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二单元 课 文
单元主题阅读二
目标阅读法目标阅读法指直接捕捉目标的阅读方法。阅读是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找到“目标”,击中“目标”,捕捉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也有人称该类阅读方法为“功利性阅读方法”,其实不然。目标阅读法强调带着问题去阅读,针对性地阅读,和功利无关,只是一种方法而已。
(一)你真的会阅读吗?(节选)
语文要素: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曾三次担任美国国务卿的著名政治家丹尼尔·韦伯斯特最常用的读书方法就是目标阅读法。每次读书前他都会先看一遍目录,再读一遍前言,再翻上几页,然后列出三个表格:我希望这本书能回答的问题,我期望在阅读中得到的知识,这本书会把我引导到哪里去。
王者速度法
王者速度法主张30分钟读完一本书,是速度法的一种。王者速度法的目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阶段(5分钟):先看书的前言和目录,了解这本书是关于什么内容的,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第二阶段(5分钟):浏览所有图片,预估哪一个部分比较重要,找出高频词汇,知道重点在哪里。第三阶段(20分钟):用跳读法
阅读。要从高处着眼阅读书籍,看到关键词出现的地方就放慢速度详加阅读。出现特别难懂的地方就做一个记号,下次再针对阅读。此刻不需要对某个难懂的知识点纠缠不放。
1. 读了短文标题后,你心里产生了什么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怎样才算是真正会阅读呢?
2. 短文介绍的两种读书方法都能帮助我们快速阅读,但侧重点有所不同,_____________强调带着问题去阅读,针对性较强;_____________侧重于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
3. 丹尼尔·韦伯斯特具体是怎么阅读的呢?用“_______”在文中画出来。
4. 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王者速度法
目标阅读法
(1)目标阅读法是一种功利性的阅读方法。( )
(2)花费5分钟时间阅读前言和目录,便会对整本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
(3)目标速度法是丹尼尔·韦伯斯特创造的。( )
×
×
√
5. 下列对“王者阅读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者阅读法的第二阶段是浏览所有图片,预估哪一个部分比较重要,找出高频词汇,知道重点在哪里。
B. 王者阅读法认为阅读一本书花费30分钟就能掌握大概内容,多读纯属浪费时间。
C. 王者阅读法的目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阅读的效率。
B
(二)(珠海真题)学与问
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___________”就是这个道理。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科学家叫沈括,他小时候勤学好问。他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于是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高山的寺庙里,仔细观察后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的温度低得多,因而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两个事例。简要概括这两个事例的主要内容。
(1)事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事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非常喜欢问
问题的故事。
北宋科学家沈括小时候勤学好问、善于观察的
故事。
2. 造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入一句俗语或名言,最合适的一项是
( )
A.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D.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因为高山上的寺庙的温度要比山下的温度低得多。
B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有疑惑时,只有通过问别人,才能解决问题。
B. 求知既要靠学,也要靠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
C. 学习时要充满好奇心,带着问题去学习,多问几个“为什么”。
D.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要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5. 读完文章后,你心里产生了什么疑惑?写下来问一问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示例:文章列举了哥白尼的疑惑,却没有给出答案,我也想问“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 ”
谢 谢 大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