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蜀道难 蜀 相课件(共65张PPT)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 蜀道难 蜀 相课件(共65张PPT)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2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1 16:5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5张PPT)
3 蜀道难 蜀 相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课外·一起成长
课前·基础认知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诗仙”李白天才放逸,诗歌奇谲瑰丽,自成一体;“诗圣”杜甫诸体皆擅,在律诗方面成就尤高。二人在诗坛上被并称为“大李杜”。李白的诗对于后世具有奇特想象力、爱好豪放诗风的诗人有深远的影响,杜甫的诗对于后世关怀社会现实、重视诗法变化和字句锤炼的诗人影响更大。
背景链接
《蜀道难》
一般认为,《蜀道难》这首诗作于唐天宝初年。《蜀道难》本是古乐府旧题,古辞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了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了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蜀相》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此时,杜甫正处在政治上不得志时期。“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生活上的艰难困苦,更不必说。从当时社会现实来看,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史思明再次攻陷了东都洛阳,自立为大燕皇帝,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产遭到破坏,尤其严重的是唐肃宗的昏庸,信任宦官,猜忌功臣。在这种情况下,杜甫的心情自然是很苦闷的。所以当来到诸葛祠时,杜甫想到诸葛亮的为人,特别是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和刘备君臣二人之间的关系,不禁百感交集,心潮翻滚,以至泪流满襟,因而写下了《蜀相》这首诗。
古 体 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和近体诗相对的诗体,产生较早。每篇句数可多可少,每句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各体,用字没有一定的平仄要求,押韵也比较自由。从对仗来说,可以全句用,可以半句用,也可全不用。古体诗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唐代。唐人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的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他们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文学常识
律  诗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人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律诗通常由八句组成,每首有四联,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第三、四句称为“颔联”,第五、六句称为“颈联”,第七、八句称为“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
1.一词多义
知识梳理
2.词类活用
古义: 这样以后。 
今义: 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3.古今异义
4.文言句式
(1)介词结构后置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省略句
①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②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3)宾语前置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5.名句积累
(1)在《蜀道难》中,李白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是:“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猿猱欲度愁攀援 。”
(2)《蜀道难》中,李白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多崇山峻岭,难以逾越的句子是:“ 西当太白有鸟道 ,
 可以横绝峨眉巅 。”
(3)《蜀道难》中,表明蜀道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 尔来四万八千岁 , 不与秦塞通人烟 。”
(4)在《蜀道难》中,李白引用了一些神话传说为蜀道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
“ 地崩山摧壮士死 ,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
(5)李白的《蜀道难》中“ 连峰去天不盈尺 ”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而“ 飞湍瀑流争喧豗 ”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场景。
(6)《蜀相》中,杜甫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
(5)杜甫《蜀相》中的“ 映阶碧草自春色 , 隔叶黄鹂空好音 ”写草色青青,鸟鸣动听,如此美景却无人欣赏。
6.文化常识
参、井:星宿名。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分布于黄道、赤道带附近一周天的二十八个星官。中国古代选作观测日、月、五星在星空中的运行及其他天象的相对标志。分为四组,每组七宿,与四方和四种动物形象(称“四象”)相配。二十八宿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角宿为起点,由西向东排列,它们的名称和四象的关系是:东方青龙,角、亢(kàng)、氐(dī)、房、心、尾、箕;北方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南方朱鸟,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
课堂·重难突破
初读课文 明大意
文脉预览
《蜀道难》一诗,诗人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险,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表达了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心,更借此抒发了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情。
《蜀相》一诗怀古喻今,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强烈怀念,也表达了对其尽忠报国的歌颂和功业未成的惋惜和慨叹,表现了诗人爱国忧民的情怀。
主旨探微
任务一
险象与静谧——分析诗歌内容,鉴赏诗歌形象
1.《蜀道难》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情况
参考答案:分三层:第一层,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之辞;第二层,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第三层,叙述蜀道的来由。
精读课文 细揣摩
2.为了渲染蜀道之险,诗人写了哪些事物
参考答案: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衬托绝壁之险。而后写了“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惊险万状,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艺术效果,突出了山川的险要。
3.赏析《蜀相》一诗中的景物描写。
参考答案:“锦官城外柏森森”,点出诗人凭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这里柏树成荫,高大茂密,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柏树生命长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具有象征意义,常被用作祠庙中的观赏树木。诗人抓住武侯祠的这一景物,展现出柏树那伟岸、葱郁、苍劲、朴质的形象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不禁肃然起敬。“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景物,色彩鲜明,静动相衬,恬淡自然,表现出武侯
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春色虽好,景致虽美,但诗人无心赏玩,因为所景仰的人已经见不到了,突出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以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痛苦寂寥之情。
4.“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怎样的英雄 这里的英雄有没有包括诗人自己呢
参考答案:这里的“英雄”是指失败的英雄,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成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这英雄也包括诗人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杜甫本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却始终没有机会施展。远大的理想和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就都无可奈何地落空了。杜甫仕途
不顺,即便如此,他依然忧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这痛苦是杜甫心头永远的伤口。为此,我们可以说,“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寄托了诗人的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哀,是诗人用自己壮志难酬的痛苦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任务二
浪漫与现实——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及风格特色
1.《蜀道难》突出体现了李白诗歌潇洒飘逸的特点。试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参考答案:①善用反复。诗歌开篇就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强烈咏叹,奔腾直泻,抒发出诗人对蜀道的高峻艰险所感到的惊愕、感慨;而后,在诗歌的中间和结尾,诗人又两次重复了这一咏叹,将自己的感情笼罩全诗,给人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感觉,读起来令人心潮激荡。
②丰富而神奇的想象。从蚕丛开国、五丁开山的古老传说写到“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可怕现实,从“六龙回日”之九重云霄写到“冲波逆折”之百丈深渊,凭借神奇的想象,诗人具体描绘出了蜀道峥嵘崔嵬的面貌,生动渲染出蜀道阴森幽邃的氛围,使人有身临其境、耳闻目睹之感。
③极致的夸张。为了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运用“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运用“百步九折”;而为了显示蜀道之高耸,夸张说“六龙回日之高标”等,这些诗句有力地突出了蜀道之艰险雄奇,突出了蜀道不可攀越的凛然气势。
2.《蜀相》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试分析诗歌运用的表达方法。
参考答案:这首诗歌,只有短短八句,却包含着叙事、描写、议论、抒情等几种表达方式。
从全诗来看,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点明了武侯祠的地点。“何处寻”是抒情,诗人运用设问来抒发自己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柏森森”是描写,是对祠堂总体环境的描写。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写祠堂内的景物,其中“自”和“空”以景衬情,衬托出诗人对诸葛亮深深的崇敬与追怀。
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以叙事为主,交织着议论和抒情,是对诸葛亮的评价与赞扬。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抒情,也是议论,抒写了诗人的感叹和哀切之情。
这几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3.《蜀道难》和《蜀相》的语言特点有何不同
作品 《蜀道难》 《蜀相》
体裁 杂言古体诗 七言律诗
语言 特点
参考答案:
作品 《蜀道难》 《蜀相》
体裁 杂言古体诗 七言律诗
语言 特点 格律不拘,句式灵活多变,语言奔放恣肆。这首诗是七言歌行,句式以七言为主,又掺杂以四言、五言、八言、九言等,长短不等,错落交接。再从语言来看,既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匀称整饬,也有“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散漫舒展;既有“枯松倒挂倚绝壁”之精练凝重,也有“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之流畅轻快 结构严整 ,法度森然,对仗工整精巧。如诗歌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和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不但字数、结构、意义等都符合对仗的要求,而且平仄也形成相对的形式,完全体现出了古代诗歌中律诗对仗的工对之美
4.阅读两首诗,试分析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的不同特点。
参考答案:李白常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热烈奔放的感情。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杜甫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杜甫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他的诗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任务三
歌以言志——赏析诗歌中的情志
1.“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政治远见
参考答案:诗人从蜀道的艰险想到了蜀道在军事上的重要位置,并由此又想到了“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的隐患。诗人对当时隐而未发的军阀割据危机的担心,表现出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政治远见,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人民安全的深刻的忧虑,从而给这首歌颂雄伟奇险山川的诗篇增添了一种发人深思的思想内容。
2.《蜀道难》是李白的名作,但对于诗歌的主题,自古以来,就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你怎么看待这首诗歌的主题呢
参考答案:观点一:蜀道难,须早归。从全诗的内容来看,李白是以从秦地到蜀地的路途中的情景为线索来展开描述的。从第一节的由蜀国写到蜀道再写到蜀道难,到第二节的蜀道难且险,再到第三节的蜀道险且乱,在一难二险三乱的逐层递进中打消人越蜀道的念头,从而“不如早还家”。
观点二:仕途难,须早归。如果联系李白的生平来理解,本诗主要表现了李白感叹世事艰险、仕路坎坷的悲愤心情。李白出蜀展志,但多年经营,却仅得侍君而已,并未才尽其用。他借景抒情表面上写蜀道的艰险,实际上抒发人生的感慨,尤其是结尾着重写了造成蜀道之难的人为因素。
观点三:旨在讽刺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对时弊的无情揭露和辛辣讽刺。诗中除写蜀道山川之险阻外,也写到了蜀地的地方势力凭天险割据一方,为非作歹,这体现了李白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观察和体验,表达了为国家的前途而担忧的心情。诗中描写的一片愁云惨雾和极其恐怖的景象,恰恰是危机四伏的唐王朝黑暗社会现实的缩影。
3.《蜀相》一诗中,哪些诗句表现出诗人的感情 请赏析这些诗句。
参考答案:“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既总结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这两句郑重地道出诗人景仰诸葛亮的缘由。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赍志以殁的痛惜心情。正因为对诸葛亮有着分量极重的评价,对其壮志未酬才会有“泪满襟”这样强烈的痛惜之情。而“长使”二字,不仅将诗人自己,也将一切有志于匡扶社稷的英雄们都包括进来,在后世总能引起无数仁人志士的共鸣。
随堂训练 
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C
解析:顾:拜访。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答案:B
解析:A项,①疑问代词/②副词,多么;B项,都是“自己”的意思;C项,①介词,表比较/②介词,表对象;D项,①拜访/②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答案:B
解析:B项,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愁。A、C、D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分别为“使……凋谢”“使……滚动”“使……舞动”。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答案:A
解析:A项,古义指这样以后;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5.下列有关《蜀道难》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两句诗在全诗中反复出现了三次,分别极言蜀道之险、由秦入蜀之难、须严防野心家据险叛变。
B.本诗用了大量散文化的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C.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体现了该诗的浪漫主义色彩。
D.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瑰丽惊险的山川,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恰恰反映了诗人那种美好善良的情怀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
答案:D
解析:“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说法有误。李白诗中的确有一些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内容,但这并不是其一贯诗风。
6.下列对《蜀相》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其中“柏森森”三个字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
B.颔联两句“景语含情,情语寓景”,有如特写镜头,由远写到近,从祠堂的外部说到祠堂的内部,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内景,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并含有诗人感物思人、追怀先哲的情味,寄托着诗人对诸葛武侯身后凄凉的惋惜。
C.颈联两句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D.尾联两句承接着五、六两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之情。这里的“英雄”不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这两句诗是叙事兼抒情,再加上前面六句的有力铺垫,使读者感到收束得既有精神,又有余味。
答案:D
解析:“这里的‘英雄’不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分析错误,这里的“英雄”是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的。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蜀道难》中,李白用“      ,        ”两句来描写青泥岭山路的曲折盘旋之貌。

(3)杜甫在《蜀相》中用“       ,        ”
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
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2)李白在《蜀道难》中,不仅描写了蜀道上奇异的自然景色,也通过“      ,      ”两句,写出了自己对剑阁防御的担忧。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课外·一起成长
[写作技法]
鲜明强烈的夸张
在《蜀道难》这首诗中,诗人成功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使蜀地山川的雄伟奇险得到了充分体现。写蜀道的艰难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山的高峻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写急流瀑布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写到蜀地的历史则是“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写到人的惶恐则是“使人听此凋朱颜”。无论是写山写水,还是写情写事,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因文学法
这些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了山水形象的本质特征,以一种高于形象原状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以强烈而深刻的感受。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夸张分为三类:(1)扩大夸张,即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等处说;(2)缩小夸张,即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等处说;(3)超前夸张,即在两件事之中,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
运用夸张手法“三注意”:
(1)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2)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3)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写作训练]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夸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李白的夸张往往把笔下的事物夸张到极致,而且动辄用“千”“万”等数词来修饰,如“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轻舟已过万重山”等。请运用夸张手法写一段文字。
答案示例:啊!泰山竟是一座闪烁着希望之光的灵山哟!从半山腰上仰头望,满天繁星仿佛在树梢游移,好像是挂满枝头的晶亮的硕果。再往上攀登,那星星又好像已被山风吹落树根,我们竟可以把它拾进口袋里了。然而,大地上还有比天上更美的奇观。泰安城斑驳陆离的万家灯火,那色泽光彩真是太丰富了,太鲜艳了,太美妙了!
素材积累
鞠躬尽瘁
◆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际遇是千古传颂的佳话。人们在赞诸葛亮的旷世奇才的同时,也为他感念刘备的知遇之恩,恪尽职守、兢兢业业而感动。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联孙抗曹,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汉后主刘
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五次出兵争夺中原,多因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许渊冲从事文学翻译工作八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主要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他的翻译著作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2010年,许渊冲获得“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4年,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许老耄耋之年,仍然给自己制订了“每天
翻译1 000字”的工作计划,93岁时为自己制定了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目标,这种永不停歇的劲头,让我们深感敬佩,更值得我们学习。
适用话题:“笔耕不辍”“鞠躬尽瘁”“永不停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