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张PPT)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
诗歌背景
苏轼十九岁时,与十六岁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苏轼是巨大的打击,其精神上的痛苦自不待言。词题中“乙卯”指的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其时苏轼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亡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诗歌赏析
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想到爱妻华年早逝,生死相隔,转瞬十年,设想相逢不识之状,千言万语,化作一腔深沉而无奈的悲痛与思念。下阕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在念中的故乡,在那个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依稀当年,爱妻熟悉的梳妆打扮的情形恍若眼前,“相顾无言”,一瞬定格成永恒的回忆,柔肠寸断,痛彻心扉。月光如霜,坟头矮松清冷孤寂,黯然魂销。词中采用白描手法,
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自主检测
理解性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是一种绝望的假设,深沉、悲痛,而又无奈,表现了词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一对年轻夫妻相亲相爱的和美幸福生活情景。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小轩窗
正梳妆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苏轼想象着死去的妻子,在这个月色凄清的夜里,该是多么孤独和伤心。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恩爱夫妻,阴阳相隔,时间倏忽,转瞬十年。
B.词人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
C.“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词人感慨万千,无处可以话凄凉,心情非常复杂。
D.正因“无言”,方显沉痛;“无言”胜过万语千言;“无言”使这个梦境有无限凄凉。
解析:“心情非常复杂”错误,应该是“极为悲痛”。
答案:C
3.结合这首悼亡词的内容,概述词人是用什么艺术手法表情达意的。
参考答案:①层层递进。第一句“两茫茫”是纲,以下层层推进,虽茫茫而难忘。进而千里相隔,无法对话。进而相逢也不相识。三层推进,把别恨提到无法再高的境地。
②虚实结合。上阕写实,下阕从虚处设想,写梦中相逢,惊喜忧痛之情,万语千言无法表达,只有相顾泪流不止。接着写梦醒后回到现实,柔肠寸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