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长征胜利万岁 大战中的插曲课件(共56张PPT)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长征胜利万岁 大战中的插曲课件(共56张PPT)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1 15:3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长征胜利万岁
大战中的插曲
回首向来风雨路,万里长征任疾驱。20世纪30年代的长征,正像一条蜿蜒二万五千里的红飘带,以它无与伦比的绚丽,舞过那个年代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舞过多风多雨的20世纪,飘逸着我们这个民族的崭新希望。而大战中的那支插曲,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爱情怀。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 堂 训 练
课外·一起成长
课前·基础认知
长征胜利万岁
作者简介
开国上将——杨成武
杨成武(1914—2004),福建长汀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长征,屡立战功。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杨成武晚年写了不少回忆录,有《忆长征》《敌后抗战》《冀中平原上的地道斗争》《反攻进行曲》《战华北》《新的使命》等。
背景链接
1935年9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领由红一方面军主力与直属部队组成的陕甘支队,从俄界继续北上,攻占天险腊子口,进占哈达铺,翻越六盘山,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甘革命根据地红军胜利会师,随后又同十五军团红军胜利会师。至此,中央红军胜利地完成了历时一年,纵横十一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课文所写的就是这支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的情况。
文学常识
回忆录
回忆录是记叙本人或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散文。按内容侧重点的不同,回忆录主要有以写人为主和以记事为主两大类。回忆录取材范围广泛。可以写个人经历,也可以记述某一历史事件和社会团体的建立和发展;可以记人物较长的经历,也可以写几个历史阶段。回忆录具有文献性质。它要求记述真人真事,必须忠于史实,不能随意虚构和“合理想象”,不能歪曲历史事实。
知识梳理
1.精记字音
2.词语积累
(1)七零八落: 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2)艰苦卓绝: 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 
(3)运筹帷幄: 泛指筹划决策。 
(4)名副其实: 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5)前所未有: 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3.词义辨析
(1)熙熙攘攘·车水马龙
辨析:“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熙熙攘攘”一般用于某一场所,侧重于人多而热闹拥挤,而“车水马龙”更侧重于形容连续不断的场面,不仅仅形容人。
例句:①繁华的都市, 熙熙攘攘 的人群,一群等待归家的人儿在站牌前焦急地远望着回家的公交车。
②北京的东西长安街,从早到晚,都是 车水马龙 ,热闹非凡。
(2)拍手称快·大快人心
辨析:两者都形容十分高兴。“拍手称快”,拍着手叫痛快,形容非常高兴。多指仇恨得到消除。“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拍手称快”的主语一般是人,而“大快人心”的主语一般是事。
例句:①知道恶人被抓,大家都 拍手称快 。
②祸害乡里的大恶霸终于被捕了,真是 大快人心 。
大战中的插曲
作者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聂荣臻
聂荣臻(1899—1992),四川江津(今属重庆)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
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抗日战争时期起,先后任八路军第115师副师长、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三书记兼平津卫戍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北平(今北京)
市市长兼军管会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代总参谋长,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6年起,先后任国务院航空工业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科学规划委员会主任。1958年兼任中央科学小组组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1959年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83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主要著作编为《聂荣臻军事文选》。
背景链接
1938年秋,日本开始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希望跟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议和,同时国共双方的摩擦也一直不断。1939年,日军把分散在长城、华北和东北的一部分军队集中起来,依托着铁路和公路,对华北地区的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实行“囚笼政策”,在荒原筑堡挖沟,想要控制并且缩小抗日力量,给抗日根据地造成严重困难。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也为了粉碎日军的图谋,1940年春,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和到太行山八路军总部的聂荣臻讨论确定破袭正太铁路。华北八路军针对日军在华北的交通线,发起了一次大规模的破袭作战,也就是“百团大战”。故事就发生在这场大战的间隙。
知识梳理
1.精记字音
2.词语积累
(1)刀光剑影: 形容激烈的厮杀、搏斗或杀气腾腾的气势。
(2)孤苦伶仃: 形容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3)横征暴敛: 强征捐税,搜刮百姓财富。 
(4)惨无人道:
 残酷到了没有一点儿人性的地步,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
(5)不堪设想:
 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
(6)兵荒马乱: 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 
(7)来龙去脉: 山形地势像龙一样连贯着。本是迷信的人讲风水的话,后来比喻人、物的来历或事情的前因后果。 
(8)化干戈为玉帛: 把战争或争斗变为和平、友好。 
3.词义辨析
(1)安置·安顿
辨析:“安置”,安放、安排,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顿”,安排,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稳。“安置”强调使工作、生活、物品等有适当的位置。“安顿”则强调安排妥当,有了确实的着落。
例句:①她 安置 这些东西都经过十分妥帖的考虑。
②他打工10年,省吃俭用,终于首付30万买了房,在这个城市 安顿 下来。
(2)嘱咐·嘱托
辨析:“嘱咐”,告诉对方记住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嘱托”,托(人办事);托付。“嘱托”更庄重,而“嘱咐”只是一般的叮咛;“嘱托”有托付、求助之意,而“嘱咐”没有这层意思。
例句:①年老的父亲老泪纵横,紧紧拉着儿子的手 嘱咐 儿子要努力报效祖国。
②许渊冲离世,却在他的作品里留下了一种文化 嘱托 :万古江河,更待来者。
(3)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辨析:“背井离乡”,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流离失所”,到处流浪,没有安身的地方。“背井离乡”是说离开故乡,而“流离失所”包含失去家园的意思。
例句:①战争时期,人们 背井离乡 ,许多良田都荒芜了。
②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倘若人口不变,全球每升温一度,河水泛滥造成人们 流离失所 的风险就将增加约50%。
课堂·重难突破
初读课文·明大意
文脉预览
主旨探微
《长征胜利万岁》讲述了红四团进入吴起镇之后,依然受到敌人的追击。在毛主席的指挥下,设围打击敌人,取得了重大胜利。战斗后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聆听毛主席对长征胜利意义的总结。全文洋溢着红军战士对长征取得胜利的喜悦之情。
《大战中的插曲》讲述了以聂荣臻为代表的晋察冀抗日军民在战火中救出两个日本小姑娘,给予她们关怀和照顾,并设法将她们送回日本的故事。这一事件既彰显了人民军队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也包含了对日本侵略者残酷暴行的控诉。
精读课文·细揣摩
任务一 战争中的喜与乐——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事件的意义
1.仔细阅读《长征胜利万岁》中毛主席关于长征的论述,说说这一论述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1)总结了红军长征的时间。包含了总的长征时间、战斗时间、休息时间、行军时间。
(2)总结了红军长征途经地。共走过十一个省,走了二万五千里,是前所未有的长征。
(3)总结了红军长征的成就。占领几十个城镇,筹款数百万元,建立数百个苏维埃政府。
(4)总结了红军长征的困难。路途遥远,敌人围追堵截,说不尽的艰难险阻。
(5)总结了红军长征的意义。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2.请结合《长征胜利万岁》中毛泽东的讲话,梳理长征的伟大意义。
参考答案:(1)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2)长征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3)长征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3.《大战中的插曲》中,作者救助日本小姑娘并致信日本官兵有何用意 文章直接引用信件原文有着怎样的效果
参考答案:用意:不失时机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这涉及军心问题。日军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但我们决不伤害日本的儿童。向日军表明我军的政策、态度,坚守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宽待俘虏。
效果:①引用信件原文,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②既彰显了八路军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至仁至义,又通过事实对比,对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惨无人道的残暴罪行进行揭露和控诉,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4.八路军救助美穗子这件事,产生了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①那些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旧军人,赞扬、感谢八路军的人道主义精神,对过去犯下的罪行表示要道歉。②美穗子一家亲自来中国表示感谢,并带来了北海道渔民的礼物。③美穗子这件事对中日友好产生了很好的影响,成为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任务二 和蔼可亲——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1.通过《长征胜利万岁》中“我”与邓小平同志的对话,谈谈邓小平同志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1)平易近人。见到自己的下级,亲切问候。(2)关心同志。要求给宣传队的同志做衣服。
2.《长征胜利万岁》一文展现了红军战士们怎样的形象特点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篇文章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歼灭敌人的追剿骑兵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骁勇善战、有勇有谋的形象;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消灭反动民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为人民服务、热爱人民的形象;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见到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时感到亲切,表现了红军战士们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通过对长征过程的描述,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形象。
3.读完《大战中的插曲》一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聂荣臻
参考答案:井陉之战中,聂荣臻认为“孩子是无罪的”,安置战士们救下的两个日本小姑娘,让人感受到了他博大的胸怀和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聂荣臻照料两个小姑娘的细节,让人感受到了他的细心慈爱、和善亲切;从给日本官兵的信中,我们看出了他的深明大义、胸怀宽广、富有正义;在送两个小姑娘回日本后,“每逢想起这件事,还常常为她们担心”体现出他的善良仁慈。聂荣臻具有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具有政治家、军事家的远见卓识,是一位慈善仁义、和蔼可亲、宽厚细心的将军。
任务三 朴实中蕴芳华——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1.《长征胜利万岁》一文详细地写出了敌人被围剿的场面,请结合相关的段落谈谈这一场面描写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1)现场感强。“这时突然见到前方川道里冒起一团团尘土……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直接描写了敌人进入包围圈的场面,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2)细节描写突出。“有的腿还挂在镫里,硬给马拖着跑了。”这一细节描写较为突出,展现了敌人在受到打击时的狼狈。
(3)记叙和议论相结合。既详细地记叙了战斗的场面,又有相关的解说和议论,使得描写详尽清晰。
2.《长征胜利万岁》记录了长征胜利这一重大的历史时刻,并融入了恰当的议论和抒情来表达感受,请找出有关典型例句,加以认真体会。
例 句 赏 析
是的,我们红四团的指战员和整个红军一样,经过万水千山,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跋涉,经过无数次残酷的战斗,忍受了一切物质生活上的困难,不少同志流了血,许多战友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我们现在终于到达了北上抗日的根据地——陕北的吴起镇,怎能不兴奋、不激动呢 ①
例 句 赏 析
苏维埃!多么亲切的名字啊,见了她,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可不是,自从去年离开瑞金、于都河,无论在巍巍的雪山上,还是在茫茫的草地上,不管是在怎样艰难的日子里我们都惦念苏维埃。如今,在陕北吴起镇的窑洞门口,终于又见到了这个名字! ②
谁知道,这就是我们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啊!这一仗,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但是我们也付出了代价。 ③
“长征万岁!”会场里霎时升起欢呼声。“二万五千里长征万岁!”口号声此起彼伏。 ④
参考答案:①前面的议论指出了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经历的千辛万苦,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以“但是”转折后,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长征胜利后的兴奋、激动之情。
②主要借助抒情的手法表达了对“苏维埃”的时刻惦念、一往情深,更体现了如今再次见到的激动之情。
③这段议论兼抒情的文字既指出了这一仗的意义、价值,宣告了敌人的失败、长征的胜利,同时也抒发了“我们也付出了代价”的深沉感慨。
④这简短的抒情完全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呼喊,不知包含了多少经过浴血奋战、艰难困苦才取得胜利的激动、感慨之情。
3.《大战中的插曲》这篇文章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使用这一线索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这篇回忆录以“救助两个日本小女孩”为线索,围绕这条线索叙述了美穗子被救、被送回日本、来华访问等故事。这条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很好地表达了革命人道主义及中日友好这一主旨。
4.两篇文章都属于回忆录,在材料的处理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参考答案:都精于剪裁,详略得当,注重实录。在《长征胜利万岁》中作者一方面能够围绕本章节的核心内容“长征胜利”组织材料;另一方面,作者遵循注重实录的原则,对自己没有亲身经历的事件大胆取舍,保证了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和严谨性。而在《大战中的插曲》中文章仅交代了救两个日本小女孩的梗概和聂荣臻与两个日本小女孩相处的若干细节,如“我牵着她的手,拿来梨子给她吃”“大一点儿的孩子一直跟着我,常常用小手拽着我的马裤腿”等,而将两个小女孩在指挥所生活的几天里的许多事情省略掉,从而使故事有梗概,有细节,又不至于显得过于烦琐,节省了篇幅,也为文中的议论留下了空间。
随 堂 训 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D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了《十送红军》等由中央美院等单位最新创作的12幅宏幅巨制及部分写生稿。
B.伟大的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鼓舞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C.中国人民挺立起铮铮铁骨,筑成中华民族新的长城,依靠全民抗战,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松花江上》《长城谣》……这些经典的抗战歌曲曾响彻中华大地。激昂的歌声、慷慨的歌词,不仅唱响了当今的时代主旋律,也在述说着昨天的故事。
答案:C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改为“由中央美院等单位最新创作的《十送红军》等12幅宏幅巨制及部分写生稿”。B项,成分残缺,“成为鼓舞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中“成为”的宾语中心词残缺,可在“另一个胜利”后加“的精神动力”。D项,“不仅唱响了当今的时代主旋律,也在述说着昨天的故事”语序不当,应为“不仅在述说着昨天的故事,也唱响了当今的时代主旋律”。
3.根据语意将下面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中国抗日战争从1931年开始到1945年结束,走过了14年艰难曲折的历程,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反侵略战争的历史丰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不仅关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值得铭记,并永载史册。
①持续时间最长 ②付出代价最大 
③开始时间最早 ④抗击日军最多
A.③④①②   B.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② D.①④②③
答案:C
解析:“从1931年开始”照应“开始时间最早”,“走过了14年艰难曲折的历程”照应“持续时间最长”,“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照应“抗击日军最多”,“是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反侵略战争的历史丰碑”照应“付出代价最大”。
4.请概括下面文段写了几件事。
就在我们回击二马骑兵的同时,军委警卫连、工兵连在左权参谋长的率领下,也拔掉了陕北最反动的地主豪绅安在千佛山的一根钉子。原来那里有一股反动民团,经常下山来作恶,当地老百姓恨之入骨,这次把他们消灭了之后,附近各县的乡邻全都拍手称快,他们欢天喜地,抬着猪、羊来慰问红军,红军的威信更加高了。
参考答案:①回击二马 ②消灭反动民团
5.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练兵备战,抢险救灾,援百姓显神威,中国人民军队具有伟大的担当使命。
材料
献身 维和 领航
保民族伸大义 护人类推战略 助国际稳态势
跨国作战 反恐维稳 构建体系 驱逐外虏
建设强军 海上维权
答案示例:①驱逐外虏,跨国作战,保民族伸大义,中国人民军队具有伟大的献身使命。
②反恐维稳,海上维权,助国际稳态势,中国人民军队具有伟大的维和使命。
③建设强军,构建体系,护人类推战略,中国人民军队具有伟大的领航使命。
6.下列对《长征胜利万岁》一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了红四团的全体指战员到达陕北后的战斗并参加中央召开的全军干部会议的经过。
B.通过对吴起镇战斗的细致描写,突出了战士们同仇敌忾的杀敌勇气和克敌必胜的决心。
C.会场上的掌声、口号声表现了红军战士的斗志和对胜利充满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
D.全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并融入恰当的议论和抒情来表达感受,让人置身于真实的历史氛围之中。
答案:A
解析:A项,参加全军干部会议的不是红四团的全体指战员。
课外·一起成长
因文学法
[写作技法]
夹叙夹议的手法
夹叙夹议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插入议论,以表明对所写人物或事件的认识、态度和评价的一种表达方式。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先议后叙,这时的议论往往出现在文章的篇首,主要作用是提示和点题;二是先叙后议,这时的议论往往出现在文章或一段文字的结尾,其作用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等;三是边叙边议,即边叙述事实,边进行议论,以发表对所叙事实的看法。运用这种写作手法不仅能够具体地记叙事件,充分地抒发感情,而且能直接揭示所写对象的意义。
本文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也不断发表自己的感慨,如“当时,我的想法是,孩子是无罪的,应当很好地安置她们”“我是这样考虑的:我们进行抗日战争,这中间不只是打仗的问题,还要注意不失时机地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没有想到,百团大战中这个小小的‘插曲’,四十年后,竟成了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这些叙事中的议论,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
[写作训练]
请借鉴本文的写作技巧,以“感受自然”为话题,写一段夹叙夹议的文字,200字左右。
答案示例:反观古之先贤,杜甫能体验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浑;李白能感受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险要;苏轼有对长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赞叹,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悠闲。古人对自然有着无比丰富的体验与感受,他们与天地为伴,与日月同行。然而,他们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不能把握天地之属性,世界之本原,树木之纲属。
素材积累
人道主义传佳话
◆1980年春,日本《读卖新闻》头版头条刊登了一则题为《美穗子姐妹,中国元帅聂荣臻想念你们》的新闻。这则新闻,立刻吸引了日本人民的目光,当然也吸引了已经结婚的美穗子的注意,她决定:到中国去,面谢救命恩人!7月的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人民大会堂大厅里聚满了各大媒体的记者,美穗子全家早早地站在大厅中央等着救命恩人的到来。不一会儿,正门打开,已是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聂荣臻元帅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美穗子面前,美穗子似乎没有找到合适的语言表达对
聂荣臻元帅的感激,“扑通”一声跪倒在他面前,聂荣臻元帅连忙扶起她,此时她已经泪流满面……此情此景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
◆中国人不会忘记那场侵略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更不会忘记侵略者的罪恶行径。但历史并不只有痛苦,它也有着人性的绚丽光彩。战后,中国人民收留了2 800多名被遗弃在中国的日本孩子。在自己缺衣少食的艰难岁月里,给了他们最温暖的佑护。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中国政府从中日友好及人道主义出发,为遗孤们寻找亲人提供了大力帮助,至今已有 2 500 多名遗孤返日定居。1978年,48岁的战后遗孤铃木则子回到日本后说:“遗留孤儿和遗留妇女不应该忘记拥有两个祖国的骄傲。”
适用话题:“感恩”“人间大爱”“人道主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