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1 性质活泼的氧气——氧气的性质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1 性质活泼的氧气——氧气的性质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01 18:5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氧气的性质
学情分析 学生初接触化学,实验探究能力较弱,不知道该如何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基本操作能力较弱,需要细致的引导。氧气是学生熟悉的一种气体,但对它的性质并未做过系统的研究。本节内容为氧气的性质,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比较难于理解。因此教学中要利用实物观察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探究,分析推理与归纳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观察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2)能通过实验探究获取氧气的化学性质,能书写文字表达式。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归纳的方法学习气体的物理性质。(2)运用对比实验等方法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学科素养:培养“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记录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氧气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较弱,不能顺利的设计实验步骤,具备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
教学策略选择与分析 (1) 用感受氧气存在的小游戏引入课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学习氧气的性质应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动手实验—观察现象—描述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形式开展学习。
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 实验: 四个学生分组探究实验,6个探究小组实验用品:氧气、火柴、酒精灯、细铁丝、坩埚钳、木炭、小木条、石灰水多媒体:PPT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感觉氧气的存在 1、引导学生体会氧气的存在;2、氧气对我来说非常重要,那么你想不想知道氧气有哪些质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下氧气的性质。 小游戏:屏气20秒学生交流:有什么感觉?氧气对我们重要吗? 1、突出氧气的重要性,引入新课。2、激发兴趣
一、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理解 “不易溶于水 引导学生通过:1、阅读教材P34第一段;2、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结合空气的性质,分析氧气的物理性质;3、观察集气瓶中的氧气。等方法分析氧气的物理性质。 探究活动一观察一瓶氧气:1、通过观察、闻气味分析氧气的物理性质; 2、小组交流讨论;3、完成《学案》第2题;4、成果汇报 直观了解氧气的颜色、状态、气味
问:1、怎么理解氧气不易溶于水 2、不易溶于水是否等于完全不 3、氧气变成淡蓝色的液体和固体是不是化学变化?生活中怎样储存和运输氧气? 回答:1、鱼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能溶于水;2、但它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很弱,1L水只能溶解30ml氧气;3、颜色虽然发生改变,但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1、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2、知识迁移运用。
二、化学性质支持燃烧验证氧气: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1、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二小结:可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是氧气的特性,通常我们可以用这个实验来检验氧气。 猜想: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探究活动二: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1、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探究;2、小组交流讨论,完成《学案题》;3、成果汇报。思考:怎样验证氧气?讨论:有3瓶无色气体,分别为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怎样区别? 1、激发疑问,培养实验探究能力;2、迁移运用,巧设疑问,激发兴趣;3、引入新课;4、学会如何观察燃烧的现象。
通过探究二我们知道了氧气能支持燃烧,哪氧气的浓度对燃烧的剧烈程度有影响吗?2、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三 探究活动三:木炭分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1、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探究2、小组交流讨论,完成学案4题思考:1、木炭在氧气里燃烧和在空气里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2、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生成了什么?3、通过什么实验可以验证?完成文字表达式
2、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以使燃烧更剧烈 提问:1、铁丝能燃烧吗?2、根据探究三的结论,你有办法让细铁丝燃烧吗?阅读教材P35[实验2-4],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四。 探究活动四: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1、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探究;2、小组交流讨论,完成学案5题。思考:1、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2、瓶底为什么要留少量水 能用什么物质代替?完成文字表达式 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探究能力。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知识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氧气是一种的 气体,具有 性质。 梳理知识,加深理解与记忆
随堂练习题课后作业 附1 《氧气的性质》学案学习之友相关练习 课堂反馈巩固提高
教学反思
首先我把这节课的整体思路作一简要说明: 1、氧气,学生熟而能详,但对它了解得并不深入。因此我就在教学中用感受氧气存在的小游戏引入课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认识氧气的性质。 2、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就显得较为抽象,因此我在使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时注意了直观性和对比性。例如,在讲解闻气体的正确操作方法时,由两位学生闻氧气的气味,并与各小组交流,由学生展示成果。 3、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结合了生动有趣的小组合作实验。分组合作完成氧气的检验及比较木炭在氧气和空气中的燃烧实验,把学生注意力放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燃烧现象不同,从中归纳出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的化学性质。 考虑了以上几点,我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备课。我的脑海中始终贯穿一个思想,那就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所以只要学生知道的知识就让他们说。如:你知道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吗?集气瓶为什么要预先在瓶内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让学生积极发言,我不断鼓励,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喜欢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可以做实验,因此我就想借此再次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让学生动手实验,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以前,木条、铁丝、硫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都是教师演示,而这节课我把大部分实验安排了学生实验。对此,我也很担心学生能否成功,心里没底,所以要不断地引导规范他们的操作,确保实验的成功。为了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探究能力,就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四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知识,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加深理解与记忆。这节课最易失败的就是因为是隔夜制好氧气很多集气瓶中的氧气会漏气,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改进收集氧气的装置,例如在瓶口适当涂点凡士林可防止漏气。一节课总是会有一些遗憾,在学生探究问题时的时间合理安排不好把握,什么时候探究,什么时候讨论,讨论到什么程度,还需仔细考虑。需要及时关注学生,适时引导学生的提问。对此我的想法就是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积极上公开课,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努力争取做到每一节课当作公开课来备课,在实践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附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