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01 22:4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3.认识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胜利
学习目标:
1.对比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2.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日常生活发生变迁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1
3
5
图说历史

数读历史



可以通过哪些史料了解 迁呢?

4
2
口述历史
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日常生活的变化
背景:

前 改革开放 后

前 改革开放 后

前 改革开放 后

前 改革开放 后

前 改革开放 后

前 改革开放 后

正在消失的……
可能消失的……
凭票供应,数量有限
色彩和样式单调
改革开放

丰富多彩,
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食物匮乏单调,凭粮票供应
营养不足,温饱还是问题
吃饱,还能吃好
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交通条件落后
步行、自行车、公交车
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汽车、火车、飞机、高铁等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简单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
装修和环境明显改善
通信条件落后
普遍使用电话,
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极大解放了生产力,经济水平快速提高,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
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政策,制定了正确的发展纲要,特别是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全国各族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建设祖国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人们开始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过去人们觉得难以下咽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人们的感觉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粗粮是相对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的粮食。
谷物类:玉米、小米、红米、黑米、紫米、高梁、
大麦、燕麦、荞麦等。
杂豆类:黄豆、绿豆、红豆、黑豆、青豆、芸豆、蚕豆、豌豆等。
块茎类:红薯、山药、马铃薯等。
面条菜
荠菜
马齿苋
马齿苋
从图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了大幅增长。
(1)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2)商品供应充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明显增强。
(4)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利用外资成效显著。
(5)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丰富多彩
营养均衡
休闲娱乐
电信网络
本课小结