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课一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课一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01 22:3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知识复习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发展:________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________的发展。
3.进一步发展:________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________的热潮。
4.黄金时期:________________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___________”。其中发展最快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5.再度受挫:第一次世界大战后,________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_________。
6.艰难发展的原因: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_____________的摧残。
7.实业救国:状元实业家________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________,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________”道路。
8.著名实业家:处于________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________、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9.发展特点:①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________。②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而且主要集中在________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③地区分布也极为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________的大城市。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交通通信的发展:
(1)19世纪______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2)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2.社会习俗的变化:
(1)变习俗:______、易服和劝禁、______等。
(2)变礼节: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3)变称谓: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__________的新风尚。
(4)新式生活方式: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
(5)新式婚丧礼节: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纷纷出现。
(6)新式服饰:旗袍、______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
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特点:
(1)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2)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3)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4)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
(5)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二、基础练习
1.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属于经济方面变化的是( )
A.《海国图志》的编成 B.商务印书馆的创办
C.京师大学堂的开办 D.民族工业的发展
2.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南通博物苑时指出:“他在兴办实业(大生纱厂)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材料中的“他”是( )
A.张骞 B.张蹇 C.张謇 D.张蓦
3.社会变化反映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下是上海白渡桥平均每天通行情况表(单位:次)。材料反映出( )
时间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自行车 汽车 有轨电车
1889年 544 9 11 0 0 0
1926年 14600 0 0 3459 3936 922
A.等级观念的消失 B.娱乐方式的多样化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交通工具的近代化
4.电视剧《闯关东》中有传武兄弟剪辫子的情节,“剪辫令”的颁布是在( )
A.洋务运动期间 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戊戌变法期间 D.辛亥革命后
5.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下令废除了“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谓,男子之间的称呼改用“先生”或“君”。这表明( )
A.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B.传统习俗被彻底打破
C.平等的观念得到传播 D.人们盲目崇尚西方文明
三、基础巩固
1.1897年,张謇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他由此弃官经商,开始倡导( )
A.实业救国 B.维新变法
C.民主革命 D.民主科学
2.19世纪末,清政府逐渐意识到:对于民间资本的残酷排挤是极其不合理的,在此背景下,近代中国所有厂矿企业的资本额中,属于民族资本的商办企业的资本额,由占22.4%上升到70%。材料表明,此时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主要是由于( )
A.洋务运动的刺激 B.政府政策的放宽
C.列强侵华的放松 D.“实业救国”的推动
3.1912年春,广东省临时省议会上首次出现了数十名女性代议士的身影。同年秋,湖北省议会也特设了女子旁听席。上述材料说明( )
A.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B.广东女性地位比湖北高
C.男尊女卑思想被彻底打破 D.女性参政议政权利得到保障
4.“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许称 ‘老爷’‘大人’,而改称‘先生’‘同志’等。”这场“革命”( )
A.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C.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四、知识提升
1.1912年,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听民自便……去辫之后,亟于易服,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
A.传播民主科学观念,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B.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统生活习俗
C.传入西方思想观念,中国服饰开始近代化
D.开始机器化生产服装,加剧崇洋媚外现象
2.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南通大生纱厂、上海福新面粉公司等史料。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中国近代( )
A.传播民主科学观念,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B.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统生活习俗
C.传入西方思想观念,中国服饰开始近代化
D.开始机器化生产服装,加剧崇洋媚外现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竟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摘编自刘大鹏《退想斋日记》
材料二 1860年天津成为通商口岸,以外贸为先导发展起来。洋务派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等工厂,天津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天津位于铁路沿线和江、海之滨,成为港城一体化城市。1880年洋务派在天津设电报总局,并在上海、苏州等地设分局。至20世纪初,京汉、京张、津浦、京奉等铁路相继建成,以天津为中心的华北铁路网正式形成。同时期,天津形成了中国第一个城市有轨电车系统。公共交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流动,方便了市民生活。乘坐者必须遵守公共交通规则和章程,这也进一步增强了市民的公共意识和文明意识。
——摘编自杜希英《交通变革与天津城市近代化》
材料三 近代中国文化娱乐生活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当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洋派人物洋溢“在烛光摇曳的酒厅中举杯相庆”时,内地城市和广大农村的人们却还不知提琴、洋笛为何物。当商人、企业家、知识分子等群体中的不少人成为领导时代的弄潮儿时,普通市井小民、杂役及乞丐等下层社会成员,他们受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即使对西方近代文明生活欣然向往,也只得“望洋兴叹”,被排斥在近代文明之外。
——摘编自扶小兰《近代城市文化娱乐生活方式与社会心理之变迁》
(1)材料一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天津兴起的主要因素。概括近代天津社会生活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归纳近代中国文化娱乐生活发展不平衡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近代中国文化娱乐生活变化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一、知识复习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甲午中日 民族工业 3.辛亥革命 发展实业 4.第一次世界大战 短暂的春天 纺织业 面粉业 5.帝国主义 再度受挫 6.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7.张謇 大生纱厂 实业救国 8.夹缝 荣氏兄弟 9.落后 轻工业 沿海沿江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1)70 (2)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2.(1)剪辫 缠足 (3)自由平等 (6)中山装 3.(5)新旧并呈 多元发展
二、基础练习
1.D 2.C 3.D 4.D 5.C
三、基础巩固
1.A 2.B 3.A 4.D
四、知识提升
1.B 2.C (1)变化:改阴历为阳历,服饰亦效洋式。(2)主要因素:开埠通商,洋务运动在天津创办工业企业;位于水陆交通要道。变化:近代通讯事业发展,人们联系更便捷;公共交通系统出现,人们出行更方便;公共意识和文明素养提升。(3)表现:地区发展不平衡,大城市盛行西方娱乐方式,内地城市和农村封闭落后;各阶层享受娱乐活动不平衡,社会上层享受西式近代娱乐,社会下层被排斥在外。主要原因: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近代化或西方文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