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二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必备知识
一、推理
1.什么是推理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判断(结论)的过程。按推理前提数量划分,有直接推理、间接推理;按推理过程的思维方向划分,主要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推理的语言形式为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或具有因果关系的句群。常用“因为……,所以……”“由于……,因而……”“因此”“由此可见”“之所以……,是因为……”等作为推理的系词。
2.推理的形式
这里简单介绍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三种形式。
(1)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从多个具体的现象中总结出一个一般的规律,是从个别到一般。它包括简单枚举法(不完全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两种。简单枚举法往往会犯以下逻辑错误:有些推断的前提本身是虚假或谬误的,有的遗漏了所涉其他对象而导致结论片面或偏颇,有的则是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强加因果或颠倒因果的问题,等等。例如:“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烟花爆竹,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
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这句话含有以下推理:①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一定能避免发生火灾;②只要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其推断的错误:①发生火灾的原因有很多,燃放烟花爆竹是原因之一,还有其他情况也会引发火灾,比如天干物燥、吸烟、气温过高导致汽车自燃等;②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也有很多,不光是燃放烟花爆竹,工厂“三废”排放、汽车尾气排放等,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可见,在遗漏条件信息的情况下,所得结论很可能出现说法绝对的错误。
(2)演绎推理
即从一个一般的规律到个别的现象的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
常用的演绎推理形式是“三段论”,由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和结论组成。
例如:金属是导体(大前提),铁是金属(小前提),所以铁会导电(结论)。
演绎推理容易犯的错误有:偷换概念、前提错误、判断矛盾等。
(3)类比推理
即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简称类推、类比。
例如:杂志对于( )相当于( )对于农民。
A.报纸 果农 B.传媒 农业
C.书刊 农村 D.编辑 菠菜
我们难以直接从题目中断定两词之间的关系,只能逐项代入,然后类比两词之间的关系,进而作出判断。通过代入,发现“杂志对于编辑相当于菠菜对于农民”,两者间都是“产品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答案是D项。
二、判断
1.什么是判断
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是否存在、是否具有某种属性以及事物之间是否具有某种关系的肯定或否定。如“在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是杨利伟”,这个句子对某一事件作出了明确判断,代表了命题。而像“今天会下雨吗 ”“请把烟灭掉!”这样的疑问句、祈使句不代表命题。逻辑中的命题和语言中的语句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要注意预设义和隐含义。
2.判断与语句的关系
语句是判断的物质外壳和表达形式,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任何判断都必须用语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示判断;同一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不同判断也可以用同一语句表达。
第一,判断只有语句才能表达,一般的陈述句和反问句表达判断。像一般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通常不表达判断。因为它们一般对事物情况没有肯定什么,也没有否定什么。例如“您老身体好吗”。
第二,同一判断可以用不同语句来表达。例如,“所有的结果都是有原因的”“没有无因之果”“难道会有无因之果吗 ”表达的就是同一判断。
第三,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语句分两种,一种是无歧义语句,一种是歧义语句。歧义语句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例如,“他走了”,可以理解为“离开了说话人所在的地方”,也可以理解为“他去世了”。
除了要判定句子是否有歧义的问题,还应注意句意前后不一致的问题,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句子如果使用“能否”“是否” “好坏”“有没有”等两面词,却没有与之呼应的词语,就犯了不对应的逻辑错误;二是使用两组并列短语的句子,其后相对应的部分有错位;三是因偷换主语而使前后句意不照应。
活动任务
1.综合分析下面一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许多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试图推行本土化的传播策略和营销方案,都期望得到中国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就是一种体现。运用“中国元素”本是值得肯定的,但这种运用要与人们的文化习惯和感情倾向一致,如果仅仅简单地模仿和运用,缺乏对文化的真正理解和尊重,再美的“元素”也只会开出“恶之花”。
这则材料意在说明( )
A.不同国家的消费者会有不同的审美取向。
B.在广告中使用“中国元素”要适可而止。
C.在广告中彰显文化特色是重要的营销策略。
D.理解文化的内涵是“中国元素”成功运用的前提。
答案:D
解析:这则材料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话主要说明许多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试图推行本土化的传播策略和营销方案,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就是一种体现;第二句话主要阐述运用“中国元素”要有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由此可知材料的意思是:跨国企业要想成功进入中国市场,不仅要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更要理解和尊重中国文化的内涵。A项,于文无据。B项,“适可而止”错误。C项,强调的重点只是材料中的第一句话,与第二句无关。D项,与材料意思最接近。
2.“你说甲生疮。甲是中国人,你就是说中国人生疮了。既然中国人生疮,你是中国人,就是你也生疮了。”这几句话分别运用了两个三段论推理,对这两个推理,下列哪个说法是对的 ( )
A.第一个是有效三段论推理,第二个不是有效三段论推理。
B.第一个不是有效三段论推理,第二个是有效三段论推理。
C.两个三段论推理都是有效的。
D.两个三段论推理都不是有效的。
答案:D
解析:第一个三段论,甲不能代表所有中国人,所以不能得出第一个推论。第二个三段论推理,两个“中国人”的含义是不相同的。
3.阅读下面的一段法律条文,归纳出构成“累犯”的三个必要条件。
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外。
参考答案:①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且刑罚已满刑期;②重新犯非过失罪被判有期以上徒刑刑罚;③重新犯罪时间距前次刑满(或赦免)不到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