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4 修辞立其诚
怜悯是人的天性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课外·一起成长
潜能无限,青春的脉动催人奋进;高山仰止,德行的力量感染心灵。我们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修辞立其诚》关注“真”,《怜悯是人的天性》关注“善”,两篇文章蕴含着理性的探索精神和深刻的人生智慧,体现出深挚的人文关怀,富有理趣。
课前·基础认知
修辞立其诚
作者名片
哲学家——张岱年
张岱年(1909—2004),哲学家。字季同,别署宇同,河北献县人。1933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历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名誉会长,孔子基金会副会长等。长期致力于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研究。注重阐发中国先秦以来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提出“综合创新论”的主张,兼取
中西文化之长,创造新的中国文化。1936年写成《中国哲学大纲》,为中国近代第一本系统论述中国哲学问题和范畴的专著。主要著作还有《求真集》《真与善的探索》《中国哲学发微》《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中国伦理思想研究》等。编有《张岱年文集》。
知识梳理
1.精记字音
2.词语积累
(1)顺风转舵: 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多含贬义)。
(2)错综纷繁: 头绪、表象多而且复杂。
3.词义辨析
(1)曲解·误解
辨析:二者都有“解释得不正确”的意思。“曲解”,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多指故意地)。“误解”,理解得不正确;不正确的理解。“曲解”多指故意错误解释,以利于自己的某种需要,即明知不是这样,偏要说成这样。“误解”一般是因无意的错误理解而造成的误会。
例句:①不是文件规定不明确,而是你 曲解 文件,想要提早退休。
②他没听清我的话, 误解 了我的意思。
(2)哗众取宠·巧言令色
辨析:“哗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也指讨好别人的花言巧语和伪善态度。
例句:①该文章为营销目的,在标题上博眼球, 哗众取宠 ,伤害了社会大众的感情,违背了公序良俗,造成了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
②人们不得不提醒自己和身边人,提防 巧言令色 的人,小心花言巧语之类的糖衣炮弹。
怜悯是人的天性
作者名片
启蒙思想家——卢梭
卢梭(1712—1778),法国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瑞士日内瓦钟表匠家庭。少年时期在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地流浪,当过学徒、仆役、乐谱抄写员等。后定居巴黎。为《百科全书》撰稿人之一。1762年因发表《社会契约论》《爱弥儿》遭迫害而逃亡瑞士。1767年回巴黎。他的思想影响了法国大革命。在哲学上,承认感觉是认识的根源;但
又认为对自然界来说,精神是其积极的本原,而物质是其消极的本原,并强调情感高于理智、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方面,主张人生而自由、平等,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以及社会契约论,强调人民是主权者,国家代表人民的最高的共同意志,即“公共意志”。在教育观点上,提出“返归自然”的口号,主张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在美学上,提出风俗败坏艺术,艺术败坏风俗的观点,但他的创作实践与“返归自然”的口号,对以后感伤主义和浪漫主义影响极大。主要著作还有《论科学和艺术是否败坏或增进道德》《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小说《新爱洛绮丝》,自传性的《忏悔录》以及《音乐辞典》等。
背景链接
1743年,卢梭在威尼斯逗留时,就已经打算写一部关于政治制度的论著。1753年,第戎科学院公布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的征文题目。卢梭应征参加第戎科学院的征文竞赛,撰写了他的第二篇论文《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
知识梳理
1.精记字音
2.词语积累
(1)感同身受: 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
(2)无动于衷: 心里一点儿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
(3)平安无事: 平平安安,没有发生什么事故。
(4)明目张胆: 形容公开地、无所顾忌地做坏事。
(5)若无其事: 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6)一往无前: 指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3.词义辨析
(1)设身处地·身临其境
辨析:“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身临其境”,亲身面临那种境地。“设身处地”是想象自己在某种境地,而“身临其境”是真的到了某种境地。
例句:①各级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作为,拿出更多的实招和硬招, 设身处地 为企业排忧解难、搞好服务。
②看着这些宣传标语,仿佛 身临其境 ,感受军民挥笔写着遒劲有力、振奋人心的革命标语时的场景。
(2)充耳不闻·置若罔闻
辨析:“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儿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置若罔闻”是听了他人的话但不理睬不搭理,“充耳不闻”是故意不听。
例句:①他们对专家的意见 充耳不闻 ,才导致了现在这种局面。
②消防车灭火途中,一私家车对警笛 置若罔闻 ,对消防员的喊话“靠边”也未理会不予让行。
课堂·重难突破
初读课文 明大意
文脉预览
主旨探微
《修辞立其诚》提出了“立其诚”的三层含义,
强调无论是修辞,还是做人,都要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做到真诚。作者强调唯物主义的原则,号召端正学风,“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
《怜悯是人的天性》驳斥了霍布斯“人天生是恶人”的观点,讨论了人类的“美德”“怜悯心”“自爱心”等关乎人类自我和社会关系的概念,作者认为“怜悯心”是人类其他社会美德的基础,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
精读课文 细揣摩
任务一 轴心与灵魂——理解文中的关键概念,把握作者的观点
1.《修辞立其诚》一文开篇就针对“修辞立其诚”的核心概念“诚”进行了阐释。具体说来,进行了三个层次的诠释。请结合第1段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诠释层次 诠释角度
第一层:“诚者,实也,真也。” ①
第二层:“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 ②
第三层:“在中国哲学史上,首先用‘真’字的是道家。《庄子》说:‘道恶乎隐而有真伪 ’以真伪对举,始于庄子。” ③
直接解释“诚” 为“实”和“真”
从儒家所说“诚”的含义
角度解释
补充哲学史上最先用“真”的是道家的材料
2.《修辞立其诚》一文中作者对“修辞立其诚”的理解有无新意 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有新意。作者在前人认为“修辞立其诚”意味发言著论写文章要坚持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对其作了进一步的阐释,指出“立其诚”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3.请分条概括《怜悯是人的天性》一文所表达的观点。
参考答案:①在自然状态中的人似乎彼此间没有任何道义上的联系,既无邪恶之心,也无为善的美德。②欲望是社会造成的,正是因为人的欲望丛生,才使法律成为必需的东西。③怜悯心是人类在开始运用头脑思考以前就具有的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④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
4.根据《怜悯是人的天性》一文的内容,辨析“自爱心”和“怜悯心”。
参考答案:“自爱心”是使人关心自己的生存的一种情感。在自然社会中,每个人都自由地追求着各自的利益,每个人对同一事物都拥有平等的权利,每个人都竭力保护着自己的利益和生命。“怜悯心”是使人本能地不加害别人,并在同类遭受灾害和痛苦时,会感到天然的憎恶的一种情感。这种怜悯心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卢梭认为,人们心中的这两种情感相互协调,使得人们能够和谐相处。
5.《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这两篇文章在提出论点的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修辞立其诚》在文章开篇引用《易传·文言》中的“修辞立其诚”,并对此加以阐释,然后又引用《庄子》中的话对“诚”的含义进行阐释,由此提出中心论点。
《怜悯是人的天性》属于驳论文,作者先比较自然状态中的人和文明社会中的人的不同特点,然后批驳霍布斯的错误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怜悯是人的天性”这一中心论点。
任务二 起承转合脉络清——梳理文章思路,领会作品内涵
1.《修辞立其诚》一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本文逻辑严密,层次清晰。文章对“修辞立其诚”的含义作出阐释:“‘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作者进一步阐述:学说、言论、文章都应该遵循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原则,要力求避免主观干扰,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进而,作者在辩证唯物主义大语境下,对这句话作出了超越汉代儒家的解读,认为“修辞立其诚”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
最后,作者总结:“‘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原则”,而“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真实基础”,强调要敢于说真话,讲实话。
2.怎样理解《修辞立其诚》第6至8段内容与“修辞立其诚”的关系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文章第6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第7至8段谈在认识世界过程中主观性与客观性的问题。在肯定主观性的作用的同时,运用“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观察的客观性’,这是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原则”“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等语句强调客观性的重要性。
②作者反复强调认识外物的客观性,其实就是要认识真实的外物,突出认识的真实性。而“真实性”正是“修辞立其诚”的基本内涵。
③这几个段落,从哲学认识论的高度,阐述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也要坚持透过现象看本质,以求在认识世界过程中获得“真实性”认识。
3.试以《怜悯是人的天性》第2段为例,说说议论文写作时应如何做到破立结合。
参考答案:在写作议论文时,作者常常对某种错误言论进行反驳,进而提出论点,并证明自己的论点是正确的,这就是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怜悯是人的天性》第2段前半部分是对霍布斯理论的批评,“我们尤其不可像霍布斯那样……唯一的主人”。首先树立批驳的靶子;进而指出其错误认识的实质,“然而他在书中所说的话却恰恰相反,因为他把为了满足许许多多欲望而产生的需要,与野蛮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而产生
的需要混为一谈了”;然后进行逐级批驳,“霍布斯没有看出……”“霍布斯还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这是“破”。最后,在这些批评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怜悯心是人类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这是“立”。
任务三 材料充实精彩纷呈——探究文章选择和运用材料的特点
1.《修辞立其诚》大量引用典籍材料,既有古代典籍,又有革命导师的名言。请分析作者引用的材料证明了什么观点。
①《庄子》说:“道恶乎隐而有真伪 ”
②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
③《管子》书的《心术上》提出所谓“静因之道”。《心术上》说:“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列宁论“辩证法的要素”,举出十六条,第一条是“观察的客观性”。
④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参考答案:①在中国哲学史上,首先用“真”字的是道家。
②言行一致。
③追求真理就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
④端正学风的问题。
2.《修辞立其诚》一文中,作者在引用古代典籍中的语句时,为了扫清读者的阅读障碍,结合作者要证明的观点,对所选材料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释。请结合具体例子分析,完成下面的表格。
引用的材料 具体的解释
《管子》书的《心术上》提出所谓“静因之道”。《心术上》说:“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 ①
这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
引用的材料 具体的解释
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②
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
3.《怜悯是人的天性》一文用曼德维尔的材料作为论据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①曼德维尔对美德是持贬抑态度的,而恰恰是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也承认怜悯心是人类唯一具有的天然的美德,这更证明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②在对曼德维尔的观点进行评说时,作者指出了其观点的不足之处,即人类的种种社会美德都是由怜悯心派生出来的,这就自然而然地说明了作者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随堂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答案:D
解析:D项,“垂”应读“chuí”。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斜恶 捐弃 衡量 无拘无束
B.妨碍 怜悯 禀性 感同身受
C.扭曲 目睹 催毁 若无其事
D.尊崇 背离 陨害 一往无前
答案:B
解析:A项,“斜”应为“邪”;C项,“催”应为“摧”;D项,“陨”应为“损”。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解析:D项,“无动于衷”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此处宜用“不动声色”。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世界人物传记名著中,卢梭的《忏悔录》无疑是被视为最具有文学经典性的了。而在思想家的行列中,也许是其中最有影响的文学家了。
B.从现代语言哲学的观点来看,启蒙运动也可以说是一种新语言的创造过程。但这个过程并不是人们有成熟的思想或体系,并按一定的步骤进行的教育活动。
C.张岱年先生不赞成离开现实生活去追求提高精神境界,主张由实际生活深处发出新的人生理想,他提出提高精神境界四项原则。
D.张岱年先生确实是一位有自己的坚定信念且忠厚的“仁者”。他一生不追求名利,生活朴素,衣着简单,把道德学问作为人生第一要务。
答案:A
解析:A项,最后一句中途易辙,“也许是”前应该加上主语“卢梭”。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虽然其内涵有多种解说, , , , , , 。简而言之,就是怀真诚之心,发出来自心灵的声音,讲真话。
①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表达
②怀敬畏之情
③要求修辞者持中正之心
④对自己的言辞切实承担责任
⑤尚无定论
⑥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A.①④⑥③⑤② B.②⑤③①⑥④
C.④③⑤①⑥② D.⑤⑥③②④①
答案:D
解析:根据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确定答案。
课外 一起成长
因文学法
[写作技法]
层进式论证结构
层进式论证结构是指阐释、分析和论证论点的几个层次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系,俗称“剥笋法”。层进式结构这种剥笋式的分析、挖井式的论证,非常适合于需要寻根究底的论述文,常用于这样几种情况:从现象挖掘本质、从行为推究动机、用结果追溯原因、用偶然论证必然。如《修辞立其诚》一文大致遵循“立其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层层递进,论证严密。
层进式结构一般有两种样式:
一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即围绕中心论点问答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简称为“是为怎”的论证结构。这也是层进式论证最常用的方法。
二是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关系,每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表递进的关联词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写作训练]
以《严于解剖自己》为题,写出文章的提纲,体现出层进式的结构特点。
答案示例:
素材积累
脚踏实地做学问
◆修辞立其诚,做学问,要脚踏实地,不务虚名,不慕官位。科学是求真求实的学问,要在科学研究上取得哪怕一点点成绩,都要下很大功夫。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就应立志在学术研究上取得成绩,脚踏实地工作,不为窗外的荣华富贵所诱惑。科学研究是创造性的劳动,科学家必须是诚实的人,容不得半点造假的行为。抄袭、剽窃,是懒汉,是懦夫。想在学术上求得进步,就要远离抄袭,杜绝剽窃。我们要对学术成果的发布抱着敬畏的心情,抱着谨慎的态度,抱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精神。
◆屠呦呦就是这样的一位科学家,早在2015年的时候,她因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而成名海内外,也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在此之前,她默默地做研发,甚至还被媒体称为“三无”科学家,“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洋的背景,也没有象征崇高名誉的院士头衔”。虽然是一名“三无”人员,但是屠呦呦没有被名利所干扰,她怀着一名药学家的使命,也有着自己的愿景,希望能给世界人民带来健康。
适用话题:“脚踏实地”“认真做事”“求真务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