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审题与立意
作文的审题立意,就是学生阅读理解、观察思考、联想想象的过程的展示。这一步,好比打洞要先定基点一样,是决定性的一步。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这个基点定得好,写作起来,就会思路顺畅,一气呵成;定偏了,或是无从下笔,或是半途而废,或是不入法眼,白费工夫。我们只有掌握了一些技巧,拿到文题,才能心中不慌。
指点迷津
所谓审题,就是了解题目的意义、范围和要求。审题的过程就是确定文章的体裁、题材、中心和写法的过程。所谓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意”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一个关键。审题与立意密不可分,审题是立意的前提和基础,立意是审题的拓展和细化。
1.明确对象
即明确题干或给定材料陈述的对象。如果出现好几个对象,还要注意分清对象的主次。尽管题干或给定材料涉及很多人或很多事,但有的人或物只是议论的对象,在文中不起什么作用。审题时,要全面理解材料,分清整体与局部、主要与次要的关系,要从重要人或物的角度入手思考。几个对象有轻有重,材料重点写哪个对象,就从哪个对象入手,这是立意的根本点。
2.提炼中心
提炼中心是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作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题干或给定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3.抓关键句
题干或给定材料中往往有对重点对象评论的句子,暗示作者观点态度的词语。抓住关键句或关键词来立论将事半功倍。同时我们还要对这些关键语句辨明是非,这些关键语句是对是错,是善是恶,是肯定还是否定,题干或给定材料陈述对象的做法对不对,材料塑造形象的寓意是什么,这往往就是命题人出题的意图。所以,题干或给定材料中的关键句往往是命题人出题的意图,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寻找关键句时,要特别注意题干或给定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4.由果溯因
即分析题干或给定材料表述的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世间万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就有很多。因为世上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审题时如果能由题干或给定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一般来说,有几个原因就有几个写作的角度。
5.由物及人
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6.多向辐射
有些作文给定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间的关系立意;既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7.舍次求主
有些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典范作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强者勿自喜,弱者忌自悲
是天生强大,还是天生弱小,这是每个人都无法选择的。是甘于弱小,任人欺凌,还是“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我想,每一个有为青年,都应以“强者勿自喜,弱者忌自卑”的心态,做出理性的选择。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做到由弱变强,强者愈强。体育如此,人生亦如此。
强者勿自喜,有史实为证。昔者,王安石笔下的仲永,天资卓越,“指物作诗立就”,但是他忽视“勤自锻炼”,日日跟着父亲出席各种活动,久而久之,“泯然众人矣”。这就是对“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的有力佐证。
强者勿自喜,有事实为证。今者,高考狂人张飞,先后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又先后从这两所顶级学府退学,究其原因,亦是他忽视“勤自锻炼”,落得个灰溜溜退场的结局。幸好,他又经过七年的拼搏,再度考入清华大学。假如他坚持“勤自锻炼”,就不会把美好时光消耗在倒退的人生和机械重复的题海之中了。人生如此,国家亦如此。“历览前贤国与家”,哪一次“散场”,逃脱了这个规律
弱者忌自悲,因为“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上天赐予“诱我以至于强”的机遇,只有“勤自锻炼”者才可以借此改变命运,上演由弱变强的传奇。请看,改革开放前,老百姓穿衣凭布票,吃饭要粮票,炖肉需肉票……今天,我们“餐饮讲健康,保健讲科学,小区讲氧吧”,可以“一机在手,天下我有”。
这种从无到有、从缺到足、从寡到丰的变化,就是受益于改革开放这样的“锻炼”。假如我们一遇到挫折就放弃改革,一听到杂音就停止开放,那如何能踏上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因此,弱者忌自悲,是以“勤自锻炼”为先决条件的。
回顾历史,从富国强兵的王安石变法到张居正遏制了大明颓势的“考成法”,在经济上,我们一直秉持弱者忌自悲的心态;从鲁迅唤醒国人的弃医从文到如今的乡村振兴,在思想上,我们一直坚持着弱者必能强的精神;从张骞的凿空之旅到如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外交上,我们一直怀揣着强者勿自喜的谦虚。正是因为不甘弱小、自强不息、谦虚勤恳的心态,我们才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由“富起来”奔向“强起来”。毛泽东从耳目之聪明,看到身体之强弱,从体育之效力,论及强弱之辩证。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抓住机遇,秉持“强者勿自喜,弱者忌自悲”的心态,如此,孟子所谓“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大任”一定会在我们这里赓续。此外,我们身处同一世界,世上有强者,也有弱者,弱者不要甘于弱,强者不要滥用强。强弱应携手,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点评 首先,文章立意深刻,把握住“强”“弱”这一组关键词,由体育引申到自我修养、国家建设。其次,文章论据充足,从历史到当下,从天资到后天努力,由个体到国家,均有相关事实论据作支撑。最后,文章分析问题紧扣论点,题目、开篇亮明观点,主体部分分层论述,从不同角度论述“强者勿自喜,弱者忌自悲”的中心论点,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论证有力。
实战演练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年轻的毕业生准备开始新的生活,临行前他去咨询自己的老师。老师说:“记住人有三根骨头,你就能面对任何困境了。它们是眉骨、颌骨和脊梁骨。眉骨让你不断地开阔视野;如果你有疑问的话,颌骨会助你找出答案;脊梁骨则会让你盯住目标,直至成功。”
点拨 这道作文题的内容包含“眉骨”“颌骨”“脊梁骨”三个方面,其内涵分别为开阔视野、虚心求教、坚持不懈。
从写作内容来看,既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全面论述;也可以抓住一点,深入挖掘。从写作对象来看,既可以从小处着手,写个人的成长、发展、追求、奋斗等;也可以从大处着眼,写团队乃至国家、民族的起落、成败、存亡、兴替等。
本文写作的重心不在“说事”,而在“说理”;其亮点也不在“事趣”,而在“理趣”。为此,对三个方面的论述,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讲清事理,说透逻辑,让人心悦诚服,受到启迪。如从“眉骨”的角度理解,其因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其法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从“颌骨”的角度理解,其因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法为“程门立雪”“不耻下问”“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从“脊梁骨”的角度理解,其因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其法为“知其不可而为之”“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