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3张PPT)
1氓 离骚(节选)
单元人文主题
诗的国度
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是感情的渗透,是思想的火花,是理想的光辉,是智慧的结晶。它凝聚着汉字的灵魂,像一条潜龙,流动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从《诗经》《离骚》,到乐府民歌,再到瑰丽夺目的唐诗宋词,以至现代的新诗,诗人们以其细致入微的洞察力、悲天悯人的情怀、形象鲜活的文笔,显示出多彩的人文精神,镌刻出悠久的诗意中国,影响了一代代华夏儿女。
单元总览
单元核心素养目标
1.借助诵读,探寻诗意,品味诗歌之美,感受古人的哀乐悲欢,把握诗歌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认识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
2.结合以前所学,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并比较不同体裁的诗歌在节奏韵律、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3.对作品内容、风格和表达做出恰当的评价,认识古典诗词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影响。
4.撰写鉴赏文章,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水平和议论性文章的表达能力。
面对日月星辰,面对山川草木,面对家园和土地,面对人际和生活,每个人都曾有过五味杂陈的心路历程,这些心路历程被记录下来,即使经历几千年,当我们重读它们时,依然会感到心潮澎湃。今天,我们一起重读《氓》,去体验一个平凡女性由爱至恨的心路之旅;一起重读《离骚》,去感受爱国诗人屈原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课外·一起成长
课前·基础认知
氓
春秋以前,由于原始群婚制的某些观念仍残存于人们头脑中,所以礼教在民间的束缚力远不如后来的封建社会那么顽固。到了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等社会现象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氓》通过一位被遗弃的妇女的自述,描写了她不幸的婚姻生活,在当时的社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背景链接
四 言 诗
四言诗是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的诗歌样式,盛行于西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录300多首诗,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诗,节奏为每句二拍,这显然是在原始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语言发展的状况。到了西汉时期,五言诗在民间悄然兴起,但文人诗仍以四言为主。东汉以后,五言诗在诗坛占据主要地位,四言诗渐趋衰落。能继承《诗经》遗风,称得上四言诗的只有曹操、嵇康、陶渊明、韩愈、柳宗元等人的少数诗作。如曹操的《短歌行》可作为当时四言诗的代表。
文学常识
阅读这首诗,梳理重点文言词句。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夯实字词
(①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② 忠厚的样子 。
③ 交易,交换 。④ 不是 。⑤ 就、靠近 。
⑥ 谋划、商量,这里指商议婚事 。⑦ 你 。
⑧ 渡过 。⑨ 拖延婚期。愆,拖延 。
⑩ 好的 。 愿,请 。 把……当作 。)
(① 登上 。② 那 。③ 残破的墙。垝,毁坏 。
④ 连词,表目的 。⑤ 泪 。⑥ 泪流不断的样子 。⑦ 助词,用在句首或句中,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⑧ 你 。⑨ 占卜显示的兆象 。⑩ 灾祸 。
财物,这里指嫁妆 。 迁移,诗中意为“用车拉去” 。)
(① 润泽的样子 。② 感叹词 。③ 同“毋”,不要 。④ 未婚男子 。⑤ 沉溺、沉醉 。⑥ 还 。
⑦ 同“脱”,摆脱、脱身 。)
(① 陨落,坠下 。② 往 。③ 指多年 。
④ 过贫苦的生活 。⑤ 水流盛大的样子 。⑥ 浸湿 。⑦ 车两旁的布幔 。⑧ 差错、过失 。
⑨ 不专一、有二心,跟“壹”相对 。⑩ 行为 。
没有定准。罔,无。极,准则 。 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
心意 。)
(① 成为 。② 无、没有 。③ 家务劳动 。
④ 早起晚睡。夙兴,早起。夜寐,晚睡 。⑤ 日、天 。⑥ 助词,无实义 。⑦ 副词,已经 。⑧ 如愿 。
⑨ 凶恶 。⑩ 了解 。 讥笑 。 助词,无实义 。
自身 。 伤感,哀伤 。)
(① 和 。② 白头到老 。③ 低湿的地方 。
④ 同“畔”,边、岸 。⑤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用以指代少年时代 。⑥ 快乐 。
⑦ 和悦的样子 。⑧ 诚恳的样子 。⑨ 违背 。
⑩ 违反这些。是,这,指代二人的誓言 。 止、了结 。
语气词连用,强化语气,相当于“了吧” 。)
1.通假字
(1) 食桑葚( 同“毋”,不要 )
(2)犹可 也( 同“脱”,摆脱、脱身 )
(3)隰则有 ( 同“畔”,边、岸 )
知识梳理
2.一词多义
(4)载
3.词类活用
( “夙”,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
(2)士 其行( 数词作动词,不专一、有二心 )
(3) 其德( 数词作动词,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
4.古今异义
(1) 顿丘
古义: 到,到达。
今义: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2)泣 涟涟
古义: 眼泪。
今义: 鼻涕。
(3) 食贫
古义: 多年。
今义: 三岁的年龄。
(4)总角之
古义: 快乐。
今义: 宴会。
5.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省略句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3)宾语前置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6.名句积累
(1)《氓》中,描写女主人公静下心来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发出无限感慨的句子是:“ 静言思之 , 躬自悼矣 。”
(2)《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并体现出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句子是:“ 反是不思 , 亦已焉哉 !”
(3)《氓》中,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反衬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 淇则有岸 , 隰则有泮 。”
(4)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氓》中集中体现在“ 女也不爽 , 士贰其行 ”两句中。
(5)《氓》中表现男女主人公少年时在一起愉快生活的情景的诗句是:“ 总角之宴 , 言笑晏晏 。”
(6)《氓》以“ 于嗟鸠兮 , 无食桑葚 ”起兴,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
(7)《氓》中以桑叶比喻女子初婚时容颜亮丽的两句是:
“ 桑之未落 , 其叶沃若 。”
7.文化常识
(1)卜: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的裂纹推断吉凶祸福。
(2)筮:用蓍草的茎占卦。
(3)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用以指代少年时代。
离骚(节选)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屈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又字灵均。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他学识渊博,通晓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他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后因受小人陷害,多次被流放。他深感无力挽救楚国危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最后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楚辞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
作者名片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屈平疾王听之
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屈原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 “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屈原的身世、思想和境遇,也有人把《离骚》看作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屈原的自叙传。
背景链接
楚 辞
1.诗体名。屈原吸收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形式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骚体”。
2.总集名。西汉刘向所辑,收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诗歌作品,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3.特色: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融合神话传说,塑造鲜明的形象;以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
文学常识
《离骚》
《楚辞》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离骚”,旧解释为遭忧,也有解作离愁的;近人或解释为牢骚。全篇以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其对楚国命运的关怀,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上、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他热爱楚国的思想感情。作品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
1.阅读诗歌第1节,梳理重点文言词句。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 远代子孙 。② 我 。③ 对已故父亲的美称 。④ 寅年的别称 。⑤ 当、正当 。
⑥ 孟春正月,是寅月,正月为陬 。⑦ 庚寅日 。
⑧ 降生 。)
夯实字词
(① 观察 。② 测度、衡量 。③ 出生时的情况 。④ 开始 。⑤ 赐给 。⑥ 美名 。)
2.阅读诗歌第2节,梳理重点文言词句。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 盛多 。② 加 。
③ 美好的容态。一说指优秀的才能 。
④ 楚地方言,披 。⑤ 同“僻”,僻静、幽静 。
⑥ 连缀、连接 。)
(① 水流很快的样子。这里用以比喻时间过得飞快 。
② 等待 。③ 拔取 。④ 采摘 。)
(① 迅速 。② 久留 。③ 时序更替 。
④ 思,思考 。⑤ 年老 。)
(① 何不 。② 把握 。③ 污秽的东西 。
④ 法度、准则 。⑤ 同“导”,引导 。⑥ 前驱 。)
3.阅读诗歌第3节,梳理重点文言词句。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 叹息 。② 连词,表并列,相当于“而” 。
③ 掩面而泣 。④ 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悲伤 。⑤ 人生 。⑥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⑦ 艰难,艰辛 。)
(① 连词,虽然 。② 爱慕、崇尚 。③ 美好 。
④ 喻指束缚、约束。革几,马缰绳。羁,马络头 。
⑤ 楚地方言,助词,无实义 。⑥ 谏诤 。
⑦ 废弃 。)
(① 介词,因为 。② 一种香草,俗名佩兰 。③ 佩带 。④ 重复、加上 。⑤ 代指自己 。
⑥ 一种香草,即白芷 。)
(① 所崇尚的美德 。② 连词,即使 。
③ 死多次。九,泛指多次 。④ 还 。)
(① 指楚怀王 。② 荒唐 。
③ 指屈原自己的心,一说指人心 。)
(① 喻指小人 。② 喻指美好的品德 。
③ 毁谤 。)
(① 本来 。② 世俗 。③ 善于取巧 。④ 违背 。⑤ 行为的规范、原则 。⑥ 同“措”,举措 。)
(① 木匠画直线用的工具,喻指准绳、准则 。
② 追随邪佞 。③ 迎合讨好 。④ 法度、准则 。)
(① 强调忧闷之深切 。② 失意的样子 。
③ 艰难困厄 。)
(① 突然 。② 随流水消逝 。③ 不能忍心 。
④ 指迎合讨好他人的丑态 。)
(① 凶猛的鸟,指鹰、雕等 。② 不合群 。
③ 已经这样 。)
(① 方枘 。② 同“圆”,圆凿 。③ 合 。
④ 何、怎么 。⑤ 不同道 。⑥ 相互安处 。)
(① 责骂 。② 容忍 。③ 辱骂 。)
(① 同“服”,保持 。② 指清白的节操 。
③ 为正义而死 。④ 看重,推崇 。)
4.阅读诗歌第4节,梳理重点文言词句。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 观察、选择道路 。② 长久 。③ 站立 。
④ 返回 。)
(① 使动用法,使……返回 。② 回原路 。③ 趁着 。④ 走入迷途 。)
(① 缓行 。② 快跑 。③ 在那里 。
④ 停下来休息 。)
(① 不被容纳 。② 同“罹”,遭受 。
③ 指出仕前的服饰,比喻原先的志向 。)
(① 裁制衣服 。② 菱叶与荷叶 。③ 聚合 。)
(① 即“不知吾”,不了解我 。② 语气助词 。
③ 停止,引申为“罢了”“算了” 。④ 如果、只要 。
⑤ 确实美好 。)
(① 高耸的样子 。② 修长的样子 。)
(① 芳香 。② 润泽 。③ 光明纯洁的本质 。
④ 还。“唯……犹……”可译为“唯独(只有)……还……” 。⑤ 减损 。)
(① 回过头来观看 。② 放眼观看 。③ 去观察 。④ 指辽阔大地 。)
(① 缤纷多彩 。② 众多装饰品 。③ 香气浓烈 。④ 更加 。⑤ 同“彰”,显著 。)
(① 这里指人生 。
② 爱美好,比喻修身养性。修,这里指高洁的品行 。
③ 习以为常 。)
(① 肢解,粉身碎骨 。② 因受创而戒止 。)
1.通假字
知识梳理
2.一词多义
3.词类活用
古义: 时序更替。
今义: 代替序言的文章(多自有标题)。
古义: 把……作为。
今义: 认为。
4.古今异义
古义: 善于取巧。
今义: 细致,精巧(多用于工艺品或诗文、书画)。
古义: 荒唐。
今义: 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
古义: 改变正常的措施。
今义: 改正错误。
古义: 艰难困厄。
今义: 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古义: 修长的样子。
今义: 形容色彩繁杂。
古义: 随流水消逝。
今义: 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5.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帝高阳之苗裔兮。
(2)介词结构后置
①肇锡余以嘉名。
②又申之以揽茝。
③步余马于兰皋兮。
(3)省略句
纫秋兰以为佩。
(4)宾语前置
①恐年岁之不吾与。
②不吾知其亦已兮。
(5)被动句
①謇朝谇而夕替。
②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6)定语后置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6.名句积累
(1)屈原在《离骚》(节选)中,表明自己至死不变的美好志向的句子是:“ 亦余心之所善兮 , 虽九死其犹未悔 。”
(2)屈原在《离骚》(节选)中以女子为喻,揭露奸臣嫉妒贤才,对自己肆意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 谣诼谓余以善淫 。”
(3)《离骚》(节选)中,面对众人竭力钻营逢迎的污浊社会,诗人看不到希望,忧愁烦闷,爆发出痛苦而无奈的浩叹的句子是:“ 忳郁邑余侘傺兮 ,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
(4)屈原在《离骚》(节选)中,写自己与小人们的矛盾不可避免,也不可调和,自己愿意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 伏清白以死直兮 , 固前圣之所厚 。”
7.文化常识
朕:①皮甲缝合的地方。泛指缝隙。②预兆。③古人自称之辞,即我。从秦始皇起,专用为皇帝的自称。太后听政时亦自称朕。
课堂·重难突破
初读课文 明大意
文脉预览
主旨探微
《氓》是《诗经》中一首带有叙事性质的抒情长诗。诗歌通过一位被伤害、被遗弃的妇女的自述,生动地叙述了她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与被礼教束缚的现象。
《离骚》(节选)主要叙述了诗人屈原的身世、品行和政治理想,表达了诗人要求革新的政治理想和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诗人因洁身自好、坚持正道而受到周围小人的猜疑和造谣中伤,被君主疏远,处境艰难。诗人一方面表明誓死不与蝇营狗苟的小人同流合污的决绝态度,一方面设想隐退后将更加努力培养自己美好的德行,表达了诗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决不向黑暗势力妥协,决不改变自己的高尚操守的思想感情。
任务一
性格鲜明——鉴赏诗歌的形象,体会人物的情感
1.分析《氓》中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并说说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经历 恋爱时 婚变中 自省后
心理 ① ② ③
形象 ④
精读课文 细揣摩
参考答案:①情意绵绵 ②悲伤无助 ③激愤决绝 ④她面对男子的追求,热烈回应,表现出对爱情的渴望;她遵守婚嫁礼法,表现出端庄的一面;她好言劝慰男子,善良体贴;她涕泣言笑,沉醉爱情,颇具性情;她不乏警觉,自我反思,聪明伶俐;诗的最后一句“亦已焉哉”的呼喊,更表现出她倔强刚强的一面。
2.氓的形象有何特点 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氓”是一个“抱布贸丝”的小商贩,为了追求爱情,可以置生意于不顾,表现出对爱情执着的一面;他急于成婚,至于发怒,表现出急躁的性格特征;而婚后的暴躁,“二三其德”,又表现出他品德的败坏;婚前的热烈,婚后的离弃,两相对照,则揭示了他的虚伪。总之,隐现于诗句之中的男子,是一个性情狂暴、违背诺言、始爱终弃的负心汉。
3《离骚》(节选)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请结合诗句分析。
参考答案:课文塑造了一个忧国忧民、正道直行、献身理想的爱国诗人形象。
形象 特 征 诗 句
外部 形象 佩戴香草,高大正直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形象 特 征 诗 句
鲜明 的思 想性 格 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关注民生,力主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 “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追求真理,义无反顾,卓绝不屈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任务二
比兴传情——赏析比兴手法的运用
1.请赏析《氓》的比兴手法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第3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写鲜嫩的桑叶,对斑鸠提出不要贪食的劝告。女主人公由桑叶自然地想到了自己早年的青春美貌、纯情善良,由桑葚诱人的美味想到了曾经令自己沉醉的爱情,由贪食桑葚的快乐斑鸠想到了过去恋爱中的自己。这种兴中带比的写法,
让读者容易意会到诗中主人公真切的情感体验——青春美貌、纯情善良的她曾被“氓”的英俊外表与甜言巧语所迷惑,沉迷于一时的甜蜜爱情之中,待到成婚之后,“氓”才撕掉伪装,露出绝情寡义的真面目,可这时候,她已被深深地伤害了。正因为如此,女主人公才触景伤怀,格外沉痛悲叹。
第4章前两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是兴中兼比。“桑之落矣”是以桑叶的枯萎凋零暗喻似水流年带走了曾经的青春,曾经亮丽可人的青春少女在岁月中蹉跎了美丽的容颜。“其黄而陨”是以不再新鲜润泽的桑叶的结局暗喻饱受婚后贫困生活煎熬的女子面临着被无情抛弃的命运。
第3、4章中兴中兼比的诗句,由桑叶引出对事情的叙写,分别由桑叶的嫩绿润泽兴起并暗喻女子早年甜蜜幸福的恋爱时光,由桑叶的枯黄凋零兴起并暗喻婚后被冷落、遭抛弃的悲酸不幸。这样能强烈地激发出读者的联想与情感共鸣,丰富了诗歌的意蕴,具有悠长的韵味,让人回味,让人沉思。
第6章中的“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也是兴中兼比,这两句名诗用淇水、池沼有岸,反衬男子心意无常,表现女主人公认为自己的苦难生活应当有个尽头。“隰”是随处可见的低湿的地
方,“淇”则是女主人公与氓婚前幽会和结婚时及被弃后所必经的河流,用来作比,非常贴切而且更见深意。这样更能激发读者的联想,丰富了诗歌的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让人回味无穷。
2.《离骚》(节选)中写到的“香草”“美人”有什么象征意义 这些事物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香草”寄寓着诗人独特的心理特征,是“志洁”的象征。在那个“举世混浊而我独清”的世界中,屈原借助这种特殊的表现手法展示自我的人格理想,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香草”作为一种象征物,既象征高洁的人格,代表屈原不变的追求,同时也和“恶草”相对,象征政治斗争的双方,表现屈原恶劣的生存环境。
屈原常以对美人的渴慕比喻对理想的追求,以男女之情比喻君臣之义,用男女关系来象征君臣关系。“美人”之于屈原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事物,而且承载了诗人更多的情感信息。“美人”或是比喻君王,或是屈原自喻。这种以男女喻君臣的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造,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把“香草”“美人”写进诗中,一方面使诗歌的表达更为含蓄,富有韵味;另一方面增加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这是屈原诗歌的一大特色。
3.结合两首诗歌,简要概括《诗经》和《离骚》(节选)在比兴手法运用上的不同。
参考答案:《诗经》中的比往往比较简单,即“以彼物比此物”,即使复杂如博喻,也不过是几个比喻的简单连缀;《诗经》中的兴往往在诗的开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对全诗起着标示主题、烘托气氛的作用。但无论比或兴,《诗经》都取材于自然形态的物类事象,取喻于它们的自然属性,而不是经过作者运用想象和虚构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
屈原则把《诗经》中的比与兴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了比的手法,发挥了兴的作用,使之具有了象征的功能。在《离骚》(节选)中,诗人已经不再局限于事物的自然属性,不再追求自然事物与思想感受之间的简单对应关系,而是把本体和喻体混成一体,融在统一的艺术形象中,并且通过想象和虚构,创造出一个饱含感情的艺术境界,构成一个五彩纷呈、出神入化的象征体系。
任务三
现实与浪漫——赏析诗歌的抒情手法,体会艺术风格
1.分析《氓》叙事与抒情融合的特点。
参考答案:《氓》以女主人公自述的方式叙述她自己的婚姻悲剧。前两章回忆求婚和成亲,是叙事,叙事中带有抒彩。叙说恋爱过程时,叙事中有依恋和抚慰,有挚爱和纯情,充满着恋爱的喜悦和幸福。鲜明的抒彩,使得女主人公对自己恋爱生活的追忆饱含着回味不尽的甜蜜和欢欣。后三章诉说婚后的遭遇,抒情兼有叙事,是叙事与抒情的融合。第4、5章,
就她被虐待、被休弃诉说心中的悲愤,议论兼抒情,指控氓的背信弃义,倾吐满腔的愤愤不平。第5章连用了六个表示感叹语气的“矣”字作句尾,使得这章的抒情性胜过了叙事性。第6章是在对婚前相爱的追忆中诉说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是女主人公被抛弃后的反思,是对世间年轻姐妹们的语重心长的告诫。
在这首诗中,叙事中带有抒情,强化了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2.《离骚》(节选)是如何在叙事中抒发感情的 请结合诗歌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①《离骚》(节选)中的叙事具有浪漫主义特征,在叙事中隐含抒情。例如,“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隐喻的叙述饱含诗人复杂的内心情感。②诗人在行文中有着相当强烈的政治倾向,但并未直接议论、抒情,而是通过运用比兴手法,使读者从具体的形象画面中感受到各色人物,并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如诗人通过运用比兴构建了一系列极具浪
漫色彩的情节,如车马迷途、采撷芳物等,并以香草比喻贤臣。③《离骚》(节选)叙事并非连贯、完整的,不具体、不完整的叙事成分被巧妙地镶嵌在诗人的抒情当中,如“既替余以蕙 兮,又申之以揽茝”,继而抒情“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接下来诗人又开始叙述朝中宵小如何排挤自己,诗人以浪漫的叙事抒写了自己心中的悲愤,使叙事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随堂训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D
解析:及:趁着。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B.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C.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D.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答案:C
解析:A项,“无”同“毋”,不要;B项,“说”同“脱”,摆脱、脱身;D项,“离”同“罹”,遭受。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答案:D
解析:A项,古义指到,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B项,古义指多年;今义指三岁的年龄。C项,古义指改变正常的措施;今义指改正错误。
4.下列句子中,与“不吾知其亦已兮”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A.謇朝谇而夕替
B.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C.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答案:B
解析:例句和B项均为宾语前置。A项,被动句;C项,定语后置;D项,被动句。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一诗中的“ , ”描写了女主人公看到氓所住的地方就又说又笑的样子。
(2)《氓》一诗中的“ , ”表现了女主人公嫁给氓多年,家中什么活都干的辛苦和劳累。
(3)在《离骚》(节选)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用香蕙作佩带而遭到贬黜,又因采集白芷为饰而获罪,但他坚定地表示:“ , 。”
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
三岁为妇 靡室劳矣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4)屈原在《离骚》(节选)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课外·一起成长
[写作技法]
对比手法
《氓》这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比如“桑之未落”与“桑之落矣”的对比,“不见复关”与“既见复关”的对比,都是互相映衬,这样的对比能更好地塑造形象、抒发感情。又如,氓在婚前是“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在婚后则“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直观地表现了氓虚伪的本质。
因文学法
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可以把对立的事物或人物放在一起作比较,也可以把同一事物或人物的不同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运用对比手法可以充分显示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运用对比手法,应注意:
(1)对比的目的要明确。即明确通过对比要表现或说明什么,以保证文章能充分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作者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使用对比要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不能失真、失理,为表现一方,有意贬低另一方。
(3)使用对比时可将对立的事物或人物进行横向对比,也可以将同一事物或人物前后不同方面、不同情况进行纵向对比,也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运用。
[写作训练]
运用对比手法写一段文字,180字左右。
答案示例: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一粒种子敢于面对挑战与困境,破土而出,为自己开创了一个美好的未来;而另一粒种子,却害怕挫折与磨难,甘心待在自己的“安乐窝”里,结果埋葬了自己。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可以看出,困难与挑战虽会给人以挫折,却也可以催人奋进,给人以力量;安逸与保守虽可以暂时保身,但最终却使人堕落而遭淘汰。有一句话说得好: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蜜,可以养人,也可以害人。可见,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素材积累
勇于说“不”
◆《氓》这首诗以弃妇的身份和口吻,依次写了相识与允婚、相思与成婚、相爱与新婚、遭弃与离婚,以至忆苦自伤、情断义绝等内容,展现了女主人曲折的人生经历。在周礼体制下,妇女受到的约束更多,社会地位更低,在婚变中完全是被动的。但即便身处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氓》中的女主人公也没有苦苦哀求,也没有自怜自艾,顶着“兄弟不知,咥其笑矣”的压力,果断地和这段失败的婚姻挥手告别。
◆钱学森拒绝和放弃过的东西有很多。1956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初建时,钱学森就是院长了,但后来他主动要求“降职”,成了副院长。钱学森是全国政协第六、第七、第八届副主席。1992年,他致信当时的政协主席李先念,请求辞去政协的一切职务。这一年,他还致信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请求免去他“学部委员”,即今天的“院士”称号。“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这是钱学森对金钱的态度。钱学森退休后,他给自己定下许多“原则”,谁说情都不能破,比如,不题词,不为别人的书写序,不参加任何成果鉴定会,不出席任何应景活动,不出国,不到外地开会,不上名人录等。
适用话题:“拒绝”“取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