程,但不能全面说明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20世纪60年代,美国进入高速发展期,但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3.(2023·福建三明·三模)1962年坦桑尼亚独立。下表为该国《1967年前后中学期末试卷的不同之处》。据此可推知,坦桑尼亚( )
1967年前 1967年后
1.许多欧洲国家是非常成功的殖民势力。你对此如何解释 2.人们普遍认为古希腊文明为现代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解释为什么这样 (1962年) 3.简短描述如下各项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性:雅典、游牧民族、新石器时代、神圣罗马帝国、伽利略。(1962年) 1.我们可以从古代非洲帝国学到什么 2.讨论1957年加纳独立对其他非洲国家的影响。(1967年) 3.“津巴布韦”是非洲人的成就,评价该说法。(1969年)
A.同步实现了政治与文化教育独立 B.教育本土化增进学生的国家认同
C.文化落后根源于欧洲的殖民统治 D.教育改革强调非洲共同体的建设
【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7年前后(坦桑尼亚)。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可知,1967年以前侧重考察欧洲文明,1967年后侧重考察非洲文明,说明其意图是在增强对区域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国民的民族文化认同,即教育本土化增进学生的国家认同,B项正确;增进非洲民族自信心并不等同于实现了政治与文化教育独立,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坦桑尼亚文化的落后,也无法得出其文化落后的根源是欧洲的殖民统治,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对非洲自身民族文化的重视自信,并未提及增进与其他非洲国家的团结,无法得出教育改革强调非洲共同体的建设,排除D项。故选B项。
14.(2023·安徽六安·模拟预测)下表为20世纪50至80年代非洲成立的部分经济组织。据此可知( )
时间 经济组织
1959年 西非国家关税同盟
1960年 非洲国家咖啡组织
1981年 东部和南部非洲特惠贸易区
1983年 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1987年 非洲石油生产国协会
A.南北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 B.国际经济旧秩序逐步瓦解
C.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D.非洲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至80年代(非洲)。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些经济组织的建立都有利于加强非洲国家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动了非洲经济的一体化,C项正确;表格内容仅仅体现了非洲国家之间的联系,没有体现南北合作,更不能根据非洲国家间经济组织的建立说明国际经济旧秩序瓦解,排除AB项;仅仅根据经济组织的建立不能说明非洲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
15.(2023·湖南长沙·模拟预测)下图为殖民扩张和收缩的周期示意图(1700—1975年)。其中两个殖民收缩期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
A.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 B.国际格局的重新建构
C.殖民帝国逐步走向衰落 D.战争削弱宗主国力量
【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00—1975年(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在19世纪初期出现殖民收缩期,20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后出现一个殖民收缩期,第一个殖民收缩期受到拿破仑战争削弱了法国和西班牙的实力有关,第二个殖民收缩期与两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欧洲国家的实力有关,所以两次殖民收缩期的共同原因是战争削弱宗主国力量,D项正确;在19世纪初期并未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排除A项;19世纪初期,并没有国际格局的重新构建,此时期世界格局的中心仍旧是欧洲,排除B项;19世纪英法等国家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殖民帝国并没有走向衰落,排除C项。
16.(2023·广东·二模)1947年,蒙巴顿到达印度后向英国政府建议,将向印度移交政权的时间由1948年提前到1947年。其助手在日记中写道:“假如你处在一个不受欢迎的地位,而又得不到压服那些不欢迎你的人的力量或意志,那么最好的方法是离开。”这说明( )
A.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B.英国是主动放弃印度
C.英国的殖民力量仍然强大 D.世界殖民体系已崩溃
【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印度)。根据材料“假如你处在一个不受欢迎的地位,而又得不到压服那些不欢迎你的人的力量或意志,那么最好的方法是离开。”可知,印度民族独立已成为不可阻挡趋势,因此蒙巴顿将移交政权的时间提前,说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A项正确;英国只能说的不得不放弃印度,但不是主动放弃的,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英国的殖民力量,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终止于20世纪后期亚非拉国家的独立,排除D项。
17.(2023·浙江·二模)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作为东亚的新兴工业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既注意发扬宽容、和谐、勤俭的精神,又大力提倡重科技、重管理、重效率的作风。这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二战后的新兴民族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 )
A.率先建立起集约型劳作方式
B.否定了本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C.消除了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
D.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既注意发扬宽容、和谐、勤俭的精神,又大力提倡重科技、重管理、重效率的作风”分析可知,宽容和谐、勤俭等是儒家文化的精华,而重科技、重管理、重效率是西方工业文明的精华,因此东亚新兴工业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D项正确;“率先”用词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新加坡、韩国等国都有类似的儒家文化背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并没有否定本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强调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并没有涉及到殖民主义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18.(2023·吉林通化·三模)1950年时,世界上人口规模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有78个,其中位于发展中国家的只有31个。1975年,世界上共有183个大城市,其中位于发展中国家的有95个。1985年,仅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数量就达到了276个。这反映了( )
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 B.发展中国家克服了发展的障碍
C.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慢 D.发达国家放弃了殖民侵略活动
【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1950年到1985年,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数量不断增长,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A项正确;发展中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仍面临很多问题,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数量不断增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但不能体现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慢,排除C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推行新殖民主义,而且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二、材料分析题
19.(2023秋·广东揭阳·高三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下两幅漫画的作者是英国政治漫画家大卫·洛(出生于新西兰)。
图1:《来自德里的黑马》(1947年6月)
图2:《苏伊士运河的巨人》(1956年7月)
(1)简述两幅漫画创作的历史背景,并说明漫画所指事件的历史意义。
(2)分析漫画中“断马”与“钓鱼”所表达的含义。
【答案】(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等殖民帝国衰落,无法继续维持殖民统治;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出现;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印度、巴基斯坦获得自治领地位;埃及宣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任答3点)
历史意义: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诞生了一系列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2)含义:“断马”含义,指英国的印巴分治方案掩盖了地区的分裂、矛盾和冲突;“钓鱼”含义,指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的行动得到了苏联暗中的支持,反映了冷战的深入发展。
【详解】(1)背景:图1中的自治领、巴基斯坦、印度斯坦等信息可知,这是印巴分治。图2是苏伊士运河的归属权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等殖民帝国衰落,无法继续维持殖民统治;从图2中苏联的形象可以看出,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出现;从埃及、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形象和做法可以看出,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从结果看,印度、巴基斯坦获得自治领地位;埃及宣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历史意义:亚非民族解放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诞生了一系列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2)含义:“断马”的马鞍之下隐含着明显的分裂,被马鞍遮挡,因此“断马”含义,指英国的印巴分治方案掩盖了地区的分裂、矛盾和冲突;“钓鱼”含义,苏联在运河中钓鱼,指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的行动得到了苏联暗中的支持,反映了冷战的深入发展。
三、论述题
20.(2023·四川成都·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伊士运河大事记1869年,在法国极力支持下,苏伊士运河开通。12万埃及劳工为此丧生,埃及政府也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被迫出售运河部分股票,主要被英国购得。
1882年,英国军事占领埃及并取得运河驻兵权。同年,埃及军民进行了英勇的反英斗争,但抵抗失败。
1888年,德国联合法、意等国缔结公约,要求保障运河通航的自由通航,英国虽对该公约不满,但不敢挑起众怒,遂于1904年加入公约。
1922年,面对埃及人民的反英斗争,英国被迫承认埃及独立,但仍保留运河特权。
1955年,因埃及与苏联的军事合作,英、美截留埃及阿斯旺大坝建设贷款。埃及遂宣布运河收归国有,从而引发苏伊士运河危机。
1956年,英国对埃及发动“苏伊士运河战争”。在美、苏联合施压下,英国被迫停火,埃及彻底收回运河主权。
1975年,苏伊士运河因中东战争关闭8年后重新通航。之后,在众多国家与国际组织的援助下得以扩建。
2015年,苏伊士运河实现了南北双向航道同时通航。
——据【英】阿诺德.T.威尔逊《苏伊士运河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变迁”提出一个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阐述清晰)
【答案】示例一观点: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变迁反映了英国殖民霸权的兴衰。
阐述:19世纪中后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并凭借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击败法国,夺取苏伊士运河控制权。苏伊士运河成为英殖民帝国的重要贸易通道与生命线,有力地维护其世界殖民霸主地位。20世纪初期,受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德的崛起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英国殖民霸权受到冲击,埃及实现独立,英国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逐渐削弱。二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高涨,埃及在美、苏干预与支持下,彻底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反映出英国殖民霸权的进一步衰落。
示例二观点:苏伊士运河主权回归的历史,就是一部埃及人民反殖民反侵略的抗争史。
阐述:工业革命后,欧洲列强进一步侵略扩张,埃及民族危机严重。1882年,英国军事占领埃及并取得运河驻兵权,埃及军民进行了武装抵抗。一战后,欧洲列强元气大伤,埃及民族独立意识进一步觉醒,埃及人民通过斗争,实现国家独立,但运河主权仍为英国所控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埃及利用美、苏冷战的矛盾,于1956年夺回运河主权。
(若考生从其他角度提出观点亦可,如“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变迁折射出世界格局的风云变化”“冷战时期,苏伊士运河成为美苏争夺北非及中东地区利益的关键阵地”“苏伊士运河开凿与扩建顺应了全球贸易的发展”等)
【详解】观点:本题关于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变迁,自1869年在法国极力支持下,苏伊士运河开通;再经1882年,英国军事占领埃及并取得运河驻兵权;1888年,德国联合法、意等国缔结公约,要求保障运河通航的自由通航;1922年,面对埃及人民的反英斗争,英国被迫承认埃及独立,但仍保留运河特权;1955年,埃及遂宣布运河收归国有,从而引发苏伊士运河危机;1956年,在美、苏联合施压下,英国被迫停火,埃及彻底收回运河主权;1975年,苏伊士运河重新通航,得以扩建;2015年,苏伊士运河实现了南北双向航道同时通航。可以概括以下观点:苏伊士运河主权回归的历史,就是一部埃及人民反殖民反侵略的抗争史。阐述:工业革命后,欧洲列强加快对非洲侵略扩张步伐,埃及民族危机严重。1882年,英国军事占领埃及并取得运河驻兵权,埃及军民进行了武装抵抗。一战后,欧洲列强元气大伤,埃及民族独立意识进一步觉醒,埃及人民通过斗争,实现国家独立,但运河主权仍为英国所控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埃及利用美、苏冷战的矛盾,于1956年彻底收回运河主权,体现了埃及人民反殖民反侵略的爱国精神。考生也可以从其他角度提出观点亦可,如“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变迁折射出世界格局的风云变化”“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变迁反映了英国殖民霸权的兴衰。”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