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课外·一起成长
单元人文主题
理论的价值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
量。”这话之所以正确,主要是因为它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这里的理论,泛指一切来源于实践而有系统的思想。历史是人创造的,而人是有思想的,人们都是按照一定的思想去行动的。理论对于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一个人理论素养越高,就越能在实践中见微知著,行稳致远。
单元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1.初步接触人文社科经典论著,了解这些论著的观点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体会其理性探索的精神。
2.抓住主要概念,把握核心观点,理清论述思路,感受其强大的思想力量和逻辑力量。
3.体会社科经典论著的表述方式,把握文章的论证、论辩艺术和严密、准确的语言风格。
4.积极思考社会现象,深化对问题的认识,提高观点的深刻性,提升理性思维水平。
课前·基础认知
马克思用自己的思想,影响着整个世界。他定义了社会历史的变革,改变了世界人民的思维,开创了新的世界,为几千年来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指明了方向。当他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被恶意篡改和歪曲的时候,他的革命战友恩格斯挺身而出,用渊博的知识、科学的态度、缜密的理论分析向世人宣告:真理毋庸置疑。
背景链接
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继续在欧洲广泛传播,而1890年德国废除反社会主义的特别法,使人们的思想更加活跃。但是,人们甚至有些社会民主党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水平也降低了。受德国资产阶级学者巴尔特和“青年派”的影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在大学生中有所泛滥,他们中的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产生了误解。有一些大学生给恩格斯写信,提出了一些问题,请恩格斯予以解答。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疑惑,坚持马克思主义,反击机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批判
资产阶级学者的反马克思主义论调,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理论,恩格斯给部分大学生回了信。本文就是恩格斯1894年1月25日在伦敦给当时德国的青年大学生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写的一封回信。
知识梳理
1.精记字音
2.词语积累
(1)沿袭: 依照旧传统或原有的规定办理;因袭。
(2)贯穿: 穿过,连通;贯串。
(3)归根到底: 归结到根本上。
(4)多愁善感: 形容人感情脆弱,容易发愁或感伤。
(5)奴颜婢膝: 形容卑躬屈膝奉承巴结的样子。
3.词义辨析
(1)界限·界线
辨析:两者都有“不同事物的分界”的意思。“界限”,不同事物的分界;尽头处,限度。“界线”,两个地区分界的线;不同事物的分界;某些事物的边缘。“界限”多用于抽象意义,“界线”多用于具体意义。
例句:①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 界限 ,基本前提是澄清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上的模糊认识。
②过去由农户单独种植的小块田地,如今打破了地块 界线 ,被改造成了连片的水肥一体化滴灌种植耕地。
(2)字斟句酌·咬文嚼字
辨析:两者都有“斟酌字句”的意思。“字斟句酌”,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慎重。“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也用来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十分讲究。“字斟句酌”指慎重地斟酌、推敲字句的意思、用法,“咬文嚼字”偏重于过分地斟酌字句或死抠字眼儿。
例句:①古今中外的著名诗人,于诗歌创作的过程当中,莫不
字斟句酌 ,反复修改,体现了对诗歌艺术的不懈追求。
②学习文件不能只 咬文嚼字 ,关键是要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
(3)精疲力竭·殚精竭虑
辨析:“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精疲力竭”侧重体力方面,“殚精竭虑”侧重精力、心思方面。
例句:①在这次营救行动中,很多战士即使已经 精疲力竭 了,也坚持不休息,他们永远是我们的榜样。
②足见此书确是一部 殚精竭虑 的著作,自有其价值在。
课堂·重难突破
初读课文 明大意
文脉预览
主旨探微
这封信阐明了唯物史观的一些基本原理,着重说明了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同时分析了技术和科学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了上层建筑诸要素中的互相作用以及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还分析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
精读课文 细揣摩
任务一 提纲挈领——把握作者的观点,分析其观点的针对性和逻辑关系
1.恩格斯的这封信针对当时资产阶级理论家对马克思思想的歪曲,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辩证的理论分析澄清了一些重大理论问题。请结合写作背景,了解其针对性,完成下面的表格。
书信内容 针对现象
谈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是经济关系 ①
谈技术和科学之间的辩证关系 ②
谈上层建筑各要素的互相作用以及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③
没有全面理解“经济关系”范畴的内涵
针对当时在科学史研究中的唯心史观
针对一些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歪曲
书信内容 针对现象
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 ④
谈搜集必需的材料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 ⑤
针对忽视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现象
针对德国的学校和著作界脱离实际考察历史的风气
2.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参考答案:首先,阐明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说明经济关系的含义以及经济关系对于阶级的划分和国家、政治、法律等的决定作用。其次,肯定经济条件归根到底制约着上层建筑各因素的发展,是理解历史发展的红线,同时强调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再次,分析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论述了伟大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伟大人物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文章最后,恩格斯引导大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考方式,正确地理解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他告诫青年学生,同时也提醒所有人:看问题要全面,不要细抠字眼儿,要学会把握“总的联系”。
任务二 辩证与逻辑——分析作者的辩证思维及严密的逻辑性
1.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出两种予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举例论证。“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本身的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如没有拿破仑这个人,他的角色就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这一点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每当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撒、奥古斯都、克伦威尔等等。”这里使用了举例论证,证明伟大人物的出现是偶然的(尤其是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纯粹是偶然的),但其出现又是必然的,如果把这个人去掉,则会有另外一个人出现来代替他。
②比喻论证。“如果您画出曲线的中轴线,您就会发现,所考察的时期越长,所考察的范围越广,这个轴线就越是接近经济发展的轴线,就越是同后者平行而进。”这里使用了比喻论证,把偶然性比作“曲线”,把经济必然性比作“曲线的中轴线”,强调曲线始终围绕着中轴线上下摆动,偶然性总是表现着经济必然性。
2.作者在阐述观点时,大量使用修饰性词语,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本举例分析。
参考答案:使语言表达十分准确、有分寸感。如“我们把经济条件看作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的东西”,在动词“制约”前面加上“归根到底”,准确地表明这种“制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而是最根本的。又如“请您不要过分推敲上面所说的每一句话”中,“过分”一词使用严谨,强调了“推敲”的程度。
再如“这种技术,照我们的观点看来,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中,“照我们的观点看来”这一修饰成分把作者的观点界定得非常准确,让人感到作者只是在表明自己的观点,没有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这反而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让读者更容易接受。
3.复句相较于单句而言,由于关联词的使用,其分句间的逻辑性更强,表达更严密,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如“如果像您所说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则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以假设复句和条件复句来分析说理,语言表达十分周密,可谓天衣无缝。此外,文中还多处用到因果复句、并列复句、转折复句、递进复句等。这些复句,使句子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使内容的表达更加准确,无疑增强了文章说理的严密性与逻辑性。
随堂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答案:C
解析:C项,“粹”应读“cu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解析:B项,应该用动词“阻碍”。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
B.恩格斯故居是一座具有巴洛克风格的四层楼房,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门口的铜牌上写着:恩格斯故居——1775年建。
C.此外,我认为马克思在《雾月十八日》一书中所作出的光辉范例,能对您的问题给予颇为圆满的回答,正是因为那是一个实际的例子。
D.中学毕业的前一年,父亲希望他继承家业,但恩格斯开始热衷于撰写政治性时评,并与当时任科隆“莱茵报”编辑的马克思有了书信联系。
答案:D
解析:D项,“莱茵报”应该加书名号。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恩格斯晚年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补充和修正,说明了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是人们对于历史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发展的。
B.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担负了整理和发表马克思的遗著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任,并写了许多重要著作。
C.马克思、恩格斯还运用“世界历史”分析方法,预见到太平洋经济中心时代的到来,主张把中国放在这种世界格局转变中来看待。
D.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不断彰显出了优势与信心。
答案:A
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人们”前加“随着”。
5.从下面一段话中提炼出四个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所实现的思想革命是科学方法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彻底地改造了头脚倒置的唯心辩证法,把唯物主义同辩证法结合起来,完成了辩证法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创立了最彻底、最完备的辩证法形态——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既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又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成为指导人们处理一切问题、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最好的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
参考答案:思想革命 唯物辩证法 世界观 方法论
解析:先勾画出关键句,“马克思主义所实现的思想革命是科学方法上的伟大革命”“创立了最彻底、最完备的辩证法形态——唯物辩证法”“既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又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再从中提炼出关键词。
课外 一起成长
因文学法
[写作技法]
议论层层深入
对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问题,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首先,恩格斯从人的活动的角度,论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在这里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
其次,恩格斯从历史人物的出现和唯物史观的创立的角度,进一步说明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
最后,恩格斯概括了历史发展中的经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即种种偶然性现象体现着经济必然性。
[写作训练]
请运用逐层深入的方法,以“语文学习”为话题,写一个400字左右的片段。
答案示例:语文是语言和文字的简称。语文散发着语言的魅力,它所涵盖的内容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因此,当我们学习语文的时候,第一步要做到的就是进行丰富的阅读,积累阅读经验和语文知识,了解各种语文要素的构成和作用。
其次,就是运用和写作。通过阅读和积累,我们掌握了一定的写作素材和思路,接下来就要多动笔写,学会借鉴、运用、融会贯通,平时也可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这样写作能力才会不断提高。最后,要做的就是多实践,即多表达,多交流,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其实语文学习就是锻炼我们“说”和“写”两方面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参加一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平时遇到不会的问题,也要多多向老师提问,跟同学交流,养成好问好学的好习惯。
语文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从读、说、写三方面去学习,去品味,去发扬。懂得了这些,再来学习语文时,便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了,反而会觉得是一种享受。当我们把学习当作是一种享受时,语文学习就会变得简单了。
素材积累
个人与时代
◆具有开创精神的个人——“伟人”“英雄”“天才”——是因为塑造历史的力量而赢得他的地位。他是在他那个时代、他那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他既是历史事件的执行人和代言人,又是其产物和象征;若非形势所迫,他的新观念便不合时宜,无从实践。他若是个实干的英雄,受其地位和危机加剧所迫,便能焕发出巨大的威力,而若是在平时,那不过是些闲置无用的潜能。但是他也不只是历史事件的一个结果,历史事件围绕着他而发生,他的想法和决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历史的进程。有时他的口才,就像丘吉尔一样,可以力敌千军;有时他在战略、战术方面的远见卓识,就像拿破仑一样,可以所向披靡,赢得战争并建立国家。
◆广西壮族自治区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大学毕业后,没有留在繁华的大城市中工作,而是回到了她的家乡,想为家乡作出一份贡献。她不顾艰辛劳苦,走遍田间地头,详细了解村民的生活情况,助力村民脱贫致富,年仅30岁的生命,永恒守护着家乡的人民。全国上下,像她这样的扶贫干部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与激情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走向共同富裕。他们都只是普通人,但对社会来说,他们是英雄,是帮助百姓走出贫困阴影的英雄,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梦想中美好生活的曙光。
适用话题:“个人与时代的关系”“历史使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