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学会以史鉴今;通过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认识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的晴雨表。
2.时空观念:通过梳理中美关系发展史,梳理新中国在不同阶段的外交政策,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3.史料实证:通过《白宫岁月:基辛格回忆录》、尼克松访华日记、《尼克松回忆录》中的第一手史料,了解中美关系破冰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4.历史解释:通过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史实,阐述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一系列外交成的原因和意义;通过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取得的成就,认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中国在外交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面向世界和未来、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现代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22年,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50周年。50年前,中美两国发表建交公报,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忆往昔,曾经水火不容的两个大国,中断交往20余年,又是怎样的国际风云改变了中美关系呢?上图是一幅反映中美外交出现转圜的漫画,历史上将其称作“乒乓外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图片展示:
2.教师提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的?
学生回答: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3.教师讲述:为什么要用“恢复”一词。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召开了“雅尔塔会议”,其中一项内容就是二战结束后成立联合国。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蓄意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国民党集团长期占据。直到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终于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展示图片“乔的笑”:
5.教师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毛主席派时任外交部部长乔冠华出席联大余下议程,乔冠华在大会上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6.教师提问:你从乔冠华的开怀大笑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自信的笑、胜利的笑;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进一步表明美国的孤立政策失败;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目标导学二:中美、中日建交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86页,并提问: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怎么样?
学生回答: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
2.教师补充: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冷战的色彩越来越浓,世界战略格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迅速发展,美苏争霸进入“苏攻美守”的阶段,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与此同时,中苏关系发生急剧变化,“珍宝岛事件”使中苏关系恶化,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苏联对中国造成极大威胁。
3.分组讨论:中美关系为什么会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转机?
学生回答:①从美国来说: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增加对付苏联的资本,打中国牌牵制苏联;希望进入中国市场,获取经济利益。②从中国来说:可以从整体上打破外交僵局,改善国际地位;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缓解国家安全压力;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4.教师讲述:1971年“乒乓外交”、基辛格访华打开了中美友好往来的大门。
5.展示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图片:
6.教师提问:此次握手被誉为“历史性的握手”,后来尼克松总统深情地回忆这次握手时说:“当我们的手握在一起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你如何理解尼克松所说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学生回答:“一个时代结束了”指中美敌对的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指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7.教师解读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内容,让学生明确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前提:申明“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8.教师讲述: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发表《建交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1月29日至2月5日,邓小平应美国总统卡特的邀请,到美国进行了九天的正式访问。访美期间,74岁高龄的邓小平参加了80多场活动。当时,美国多家媒体将邓小平访美形容为“刮起了邓旋风”。教师展示邓小平访美的相关图片:
9.教师提问:中日建交的障碍是什么?有利因素是什么?
学生回答:①障碍:新中国成立后,日本在美国的控制下,长期奉行敌视中国的政策。1952年,日本政府在美国的促压下,同台湾当局缔结所谓“和平条约”,并与之建立了“外交关系”,制造“两个中国”,为中日关系正常化设置了严重障碍。②有利因素:中日经贸往来日益加强;中美关系正常化。
10.教师讲述: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11.合作探究:请你为促进中日关系和谐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学生回答:①日本要正确对待侵略历史,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主动承担战争责任。②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不允许任何国家干涉。③通过对话、和平协商机制,妥善解决中日间的分歧。④相互尊重,加强合作,增进了解,扩大共同利益,加强经济文化联系,共同发展。⑤两国应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实现中日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这对中日两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标导学三:全方位外交
1.教师提问:我国从何时开始,逐渐开创了全方位外交的局面?我国在新时期仍然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学生回答:①改革开放以后。②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教师提问:我国全方位外交的成果有哪些?
学生回答:①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②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③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④中国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举办了一系列国际合作论坛、国际会议。
3.教师提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什么样的外交布局?
学生回答: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4.概念解析:何谓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习总书记接着用五个“要”系统阐述了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即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5.教师提问: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事业经历了“逆境逢生”到“走向世界舞台”,再到“朋友遍天下”的艰难而辉煌的历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与世瞩目成就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回答: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积极、务实、灵活的外交策略。
三、课堂总结
从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的突破中,我们感受到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要基于国家力量和国家利益,要处理好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需要外交智慧和外交艺术。21世纪是中国外交的新时期,中国除了在世纪初成功地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外,在此后的众多的外交活动中,越来越多地树立了负责、合作的大国形象。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补充材料!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世界局势,从中美两国方面进行分析,从而理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是两国的共同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我国外交事业又取得了新的辉煌成就。在对改革开放后外交事业的讲述上,限于时间和材料,需要加强对这部分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