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翻身解放,当家作主,屹立在世界东方。这句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主席代表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发出的最强音。这句话短小精悍而又振聋发聩,表达了历尽艰难困苦的中华民族在历经百余年抗争重获新生后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尊和自强!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 堂 训 练
课外·一起成长
课前·基础认知
作者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的领袖。他又是一位有着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的诗人、书法家。他在各时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革命形势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主要作品有政论文《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诗词《七律·长征》《沁园春·雪》《西江月·井冈山》《念奴娇·昆仑》《卜算子·咏梅》,等等。
背景链接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于4月21日凌晨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解放南京。此后,解放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进军全国,到9月份已经解放全国大部。在这个背景下,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新中国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和各民主党派、广大爱国人士的共同呼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在北平举行。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代表(含候补代表)共六百多位参加了会议。《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就是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致的开幕词。
文学常识
开幕词
开幕词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在会议开幕时所作的讲话,旨在阐明会议的指导思想、宗旨、重要意义,向与会者提出开好会议的中心任务和要求;也是在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始时,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讲话所用的文稿。开幕词的主要特点是宣告性和引导性。不论召开什么重要会议,或开展什么重要活动,按照惯例,一般都要由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致开幕词,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标志着会议或活动的正式开始。
知识梳理
1.精记字音
2.词语积累
(1)不可磨灭:
形容功业、事迹或道理等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2)繁荣昌盛: 国家或事业兴旺发达,欣欣向荣。
(3)艰苦奋斗: 不怕艰难困苦,进行顽强而英勇的斗争。
(4)永垂不朽: (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3.词义辨析
(1)觉悟·醒悟
辨析:两者都有“明白”的意思。“觉悟”,由迷惑而明白,由模糊而认清;也指一定的政治认识。“醒悟”,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
例句:①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要坚持不忘初心,不断提高自身思想 觉悟 。
②对一时糊涂走上歧途的青少年,要热情地帮助他尽快 醒悟 过来。
(2)拥护·拥戴
辨析:“拥护”,对领袖、党派、政策、措施等表示赞成并全力支持。“拥戴”,拥护推戴。“拥戴”比“拥护”更强调“爱戴”,其对象一般是人。
例句:①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执政党,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 拥护 和坚定支持,正引领民族复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②乾隆继位后,为了让自己迅速获得大多数人的 拥戴 ,自然要推出和雍正时期截然不同的政治手段和理念。
(3)不屈不挠·百折不挠
辨析:两者都有“不屈服、意志坚定”的意思。“不屈不挠”,形容在困难或恶势力面前不屈服,不退缩。“百折不挠”,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不屈不挠”偏重指“不屈服”,多形容斗志顽强;“百折不挠”偏重指“不动摇”,多形容意志坚强,还含有“受到无数次挫折”的意思。
例句:①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 不屈不挠 、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无论遇到多大困难,我们一直在翻越一座又一座高山。
②殊不知, 百折不挠 的精神不仅仅是勇敢、高昂的斗志,它更是一种在威胁和诱惑面前始终坚定信念的坚强意志。
课堂·重难突破
初读课文·明大意
文脉预览
主旨探微
本文点明了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背景,阐述了会议的性质与职能;缅怀先烈,既深感胜利来之不易,又有无比的信心,相信人民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展望未来,指明了全国人民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未来努力的方向,描绘出中华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
精读课文·细揣摩
任务一 回顾与展望——分析文章内容,梳理写作思路
1.本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这篇开幕词,先是回顾历史,道出了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历史必然性,阐述了会议的性质与职能。然后,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是历史的伟大转折。缅怀先烈,既深感胜利来之不易,又有无比的信心,相信人民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在对未来的展望中,开幕词又指明了全国人民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未来努力的方向。
2.文章第3、4段的内容调换一下顺序好不好 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好。(1)从表达的主旨来看,首先第3段分析“全国人民大团结”能够成功的原因,交代了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基础;然后第4段的内容,阐述此次会议为什么被称为“政治协商会议”。这样安排符合人们的认知逻辑。
(2)从与上下文的衔接来看,第2段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因而,第3段承接这一结论,论述“全国人民大团结”能够成功的原因,衔接紧密;而第4段论述“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显然不能跟第2段衔接,且第4段结尾归结到“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与下文交代会议议程与工作内容也能自然流畅地衔接在一起。
任务二 自强与自豪——体会这一宣告的意义,感受其中的自豪之情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有着怎样丰富的历史内涵
参考答案:这句话掷地有声,无疑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站起来”是很直白的语言,但它形象地揭示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这一伟大成就,生动地告知全世界:中国人民从此结束了被奴役、被压迫的历史,获得了独立、民主和自由。
2.毛泽东的这篇开幕词,根据所讲内容的不同,情绪和语调也随之变化。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课文第3段,谈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叙述了英勇的战争,情绪激昂,语调高扬而坚定。第4段,回顾了1946年那次政治协商会议,阐释了形势变化的必然性,语调沉稳而坚毅。第6段,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情绪激越,无比自信,无比豪迈,语调高昂、坚定而自豪。第7段,提出“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谆谆告诫,态度诚恳,语调沉稳,语速较慢。后几段在谈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形势时,既肯定了困难,又指出了光明的前景,语调平稳、坚毅而自信。
3.赏析下列各句中蕴含的情感。
(1)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2)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3)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4)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参考答案:(1)“不可磨灭”表示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不会消去。表现出对蒋介石及其帮凶破坏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极大愤怒和惋惜。
(2)这句话包含着极大的骄傲和自豪,中国有着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用自己的努力奋斗迎来了独立。“站立起来了”就是获得独立自由了,中华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是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3)这句话表现出对敌人的极大蔑视和对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自信心。“发抖”是细节刻画,在强大、团结、英勇的中国人民面前,国内外反动派也只能发抖而已。“稳步”“不屈不挠”体现了中国人民对战争取胜的自信心。
(4)这句话是对英雄的礼赞与缅怀,也是对后继者的鼓励。我们必将在缅怀先烈的同时,坚定不移地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
任务三 准确而鲜明——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1.文中运用“任何”“一切”“完全”“从来”“必须”“决无”等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任何”“一切”“完全”“从来”“必须”“决无”等词语,从逻辑上讲,都属全称词语,即包含了一切情况;从语气上讲,则有坚定无疑的意味。毛泽东在演讲中大量使用这些词语,反映了他广阔的胸怀、对时局的清醒认识。这也是他的文章和讲话总给人一种大气磅礴之感的重要原因。
2.文章最后三个“庆贺”句独立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文章结尾以气壮山河的气势,向人民召唤,向世界宣告,使情感的抒发达到高潮。这些满怀革命自信心的豪言壮语,是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最强动力。
随 堂 训 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A
解析:B项,“辟”应读“bì”;C项,“强”应读“qiǎnɡ”;D项,“侮”应读“wǔ”。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社会各界人士和我们全校师生大力支持张小梅同学, 她顺利完成这项任务。
(2)市民健身中心 在春节前竣工。
(3)要紧跟国际科技发展前沿,主动学习现代科技知识,了解 世界最新科技成果和未来产业变革趋势。
A.保障 可望 掌握 B.保证 渴望 把握
C.保证 渴望 掌握 D.保障 可望 把握
答案:A
解析:(1)保障: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起保障作用的事物。保证:担保,担保做到;确保既定的要求和标准,不打折扣;作为担保的事物。此处指对张小梅的支持,应选“保障”。(2)可望:可以指望;有希望。渴望:迫切地希望。语境中指市民健身中心有希望在春节前竣工,应选“可望”。(3)掌握:了解事物,因而能充分支配或运用;主持,控制。把握:握,拿;抓住(抽象的东西);成功的可靠性(多用在“有”或“没”后面)。语境中指对“世界最新科技成果和未来产业变革趋势”的熟悉和灵活运用,应选“掌握”。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D
解析: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一般指人已经死去。运用错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唯有在全面对外开放的背景下传承文化基因,筑牢精神家园,就能在深刻变革的国际传播格局中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B.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南方局带领干部坚持自学马列和毛泽东著作,通过《群众》周刊向广大党员发出“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号召。
C.村庄改造在保护“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传统民俗、民居得到了保护,农村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传统、接受熏陶。
D.每个人都有“垃圾”情绪,都有心理暗角,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将心理的暗影移除,阳光、健康的心态对待生活,还真得好好修炼。
答案:B
解析:A项,关联词搭配不当,“就”应改为“才”;C项,中途易辙,应在“传统民俗”前加“使”;D项,成分残缺,应在“阳光、健康的心态”前加上“以”。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百年民族复兴梦, , , 。 , 。 。
①我们渴望拥抱民族复兴的梦想
②承载了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古老民族的自尊、自强与自豪
③我们坚信,美好的梦想终将在一代代中国人的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中变成现实
④更执着于开辟通向梦想的康庄大道
⑤这个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⑥也包含着一个爱好和平、锐意进取、充满活力的发展中大国对于人类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追求
A.⑤①②⑥③④ B.②⑥①④⑤③
C.⑤②⑥①④③ D.②⑤③①④⑥
答案:C
解析:抓住“这个”“也”“更”这些词,再根据所给材料中的标点符号,选定答案。
6.请把下面的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不得遗漏信息,可以增删个别词语。
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毛泽东思想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20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政治、军事、发展理论。毛泽东思想中比较突出的内容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农村包围城市”等。
参考答案:毛泽东思想是一种以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为时代背景并在20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且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农村包围城市”等为突出内容的政治、军事、发展理论。
课外·一起成长
因文学法
[写作技法]
观点鲜明是演讲稿的灵魂
在演讲稿中,鲜明的观点是演讲成功十分重要的因素,如果观点前后矛盾,成为左右摇摆的“墙头草”,就会让人反感。为做到观点鲜明,可采用如下技巧:
1.运用判断句。课文运用了大量的判断句,如在第2段里,先就代表的组成成分进行了说明,然后得出结论:“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对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作了判定,给人一种掷地有声、不容置疑的感觉。因此,大量判断句的使用,给人一种斩钉截铁、毫不拖泥带水之感。
2.运用表示强调的词语。例如“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但是我们确信: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等,这些句子中运用了大量表示强调的词语,或涵盖一切情况与事件,如“决无”“一切”等;或涵盖对未来的预见,如“必然”“必将”等,都给人以确凿无疑的感觉。
[写作训练]
请借鉴本文的写作技巧,为“‘五四运动’纪念”演讲稿写一段话,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200字左右。
答案示例:“五四运动”体现了伟大的爱国精神。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公民最基本的素质和道德情操。“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在“五四运动”时期,革命青年正是怀着这样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将自己无私地奉献给祖国。他们为救亡图存奔走呼号,他们为振兴中华奋不顾身;他们怀着高度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进行了彻底的斗争。这种伟大的爱国情操,正是国家进步发展的力量源泉,直到今天依然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和最强音。
素材积累
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邓中夏,1894年10月生,湖南宜章人。1914年考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后转入哲学系学习。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任北京学生联合会总务干事,参与火烧赵家楼的行动。1920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为书记,邓中夏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从1920年4月起,邓中夏长期在长辛店从事工人运动,主办工人劳动补习学校,建立工会,为北方工人运动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1933年5月,邓中夏在上海工作时被捕,随即被叛徒供出身份。
蒋介石闻讯后亲自过问,并下令将邓中夏押往南京国民党宪兵司令部监狱。在狱中,邓中夏以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钢铁意志,抵制住了敌人金钱厚禄的诱惑,挺住了严刑拷打的摧残。他对狱中地下党支部负责人说:“请告诉大家,就是把邓中夏的骨头烧成灰,邓中夏还是共产党员。”1933年9月21日,在南京雨花台刑场,邓中夏高呼着“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口号英勇就义,时年39岁。邓中夏烈士虽然远去,但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
如今,在位于宜章县城的中夏公园里,邓中夏铜像伫立其中,目视远方,而距离铜像十多千米外的邓家湾更是面貌一新:宽敞的公路,干净的巷道,还有闪亮的太阳能路灯……慕名前来的游客,不仅为邓中夏的革命事迹所深深感动,也交口称赞邓中夏故乡的发展变化。
◆黄文秀,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回乡工作,2018年担任广西百色乐业县百坭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从进村开始,黄文秀就努力融入当地生活,挨家挨户走访,学会了桂柳方言。一年多时间,她帮村里引进了砂糖橘种植技术,教村民做电商,协调给每个村建起了垃圾池。在黄文秀任职期间,百坭村10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黄文秀在驻村笔记中写道:“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选择无怨无悔把青春献给扶贫事业的黄文秀,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
适用话题:“爱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国为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