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群文阅读课件(共19张PPT)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群文阅读课件(共19张PPT)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1 15:3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长征之歌
阅读导引
长征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文化遗产,中国工农红军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是人类文化瑰宝,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长征精神永不消逝。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富强的强大精神力量。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
阅读篇目
长  征
林伯渠
刚过草地到巴阿,无那西风日未斜。
且喜境界新耳目,不虞粮秣少胡麻。
巨猿解缆技殊巧,野虻射人事可嗟。
前路纵遥知马力,谁予便利敢分家。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二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纪念红军
长征胜利80周年讲话精神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长征的伟大意义和精神内涵,生动阐释了长征精神跨越时空的时代价值。接续历史,把革命前辈开创的光辉事业推向前进,需要我们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
疾风烈火,碧血丹心,长征标注了人类精神的新高度。迢遥万里的跋涉中,长征精神体现为坚如磐石的理想、正义必胜的信念,体现为救国救民的担当、无怨无悔的牺牲,体现为独立自主的勇气、实事求是的品格,体现为顾全大局的胸怀、团结一心的素养,体现为人民至上的情怀、植根群众的作风。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今天的新长征路上,发展的任务紧迫繁重,改革的攻坚艰苦卓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丝毫不亚于当年的万里长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我们才能克服“四种危险”、经受住“四大考验”,跨越今天的“雪山草地”,攻克前进道路上的“娄山关”和“腊子口”。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我们必须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95年上下求索,67年励精图治,我们找到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方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曲折,遭遇怎样的风险挑战,我们都没有理由犹疑和动摇,因为我们追求的是真理,遵循的是规律,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我们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而矢志奋斗。在新的长征路上,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新时代肩负新使命,我们只有时刻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生死与共,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我们必须立于时代潮头,统揽大局、统筹全局,把我们的军队建设好,把我们党这个领导核心建设好,把改革发展的全局维护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需要我们紧扣新的历史特点,科学谋划全局,牢牢把握战略主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努力奋斗。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使我们党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我们才能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确保全面小康和民族复兴目标的最终实现。
伟大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军队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长征永远在路上,让我们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创造属于我们时代的新的辉煌。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10月23日)
只为心中一抹红
唐利春
十月的大巴山,天高气爽,层林尽染,红的枫叶,橙的野果,绿的草木,黄的杨柏,从容不迫地绽放着自己的光芒,如同画家打翻的调色盘一般五彩斑斓。
在川陕苏区红军将帅碑林,全国最大的红军碑林,我满怀深情地用手轻轻触摸那镌刻着13.8万烈士英名的纪念碑,仿佛触摸到了红军跳动的脉搏和钢铁一般的筋骨。低头间,一抹红映入视线,竟是久违的映山红。
大巴山的映山红,映着一张张秀丽的脸庞和八角帽上缀着的红五角星,美得摄人心魄,美得若梦似幻。她们,有来自社会最底层的童养媳,也有来自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有情窦初开的花季少女,也有敦厚善良的贤妻良母。为了自身的解放和民族的独立自由,毅然剪掉长辫子,斩断与旧社会的羁绊,以不输男人的毅力与勇敢披荆斩棘,奋勇前进。枪林弹雨中,她们抬伤员、送弹药、洗绷带、洗血衣;战火硝烟里,她们书写标语、发动群众、制作被服、运送军粮……大巴山的映山红,饱经风霜却无怨无悔。当红军撤离川陕根据地时,2 000多名巴山女红军参加长征,她们并没有因为是女人而受到特殊的
照顾。翻雪山,过草地,歼顽敌,每一寸征程上都留下了血染的风采。有的女红军在长征途中生下孩子,又被迫与孩子分离;有的女红军身背大刀、手握步枪,与男战士一样浴血杀敌;有的长眠于雪窟、泥潭,连名字也没有留下……
多少年了,时间远去,那一支队伍已经远去。大巴山的映山红依然岁岁绽放,花繁似锦。
秋风起,落叶纷纷如蝶,流淌的色彩,清晰的脉络,彰显出不朽的活力和不朽的生命。轻轻拾起一片枫叶,用手轻轻擦去叶面上的浮尘,感受叶脉跃动的质感,似乎隐约听到当年巴山游击队浴血奋战的枪声,看到无数南江儿女奋勇杀敌的英雄壮举。一名年轻红军的肚子被弹片划开,裹紧衣服勒紧腰带继续战斗,直到长眠在枫叶林里。那些病重的伤员,只能用自制的草药和盐疗伤,但他们偷偷节省自己的盐,给同志用,把生的希望留给同志,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还有许多参加了红军的山民子弟,走山路,钻荆棘,至今也不知遗骨下落何方。他们,是在秋风中、在霜雨中悄然落地的红叶,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回归的征程。
那些枫叶,经历了春的孕育,夏的蓬勃,秋的凝重。红叶,是生命的最后形态,也是它们最后的绝唱。轻轻拾起一片枫叶,凝视火艳艳的红。这漫山遍野的红叶,不就是巴山游击队战士留给人间一道永不消失的风景吗
满山遍野的火棘果,像火一般燃烧在透亮的阳光里,成为大巴山一抹最亮丽、最温暖的秋色。
在大巴山,火棘果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红色军粮,乡亲们说它不仅好看,而且还能食用充饥、入药治病,当年这些火棘果就曾“拯救”过许多红军战士。由于国民党团练武装的“围剿”,游击队处于孤立无援、弹尽粮绝的境地,是这满山遍野的火棘果成了红军战士的“救命粮”,帮助他们度过艰苦的岁月,使军队度过艰危、转败为胜。
风雨中方显火棘坚强,逆境中才知火棘珍贵。有了红军,穷苦的人民群众有了希望。红军纪律严明,打土豪分田地,去掉苛捐杂税,爱护百姓,深受爱戴。百姓主动把自家的门板拆下来,为战士们搭床铺。父送子、妻送郎,拿起镰刀上战场,就是这片红色热土真实的写照。
如今,“赤化全川”四个大字一如当年,数十里外清晰可见。崖下的一串串火棘果,红红灼灼地挂满枝头。几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在火棘丛里高兴地玩着、闹着、笑着,那天真烂漫的笑声,在暖暖的阳光下盈盈流动,漫过村庄、山岗,注满整个大巴山的秋天。
(节选自《散文百家》,2017年第3期,有删改)
阅读思考:围绕“长征”选取了三个不同体裁的作品,请结合三个作品简要概括你所理解的长征精神的内涵。
提示:为国为民,顾全大局;纪律严明,团结一致;无私无畏,拥有钢铁般的意志;不怕牺牲,不畏艰难险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