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练习卷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练习卷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1 16:2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靖远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练习卷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下午5点准时打卡下班,只做指定的日常工作,对加班说不………这是美国职场近期新词“安静辞职”(Quiet Quitting)的显著特征。
很多人认为,“安静辞职”不是消极怠工,而是重新为自己设定界限,防止精疲力竭。另一个方面,相比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年轻人对工作怀有更多期待,他们更加希望从工作中获得意义。如果找不到,就会更容易从工作中抽离。《华尔街日报》指出,“安静辞职”是别把工作看得太重的新表达。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报道指出:在某种程度上,“安静辞职”可能是“大辞职潮”的新范式,美国职员不愿再迎合雇主的乐观期望;至于这一趋势是否会由“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改变美国的工作文化,可能还得看未来职员能否比雇主更有优势。
“安静辞职”看似美好,却也折射出很多问题。许多美国职员,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职员看不到希望,工资跟不上通胀,租金飙升和住房负担加重,他们已经无法保证基本的生活质量,像买房、晋升等重大目标也变得遥不可及。可他们却要因休假而感到内疚,在本该朝九晚五的生活里密集地完成朝七晚八的工作,还要在半夜为一封语气可能不恰当的电子邮件而惊慌失措。因而,有些人选择了“安静辞职”,以此摆脱所有可能因工作而产生的额外情绪包袱。美国锡拉丘兹大学心理学教授凯文·安特谢尔指出,随着美国经济出现放缓迹象,通货膨胀率达到40年来的最高水平,许多工人目前可能没有足够的安全感离开工作岗位,“因此,美国有一场‘完美风暴’推动‘安静辞职'形成趋势"。
(摘编自网络)
材料二:
其实,“安静辞职”是一个虚假的趋势。每家公司都有“安静辞职的员工”,这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民意调查组织盖洛普(Gallup)近二十多年来一直在跟踪员工在公司的工作状态。在此期间,符合“安静辞职”的员工的比例基本保持稳定,在13%到20%之间。而几十年来,敬业员工的比例也一直保持稳定,约占员工的30%。从公司角度出发,他们其实非常需要“安静辞职“的员工,他们满足于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们也不会为了奖金或者升职而纠缠管理层。他们可以接受以较慢的职业晋升作为低压力生活的代价。
我们总是假定,一个敬业的好员工不会对工作倦怠,但事实上这并不太可能。根据耶鲁大学的研究,有超过五分之一的员工觉得自己有很高的工作责任感,同时也有很高的疲惫感。况且很多职场人在生活中并不能百分之百疯狂投入工作,疯狂内卷。这样伴随而来的只有极高的健康风险和职业倦怠。而且工作量和工作热情有所起伏也是很正常的表现,公司总是会赋予员工过多的期望,希望他们在本职工作外还能多做点什么。从这个角度来看,"安静辞职"不过是"希望员工能够低工资,高产出超预期工作"的无声反抗罢了。或许老板们应该少担心一点这些安静辞职者,多担心一点那些站出来表达自己不满的员工。
毋庸置疑,“躺平”或者“安静辞职”这些概念还是会继续在网上流行。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去为自己和他人争取更多的权利和薪水。也只有越来越多的“双休侠”“00后整顿职场”“安静辞职”出现,这个世界才有可能终有一天发生改变。
(摘编自《“安静辞职”在海外爆火,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
材料三:
“安静辞职”现象已成为“奋斗文化”(hustle culture)的反面,也是年轻人面对职场偻怠时,可能选择的解决方案。
“安静解雇”为“安静辞职”的对立面。主管可能会通过一些方法试图让员工主动辞职,如指派员工较困难的任务,或不让员工参加重要会议,也不会给予晋升或加薪机会。让员工意识到无论再怎么努力,待遇永远不会改变,最后主动离开。安静解雇的动机可能有各种原因,小至雇主不喜欢某个员工,大至组织不想付资遣费。
然而不少专家都指出,以“安静辞职”"安静解雇"这些消极方式远离或结束职场关系的风气,可能摧毁健康正向的工作文化。心理学家贾尼丝·维尔豪耶(JenniceVilhauer)在心理学杂志《Psychology Today》表示,这种“慢慢淡出”的处理方式,反而会让对方充满困惑、产生自我怀疑,造成反效果。不仅职场关系,当人们以“安静退出”面对生活人际互动时,也可能影响并伤害亲密关系;长期看甚至有害个人及他人心理健康。也有研究表示,清楚掌握事态有助于人们稳定心理状态,不确定性会加剧情绪起伏,使对某事件不愉快的感受更恶化。
为什么职场关系会走到这个地步 《Fortune》认为,原因可能是疫情后,职场互动被在线会议及远程工作取代,屏幕背后,人们更容易避开老板及同事;面对面沟通机会愈来愈少,可能导致人们愈来愈不愿意正面面对职场人际关系。
所以,开启对话,别再让被动攻击文化伤害职场关系。
(摘编自《“安静辞职”“安静解雇”不是好方法》)
1.下列各项对材料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静辞职”是年轻人面对职场倦怠时可能选择的解决方案,CBS认为其有可能成为燎原之势,改变美国文化。
B.“安静辞职”是职员们因各种原因暂时无法辞职而又想摆脱因工作产生的额外情绪包袱的无奈之举。
C.公司需要适量的“安静辞职”的员工,可能的原因是公司中的有些工作不需要员工额外付出。
D.作为“安静解雇”的对立面,“安静辞职”在本质上与健康正向的工作文化相背离,虽不影响心理,但有可能影响人际关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换个角度看“安静辞职”,年轻人从现有工作中抽离其实是为了在重新调整中为自己设定新的界限,从而获得期待的工作意义。
B.经济放缓、通货膨胀率高是“安静辞职”的重要推手,“安静辞职”在美国形成趋势,说明美国的经济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C.工作责任感很强的员工也有可能产生极高的疲惫感,可见敬业与倦怠并不完全对立,老板也无须过多担心员工"安静辞职"。
D.从被“安静解雇”到现在的“安静辞职”,不管它成不成趋势,都说明劳动者的心理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也许就是世界改变的开始。
3.下列对材料论述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凯文·安特谢尔用“完美风暴”比喻美国经济现状对职员们工作心态的影响,“完美"一词表现出凯文期待“安静辞职”这一趋势的形成。
B.材料二先提出“安静辞职是一个虚假的趋势”这一论断,然后用调查数据和专业研究结果进行佐证,最后顺理成章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展望未来,层次清晰。
C.材料三将“安静辞职”与“安静解雇”对举,既展现出其本质上的相同点,也暗示了作者的某种态度:不必对"安静辞职"过多指责。
D.三则材料都引用了权威机构或人物的数据、观点来论述,借此提升自己观点的可靠性,增强了说服力。
4.请根据文中信息,给“安静辞职”下一个定义。(4分)
5.文中说"‘安静辞职”看似美好,却也折射出很多问题"。该如何避免“安静辞职”的负面影响呢 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我一生中最繁忙的时期
聂荣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中央人民政府重新任命了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领导成员,徐向前同志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我为副总参谋长。当时由于向前同志身体抱恙,因此,总参谋部的工作,一开始就由我代管,到1950年初,我即被正式指定为代理总参谋长。
那时全国各地实际上是实行军事管制。在中央,政府工作就是政务院管,军事工作就是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管。总参谋长是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负责全军的作战和军事工作。正因为这样,我的工作非常繁忙和紧张。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特别是向西南进军和大规模的剿匪,任务还很重,沿海的一些重要岛屿还有待解放,又要进军西藏。军队一方面要向现代化、正规化迈进,要加强军兵种和军事院校的建设;另一方面又因为大规模的战争已渐趋结束,军队要精简整编,成建制的众多部队要转入生产建设中去。军队工作真可以说是千头万绪。尤其是朝鲜战争爆发以后的1950年下半年到1952年上半年,就更为紧张。
我当时常用的工作方法,就是召集各有关部门开联席会议。这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大范围的,比如各军兵种、总参、总政、总后的联席会议;另一种是总参机关各部门的小范围联席会议。以后者居多。我觉得用联席会议解决问题的组织形式很好,各部的领导同志也愿意这么办。大家把情况凑在一起,共同提出解决办法,研究确定以后,就分头去执行,问题处理得利索,效率高,不大会出现那些文牍主义和“踢皮球”的事情。
通过这种办法,我同各部门的领导同志几乎天天见面,大家可以经常通气。那个时候公文很少,有问题大多就在会上解决。但是有一条,就是要求参加会议的人必须熟悉情况,而且能够负责,一问三不知,那可不行。后勤部门、军械部门在开会的时候可以带个搞计划的同志,因为这两个部门都有好多数目字,武器装备的数目字,物资供应的数目字,非常复杂,而且需要准确,所以准许他们带两个助手。别的部门,都是掌掘情况、熟悉情况的领导同志来参加会议。
总参工作的核心部门是作战部。他们昼夜值班。早晨我首先到作战室,把前方的战事情况了解清楚,把各方面来的作战文电、各种情报在作战室看完。然后安东同志和办公室其他同志把当天要处理的事情向我一一报告。安东同志当时是总参谋部办公室主任,他头脑清楚,需要处理的问题都安排得有条不紊。接着,我就召开联席会议。有关问题该请示的请示,我们能定的就在会上定下来。工作虽然很紧张,但颇有条理。
还有就是毛泽东、周思来同志那里经常叫我去汇报、谈话或开会。这些会议大多是在晚上进行,而总参谋部的工作在白天,这样我休息的时间就很少了。每周总有几个夜晚不能睡觉,更没有什么星期天和节假日,这也是当时我特别劳累的一个原因。
毛泽东同志历来对有关作战的事情和军队方面的重大问题非常重视,都是亲自过问,有关文电,亲自批阀。他非常忙,常常是彻夜工作,凌晨或天亮以后才睡觉。白天他睡觉的时候,我一般不去找他,但在战争时期,遇到一些很急的事情,或需要立即处理的作战方面的紧急电报,也只好去把他叫醒。
我的工作中,还经常碰到战争和军队建设方面的财务开支、物资供应和交通运输等问题。那个时候不像现在,财政部门很不健全,每年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或预算,究竟这一年要用多少钱,谁也说不准。只能是靠国家财政委员会随时根据经济情况和前方的需要来拔款。因为刚刚胜利,国内的中心任务是恢复国民经济,但仗还在打,我们是边打边建,两个方面都要照顾好。所以打那么大的战争,财政、物资各方面都要组织好、协调好,这要费很大的精力。
在这方面大小问题我都是首先去找恩来同志的。恩来同志日理万机,全国刚解放,政府工作百废待兴,又要忙于应付战争的各项工作,他思路敏捷,处理问题细致周到,确实不愧为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的好参谋长。为了支援战争和军队建设,恩来同志日夜操劳,是付出了很大心血的。当然,实际执行还是要我们下手干,政府管不了那么具体。当时政府部门也是很精干的,不像现在分工这样细。刚进城时候的政府实际上就是1948年在石家庄成立的华北人民政府,仍由董必武同志任主席。进北平以后,他那个机构就代管全国行政事务方面的事情了,直到1949年10月1日才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的底子就是华北人民政府,在它那个基础上组织了各个部。
由于我在总参谋部那一段工作过于紧张,后来就病倒了。1952年9月,一天我和彭德怀同志到京郊视察国防工程,回到办公室就突然掉倒在地,经检查是脑平衡神经失调、高血压、心脏病。1953年朝鲜战争实际上停下来以后,经中央和军委批准,我才辞去了代理总参谋长的取务,休息养病。虽然那一段工作十分紧张,但我的心情却是很愉快的。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中国成立初期,西藏地区及沿海的一些岛屿还未解放,但大规模的战争已渐趋结束,加强部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等工作任务真是千头万绪。
B.裂荣臻同志常常召集各有关部门开联席会议,他认为这种联席会议办事效率高,解决问题更利索,可以有效减少部门之间相互“踢皮球”的现象。
C.聂荣臻同志既有原则性又人性化,开会的时候可以不用纸质材料,但要求参加会议的人必须了解情况,且可以根据情况调整与会人员。
D.全国刚解放时期,周恩来同志一方面要主持政府工作,另一方面又要忙于应付战争的各项工作,从决策到执行,事无巨细,躬身参与。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事写人,在聂荣臻回忆的一系列事件中,我们可以从朴实无华的叙述中感受到瑟荣臻生活的忙碌,品质的卓越。
B.文章的核心内容都是围绕“我一生中最繁忙的时期”来组织材料的,内容涉及多个方面,遵循实录原则。
C.由于高强度的工作,聂荣臻同志生病了,但他还继续带病工作,这个回忆片段从侧面突显出他鞠躬尽瘁的精神面貌。
D.文章的整体语言风格浅显易懂,口语和书面语相结合,叙述口吻稳重、平实,给人一种自然亲切之感。
8.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说“虽然那一段工作十分紧张,但我的心情却是很愉快的” (4分)
9.本文是一篇回忆录,回忆录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性,请谈一谈文章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善射,爱士卒。天子以为李氏世将,而使将八百骑。尝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形,无所见虏而还。拜为骑都尉,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屯卫胡。数岁,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期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甸奴亦万余人。且引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其兵尽没,余亡散得归汉者四百余人。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为耻焉。
(选自《史记·李陵传》,有删改)
文本二:
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途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痰决命争首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使复战,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 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 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 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沬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选自《李陵答苏武书》,有删改)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然A犹B扶C乘D创E痛F决G命H争I首J死K伤L积M野N余O不P满Q风R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匈奴遮狭绝道”与“而绝江河”(《荀子·劝学》)两句中“绝”字的含义相同。
B."族陵母妻子"与“族庖月更刀”(《庖丁解牛》)两句中"族”字的含义不同。
C."故陵不免耳"与“故病且怠”(《种树郭橐驼传》)两句中“故”字的含义相同。
D.高皇帝,文中指刘邦,也简称“高帝”,刘邦在楚汉争霸中击败项羽而称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陵善于射箭,爱护士卒,因李家世代为将,皇帝让他带兵,他曾带兵深入匈奴探查地形,没有遇见敌人就回来了。
B.为了让匈奴不能全力对付贰师将军李广利,李陵率领五千步兵射手出征,准备用来分散匈奴的兵力。
C.李陵在信中将“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一事与自己陷入了单于包围一事对比,意在让当权者为自己说情。
D.李陵在信中认为自己未以死殉国确是罪过,但认为自己并不是贪生怕死、背离君亲、抛弃妻儿的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4分)
(2)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4分)
14.关于投降一事,李陵的说法与史书记载有何不同之处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临 江 仙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①陈与义:宋朝诗人,靖康之难后,他避难南奔。这首词是他流寓两湖一带,恰逢端午有感而作的。②楚词:楚辞。③午日:端午。④戎葵:蜀葵,花常朝向太阳。⑤湘中:湘江水中。此处指屈原投江殉难处。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咏楚词"表明词人借吟诵楚辞篇章度过端午时节,透露出词人感伤的情绪。
B."榴花不似舞祖红"意思是面对着盛开的石榴花和舞女的舞裙,词人觉得舞裙更鲜艳。
C."无人知此意"主要抒发了词人对国家动荡和自身飘零的凄苦、无奈之情。
D.下阕中,词人将今日之酒与昔目之酒进行对比,深浅一样,词人举杯倒洒,祭奠屈原。
16.请从内容和情感两个角度赏析“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密《陈情表》中,"_▲,_▲”两句构成对比,表达了自己先尽孝后尽忠的想法。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 , ”两句描写归乡途中的轻舟快水,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3)苏轼《石钟山记》中,“_▲_,▲”两句点明作者写这篇游记的目的是传播自己的见解,证实、补充郦道元的观点,纠正李渤的错误说法。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我国迄今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古船,在长江口水域成功实施整体打捞。长江口二号古船“背负”着中国近代经济贸易史、长江黄金水道航运史和近代海上丝绸之路等重要史料,将是近代上海作为东亚乃至世界贸易和航运中心的珍贵历史见证者。
受制于水域的_①,水下考古是一项兼具危险性和很强科技性的工作。“水面风平浪静,水下波涛汹涌",以这句话来形容水下文物所处水域的凶险程度毫不为过。由于水下文物所在水域和所处的水深各不相同,每一次水下考古工作都将会面临_②的全新问题。因而,水下考古是一项科技含量极高的工作。
由于我国海岸线水体能见度欠佳,对水下文物的探测离不开多波束探测声呐系统、旁侧声呐、海洋磁力仪、浅地层剖面仪等先进科学设备的帮助。也正是这些先进仪器,使我国水下文物考古摆脱了“_③”式工作。二十世纪对泉州后渚沉船的考古,源于渔民捡到潮湿的木头,是一种被动的开展;如令的水下沉船考古,可以依据海洋探测的精准技术和先进的载人潜水设备等主动进行,实现水下考古由浅海向深海。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深冬来了,天气越来越干燥。有些人的皮肤也开始发干,变得像鱼鳞一样,而且还会伴有瘙痒。若是用手挠一挠,皮屑就会像雪花一样哗哗直掉,很多老年人以为出现该情况是因为个人卫生没做到位,于是坚持每天把自己洗得更干净,但皮肤_①。其实,这可能正是因为洗澡洗太多了。
中医认为,“不荣则痒”,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皮肤缺乏营养,② 。人体皮肤表面的皮脂膜起屏障作用,能够防止皮肤水分的过度蒸发。这层膜上所含有的天然保湿因子能使皮肤保持湿润、柔韧和光泽。同时,皮脂膜还具有抗感染的作用,可以抑制一部分致病菌的生长。
冬季,人的皮肤本身就容易干燥,自身保水功能差,如果人们洗澡过于频繁,并外用碱性较强的肥皂或者沐浴露,或喜欢用温度较高的水洗澡、搓澡,会使得皮脂被冲淡,皮肤的营养供应跟不上,就会③ ,导致皮肤就像缺水的田地,出现龟裂、干燥、粗糙、瘙痒的情况,引发冬季皮炎。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从材料第二段看,皮脂膜主要有哪两大方面的作用 请简要说明。(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们常常用“外行”来形容对某一专业一窍不通的人。然而在历史和现实中,有些好的建议恰恰出自“外行”之手。比如现在在不少城市都有野生动物园,可它也是“外行”的杰作。当年,非洲想建世界上第一个野生动物园时,管理者就如何避免动物伤人邀请来不少动物专家献计献策。讨论会上,专家们就如何把笼子建得更好、更大、更结实各抒已见,众说纷纭,可管理者还是觉得这样体现不出“野生”“天然”。这时,一个“外行”提出,把动物从笼子里放出来,把人关进“笼子”的建议。管理者听后拍案叫绝,立即选用了这一方案。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