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
一、古代诗歌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 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同“锸”,铁锹。
1.本诗前八句叙写 ,后六句叙写 ,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
2.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赏析。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3~4题。
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①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②莫回头。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 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①南浦:代送别之处。②好去:放心前去。
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
B.《南浦别》中“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地描绘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C.李诗的颈联避实就虚,择取了叙旧时间很长这个侧面,表现出二人欢聚时的热烈气氛和激动心情。
D.两诗主题虽同为伤离别,但语言特色不同,白诗语言朴素清淡,李诗语言奇特典雅。
4.两首诗都抒发了离别之情,请结合原诗分析两首诗主要表现手法的异同。
二、名句名篇默写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地出场的诗句是“ , ”。
(2)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一系列贴切生动的比喻描绘琵琶声,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乐声的绝唱。如“大弦嘈嘈如急雨, 。嘈嘈切切错杂弹, 。 ,幽咽泉流冰下难”。
(3)《琵琶行》中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 , ”。
(4)《琵琶行》中既表现全诗的主旨,又表现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的诗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
6.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
“俗”有通俗与庸俗之分。平易浅显是指通俗,① 。中国古代许多著名文人都推崇通俗。白居易② ,王安石誉之为“白俚”。惠洪《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 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可见③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两句诗道破了通俗的秘密。
1.参考答案:采地黄 卖地黄
解析:前六句写采地黄的原因,七、八两句写采地黄的情况;九至十二句写卖地黄,最后两句写卖后的希望,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平等现象的痛恨。
2.参考答案: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的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解析:叙述特点应从人称、顺序、线索等方面考虑。叙事诗多把叙事与抒情、议论相结合,而本诗主要是叙述采地黄和卖地黄的过程,没有景物描写,却能够感人至深。本诗对比手法还是比较明显的,其特点在于:短短十几句,却包含几组对比,这些对比都直接反映和深化了主题。
3.答案:D
解析:D项,“李诗语言奇特典雅”错,李诗不以奇特警俗取胜,而以朴素自然见长,语言朴素凝练。
4.参考答案:相同点:都运用了细节描写(或白描)来表达情感。白诗通过送别时“看”的细节表现了分别时的悲楚;李诗则通过写自己和表弟由“惊初见”到“语罢暮天钟”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至亲重逢的深挚情谊。
不同点:白诗以景衬情,用萧瑟的秋景渲染浓厚的离情别绪;李诗通过想象表弟登程远去的画面,表达伤别情怀和为弟担忧之情。
5.答案:(1)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2)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3)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 (4)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6.参考答案:①俗不可耐是指庸俗 ②有意识地追求通俗 ③通俗并非脱口而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